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原因探究

2009-06-22 02:55喻紅粉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5期
關鍵詞:犯罪青少年社區

喻紅粉

一、問題的提出

在犯罪學、社會學等研究層面上提到青少年這一概念時,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年齡在14到25歲之間的社會成員。①這一年齡階段的人生理發展變化迅猛,精力旺盛,興奮性高;但心理發展與社會成熟相對滯后,辨別是非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低,因而是極易產生犯罪的群體。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到目前為止,農業人口仍占總人口的80%,按照這個比例推算,農村青少年的比例也應占到全國青少年人口總數的80%。而且由于城市家庭普遍為獨生子女,農村家庭多數都有兩到三個子女,這樣算下來,農村青少年人口比例占全國青少年的比例就更大了。在這樣一個龐大的農村青少年群體中,目前的狀況是,由于父母雙方或至少一方外出務工,使得他們中的60%以上處于留守或者半留守狀態。在河南、四川、安徽等人口大省,農村留守青少年的比例更高。

農村留守青少年要么獨自守家,要么住寄宿學校,或者與祖父母或其他親朋生活在一起。這種特殊的留守狀況與當前許多社會問題交織在一起,使他們成為了犯罪的高發群體。在某縣法院近三年審理的刑事案件統計中,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比率占青少年犯罪的50%以上。這一現象引起社會關注。作為從事犯罪預防與矯治工作的研究人員,筆者同樣關注這一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堅持認為,只有切實弄清楚導致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二、誘發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外部原因探究

關于犯罪原因的探討,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諸如犯罪人類學、犯罪心理學、犯罪生物學、犯罪社會學以及批判犯罪學等若干理論。目前采用綜合研究方法的內外因論為我國多數學者接受,成為主導觀點。②在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外部因素中常見的分析也不外乎家庭、學校、社會三大方面,關鍵就在于分析問題時不能流于形式,而應當深入地分析農村留守少年生活的現實環境,從中找準問題的所在。

(一)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家庭環境

1.家庭監護不力。農村青少年的父母外出務工后,就意味著留守青少年的監護人位置的缺失。目前,我國農村留守青少年的監護形式主要有隔代監護、其他親朋監護、托教機構監護等幾種形式。隔代監護即由青少年的祖輩親屬監護。在客觀上這類監護人的年齡普遍偏大,而且絕大多數人文化程度不高,這使得他們在履行監護職責時常處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甚至有的監護人不僅不能照顧青少年,還需要青少年的逆向照顧,這樣不僅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大的負擔,而且給他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主觀上要么出于祖輩親屬對孫輩的溺愛,或包庇縱容或放任自流;要么出于錯誤的管教認識,將教育責任完全推給學校。而其他親朋或托教機構則認為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較遠,只是臨時代管,不負教育責任。這種實際狀況這使得農村留守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正確理念的引導和教育,容易誤入歧途。

2.家庭溫暖不足。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選擇了前者。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落后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導致的結果卻是相同的,就是讓青少年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在流動—留守—流動的變動中長大。同時,從家長自身來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成長需求之間形成落差,他們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親屬忙于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于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甚至相當一部分農村家長認為,讓孩子吃飽穿暖有學上就是愛孩子。而對于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孩子在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中產生的需要解答的問題,家長則不去關注。多數家長把家庭的那種人倫溫暖寄予金錢等物質方面,希望通過物質的給予達到家庭溫暖與和睦的目的。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需求。這種家庭溫暖的嚴重不足或者變形,使得原本對世界充滿好奇和興趣的留守青少年在長期的孤獨中形成對外面世界冷漠甚至仇視的態度、人際關系意識淡薄,甚至形成金錢至上的觀念。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這將是一種嚴重的惡性循環。

(二)農村留守青少年的教育環境

1.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文化素質、思想認識等原因,臨時監護人大多局限于讓孩子吃飽穿暖之類的淺層關懷,無法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本應當擔當起教育職責的父母則忙于外出掙錢,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這使農村留守青少年幾乎是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狀態下成長,就像一株無人扶持、不加限制的幼苗,慢慢地長成了畸形。處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自律能力較弱。由于長期處在放任自流的環境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青少年出現行為偏差,在家里不聽代養人的教導,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農村留守青少年的早期不良行為既不能被及時發現又不能得到及時糾正,久而久之發展成為違法犯罪行為。

2.農村社會教育資源不足。我國農村的現實條件決定了農村教育的相對滯后性。從硬件設施看,多數弄從辦學條件很差,基本的教室、宿舍、操場、實驗室等設施十分簡陋或不齊全,網絡化、現代化教學更無從談起。從軟件方面看,我國廣大農村師資力量薄弱,不具有資質的臨時代課老師大量存在,專門的心理輔導員幾乎沒有?;谝陨蟽煞矫娴脑蚴沟棉r村中小學校教育內容偏頗、教學理念落后、課程設置與青少年身心發展嚴重不相適應。而事實狀況是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青少年在心理發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來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就目前來看,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農村留守青少年的社會環境

