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明朝倭寇的特點看倭寇的歷史地位

2009-09-04 03:58李春瑩
群文天地 2009年8期
關鍵詞:倭寇歷史日本

一、引言

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自此明王朝正式拉開序幕?!澳腺帘碧敗币恢笔抢_明朝統治者的問題,其中南倭(即倭寇)更被歷史學家們稱為明日關系的“風向標”。倭寇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既促進了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又使大量白銀流入中國;既是日本侵略思想的最初表現,又加速了明王朝的衰亡。史學家們對于倭寇的評價也是不盡統一。甚至有部分日本學者盲目夸大倭寇的英雄主義,妄圖借此美化侵略。

本文試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朝期間倭寇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比較中日對倭寇的評價的差異,最后歸納并提出關于倭寇的歷史地位的一點看法。

二、明朝倭寇的幾大特點

(一)首先,明朝倭寇分為前期倭寇與后期倭寇。關于前期倭寇與后期倭寇的對比,現將相關資料歸納成表,以更好地呈現兩者間的異同。

由上表可以看出,前期倭寇與后期倭寇有著種種的差異,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前后期倭寇在組成上的差異。從這一層面上講,前期倭寇主要屬于外族的侵擾,而后期倭寇則是人民內部矛盾引起的官民斗爭。

(二)其次,倭寇中存在“真倭”、“假倭”以及“向導者”。

在前后期倭寇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后期倭寇的主要成員是中國人(“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也”),也就是說,后期倭寇由“真倭”與“假倭”兩部分組成,而且假倭不僅在人數上占有絕對優勢,甚至還掌握著倭寇隊伍中的領導權。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假倭”和“從倭者”呢?

根據明史記載,由于當時明朝統治者“畏倭如虎”,所以明人便“襲倭服飾旗號”,偽裝成倭寇,以謀求利益。具體的代表人物是王直(又名汪直)。翻查《明史》,可以看出:倭寇中“不以倭人來,以倭人來,自王直始”。王守稼《嘉靖時期的倭患》一文說得更加徹底:明朝政府把王直集團稱為“倭寇”,王直集團也故意給自己披上“倭寇”外衣,他們其實是“假倭”。而“真倭”的大多數卻是王直集團雇傭的日本人,處于從屬、輔助的地位。

此時的倭寇不僅由中國人掌握大權,而且在中國沿海擁有大批的“脅從者”,日本史書記載為“向導者”。他們為當時的“倭寇”提供情報,以使其走私更為順利。關于這些“向導者”產生的原因,史書中并沒有過多地提及。但不難想象,當時的走私或倭寇貿易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經濟利益,以至于他們與倭寇內應外合,共同分享利益。

(三)第三,亦商亦倭。

亦商亦倭與第二節的真倭假倭一樣,同屬后期倭寇的特點。在明人謝杰的《虔臺倭纂》中,有這么一句話:“日本入貢則互市,無貢期無私市?!笨梢姰敃r商人們在“無貢期”無法進行貿易。而在當時,私自進行海外貿易者被稱為奸商,成為取締的對象。商人們為了自己,不得不武裝起來,同執法者做斗爭。出于相互之間的利益關系,商人們同倭寇間的聯系愈發密切,出現亦商亦寇的現象。如果說他們是做買賣的商人,可是他們有殺人越貨的行為;如果說他們是從事掠奪的寇盜,那么他們又從事商品的買賣。所以說他們是亦商亦寇,具有雙重性格。初期海禁不嚴時,他們來往于東西洋之間,主要從事商業活動,是商人;后期海禁變嚴,他們為了生存,變成了倭寇。所以在明人謝杰的書中還有這么一句話:“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庇纱丝梢钥闯?,是商人,還是倭寇,關鍵在與當時的政策是否阻礙了人們的自由貿易。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明朝的海禁政策已經阻礙了人們間的自由往來、互通有無,是和當時生產力發展情況相違背的。

三、倭寇的歷史地位

(一)中日歷史學家對倭寇的評價

以上是從不同角度對倭寇的特點的分析,可以看出,前期倭寇與后期倭寇有很大的區別,對于他們的歷史地位,我們應該給與正確及客觀的評價。翻查先行研究,不難看出,無論是在史學層面還是在文化交流的層面,中日學者對倭寇的研究已經碩果累累。但可惜的是,對于倭寇的歷史地位涉及的較少。就算有所涉及,也是各執一詞,不能統一。這種學術定位上的混亂導致了許多人在對倭寇的認識上產生了偏差。

