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問題的再思考

2009-09-01 03:09顧文明
中州學刊 2009年4期
關鍵詞:訂單式訂單校企

大學生“訂單式”培養,顧名思義,與經濟學的“訂單”有著密切的聯系。從經濟學角度講,所謂訂單,也稱合同或契約,是指一方在生產經營中,按與客戶簽訂的合同組織安排生產的一種生產模式。它通過合同的形式把購銷雙方緊密結合,明確各自的權利與義務,按合同的規定,完成產銷活動的全過程,其實質是通過訂單的形式把市場需求反映出來,引導生產方按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從而提高經營效率。在人才培養上,高職院校引進“訂單”模式,也就是指學校與企業根據崗位需求簽訂用人協議,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選拔學生、組織教學、考核上崗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產學研合作的教育運行機制。作為一種新型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大學生“訂單式”培養的實施,增強了高職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為高職教育的發展創新了思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大學生的就業途徑,也減少了企業對員工崗前培訓的環節,增強了企業作為用人主體參與職業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了“校企學”三方共贏的效果。目前,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訂單式”培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在實踐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引發了人們對“訂單式”教育模式的爭論和置疑。因此,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存在的問題,對于高職教育實踐和研究以及拓展大學生就業發展空間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存在風險的不可預測性。當今社會是一個風險社會。大學生“訂單式”培養也同樣面臨一些不可預測的風險。如企業經營不善或企業領導人更換,都會給“訂單式”培養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而受2008年開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沿海許多外向型企業紛紛倒閉或停產,給“訂單”教育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許多高職院?!坝唵巍迸囵B合同無法履行,“訂單”學生也無法繼續相關學業,這不僅給學校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而且給學生的未來就業造成陰影。

2.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很難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從教學計劃制訂、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到實驗實訓整個過程,投入較大,短期行為很難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就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協商,建立長期的戰略伙伴關系,實現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的互利雙贏。從產學合作的三個階段來看,一是一般性的參與合作,二是協助性的介入合作,三是互動性的產學合作。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仍停留在淺層次上的第一階段,僅有少數和具有天然優勢的學校能進入深層次合作。因此,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點。

3.大學生“訂單式”培養易造成學生轉崗困難。對“訂單”學生而言,由于大學生“訂單式”培養模式具有強烈的針對性,主要是為了滿足“訂單”企業的需要,因此,為了履行合約,高職院校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學生的多種技能和專業崗位能力,“訂單”學生知識面狹窄而單一,從而導致學生適應性相對較弱的缺陷,最終易造成“訂單”學生的就業空間狹窄,應對外部市場變化和轉崗、另謀職業的能力降低。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極為不利?!坝唵巍睂W生轉崗難是一個不容回避的重要問題。

4.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在當前社會就業普遍不樂觀的形勢下,大學生因“訂單式”培養模式而能“預訂”一個工作崗位,這無疑會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但是,正因如此,“訂單式”培養模式也成為職業教育的一種時尚而被眾多高職院校追捧,一時間“訂單班”如雨后春筍般遍地涌現,其中不乏有名無實、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一些質量極差的“訂單班”忽略了“訂單式”培養所強調的“訂”是“訂質量”而不僅僅是“訂數量、訂人員”,給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帶來不利影響。

5.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在師資力量方面比較薄弱。大學生“訂單式”培養模式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格外突出,它要求教師既精通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高職教育界中,這種“雙師型”師資匱乏。據估計,在高職院校中,至少有50%的專任教師不具備“雙師素質”,缺乏實踐經驗,不熟悉企業的產業運作過程及相關技能,跟不上科技發展的需要。這使得“訂單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受到了嚴重制約。