1.農村社區功能發揮低。社區既是聯系家庭與社會的中間組織,又是青少年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因其具有獨特的凝聚功能、規范功能、同化功能、溝通功能,③使得社區在預防與矯治青少年犯罪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早在2003年9月22日中央綜治委召開的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會議上就提出,在今后一個時期,全社會要以《青少年違法犯罪社區預防計劃》為重點,立足基層社區,狠抓落實,進一步推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工作的實施。農村社區理應成為預防留守青少年犯罪的一道有效屏障,但實際上因為當前農村社區建設的不足,導致這一功能不能有效發揮。當前在我國城市化的推動下農村社區解組現象普遍,但又不能同步發展為城市社區,從而造成農村社區管理機構混亂或者缺失。加上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如管理中心、圖書室、活動室等的不完善,使得農村社區功能發揮嚴重受到影響。

2.不良文化對農村的侵襲嚴重。關于文化與犯罪的關系早在20世紀30年代我國老一輩社會學家與犯罪學家嚴景耀先生就指出:“犯罪不是別的,不過是文化的一個側面,并且因文化的變化而發生變異”。④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不斷凸現,文化市場良莠不齊。隨著城市對文化市場凈化的舉措加強,不良文化紛紛轉向打擊薄弱的農村。諸如黑網吧、播放淫穢影視作品的放映廳、宣揚不健康思想的書刊、低級趣味的表演等紛紛在農村粉墨登場。多數農村留守青少年正處在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身心發展還不健全,他們很容易接觸并吸收新鮮事物,但是缺乏選擇和鑒別能力,很容易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各種社會問題的產生。當淫穢、色情、暴力等既新奇又有誘惑的事物出現時,他們往往會做不加鑒別地選擇而不是合法或合理的選擇。在這些不良文化的影響下,農村留守青少年的受到的錯誤誘惑與鼓動越來越多,極易誘發犯罪的發生。

三、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分析

從自身因素來看,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除了包含一般青少年犯罪原因中的心理發育未完全成熟,認知水平低,自我控制差等共因之外,還有其明顯的不同之處。

(一)較低的文化水平與法治觀念是導致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在某種意義上,一個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對于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與變化起著決定作用。接受文化知識少的社會成員的辨別能力地下,容易受消極因素的影響。在筆者今年三月份做的關于農村留守違法青少年文化程度的調查中發現,在犯罪的農村留守青少年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82%。由于文化水平較低,知識結構不合理,缺乏一定的社會技能,使得農村留守青少年在日益競爭的現代社會逐步被邊緣化,被隔離與排斥在主流社會之外,使他們更容易產生強烈的社會挫折感與被排斥感,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此外,農村留守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法律信仰危機的現狀也是其犯罪律上升的重要原因。

(二)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個人主義傾向是導致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

受父母外出務工掙錢的影響,相當一部分農村留守青少年對上學接受更高層次教育不感興趣。相反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可以外出打工掙錢,自己將來可以象他們一樣打工掙錢,書讀得多不如錢掙得多現實?;谶@種觀念,農村留守青少年失學比例非常高,能讀完高中的只占到三分之一,能繼續讀大學的則更少。新一輪的讀書無用論在農村頗受支持。錯誤的價值觀影響了農村留守青少年進一步接受教育,施展遠大抱負的愿望。在價值取向上,許多農村留守青少年把早掙錢、掙大錢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久而久之拜金主義、唯利是圖、追求高消費成為他們的價值觀。

(三)長期積累而不能得到解決的心理問題是導致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

基于農村留守青少年特殊的成長環境,使得他們的心理問題比一般青少年更為嚴重與復雜,表現為孤獨無助、焦慮不安、敏感脆弱、自卑自閉、逆反敵對傾向突出。⑤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這些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關注與援助,他們自己不知道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感到無奈,進而從認為被家庭社會拋棄,變成自暴自棄。形成沒人關心自己,自己又何必去關心他人的認識。長期將自己包裹起來,與外界對立,缺乏情感。當他們認為自己受到社會不公正待遇時,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便會選擇向周圍人、向社會瘋狂報復。

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問題是和目前農村的人口流動有密切關聯的。是伴隨者我國的城市化發展而引起的農村社會轉型過程中,由于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而產生的新矛盾。今后一個時期內,這一問題將會長期存在并日益凸顯。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問題是一個關乎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問題,但歸根結底是農村留守青少年身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妥善解決農村留守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問題,使他們身心和諧地健康成長,已經成為帶有普遍性、事關下一代健康成長的重要社會問題,對于提高全民素質、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沒有任何人可以當看客。

猜你喜歡
犯罪青少年社區
青少年發明家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Televisions
什么是犯罪?
重新檢視犯罪中止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犯罪”種種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