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盲校學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見問題及分析

2009-07-22 03:35
現代教育科研論壇 2009年4期
關鍵詞:盲生盲校攻擊性

余 俐

【摘要】欺負行為是盲校學生之間經常發生的行為,分析盲生欺負行為的特點,從而提出盲生欺負行為的干預,得到減少盲生之間欺負行為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欺負行為;盲生欺負行為的干預

欺負行為是中小學生之間經常發生的一種消極的社會行為,是力量相對較強的一方在未受激惹的情況下對力量相對弱小的另一方實施的攻擊。國外大量相關研究發現,盲生之間的欺負行為對行為雙方,尤其是受欺負者的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有著多方面的消極影響和危害。經常受欺負不僅會導致盲生孤獨、壓抑、焦慮、自尊和自我評價下降等內部心理問題;而且,還會造成一些外部行為問題,如注意力分散、學習成績下降、經常逃學,行為孤立、退縮,具有破壞性或攻擊性。對欺負者而言,經常欺負他人會招致同伴群體的社會排斥,從而造成社交困難。長期欺負他人的盲生還可能形成攻擊性人格特點。

據調查,在某盲校有個盲生莫名其妙在寢室遭到一些同學的毆打,在醫院里住了很多天。另外在盲校校園中大欺小,強欺弱的情況很多,校園暴力不容忽視。我在網上看到,各大盲校針對校園暴力做過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1.0%的學生受到過同學的欺負;29.6%的同學欺負過別人;39.4%的同學受到欺負時忍讓退縮;30%的同學覺得向師長求助無用。

盲生欺負行為在盲生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管對于欺負生和被欺負生在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都有著多方面的消極影響和危害,本文就是針對盲校生之間交往的普遍性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日常干預盲生之間欺負行為的措施,為盲生創造一個文明、民主、愉快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1.盲生之間欺負行為普遍有以下特點

1.1不斷的忍讓是發生盲生之間欺負行為的必然。

對于盲生來說,無緣無故地受到別人的欺負也是不能接受的。加強盲生的自護意識的培養,鼓勵他們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是必要的??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當受到別人欺負時,很多盲生只能是忍讓一下,很少有盲生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改變這種局面。為什么會這樣呢?有的盲生說:“對方人高馬大,自己惹不起?!庇械拿どf:“對方人多勢眾,我怕吃更大的虧”。有的盲生說:“我不還手,他打一下就不打了,如果我還手將被打得更慘?!边@樣不斷的忍讓就是發生盲生之間欺負行為的必然。

1.2有的同學喜歡欺負別人。

一般來說,喜歡欺負同伴的盲生通常是自己的身體素質比較好,比如個子高、動作靈活的。還有就是某個小團體中很有威信的“壞小子”,他們在盲生中呼風喚雨,欺負那些看不順眼的盲生。而有的盲生卻總像是孤獨的“小可憐”,他們常常被別的盲生欺負,被他們取難聽的綽號,也常常被排斥在集體之外。有了這種優勢心理,再加上周圍伙伴的大力支持,會讓這些人的欺負行為越演越烈。當然還有的盲生覺得自己在某方面優于別人,比如學習成績好,家里條件好、老師比較喜歡等,而產生了“別的同伴就應該聽自己的吩咐”欺負心理。

2.哪些盲生容易被同伴欺負

一般來說,那些成績較差、智力有點缺陷、上課時小動作較多、愛給老師打小報告,或者愛與老師對著干的盲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負。同時那些性格內心,較為內向、孤僻的盲生受到傷害的可能性更大。有相當多的盲生在受到委屈或傷害時,采取了“誰也不告訴或無人訴說”的應對策略。因為不想說或無處可說,而把委屈或傷害默默地埋藏在心底,久而久之,小小的心靈隱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也留下了一道道傷痕。他們將體驗心靈的孤寂和無人言說的痛楚。本不起眼的傷害,可能會在長期的積郁中逐漸壯大,對其心靈造成更大的傷害。

3.盲生欺負行為的干預

盲生欺負行為的干預關鍵在于控制和減少盲生的欺負行為,為兒童創造一個文明、民主、愉快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挪威的奧維尤斯與英國含菲爾德大學都對學生的欺負現象進行了干預,他們主要從學校和教師的角度出發的。

