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說傷感

2009-07-24 08:51郭秀媛
長城 2009年3期
關鍵詞:傷感經歷人生

郭秀媛

小時不懂傷感。曾跟大人去奔喪??吹皆疽磺姓5拇笕藗?,到了靈柩前突然嚎啕,悲痛至極;痛哭之后,他們擦干眼淚,又像正常人一樣去做事,這讓我大惑不解。

稍稍長大,學習中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如意,一些困難和打擊,也曾痛苦不堪,委屈難耐甚至傷心欲絕。

真正長大,完成學業、成家立業、養育幼子、贍養老人……在人世的循環里體驗經歷著自己的循環,在現實中經受對自己的錘煉,磨礪過,摔打過,經歷過高壓、困頓、失意、拮據、甚至被誤解、打擊、排擠、歧視;經歷了成功的歡笑、愛情的甜蜜、親人的撫慰、朋友的力挺……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到了宗白華先生所云“人到中年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責任和問題,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樂之感得以深沉”(《美學散步》)的年齡,有了一定的節制能力,明白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明白了在什么時候要收拾起自己的悲傷,承擔起自己的擔當。淚,不光是可見的,還有在心中流的。明白了“傷逝”,“死的意義不在于它是一個實在的死,而是在于它震動了終有一死的人的心智,使人的認識、思維有所醒悟自己應該認識和思考什么?!保▌⑿鳌对娀軐W》)懂得了人生,認識了自然,了解了自己的能與不能、該與不該,知道了感同身受,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知道了悲天憫人,知道了歷史悠悠,知道了天高地闊,知道了自然的偉大……于是———知道了傷感!

人是情感動物,自然有悲喜,有愛惡,有憂懼??墒俏覀儦v來講節制。對愛,我們要“發乎情,止乎禮”;絕望、大悲大痛、大愛大喜……我們也都不能放任!我們要節制。更何況我們懼死,又終有一死;深愛,有時又不能愛;恐懼,又不能不面對;絕望,卻依然要生存……于是,一切在節制中逐漸淡化,最終被綜合成了傷感:傷感于我們生之短暫,傷感于我們力不能及,傷感于我們欲愛不能,傷感于我們總不能被理解,傷感于我們……大傷感、小傷感,傷感幾乎無處不在!

文學關乎情感,又怎能沒有傷感呢?從兒女情長到理想不達、真理難尋,從江山易主到人生短暫、宇宙宏闊,古今中外寫傷感之作多矣。傷感簡直是文學的重要構成因素。就如高爾泰云“現實的社會生活絕不是藝術家的敵人,它造成痛苦和失望,但對于藝術激情的產生來說,這恰恰是必要的準備”。(《美是自由的象征》)

中國的四大名著是家喻戶曉的。這些作品中無不體現出濃厚的傷感情調。一部《西游記》,在熱鬧非凡的九九八十一難歷險中,給我印象最深、記得最清楚的細節,倒不是唐僧終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而是唐僧來到圣地即將取得真經時,路過無奈河坐無底船,他的肉身隨水漂走了。作品中意是他脫胎換骨,成仙成佛;而當時的自己,卻悲哀了好久———在我的感受中,真正的唐僧還是死了。而后多年常不能忘此細節。雖然成熟后明白,那是一種升華、超越;但是也明白,唐僧所追求的目標,是俗人不能達的。更多想的是,那至真至善至美之境,是否也是常人根本不能抵達之境?

后來看《三國演義》,開篇一段詞就讓我傷感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蹦切┻尺屣L云的三國英雄,今安在?他們為之奮斗、為之生生死死的江山霸業怎評說?唯有滾滾長江,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在歷史的長河中,人的一生是多么渺小短暫,怎禁得起歷史的大浪淘沙?了不得的江山霸業,又算得了什么呢?不過是后人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已!嗚呼,斯人已逝,徒增嘆息?!端疂G傳》一百單八將的悲涼結局,也讓人心情很久難以輕松暢爽。自由與理想的代價竟是如此之大!

看《紅樓夢》,更是大大的傷感了。黛玉的苦戀是注定無結果的了———她本就是報答??!曹雪芹把現實中情感的悲劇悟透,以黛玉的悲劇來表達?,F實人生中有多少沒有結果的愛戀,縱然為之生死,卻真如前生注定般,前差后錯,總不能如愿。有多少人真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只給人無限悵惘憂傷。即便有短暫相會,終抵不過永久分離;即便終成了眷屬,這“終”字里又含了幾多磨折?!都t樓夢》中的“好了歌”與《三國演義》開篇詞竟是相同主題。記得少時父親曾對我說過,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當時并不甚以為意。至今想來,怕是成熟后承受不起那一份深深的生命憂傷與無奈吧。

中國文學如此,外國文學作品亦然。從歐洲文學史上的幾大名著中,就可以深深感受到同樣的傷感。

《荷馬史詩》中的英雄,寧愿犧牲個人幸福也要擔當起保家衛國之任的赫克托爾死了!寧愿英勇快樂的短暫的生也不要平平淡淡長壽的阿基琉斯死了!凱旋的阿伽門農到家就被妻子殺了!只有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得以與分別二十余年的家人團聚,可他經歷了怎樣的磨難??!

