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云計算”

2009-09-15 09:08軟通動力
中國外資·上半月 2009年8期
關鍵詞:云計算服務器電腦

1、什么是“云計算”?

“云計算”是建立在互聯網飛速發展下的技術,它是由一組分布式計算機建立的平臺 -- 是由一群普通的服務器建立起的超級計算平臺。

可是當大家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時,很多人都是“云里霧里”,這是因為名字的誤導。其實這里的概念并不難理解,就是把電腦上的軟件以租賃和共享的形式放在一個計算機群的平臺上讓人使用罷了。具體如何操作,我們可以看看Google是怎樣使用的: 如果你是一位Google員工的話,你電腦上的數據和軟件,像圖片,視頻,PPT,和郵件等,都是存放在Google數據中心的“云計算”平臺上,那么作為員工辦公的話,可以在家、網吧、或者使用手機上網連接到這個云計算數據中心上。 如果員工的電腦中毒或者宕機,都對這些資料無損害。Google的員工有大量不同的互聯網應用軟件需要運行,也包括其核心搜索引擎運算,因此個人終端的機器能力是有限的。恰恰“云計算”解決了這個問題:把終端運算功能轉移到云計算數據中心去,個人終端只是成為一個操作界面。 這就是“云計算”使用的一個基本性質。

眾所周知, 網絡和資訊爆炸性的發展,使大量的數據和大量的計算機操作已經超過了單個電腦或者終端所能夠承受的壓力。Google發展和使用“云計算”具有前瞻代表性。有人用“電力經濟”舉出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前的工廠都是有自己的發電機,但當規模越來越大時,自己發電機就需要擴容,而且成本很高,而有了發電廠和電網,問題就解決了。所有電力集中在電廠發電,通過電網傳輸到各個工廠。這和我們現在利用互聯網來使用“云計算”是一個道理。

由于這種計算能力的轉移,可以消除應用軟件對終端的依賴。不論是Window的PC、蘋果電腦、手機、或者黑莓(Blackberry),只要有網絡,都能夠使用托管在“云計算”上的軟件。這種電腦能力的使用方式和技術結構,也相應地讓“云計算”平臺擁有者創建新的商業模式。

2、“云計算”的發展

近幾年,由于互聯網的飛速增長,很多互聯網相關企業看到了這種計算機組合的前瞻性,紛紛拿出各自在“云計算”上的產品研究,開展各種各樣的服務?;ヂ摼W公司有像 Amazon 的 “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 Google的 “Google apps”, Yahoo和印度Tata下屬CRL公司建立的“超級云計算中心”。 另外,為企業服務的IT公司,有像 IBM的“Blue Cloud”, Redhat Linux 和 Amazon Web Services合作的 “Enterprise Linux in the Cloud”。這些公司在“云計算”上的投入說明了他們對未來互聯網持續爆發性增長的預測和期待。這些“云計算”應用和最近一些IT企業比如微軟和IBM提倡的 SaaS (軟件即服務)或者 Utility Computing是一個思路。傳統意義的軟件是賣License Fee, 每個使用這些軟件服務或者服務器群都是孤島。因為互聯網的連通性,軟件就可以架在一個公用的計算平臺上,以租賃或者承包方式來讓個人或者企業使用。這個好處是節省大家在IT硬件和軟件上的投入,同時也可以加強互相間的協調工作條件。