有部分學者認為,倭寇的出現屬于侵略行為,破壞了兩國人民的正常往來。但是海禁在先,倭寇出現在后,原因與結果不能顛倒。在看到倭寇的破壞行徑的同時,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統治者鎮壓的殘暴。與之相對,有部分學者對倭寇的行徑大加贊美,稱他們為“資本主義萌芽的推動者”。甚至有部分日本學者對倭寇的行為不加批判,對其“勇敢”大加贊美,企圖通過美化倭寇來達到美化侵略、美化戰爭的目的。這種觀點不僅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還不利于后世對倭寇的客觀認識。

針對在倭寇的歷史地位上的認識混亂,筆者希望通過對第一節倭寇特點的總結歸納,概括出倭寇的歷史影響,并試著對倭寇的歷史地位做出評價。

(二)倭寇的歷史地位

既然倭寇分為前后期倭寇,而相互之間又有較大的差別,我們對倭寇做出評價時絕對不能“一刀切”,對所有問題一概而論。

首先,前期倭寇促進了朝鮮高麗王朝的滅亡,使朝鮮的民族意識高漲,最終在推動李氏王朝的建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這點上來看,倭寇的出現揭示了社會的動蕩,統治層的腐敗,有一定的警醒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倭寇的掠奪中,不僅出現了對人的掠奪,而且還出現了虐殺中朝人民的殘酷行徑,其目的在于想通過假道朝鮮,“侵中國,滅朝鮮而有之”。這是日本侵略行徑的最初表現,對中國沿海居民造成的傷害是毋庸置疑并應該加以批判的。

而在后期,倭寇的組成并非僅限于日本海盜,只是由于這批海盜最初都來自日本(即倭國),所以被統稱為“倭寇”。正如歷史學家林仁川先生等提到的一樣:嘉靖時期的“御倭”戰爭是一場中國內部的“海禁”與反“海禁”的斗爭。 倭患與平定倭患的戰爭,主要是中國社會內部的階級斗爭,不是外族入侵。嘉靖年間的大禍(即所謂倭患)是明代海禁政策造成的后果?!胺策`禁私販出入海上者,官府皆以海盜視之,嚴予剿除。彼等既不能存身立足,自新復業,則只有往來行剿,或奔命他邦,開辟生路”。 閩南士紳投身海上貿易,無非以追逐個人私利為動機,難免有蔑視朝廷法令與地方官府之譏,但就促進閩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而言,應不無正面意義。

四、總結

長期以來,學界對于明王朝時期的倭寇的歷史地位意見不盡統一,在二十世紀90年代出版的《中國歷史大辭典》中,甚至還把倭寇解釋為“明時侵擾中國沿海一帶的日本海盜”。這類認識是有失偏頗的,應該予以及時地糾正。

本文把明朝時期的日本倭寇按性質的不同分為前期倭寇與后期倭寇,并對各自的特征做出了簡要的分析。通過對倭寇特點的分析,可以看出,前期倭寇主要由日本人組成,他們燒殺搶掠,對當地的居民造成了傷害。應該看到部分日本“學者”對這一時期的倭寇及其行為的美化是毫無根據、別有用心的。但同時,由于后期倭寇的領導權轉移到了中國人的手中,明政府與倭寇的斗爭就不再是本國統治者與外族侵擾的斗爭,而是本國人民內部的官民斗爭。而這類斗爭的深層原因在于當時明朝的海禁政策已經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商品的流通。所以,后期倭寇在促進生產力發展與商品流通方面有著一定的正面意義。

學界對于倭寇的歷史地位的看法,在短時期內還難以達到統一。但我們應該認識到,摻雜了過多的民族情感并不利于對問題的認識。在倭寇問題的研究上,不僅要看到中方學者的論證,也應適當關注日本學者的研究,以便更為客觀地去認識問題。

參考文獻:

[1]明史(卷三二二).日本傳.

[2]太田弘毅.倭寇—商業.軍事史的研究[J].春風社.

[3]戴裔煊.明代嘉隆間的倭寇海盜與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M].北京:中國社會科技學出版社.

[4]三田村泰助.世界の歴史14明と清[M].河出書房新社.

(作者簡介:李春瑩(1986.3—)女,漢族,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研究生在讀,主要從事日本近代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倭寇歷史日本
探尋日本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明代中日堪合貿易終止原因芻議
試論明朝嘉靖時期倭寇猖獗的政策和制度原因
新歷史
日本神社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明初倭寇海上三角“貿易”略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