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2009-07-30 05:55嚴冬月
考試周刊 2009年24期
關鍵詞:反思案例

嚴冬月

摘 要: 本文作者通過案例分析了《致女兒的信》,并對這一教學活動進行了教學反思。

關鍵詞: 愛情教育 《致女兒的信》 案例 反思

一、案例背景

“愛情”一直是校園一個諱莫如深的青春話題。教師和家長往往談“愛”色變,學生談“情”說“愛”必被視為“大逆不道”。然而,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對異性會產生微妙的感覺,渴望和異性朋友交往。學生如果處理不當,思想認識不足,就會產生早戀等不良現象。

“愛情”是個敏感的話題,在教學中一直是一個禁區,沒有人敢輕易涉足。如果稍有不測,就會發生意外事件。好在現在的教科書已經開始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并在人教版九年級課本中選入了唯一的直接探討愛情話題的閱讀文章《致女兒的信》。這篇課文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針對愛情這一個既深奧又簡單的問題,身為父親的作者并沒有選擇回避,也沒有教條式地說教,而是采用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去闡釋愛情的真諦。故事本身并不令人費解,耐人尋味的是故事背后的寓意,讀懂了它的寓意,也就明白了作者對愛情的理解:真正的愛情遠遠高于生理需要,愛情中包含“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從中啟發和培養了女兒正確的愛情觀。

這篇文章的選入,我覺得是教材在進步,時代在進步,也是更加人性化的體現。對于愛情,不論是在遷客騷人的筆下,還是在影視作品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少了它是成不了席的;而這也是每一個人要經歷的必然階段,為什么要遮遮掩掩呢?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把它說明白呢?

二、案例描述

在課堂教學中,我就直截了當地向學生提出:“請結合文中重要的詞句予以回答愛情的真諦是什么?并談談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文中詞句學生輕而易舉地找了出來:“忠誠”“心靈的追念”。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時,學生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地笑,只有幾個愛耍嘴皮子的學生在那里嬉笑,說著讓人發笑的話??吹酱饲榇司?,考慮到學生對愛情這個話題興趣較大,但又羞于發言或不敢發言,尤其是女生,對于這個話題更是面紅耳赤,雖然腦子里對這個話題可能是思考了很多,但當真正拿到課堂上來與大家暢談時,又不敢輕易吐露。我感覺今天的課堂和以往有些不同,因此決定點名。第一個回答者至關重要,因此我選擇了平常膽大健談的班長,他雖然也有些怯場,但還是大著膽子站起來,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愛情就是彼此間相互信任,兩情相悅。這下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都積極踴躍地發言。

看到學生眼神中流露出對小說、影視中纏綿悱惻、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的無限神往時,我嘗試著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引。我說:“真正的愛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五十年后如果你依然能像第一天那么愛她,那么你才有資格說‘愛這個字,用我們古典的文言說就是:執子之手,與子攜老?!睂W生馬上反駁,五十年后,都已經是老頭、老太婆了,還談什么愛情呢?是啊,在他們看來,愛情就是年輕人的事情,過了那么多年,愛情還能不“過期”嗎?關于“忠誠”,與其從文本到文本教條式說理,不如用生活實例予以說明,更加通俗易懂。因此,我不失時機地將前一天所看的《心靈花園》欄目中《第三次離婚》的內容講給學生聽。

關于“忠誠”,生活中真實的案例,作為旁觀者的學生會有著更真切的感悟,的確立竿見影,一位平時少言寡語的男生也舉手發表了自己對“忠誠”的看法:“未婚夫因意外變成植物人,未婚妻不離不棄……”當然,學生要真正理解“忠誠”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等自己體驗了真正的愛情后才能真正有所感悟。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領悟,更是教育所不及的。

關于“心靈的追念”,生死相依的愛情,對學生來說就更遙遠了。也許他們能理解《泰坦尼克號》中杰克和露絲那三天的轟轟烈烈的愛情,但他們能想象《人鬼情未了》中穿越時空的愛情嗎?他們能理解《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生死相隨,雙雙化蝶的愛情嗎?

看到學生漸漸高漲的情緒,考慮到早戀就像是一朵帶刺的玫瑰,有些學生會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觸摸,就常常被無情地刺傷,我于是因勢利導:“愛情的至真至善至美,同學們現在能否涉足?”