但丁《神曲》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你們進來的,擯棄所有的希望吧??!沒有希望,就是絕望??!而絕望之境,是怎樣的不堪!作品結尾,歷經長途跋涉的但丁終于來到上帝面前時,卻并未看到上帝的真形真身。這是否也與唐僧一樣呢?這兩部作品一是佛教信仰故事,一是基督教信仰的故事,覺得他們最相似處竟是:達到真理,我們人類必須要經歷漫長的跋涉與諸多磨難,而結果還是虛幻莫測的!我們可以不畏艱險,我們可以在漫漫修遠的真理之路上上下求索,可是我們短暫生命和脆弱肉身怎經得起這虛幻莫測!

看《哈姆雷特》,被主人公的命題“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所迷惑,思后傷感不已。初不甚懂此命題,覺得這個問題是主人公的兩難之境造成;后思量來,卻是人生意義不明造成的。人生意義價值何在?這個古老而又常新的問題,不知困惑了多少有思想的人!而劇中哈姆雷特苦惱的思索:小姐臉上的脂粉涂得有一寸厚,死了也是腐爛發臭至化為泥土。亞歷山大怎么樣?凱撒大帝呢,他們死后也要化為泥土。那么人為什么還要活呢?可是如果不活,死后又怎樣呢?到今天我們也不知道人死之后究竟怎樣。真能一了百了嗎?而那無法預知的世界讓我們怎能不畏懼!我們怕死嗎?不??!我們怕的是死后無法預知的境況!———生,不知意義何在;死,又不知境況如何,這兩難之境的無奈,怎不讓人傷感!

《浮士德》的結尾,更引人深思、傷感。浮士德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終于滿足地說出“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后倒地而亡。浮士德滿足了嗎?我的印象是根本沒有!何止沒有,簡直是莫大悲哀!他苦苦追尋了兩生(在魔鬼的幫助下,浮士德又從青春經歷了一次人生過程)終無所得,就如同我們人類世代追尋找不到答案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虛無來到這個世界,為什么來?來做什么?我們回到哪里去?為什么去?……難道真如俄國的安德列耶夫曾在他的劇作《人的一生》中言:“他(人)一降生便具有人的形體和名字,在各方面都跟已經生活在世間的其他人一樣?!椴蛔越貫闀r間所誘惑,要確定不移地走過人生的全部階梯,從底層到頂端,又從頂端到底層。限于視力,他永遠不會看見他那猶豫不決的腳所要踏上的下一級階梯;限于知識,他永遠不會知道,未來的一天,未來的一小時甚至一分鐘會帶給他什么。他在盲目無知的狀態中為種種預感所苦,被希望和恐懼攪得激動不安,將要順從地走完那鐵定的循環?!?/p>

在我受教育時,人們是不太認可傷感這個詞匯的。說到文學作品的傷感,通常以作家的局限性、消極悲觀等否定之。其實傷感是人生中的真實情緒??梢哉f,傷感是真,是我們以渺小之軀,面對宏大之宇宙;以短暫生命,追尋永恒;以頑強之靈,探尋真理之面目。一個有思想的人,怎么會不想到人生,不想到人生的意義、價值、方式。傷感是善,沒有善良之心,怎么能夠感受到美好毀滅、失去生命之傷?只有善良的、熱愛生命并有思想的人,才會傷感。傷感是美,傷感不是單純的悲傷,更主要的是感悟;傷感不是簡單的失望,而是思考后的洞徹。傷感之美,又是藝術之美,而審美的人生能給人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既能不斷地追求,又能實現超越,既能洞察人生的本質,又能從容地面對現世的人生。

傷感是成熟的表現,是文明的體現,是自知自明的展現。從人類個體來說,在我們沒有成熟時,多激情與盲動,那時我們只有悲喜,不懂傷感;只有經歷了、成熟了、節制了,我們才有傷感。從人類整體來說,在我們茹毛飲血時,我們多兇殘彪悍,不懂傷感。造物者真是太神奇了,試想如果我們不是有太多的局限,在我們不知敬畏、不知自律、文明不足野蠻有余之時,給予我們足夠的自由、權利和能力,我們將怎樣對待世界?也許我們會毀滅世界、毀滅自身千萬次。

今天人類,局限性得到了極大的補助,我們的能力已是遠祖望塵莫及。與之同時,我們學會了用道德、法律等來自律,我們的能力輕易不會被濫用。我們有了物傷其類的悲憫,學會了互相關愛,懂得了彼此尊重,更學會了珍視生命。我們接受了自己的局限性,我們努力面對、改造、完善、超越!因此,多一份傷感,就多一份敬畏,多一份自省,多一份自律。傷感即是由傷而感,由感而悟。

責任編輯 洛 齊

猜你喜歡
傷感經歷人生
畫與理
冰尜8級 經歷風雨
人生中的某一天
告別季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詠與嘆
獨自一個人賞月
經歷與感悟
獨一無二的你
為什么我們喜歡傷感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