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特點和方法

2009-06-22 02:55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5期
關鍵詞:法律小學生內容

郭 磊

法制教育要從小學生抓起,這已是全社會的共識,也是國家明確提出的教育任務。但在目前,小學法制教育的現狀明顯不容樂觀,問題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對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特點認識不清,對具體方法缺少探索和總結是重要原因。

一、小學生心理的主要特點

小學生年齡小,學習法律知識感到困難,對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法律規定不能很好的理解,這是由其心理特點決定的。

第一,在感知方面,小學生的感知從無意性、情緒性逐漸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但總體水平較低;在記憶方面,意義識記逐漸發展,但機械記憶仍占主要地位;在思維方面,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水平逐漸提高,但仍具有相當程度的直觀性,與直接和感性經驗聯系密切。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的情況下,對某些概念進行概括會感到困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會逐步增強。

第二,小學生注意力不穩定,注意的范圍小,受興趣和感情等影響較大;另外,小學生意志力較差,自制力不強,遇事容易沖動。

第三,隨著年齡增長,小學生情感日益豐富和穩定,道德情感有很發發展,越來越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他們對教師極為信任和依賴;小學生的情緒容易變化,受情景影響大,特別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進而產生不自覺的模仿行為。

第四,小學生的評價能力不斷提高。高年級學生會逐漸擺脫對教師評價的完全依賴,能夠把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加以對照并獨立地作出評價,還逐步學會了用道德觀點和社會準則來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第五,小學生的心理尚未定型,行為習慣正在養成,可塑性較強,小學階段是開展法制教育的良好時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學生法制教育內容的特點

我們在小學開展法制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小學生具備初步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具備初步的法律觀念和權利觀念。因為小學生不同于成人,要想真正取得實效,必須根據其心理特點來有針對性地選擇法制教育的內容。

第一,教育內容應該具備的實質特點??偟膩碚f,選擇的內容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適應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便于其理解。

第二,教育內容應該具備的形式特點。在形式上,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能夠采用生動、直觀的方式來展示給他們。

第三,教育內容應該具備的主要功能。選擇的內容要能夠幫助小學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識,形成法律意識,重點是能夠幫助引導小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

三、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小學生法制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上有其自身的特點,相應的,在教育方法上也不同于成人法制教育。我們來介紹一些在具體實踐時應該掌握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在教育理念上,要堅持把法律啟蒙和行為教育結合起來。向小學生傳授法律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他們了解社會生活中有規則,從而養成遵紀守法的意識和習慣;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自己的權利,從而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小學生理解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強,所以在傳授法律知識的過程中要緊密聯系其行為養成,多在具體的行為方式上指導他們,培養其正確的行為習慣,把法制教育的成效落到實處。

第二,在教育方法上,要加強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注意傾聽小學生內心的困惑,樂于為他們解疑答惑;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小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地位和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善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不重視方法,法制教育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因為法制教育的特殊性,在向小學生介紹法律知識時不可避免的要向其展現社會的陰暗面,教師在此時的引導非常關鍵,一定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毫不含糊的指明對錯,絕對不能讓小學生產生模仿負面行為的想法;要多展示社會陽光的一面,多從正面引導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第三,在教育手段上,要將法制教育與學校學科教學相結合,滲透到相關學科教學中;與各種教育活動相結合,融入到教育活動中;與必要的專項教育相結合,形成多角度、寬領域、復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①專門的法制教育課程和活動的時間、效果都有限,只有將其融入到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才能最大限度的拓寬法制教育的覆蓋領域,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最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要盡量采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影響、引導小學生,倡導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手段,摒棄簡單枯燥的說教;既要重視培養小學生自省、自查、自糾的意識和能力,更要時刻不忘塑造、強化他們的行為。

要多借助日常生活中形象、直觀、生動的典型事例,采用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的方式,增加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下轉第293頁)(上接第291頁)第四,在語言風格上要淺顯易懂、清楚明白。給小學生講解法律知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法律規定都很抽象、概括,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差;而且小學生閱歷淺、知識少,對法律規定涉及的各種社會現象缺少認識和體會。講解時既要讓小學生聽明白,又要兼具原則性和準確性,這對教師的法律知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個不小的挑戰。

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把握講解的側重面,精心選擇知識點和案例,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采用淺顯易懂、清楚明白的語言,把抽象的法律知識深入淺出的講給學生,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第五,在考核方法上,要區別于知識考查,這是由小學法制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決定的。要重視學習過程,把考查放在平時,從學生的日常表現而不是試卷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即使要集中考查,也要避免搞成簡單的知識測驗,而是要出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把內心的真實感受和想法表達出來;要把學生放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中,觀察他們的行為表現,了解法律知識的內化程度。

第六,關注特殊學生,重視個別輔導。我們進行小學法制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對小學中可能出現此類問題的特殊學生,法制教育教師一定要重點關注,緊密追蹤。一般來說,學生之所以“特殊”,基本都是緣于其所處的社會環境,這些學生都有自身的實際困難,他們的問題不能靠單純的“學法懂法”來解決。這就要求學校和老師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聯系社會力量來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凈化其所處的社會環境,這才是治本的良策。

對特殊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首先要充分考慮他們的自尊心,盡量不在公共場合對其批評教育;其次要慎用否定性評價,不能輕易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簽,避免讓小學生由于自我暗示和歸類而愈陷愈深;最重要的是不能單純用法律上的不利后果來“恐嚇”他們,而是要多引導激發他們的正面情感和意識,結合培養正確的榮辱觀等道德情感來糾正他們的行為。

第七,重視和形成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協同配合。小學生法制教育絕不只是學校和教師的職責,簡單的把這項任務推給學校,既不科學也不負責。

在整個法制教育過程中,學校應該承擔主要責任,積極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并爭取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小學生往往對父母至為信賴,可以說“言聽計從”,當他們在學校形成的法律意識不被父母認可時,就會在內心形成矛盾,從而對法律規定產生懷疑,使學校的教育成果蕩然無存。小學生學得法律知識后會與社會現實進行比較,此時社會法制狀況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他們對法律權威的評價,進而影響其行為選擇。所以,小學生法制教育要見到實效,就必須整合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力量,形成合力,齊抓共管。

猜你喜歡
法律小學生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主要內容
我是小學生
讓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讓法律做主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