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

2009-07-10 09:03杓常武
西部教育參考 2009年2期
關鍵詞:組織者師生關系意識

杓常武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體現在教師課堂上的關注點,不同的課堂關注點體現了教師不同的課程觀與學生觀。由于教師的關注點不同,對學生的發展目標期望不同,對學生的認可態度以及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同,都是不同的師生關系的體現。新課程理念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需要廣大教師從傳統的“權威者”轉變為“組織者”,因此我以自己的實踐與認識為基礎談幾點看法:

一、在感受師生關系危機中增強教師組織者的角色意識

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對自己的角色意識的轉變已經有了一定認識,但在實踐中,要想根本完全確立全新的教師角色意識,還有一個逐步進步和提高認識的過程,教師只有在觀念上認清了,才能在行動上做到“自覺”。那么,教師作為組織者,如何確立新的師生關系呢?

1. 明確師生關系出現危機的因素。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始終是一對矛盾體,要讓學生自己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教師就要轉變觀念,真正在課堂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增強教師組織者的角色意識。然而實際情況是教師片面地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教與學的關系,他們經常擔心如果將課堂主體地位交給學生的話,學生可能學不會、學不深,因而總是自覺與不自覺地沿襲“精心設計,滴水不漏”的教學模式。同樣現在的學生由于自身學習情況和社會環境的改變,有許多不利于新型師生關系建設的因素產生。如獨生子女合作意識少,固執任性;學生家庭條件越來越優越,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知識面越來越廣等。

因此,教師仍抱著舊的觀念,不能確立新的師生關系,從而導致學生厭學現象日益嚴重,這實際上是一種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保障的反叛。面對這種反叛,教師不去自我反思,反而多了批評多了抱怨,師生關系將日益緊張,從而導致教師組織者角色的缺失。

2. 在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中,增強教師組織者角色意識。

新課程理念呼喚廣大教師從“知識權威者”向“知識組織者”角色轉變,與學生關系不是僅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中心的那種人際關系。

其實新課改對教師角色的定位既不是主體,也不是主導,而是組織者。這個“組織者”不同于傳統的組織教學,而是學習過程的設計者,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老師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學生不再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也不再支配學生,而是服務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設計、組織,協助學生獲取新知識。

二、組織者角色的轉變。

那么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應該如何從傳統角色中走出來呢?我認為,應該從一些角色行為中體現出來。

1. 善于做有心人,組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

2. 組織學生營造積極的心理氛圍。這就是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中感受到教師的激勵和鼓勵。在教學中,老師放手讓學生發表對問題的看法,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老師用自己的愛心與學生一起營造一個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教學氛圍。

3. 創設問題情景,把學生置于問題之中。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沒有問題的存在,教學就是無法進行的。什么樣的問題,決定什么樣的思考,而思考又決定著行為。老師在激發學生興趣探究問題時,告訴學生理解問題的題意,引發學生的質疑、探究、發現,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和經驗。

4. 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相互交流、溝通、補充,實現了對教學內容的深入探究。而此時,老師就是學習的組織者,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肯定、引導和啟發。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總之,所有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材的難易,合理地重組教材,在體現學生主體的前提下,充分體現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的角色形象,真正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組織課堂教學。

(本文作者單位:甘肅省古浪縣新堡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組織者師生關系意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雙向奔赴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導演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余清臣:建構現代師生關系的公共性
庭審話語中法官“介入”的人際意義
嚴懲誘騙高校學生參與傳銷的組織者
新時期需要怎樣的師生關系
消防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