4.減少盲生之間欺負行為的具體措施

4.1控制那些“霸王”兒童。

首先,老師應細心觀察,尋找原因,對癥下藥。平時常用正面語言向學生們灌輸健康觀念。當有盲生欺負同伴時,可以告訴他,這是不道德的行為,讓他們明白欺負人會帶來不良后果,防止形成某種優勢心理。比如有的家長就對孩子說:“咋家有錢,要是誰欺負你了,你就使勁打他,家里給你掏賠償費?!比绻议L長期給孩子灌輸這些由于別人的想法,盲生很可能憑借自己的心理優勢欺負同伴,那么教師就應該及時控制這一類孩子,對他們進行幫助教育。

4.2改變管教方式。

對盲生來說,最大愉悅莫過于老師對他的關注。如果對他們的進攻行為大聲訓斥,反而易起到強化作用。輕度懲罰,對弱小一方表示明顯關心與同情,對攻擊一方采取隔離措施或不予理睬,這種方法對有進攻行為的盲生來說,是一種敏感的懲罰方式。

4.3加強家校聯系,給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教師應該與家長多進行溝通與交流,家長要盡量避免盲生受到嚴重的挫折,告訴家長對盲生不能經常使用暴力。有研究證明,家庭暴力是造成校園暴力的根源,校園施暴者的家庭一般多有不幸,有家境貧寒的、父母離異的??傊?,缺乏關愛、缺少管教是許多盲生施暴的根本原因。家庭成員文化素質低下、道德品質敗壞、父母的管教方法過嚴、或者過于溺愛、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氣氛緊張、不和諧,使孩子缺少關愛和安全感等情況都會對盲生健全人格培養產生不利影響。很容易形成一種“攻擊性人格”。他們往往通過欺凌弱小來釋放壓抑,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平衡。

4.4強化盲生的良好行為。

一方面,教師應親身示范,引導學生分辨是非曲直,告誡學生莫因沖動行為引發不良后果;另一方面,注意幫助學生溝通,提供合作機會,引導盲生們團結友愛。使盲生們懂得有了好東西應和他人分享。再則,有攻擊性行為的盲生當他情緒緊張或怒氣沖沖時,老師可采用“轉移注意”法,如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聽音樂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徑,引導盲生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于其心理平衡,也能逐漸轉移其攻擊行為。

4.5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盲生。

教師不能夠厚此薄彼,鄙視甚至瞧不起某個盲生。在平常的教育活動中,應該引導盲生們形成平等交往的意識,給盲生多創造一些民主合作的機會,讓每個盲生都在某方面體現出自己的獨特價值。

4.6幫助那些軟弱盲生重樹自己的威信和尊嚴。

做了一個調查,當盲生受到同伴欺負時,只有37.2%的孩子會和受欺負者一起想辦法應對;26.0%的盲生知道這種情況后往往是悄悄溜走,23.3%的盲生會幫助受欺負者向他人求助;13.5%的盲生只會幫受欺負者求情。告訴盲生們忍讓退縮是不能減少欺負的。對于欺負者來說,對方越忍讓,越顯得軟弱無能,越喜歡把他作為下一次欺負的對象。這樣一次次的忍讓退縮,給學生們帶來利益的喪失、自尊的減弱,有35.5%的盲生常常因為受到別人的欺負而感到難過。所以一定要鼓勵那些遭受同伴欺負的盲生學會反抗,告訴他們其實對方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在盲校生活中,盲生們之間的欺負行為已經較嚴重了,對盲生們進行欺負行為的干預,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讓盲生們在學校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健康成長,將來走向社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人際篇)董莉周少賢 編著 科學出版社

[2] 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自我篇)董莉周少賢 編著 科學出版社

[3] 視障學生心理健康與輔導李季平 編著 中國盲文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9-03-23

猜你喜歡
盲生盲校攻擊性
網絡時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六個維度提升盲校德育一體化工作實效——以山東省濰坊盲童學校為例
3-6歲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現狀及對策
基于盲校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質疑意識培養
體育課中提高初中盲生身體素質的實踐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誘因及干預策略
盲校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直觀教學法在盲校詞語教學中的運用
富陽“五老”文藝團關愛盲校孩子
非攻擊性話語引發的沖突回應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