可以說,現代社會中大部分企業都會和互聯網掛鉤,那么從互聯網產生的數據量和所需要的計算將呈非線性增長,從IT投入的角度來看,應付這些增長是非常困難的,從Google在“云計算”上的深入發展便知,即使像Google這樣能賺錢的企業也無法承受它要為自己提供搜索所需的硬件投入。因為現在Google每天接受超過2億的搜索需求,平均每秒要計算2300多個搜索請求,檢索的數據已經是數十憶,未來的數據只有更多,而不會更少。于是Google把大量普通的服務器集成一個群,放在自己的數據中心,這些服務器上跑的都是Google自己的應用,他們能夠提供大量的計算需求,這是因為Google使用了一個叫 “MapReduce”的軟件,它把一個Task拆分成千百個小塊,然后分布到“云計算”的服務器群中。計算完畢后,MapReduce 把這些小塊匯總,拼成已經計算完畢的Task。因此,如果一群普通的電腦服務器能夠幫助完成以前是超級電腦所做的事情,那么超級計算就可以普及到更多的應用里, 所以Google把它的這些計算能力應用到Google Apps 上,互聯網用戶可以直接在網絡上使用Google模式的Word或者Excel。

可以想象,微軟收購雅虎,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實現其在“云計算”上的一部分戰略。微軟想到如何未來互聯網用戶都使用 “云計算”上的應用,那么微軟在賣License的專利上就會受到威脅。Yahoo有強大的網頁訪問者和互聯網營銷渠道,未來微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和“云計算”的支撐來發行其Office軟件或者CRM等其他企業軟件。的確,Google在其“云計算”上運營的Google Apps大受歡迎,其中協調工作的能力已經發揮到一個新的里程?!霸朴嬎恪痹谶@里成為不可少的關鍵基礎支持。有人笑稱說未來世界只有5臺電腦或者5朵“云”,它們分別是:Google,Yahoo,IBM,微軟和Amazon。雖然是笑話,但某種意義上說明了人們對未來互聯網和計算機發展的預測。

3、云計算在企業IT和創新產業的應用

在2006年冬的一天,IBM CEO Samuel Palmisano 探訪 Google園區,與Google的CEO Eric Schumit、幾個IBM員工和數名Google技術人員共進午餐,結果他們熱烈地在白板上討論起“云計算”。接下來的故事是IBM與Google在6所頂級的美國高校設立“云計算中心”。其中有MIT,Caneige-Mellon, Stanford,和Berkeley等電腦專業特別強的學校。沒過多久,IBM發布了一個基于Google MapReduce專門為企業用戶而設計的“藍云”(Blue Cloud)。

2008年2月,在軟通動力的幫助下,IBM成功將第一個“云計算”中心設立在無錫科教產業園。這是中國的第一個“云計算中心”,一個由國內政府支持、商業化運營的“云計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準備商業化運營的“云計算”中心。其核心是推動無錫成為一個外包和IT產業的龍頭,提供一個有經濟效益和實用的IT支撐體系,比如一個公司在科教產業園成立后,它部分的軟件和硬件應該可以通過“云計算”中心來使用,這樣它在自己IT基礎資產上的投入便大大減少。因為某些軟件的執照費非常昂貴,如果大家能夠共享,分攤執照費用,成本就會很低。

由于“云計算”改變了運算能力和軟件使用的模式,也吸引了一些其他IT企業。比如,金蝶、用友等財務軟件,CRM和ERP軟件的提供商,他們發現這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他們的對象是千千萬萬的中小型企業。而這些中小企業的IT投入有限,最有效的方式,是讓他們租用這些軟件供應商的產品。比如說,用友公司就可以把他們的財務軟件放到“云計算”平臺上來,讓那些不愿意直接購買License的企業來租用。美國著名的CRM軟件公司,Salesforce.com已經先走一步,在2008年1月他們就推出一個基于“云計算”上的Force.com, 每次登錄收5美金,而無限使用的費用是每月50美金。

“云計算”特別合適有密集計算需求的產業。大學里的科研是一方面,比如前面提到的美國那幾所高校就是因為看重這種低成本的超級計算平臺才積極參與到“云計算”的計劃中來。一些企業研究院也是如此,比如三維仿真科技,就有大量的數據運算,這些超級計算都能夠在比較低廉的“云計算”中實現。

