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李白與杜甫的詩歌風格

2009-07-10 09:03賈小燕
西部教育參考 2009年2期
關鍵詞:杜甫李白感情

賈小燕

在《唐詩品匯·總敘》中稱:“開元、天寶間則有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郁”。胡應麟在《詩藪》中也說過類似的話:“李杜二公,誠為勁敵,杜陵沉郁雄渾,太白豪逸宕麗?!笨傊?,不管人們如何評價與比較李杜二人的詩風,總脫不了李詩之“飄逸”,杜詩之“沉郁頓挫”的藝術創作風格。

“飄逸”用房日晰先生的話說便是:“老莊思想作用于藝術趣味的反映,顯示出瀟灑閑逸離脫塵俗的藝術境界,飄逸重在逸,帶有超脫凡俗的神仙風貌”,而吳奔星先生卻認為飄逸是詩中所表現出畫家所不能畫,攝影家所不能攝出的那種立體感與行動感的整體印象。由于李白的性格豪放不羈,因而形成了他詩歌豪放、瀟灑、閑逸的主要特色。詩人善于揮灑,筆走龍蛇,詩里往往呈現出一種活潑飄逸之態?!拔易碛呒辞胰?,明朝有志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便是他坦率性格的真實寫照。顯然他那種“因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之”的自由揮灑與杜甫的“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苦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李白以強烈的主觀色彩和浪漫情調,表現出自己的鮮明獨特性,他在抒寫自己理想的時候總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在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時,更是十分狂放:“一風三日吹倒山”;在他思念友人時,他會說:“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當政治不得意時,他無法控制內心的憤激,他會高聲疾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以上詩句皆表現出一種狂放不羈,嘯傲滄州的精神和性格。

杜甫的詩中則更多的是寄予了對國家、民族興衰的感慨和關注,詩人深受儒家“匡時濟世”思想的影響,因此他的詩作較多地反映人民的疾苦和現實的黑暗,所謂“葵霍傾太陽”和“窮年憂黎元”正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反映。當他目睹長安陷落,國破城荒的景象時,用慷慨激昂的筆調寫下了《春望》,從而表達了詩人憂慮國家的焦慮心情,但當他聞聽蘇北被收這一喜訊時,卻又格外歡喜,寫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無不流露出詩人初聞捷報時驚喜的心情。李白在批判安史叛亂時,他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表現了自己豪邁的主觀色彩與浪漫情調,與杜甫沉著、冷靜形成強烈反襯。

李白的詩意象跳躍之迅急,感情抒發之異乎尋常,手法運用之夸張是杜甫及同時代的詩人無與比及的。在《將進酒》中詩人說到“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此詩由一個“悲”字引發出“青絲”“雪”這些意象,詩人面對永恒的大自然,發出了內心的愁苦感慨,人生如此之短暫,歲月如此之匆匆。但這一腔的情,這一腔的感嘆很快就轉為開懷痛飲的詩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由此可見李白感情變化異乎尋常,意象跳躍跨度大是他飄逸風格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他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詩人主要采用跳躍式的結構,使人讀來飄飄欲仙,詩中留有大量空白,等待讀者去填補,從而使人領悟到了李白的飄逸風格。

杜甫與李白不同,他一生的遭遇及所處的“萬方多難”的時代背景造就了他性格的主要方面和創作的主要風格。他的詩雖事件平凡,感情卻極為深沉,例如曾被譽為“曠代之作”的《登高》,這首詩通過敘寫無邊秋色、不盡長江以及詩人的孤苦形象,抒發了他悲愁的復雜感情,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深沉的隱憂?!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人借寫江邊秋景,抒發了襲擊滿腔的愁哀之情。他的詩“內容深廣,意境雄深,感情深沉,表情達意深曲委婉”。國家的危難,社會的動亂,人民的困頓及個人的遭遇形成了他詩歌的主要內容?!肚即迦住菲湟幻鑼懥嗽娙司脛e之歸的情景,雖篇幅較短,但感情剔透有力,讀之不得不使人發出深沉的嘆惋?!笔纴y遭飄蕩,生還偶然隨”,對于這種死里逃生的喜悅,誰能不“感嘆亦唏噓”呢?當然對那種“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的激動之情就更能想象了??梢哉f當時詩人是幸運的,但對于那個時代所成就的千千萬萬背井離鄉的人又該寄予什么樣的感情呢?這是一個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

杜甫對人民的深刻同情及對統治者的憤怒之情在他的詩中表現得很深刻?!案F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他關心人民勝過關心自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寧愿自己受凍,也要天下所有人溫暖,對統治者的批判更是深刻和激憤,“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人正是用他沉郁的筆調才寫出了黑暗社會的尖銳矛盾。

杜甫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體察,創作出了大量的詩來表達他對時局的關注,并將憂國傷時之情與自己有志難疇、報國無路的痛苦相交織,表現了他對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的關心,他借助對景物的描寫,將那一腔憂國、憂民的熱忱表達其間,委婉含蓄,使讀者不難看出詩中隱匿的痛苦與哀傷之情?!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秦川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蒼州”這些詩句中無不滲透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憂國憂民的心情躍然紙上。

吳奔星先生所說的李白飄逸的主體感與行動感的整體印象,我認為的確是畫家所不能畫,攝影家所不能攝的。至于什么是詩的行動感與立體感,吳先生認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便可作為它的標準答案。在李白的詩中所表現出的那種流動而又具體的畫面給人一種天馬行空般的感覺,使讀者也似乎處于其中,與詩人并駕齊驅于飄灑、出塵的美好境界里?!对绨l白帝城》是李白被貶夜郎,中途被赦之后的作品,“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正表現出了詩人輕松、歡快的心情,我認為詩人當時的這種喜悅足以同杜甫“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隨”,“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的喜悅激動之情相媲美。唯一不同的便是前者帶有濃厚的自我主觀情調,而后者則帶有較強的憂患意識。

總之,詩仙李白的飄逸讓我們回味無窮,詩圣杜甫的沉郁讓我們愁結百度,二人互為補充,同時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強音,的確不愧為韓愈在《調張籍》中說的:“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本文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猜你喜歡
杜甫李白感情
最好的感情
登高
感情工作
詩仙李白的歸宿
不分對錯
感情強烈的嘆號
絕句
倒下的那一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