這個問題一提出,教室就頓時炸開了鍋。有人說:“只要不影響學習,中學生可以談戀愛?!庇腥苏f:“中學生的任務是學習,過早談戀愛會耽誤我們學習,影響我們前程,畢竟我們精力有限?!庇腥苏f:“愛情是建立在經濟獨立的基礎上的,而我們現在都是由父母養活,怎樣養活另一半”……

三、案例反思

教育應不應該涉足愛情的領域?我認為這是教育無法回避的問題。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們的教育越來越關注人的發展,越來越趨向教育的本質,而愛情作為人的內心世界的一種圣潔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發展”這一教育話題之外的。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的教育觀念在不斷更新,愛情教育也已受到關注,現在我能夠公開地談愛情教育這一事實本身,就可以說是一種具體表現。

愛情教育,應該是一曲永遠回響在學生心靈天空的優美旋律。它帶給學生心靈的陶冶,帶給學生審美的愉悅,帶給學生道德的修養,還帶給學生追求幸福的智慧。給學生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一封信》這首優美旋律的序曲時,我不僅用充滿理想和浪漫的序曲拉開了愛情教育的帷幕,而且嘗試在學生的人生道路上點燃一盞指引情感閃爍智慧的燈。在這封信里,愛情的意義被提升到做一個真正的人的層面上,學生明確這一點,愛情就不再是無足輕重的事情,不再是可以隨意放任的事情,這樣,愛情的嚴肅、愛情的圣潔、愛情的美好已經滲透進孩子們的心中。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是個不同于兒童期而又有異于成人期的獨特時期,此時學生很自然地會對異性產生一種純潔而又朦朧的感情。對學生愛情進行封閉是不現實的,也是不明智的,因為在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下,在文學作品、影視節目中,青少年都能尋覓到“愛情”的蹤影,這些描寫愛情的作品有些并不能正確地引導青少年如何對待愛情,也不能讓青少年判斷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而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以及生理的發育,讓他們很愿意去嘗試所謂的“愛情”。在這種情況下,在課堂上增加愛情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我們要用大師的優秀作品來引導孩子認識人類最美好的愛情。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名篇名作也是更高級的青春期性教育范本。

然而,由于在一些教師和家長的眼里學習是中學生惟一的至高無上的任務,根本不對學生萌發的朦朧情感進行有效的疏導,我們看到了一些原本不該發生的悲劇。這些悲劇的發生,就是教育者試圖用強行筑起的大壩來堵塞那奔騰而來的潮水,結果這大壩被奔騰而來的潮水所沖垮。假如不是用強筑堤壩的辦法解決問題,而是用疏導的辦法將奔騰的潮水引入理性的渠道,將其化為滋養情感大地的涓涓溪流的話,一些悲劇就不會發生。這個“強行筑壩”的行為本身,其實暴露了這些教育者觀念上的問題:對學生萌發的青春期情感的不可容忍,對所謂影響學習的一切行為的堅決抵制。于是忘記了對學生的尊重,忘記了教育的基本職能是引導,從而那種一味地阻止孩子的做法就順理成章地實行了。我們都知道,強扭的瓜不甜,強行和逆行只會讓人產生反感甚至抵抗,學生也是如此,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告誡學生這樣不行,那樣不準,看起來好像方法簡單,效力快,然而由于學生的行為錯誤的因素不單一,這種方法往往僅能治標而難治本,甚至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

現代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它應塑造現代人完善的人性,應鼓勵現代人去追求幸福的生活,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人對最美好最圣潔的愛情的追求。愛情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情感體驗,但是也可能是最危險的體驗,的確需要好好把握。當然愛情教育的目的不是去鼓動孩子們如何談情說愛,而是要用“理解、尊重”的態度把愛情講得美好、自然、公開,將他們青春的覺醒、愛情的萌動向精神層面上提升,使他們真正懂得愛,懂得美,成為真正的人,獲得幸福的人生。

總之,愛情教育是應隨人性發展的需要而產生,隨人性的提升而發展,是一種最基本的人性教育。它應該像基本的道德教育、人格行為養成教育、健康教育一樣,是人之為人的一種最基本的情感教育,是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情感發展、自我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徑。讓愛情這一曲永遠在學生心靈回響的優美旋律,公開、自然、美好地走進我們的教育領域,讓學生看到“在青春的藍天上,還掛著一抹更美麗的彩虹,那就是青春的愛,帶著些許澀味的酸酸甜甜的愛”,應讓這道美麗的彩虹堂堂正正地掛在藍天上。

參考文獻:

[1]包勘.愛情教育:讓學生獲得幸福[J].班主任之友,2005,(07).

[2]陳俊先.讓愛情教育走進中學大門[J].湖南教育,1989,(05).

[3]鄒速聰.蘇霍姆林斯基的愛情教育思想[J].教育科學研究,1990,(04).

猜你喜歡
反思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學生早戀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案例警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