另外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動漫產業。所有三維動漫影片或者游戲設計等后期制作都需要使用所謂的“渲染軟件”。這種軟件一是非常昂貴,二是需要許多CPU來支持運算。如果“渲染軟件”能夠托管在“云計算”上的話,那么一方面“云”的分布計算發揮了作用,另外因為License可以租賃,許多中小制作公司就可以參與這些高端的后期制作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貴的License fee。

在IT人員培訓中,“云計算”也可以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比如“云計算”坐落的無錫就有很多生產企業,他們的產品設計管理(PDM)和產品生命管理(PLM)是關鍵領域,他們需要大量熟練的技術人才,要做人才培訓,就必須有像“云計算”運算能力的平臺來承載相關的CAD/CAM繪圖、集成電路、工業設計等軟件。因為有網絡連接,培訓可以在任何地方舉行。 因為是“租賃”的性質,這個平臺也可以是多家企業同一段時間來使用。

4、創建IT外包的生態環境

通過“云計算”的基礎平臺,我們能夠建立軟件租賃、開發、超級計算和培訓等多種應用。 如果把這些應用串聯起來,就可以創建一個生態環境(ecosystem)。這對于一個產業里的企業和用戶,還有“云計算”平臺的運營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比如,假設我們承接了美國最大的游戲制作公司美國藝電(Electronic Arts EA)在中國的QA測試工作,那么我們可以同時把“渲染軟件”、 Macromedia的“Flash”、 Salesforce.com (Salesforce.com為藝電建立的以租賃形式使用的招聘系統)等EA所需要的應用都搭建在“云計算”上,然后藝電公司就可以就近建立培訓課室。這樣除了QA的測試工作外,后期制作、培訓和他們公司在國內使用的招聘和發行管理軟件都能夠在一個計算機平臺下運行起來。 這樣“云計算”就成了一個真正平臺,把一個產業的價值鏈串聯起來。

想象的空間是無止境的,像這樣的例子,也可以在其他產業或者外包服務里建立起來。關鍵是“云計算”平臺上的服務能夠真正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5、風險和IT的烏托邦

“云計算”雖然在Google的內部使用多年,而且是它核心的計算機運營平臺,但真正的商業應用還有待驗證。利用“云計算”建立以上所說的生態環境也需要有利的運營條件、優質的服務和積極的營銷來配合才能成功。在無錫建立的中國第一個“云計算”平臺承接了普及“云計算”在IT企業中的使命。政府的推動和企業的配合都必須在共贏的條件下才能建立起來的。因此配套服務和專業運維隊伍都不可缺少。這就像建好了一個新的五星級酒店,并不代表客人能夠馬上入住,首先要有服務系統的實施和安排、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等。一個酒店的星級除了看它的硬件條件外,還需要看其服務表現是否達到星級的要求,如服務人員的響應速度、房清潔的干凈程度、服務人員的禮貌和態度等等。只有充分將這些整體運維條件建立后,“云計算”的推廣和應用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商業化的運營才能成功執行。

在《世界是平的》的一書中提到了“三重匯合”,分別是:無地理和國界屏障的工作競技平臺;水平化的協同工作流程;大量新勞動者通過網絡和新協調工作平臺參與主流工作大軍中。當我們把互聯網和“云計算”和這“三重匯合”聯想在一起時,會讓我們體會到這“三重匯合”確實在發生,我們會發現這些匯合都是建立在一個共享、有時間效率和成本效益的網絡計算基礎平臺上—— 這就是“云計算”的魅力。當這個平臺的使用者越來越多時,一個改變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網絡信息技術烏托邦世界就成型了。FIC

猜你喜歡
云計算服務器電腦
2018年全球服務器市場將保持溫和增長
基于云計算的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
實驗云: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計算中的存儲虛擬化技術應用
電腦子變學霸
邏輯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用獨立服務器的站長注意了
LG與Philips分道揚鑣進軍電腦LCD市場等
定位中高端 惠普8路服務器重裝上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