6.大學生“訂單式”培養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尚待建立?!坝唵巍苯逃娜瞬排囵B質量,到底是由學校、企業還是學生個人來認定,這一問題是學校、企業和學生必須面對且必須妥善解決的重要問題,放任和苛求都會影響“訂單式”教育的預期目標。因此,“訂單式”培養模式產生的產品是需要一個評判量度的標準的。而目前所缺乏的,正是這樣一個解決人才質量和人才流向糾紛的權威仲裁機構和標準。

二、解決大學生“訂單式”培養問題的對策

1.走校企合作之路,構建長效合作體制。走校企合作之路,關鍵在于建立以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為導向的運作機制,充分尊重雙方利益,這是維系校企合作關系的紐帶,也是大學生“訂單式”培養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把建立校企互動的長效機制,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完成。為此,學校應當積極與企業溝通以達成共識:“訂單式”培養是企業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人才收益的捷徑,是實現雙贏的理想之路。學校還要引導企業積極參加到大學生“訂單式”培養的實踐中來。同時,學校要主動為企業服務,以自身的教育優勢,將學校的智力資源與企業的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為企業提供人才培訓、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服務,真正成為企業的人才培訓基地、科技成果的輻射源,乃至成為企業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的依靠力量。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樹立“投資職教,必有回報”的信念,調動企業投資職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最終實現長期、穩定、持續的校企合作,使企業成為職業院校發展的堅強后盾,達到校企雙方互惠互利,相得益彰。此外,還應該用法律手段界定各自的責任、義務和收益,以保障“訂單”教育的健康發展。

2.圍繞“訂單”培養目標,構建新的課程體系。人才“訂單”明確規定了人才培養的目標,高職院校應根據企業的要求,通過“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途徑,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為了做到這一點,校企雙方可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由企業領導和專家及高職院校的專業骨干教師組成。在共同研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訂教學計劃,建立與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素質相適應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要充分體現企業所需的知識、工藝與方法,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3.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坝唵巍比瞬诺呐囵B應具有特色。搞好特色教育,教師是關鍵。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教經驗,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教師必須接受定期脫產或半脫產的培訓學習,到企業參加實踐或參加項目研制開發,不斷提升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要結合我國特點,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教師競爭上崗,努力造就一支熱愛職教工作、知識新、技能強、“一專多能”、具有高超的教書育人本領的現代化教師隊伍。應加強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從企業中聘請領導與專家參與“訂單班”的專業課教學工作,這不僅可以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而且可以使專業課程易于調整,及時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教師與專家還應經常溝通交流,彼此學習,學習企業實踐知識,提高專業技能。

4.加快教學設備現代化建設步伐。實踐性是大學生“訂單式”培養的重要特點。高職院校通過科學的實踐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是培養“訂單”人才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高職院校應把有限的資金重點投放在“訂單”教育上,添置具有先進性、實用性的教學設備。這將使“訂單”學生的實踐機會進一步增強,為學生快速適應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5.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在對學生能力評價方面,由于歷史的局限,學校的評價標準和企業的標準有可能不盡相同。學校的評價以課程考試(考核)的分數為主,而企業則是以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在側重企業標準、兼顧雙方的基礎上,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研究制定一個比較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綜合評價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環節可以把技能考核與鑒定融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考核和鑒定。

參考文獻

[1]張琪.訂單式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研究[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2]謝福星,高核.“訂單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4,(6).

[3]陳水生.訂單教育中校企結合障礙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

[4]張鍵.高職實施訂單教育的意義與機制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1).

[5]李曉蘭.試論高職院校職業指導的開展和實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6]謝碧蓉,文鋒,黃微亞.高職院?!坝唵谓逃贝嬖诘膯栴}分析與對策探討[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6,(2).

作者簡介:顧文明,男,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猜你喜歡
訂單式訂單校企
春節期間“訂單蔬菜”走俏
新產品訂單紛至沓來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宇航通用單機訂單式管理模式構建與實踐
山西臨猗:開展訂單式培訓 打造勞務輸出品牌
“最確切”的幸福觀感——我們的致富訂單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質量管理
怎樣做到日訂單10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