?

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探索與研究

2009-06-22 02:55王付山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5期
關鍵詞:職業規劃專業技能就業指導

王付山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難,難道真“難”?為此,筆者對某高校計算機專業在校1-4年級的學生和往屆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采取無記名、集體組織、當場測試并收回問卷的形式,在校生發出問卷540份,收回有效問卷502份;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發出232份,回收整有效問卷153份。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和分析,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對自身就業認識不到位,就業擇業觀念有待轉變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但大學生就業觀念還局限于精英教育的思想約束。在選擇職業時,首選的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或者是有名氣的國有企業或者收入高的大企業、外資和中外合資企業,不愿意到小型企業、民企、私企、基層或邊遠地區工作。這顯然與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不符,大學生需要轉變就業觀念,增強奉獻精神,主動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二)高校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相對滯后,學生專業技能有待加強

大學生的就業已經市場化,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但大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相對滯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十分欠缺,這致使畢業生專業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市場需求出現了錯位。另外,高校對學生的評價仍然多以理論考核為主,忽略了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綜合評價,這導致培養的人才只會考試,專業技能非常薄弱,甚至很多所謂“學習好”的“優等生”都搞不清楚:學這些課程有什么用?自己將來能從事什么樣的職業,或者對自己能干什么都不清楚或者毫無信心?而用人單位需求的不僅要基礎知識扎實,更希望能引進專業技能強,一上班就能干活的專業人才,這就出現了這樣的想象“學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

(三)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不能很好地與專業教育、專業學習相結合

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不也到位,突出表現為:不知道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知識畢業后有什么用,不知道將來自己能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對自己的將來比較迷茫。雖然很多高校已開設了就業指導課,建立了就業信息網絡,但多流于形式,學生上課的興趣度不高,效果非常差。究其原因,就業指導課上課形式單調無味,與專業教育、專業學習之間存在“兩張皮”現象,缺乏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訓,教師自身實踐經驗缺失,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高或沒有落到實處。

二、提高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的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加強自身素質培養,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

我國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提高各行各業的職工素質,提高各行各業的管理水平、科學技術力量等生產力整體水平。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自覺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教育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增強為祖國的建設而拼搏的奉獻精神;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質和崇高的職業道德;引導大學生自覺加強自身修養,增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學生輔導員,要采取多種形式來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學生深入地交流看法,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

(二)加強專業教育,認真做好大學生的職業規劃,進一步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為避免大學生的盲目學習和盲目跟從,應當加強專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專業教育要貫穿于大學四年的每個時期,幫助學生加深對專業學習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將就業指導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大學生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使就業指導有的放矢。專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的就業指導體系構建如下:

一年級結合入學教育、專業認知實習和各種學生課余活動,進行專業學習適應性、素質能力培養、理想信念教育和專業認識的就業指導。

二年級結合就業指導課和社會調查活動,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和職業規劃的系統指導,幫助大學生了解將來就業的崗位及前途。

三年級結合課程設計、社會實踐和就業指導課,加強求職擇業觀教育和專業特長教育。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規劃學生專業學習方向、定位學生專業學習的目標和將來的職業方向目標,培養學生專業特長,這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的關鍵階段。

四年級加強大學生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和求職擇業技巧指導,為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大學生做好求職擇業的心理調適,深入認清自己的優勢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意識。

同時,這種集教育、指導、服務為一體的就業指導體系,不僅要培養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還需要管理者和任課教師齊心協力,緊緊圍繞提高對大學生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這一中心思想實施育人工程。

(三)優化教學體系,使教學和學生管理有機結合,增強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

用人單位不僅要求學生專業知識扎實,更需要學生具備較強專業技能,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加大對社會需求的研究,不斷優化教學體系,使教學和學生管理圍繞育人這一系統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是根據社會需求,不斷修訂才培養方案,同時兼顧學生興趣和職業規劃。筆者在教學改革中將專業學習劃分為基礎平臺和幾個大的專業學習方向,即學生在大學一二年級進行基礎知識、專業主干課的學習和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構建專業學習平臺;從三年級開始分流培養,即學生根據自己對專業的認識和研究興趣選擇一個學習方向,從而發展學生各自專業特長,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大學生進行專業學習和專業能力的培養。

二是加強實踐教學,改革考核辦法,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一方面積極探索新的實習實訓教學模式,加強校外就業基地的建設,在實踐教學中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進行中真刀真槍訓練,從而提高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另一方面,改變傳統考試方法,由傳統的知識點考核轉為以能力考核為主。例如,一門課程采用理論和實驗分別考核的辦法,還可以引進第三方考核(如職業認證考試)或讓企業參與學生的考核(如實習考核、畢業設計答辯等)。

三是積極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學生課余活動和校外實踐活動,尤其是積極鼓勵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許多就業崗位對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只有盡可能多地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目前,高校舉辦學生課余活動缺乏對學生有效的指導,尤其大一的學生多數是被動地參與或非常盲目。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學生課余活動必須要與學生的專業學習相結合,要精心策劃,并給予指導。在教師指導下,大學生要取長補短,要明確參與活動的目的,有的放矢地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來積極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學習和掌握目前一兩種主流的先進技術或先進知識,學精學好,以進一步培養自身的專業特長來,這也是用人單位十分關注的專業能力。這種策略的實施,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學生綜合測評考核辦法,將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以“課程”的方式進行記錄和考核,納入學生的綜合測評考核體系,以跟蹤學生的發展,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職業規劃專業技能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淺談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大賽與課堂教學的有機銜接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問題研究
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策略研究
不斷提高攝影記者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如何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以專業技能為核心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之思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