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教學在語文課堂上的魅力

2009-07-30 05:55呂國珍
考試周刊 2009年24期
關鍵詞:包拯課文情境

呂國珍

情境教學是從情與境、情與辭、情與理、情與全面發展的辯證關系出發,創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和認知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苯處熞行У販贤ê腿诤蠈W生與自己之間的審美經驗,就必須善于創設高度凝練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審美經驗領悟教學情境所特有的“韻外之致,味外之道”。合適的情境教學能散發出誘人的魅力。

一、貼切的記者采訪形式,讓傳記式人物更具魅力

語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人物傳記文學,第七單元是古文單元,也涉及人物傳記。針對單元設計的特點,師生通過了解傳記人物的背景,以及人物的閃光事跡之后,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以記者采訪傳記人物的形式深入理解文中人物的品格。尤其是古文中的人物傳記,運用記者采訪形式,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而且能將古文化單調為生動,在文本對話中感悟傳記人物的偉大之處?!栋芬晃氖钦Z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古文傳記,文章突出了包拯的為官機智、為官清廉、巧言善變、不辱使命、為官剛正、執法嚴明、克己奉公的事跡。當師生疏通課文后,學生通過積累與查閱包拯其人的資料,在課堂上大膽交流后,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入記者采訪傳記人物的形式,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四人選出一人為“包拯”模擬記者招待會,分設包拯與記者兩種角色,結合課文內容及搜索的相關資料,設計問題,由“包拯”做出解答。記者(老師):“同學們,面對這樣一位機智、廉潔、剛正、克己奉公的歷史清官,你們想不想深入他的內心,去解讀他靈魂的密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與包拯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好嗎?”現場舉行“包拯答記者問”?!鞍鼈儭笨苫ハ嗪献?,共同回答記者的提問,老師也可充當記者,根據學生的提問情況,補充提問。

師:“端州的硯臺是很出名的,您完全可以拿些回家,請問您為什么不這么做呢?”生1:“身為父母官,應為百姓做出榜樣,那一方硯臺能有民心重要嗎?我生性如此,不貪此等小便宜?!鄙?:“因為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皇上任命我為端州的父母官,必定是信任于我,我怎么能失信于皇上,失信于百姓呢?”

師:“聽說您離開端州時,當地老百姓流著淚送了一程又一程,您當時是怎么想的?”生1:“我感到很欣慰,百姓如此送行,說明我還算為官清廉吧?!鄙?:“面對百姓的送行,我心里有一種難舍的心情,可是沒有辦法,皇命難違,同時也證明了我的高風亮節吧,今后我還會一如既往地將廉潔公正帶到下一地方?!?/p>

師:“既然已有舊制,您為什么還要打開官署正門呢?”生1:“因為舊制也有其弊端,如今我開正門,能讓百姓真正告狀鳴冤,讓辦事的小吏不敢欺瞞?!鄙?:“所謂‘父母處處得為“孩子”著想,為了端州的一方平安,開道正門,方便孩子們向我鳴冤訴苦?!?/p>

師:“您為什么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親戚朋友都斷絕往來?您不怕別人誤解嗎?”生1:“我不怕被誤會,日久見人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只要我的這份責任還在,我就會永遠克己奉公,永遠將民情放在第一位?!鄙?:“因為不斷絕信件,親朋好友就會常常有求于我,從而使我成為他們的辦事的工具了,對家人更要這樣做,因為親人之間的事最難處理,所以親人的信件我也一視同仁?!?/p>

師:“同學們,如果說接觸課文之初,我們對包拯的景仰還只停留在表層的話,那么剛才聽了他的一番心靈的剖白,讓我們由衷地敬佩他,如果此刻包拯就在你眼前,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生1:“我一直在想,您那黑炭般的臉和額上彎彎的月牙不正是正義的化身嗎?您的莊嚴被人們認可,您的公正也永遠被人們傳頌?!鄙?:“包丞相,你很厲害,一世為官,竟然一生清廉,不簡單,你是我們的楷模?!?/p>

