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開國大典前后的毛澤東(三)

2009-09-10 04:43陳也辰王欽雙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6期
關鍵詞:國際慣例禮炮特種兵

陳也辰 王欽雙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

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p>

—毛澤東

升旗結束后,禮炮驚天動地鳴響。54門禮炮同時發出28響,象征著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國,領導中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斗的28年歷程。

關于“54尊大炮”、“28響禮炮”,

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鳴放禮炮起源于英國海軍。在海上兩船相遇時,鳴放空炮,意味著解除武裝,表示沒有敵意和對對方的尊敬。當時的軍艦最多只有7門炮,故鳴放7響;而港口炮臺上的火炮較多,通常以3倍于對方的炮聲表示答謝。久而久之,鳴炮就成為互相致敬的國際慣例,成為在各種盛大慶典和隆重的迎賓儀式中應用的一種禮節和禮遇。

按照國際慣例,國家元首來訪鳴放禮炮21響,總理級鳴放19響。因此,21響禮炮是世界上的最高禮儀。當時,不知毛澤東是否知道這一國際慣例。他說,這一次禮炮要放28響。

政協一屆會議還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會上有些代表對28響提出質疑,因為它與國際慣例不符。

會后,正當毛澤東在庭院散步時,恰好碰上了負責開國大典籌備工作的華北軍區作訓處長唐永健。

毛澤東笑著說道:“你起草一個關于禮炮28響的說明?!?/p>

唐永健一下子就領悟了毛澤東的意思,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了。他心里很明白,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今天,剛好28年。28響禮炮,就是代表著中國共產黨28年的奮斗歷程。這不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嗎?

很快,唐永健就簡明扼要地起草了28響禮炮的報告,并遞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看后,十分高興,揮筆簽上了他的名字。這份材料轉發后,人們都知道,28響禮炮就代表著中國共產黨28年的奮斗史。

那54響禮炮又有什么說法呢?最流行的說法是,54響禮炮代表54個民主黨派。翻開政協一屆會議的材料,大會代表分配在54個單位中。這應該是最具說服力的。

還有一個說法是54響禮炮代表了54個民族。

但是國務院1954年才開始調查民族情況,當時自報民族名稱的有好幾百個。國務院1956年公布中國共有51個,后來又補充了4個,加上漢族,中國共有56個民族。

至于說54響禮炮代表“五四運動”,更有點兒牽強了。

開國大典禮炮隊由108門山炮組成,分為兩組。一組裝填時,一組發射,輪流作業,這樣可以減少發射間隙。所以,這才是54響禮炮的原因。

其實,首屆政協會上的54響禮炮沒有特殊含義,與后來我國54個民族相吻合,只是一個巧合。

由特種兵組成一個禮炮團

原第5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韓懷志曾擔任開國大典禮炮隊總指揮,他回憶了鳴放28響禮炮的一些情況和開國大典鳴放禮炮的盛況:

“1949年秋,我在華北軍區特種兵所屬的戰車團任參謀長,為參加開國大典的閱兵式,我團抽調部分日式坦克和裝甲車在豐臺參加訓練。9月中旬的一天,特種兵司令員高存信和參謀長李健把我叫去交代任務:‘十月一日開國大典,要鳴禮炮,由特種兵組成一個禮炮團,抽一名老的炮兵干部擔任禮炮團的總指揮,決定由你負責擔負此項任務。當日下午我趕到慶王府華北軍區司令部……”

9月下旬,抽調的火炮和參加人員已全部到齊,開始訓練。禮炮訓練關鍵是如何把炮放齊。限于當時條件,沒有電鈕操縱,只能統一喊口號“預備—放!”然后,各炮拉火。

9月28日晚,禮炮團在天安門東南角公安部大門以西進行試放,54門炮一字排開。按要求奏國歌和鳴禮炮同時開始,國歌奏完,28發禮炮放完。大約每隔34秒一發,放了5、6發后,轟隆的炮聲加上煙霧彌漫,炮手已經聽不清“預備—放”的口令,因而禮炮無法保證繼續放齊。經大家研究,最后決定在指揮臺中間用幾張大方桌摞起,讓喊口號的人站在桌子上,手持大紅旗高高舉起,喊“放”時,紅旗落下,炮手看到紅旗落下,馬上拉火。這個效果比較好,禮炮手拉火的動作基本上能做到一致。

108門山炮分成兩組,

一組發射,一組裝填

開國大典那天早上6點之前,禮炮團就全部到位。大約早上8點左右,聶榮臻司令員由楊成武同志陪同來到炮陣地,檢查禮炮準備情況。

當天上午,禮炮團為了防止火藥散落,卸掉彈頭的炮彈口已用油紙包得嚴嚴實實。禮炮手們把炮彈擦了一遍又一遍,整齊地擺放在山炮后側。禮炮手們在等待著莊嚴時刻的到來。

下午3點,開國大典儀式正式開始。

不一會兒,電話傳來了命令:“鳴禮炮!”禮炮隊員們立即發射禮炮。

108門山炮分成兩組,一組發射,一組裝填。

54位裝填手靠手工整齊劃一地在1秒多鐘里完成裝填。54位拉火手則以統一的動作拉火。

當毛澤東主席親手摁動電鈕,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時,第一聲禮炮響了。這炮聲震天撼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國誕生了!

伴著禮炮的隆隆聲響,天安門廣場上的人群在盡情歡呼。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顯示著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顯示了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與信心。

猜你喜歡
國際慣例禮炮特種兵
閃耀天際的里程碑
少年特種兵
少年特種兵
少年特種兵
論國際慣例的內涵
“禮炮”1號:空間站技術的大膽嘗試
文物保護的“國際慣例”
新年禮炮
永不消逝的禮炮聲
特種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