二、生動的情境劇表演,讓主人公彰顯獨特的魅力

中學課本里的不少文章都是有深意的,如何讓學生體會作品,有的時候,僅僅靠對課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難以奏效的?!哆x舉風波》選自語教版八年級上冊,圍繞著一次學生會干部的選舉而展開故事情節。主人公賈里成長的故事,啟迪著當代中學生朋友要懂得勇敢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堅強樂觀地生活,在挫折中成長。小說情節不復雜,寫的也是實實在在的中學生生活,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是一篇深受學生喜愛的作品。針對學生和教材的特點,本著課標中“能設身處地體驗和理解作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理論指導,在回顧小說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形象之后,讓學生假想人物從小說中走出來,自己愿不愿意與誰交朋友?原因是什么?你想對文中的哪一個人物說些什么?這一環節,讓學生展開了想象,教師以一個親切的話題,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幫助學生進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讓他們通過文字的理性分析,在閱讀實踐中有所思考,初步把握人物特點,在學生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認識又有所提升,達到了合作學習的目的。在熟悉課文后,鼓勵學生在前面說的基礎上,把文中的第一情節選舉片段改編成課本劇,在課堂上表演給大家看。這種活動,仍是堅持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通過前面的合作、探究,讓學生進一步走進人物內心深處,同時以競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及聽說讀演能力。學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加深了對課文的人物的感受和體驗,是一種創造性閱讀。模擬角色情境的心理歷程可概括為“熟悉情境—擔當角色—理解角色—體驗角色—表現角色—產生頓悟”,整個過程是學生從理解到升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個人能力得到了錘煉,心靈得到了震撼,潛能得到了發揮。

三、適時的歌曲播放,綻放主題的魅力

利用音樂使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體會感情,感受意境。音樂與文學本就都屬于文藝,其中有許多相通之處。在講到議論文《最苦與最樂》時,當分析完中心論點: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時,讓學生談談負責任的感受之后,教師適時地播放歌曲《說句心里話》,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感悟: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會也都應有他的責任。只要盡職盡責,就會快樂,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恰當的音樂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另外,在詩詞教學中,更可以多加運用與之相對應的古典名曲來使學生沉醉在詩詞的意境中。特別是中國的傳統音樂本就與古典詩詞密不可分,相互輝映。

四、有趣的情境課件,展現多媒體的魅力

教會學生制作資料課件,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計算機的綜合運用能力,還能調動學生預習與探究的積極性。如小說《范進中舉》,可讓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到范進中舉前、中舉后的許多情節圖片,而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成連環畫的形式進行放映,課堂十分活躍,然后教師拋出根源問題:“范進為什么會瘋?”展開討論,通過人物的性格與命運的挖掘,層層深入,水到渠成地揭示主題,制作課件的學生也嘗到收獲的喜悅。另外,還可建立校園作文博客。網絡情境對學生的寫作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網絡相對于傳統媒體的最大區別,在于它的互動性,也就是相互交流。學生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更多人的觀看,因為在這中間帶給他們一種成就感。讓學生在作文博客上自由發表自己的文章,而讓其他的學生進行閱讀。閱讀其他學生的文章,學生可以從中了解別人的寫作,這比傳統的教師在課堂中講評優秀學生的作文更有效。因為這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他不需要老師的點評或者推薦。同樣,學生的閱讀也是自主而自由的。當生生進行互評時,所帶來的成就和交流感,是老師無法帶來的。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其他學生閱讀和評論,并且看重評論意見,從中發現自己在寫作上的缺點,加以改進。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創造性。

以上是我對于情境教學在當今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的一點實踐和感想。歸根結底,情境教學的關鍵在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猜你喜歡
包拯課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包拯智擒偷鍋賊
包拯:我的好名聲多虧了歐陽修
背課文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鐵面無私
——包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