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的星星之火

2009-09-19 05:36
大眾DV 2009年8期
關鍵詞:工作坊井岡山紀錄

唐 志

“想擁有一臺DV攝像機嗎?想學習如何使用DV機嗎?想用DV來記錄你的人生嗎?”

“我們不但免費給你一臺DV攝像機,還將免費教你如何使用DV,使你成為我們的社區導演……”

聽到這樣的聲音,有誰不會動心?

今年的六月初,這個聲音赫然印在江西吉安井岡山大學人文紀錄中心,青原民間紀錄社第二期社區導演招募海報上。

江西吉安是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也是紅色景區井岡山所在地。曾經毛澤東在這里點燃的星星之火成就了整個中國的解放。而今,新生的星星之火剛被點燃,它以記錄的方式,照耀著這個城市里的個人記憶。

作為點燃火把的組織者,井岡山大學入文紀錄中心是全國第一家專業姒事參與式紀錄的中心,負責搜集、整理、收藏、保存、研究紀錄影像和口述歷史資料。青原社民間紀錄工作室是依托在中心的一個正式注冊的非營利民間組織。工作室面向社會,側重作品的創作和推廣。它的職責主要包括:紀錄影像、劇場、口述歷史的創作工作,組織相關的藝術創作交流活動。

火苗初見

今年年初,青原社已經完成了第一批社區導演的招募。他們復印了500份招募廣告,在吉安市街頭發放,經過篩選,最后成為第一批社區導演的三個人分別是:74歲的退休教師邵大央;22歲的肖愛蘭在深圳打工,經濟危機后返鄉;19歲的井岡山大學大一學生李藝泓。

這三個人都是第一次接觸影像,他們使用的DV機器,有的是人文紀錄中心的朋友捐贈,有的是自己家里的“睡客”——從沒用過。在2009年過年期間,他們拍攝了自己身邊的生活。吉安人過年第一次被幾個最微小的個體以自己的視角記錄了下來。3月份,經過后期的編輯制作,完成了社區導演們自己的第一部10分鐘的紀錄短片《2009過年》,并在2009“云之南”紀錄影像展中參與了放映。

燎原之勢

《2009過年》只是一個開始,生活在繼續,記錄就會繼續,記錄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六月第二批社區導演的招募剛完成,這些新成員各自帶著不同的背景。

李嬋媛,女,31歲,家住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中專畢業后,曾經當過一段時間老師,現是中國民主同盟吉安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19歲的女孩謝秋花,職業中學退學后在家幫助爸爸媽媽務農。

曾財秀45歲,高中畢業后經商一段時間,之后回鄉務農,現在是江西省吉水縣文峰鎮田緞村村委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

這次人文記錄中心買了三臺新的JVCGR-D850AC供他們拍攝使用,同時還給每個人都配了三腳架,厚電池,DV包,10盤磁帶。

有了機器,有關拍攝技術的工作坊隨即展開。第一批的社區導演也積極參加了工作坊,對于他們來說關于記錄的感受和交流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大家都很珍惜這次機會全部參與其中。工作坊的培訓一共三天,年輕的美國紀錄片導演奧黛也參與其中,不時給提出大家建議。

從“幫助記憶”出發

工作坊在井岡山大學5號教學樓的會議室進行。

74的邵大央老師在自我介紹時說,家里一直有個DV機睡大覺,現在終于有了機會可以教他使用了。邵老師還說他參與的目的就是要用DV拍攝的紀錄方式幫助自己記憶,就是給生活留念。

“幫助記憶”這個最單純的出發點,拋棄了一切的顧慮和雜念,剩下的只有一種記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讓你穩穩站定,看到自己生活里的點點滴滴,建立起真正屬于自己的記憶館。這個出發點既單純又讓人激動。

對于新社員的技術培訓從最簡單的開機關機開始。打開按鈕放好磁帶之后要等機器的操作聲音停止了才可以關上磁帶艙門開始拍攝;“推”是指將鏡頭推進,鏡頭里的畫面自然被放大;“拉”是讓自己跳出來,拉開來看更多的景物;“搖”是自己不動作為中心軸,根據被拍攝的對象改變方向和角度;“移”是跟著被拍的物體移動,就是它動你也動……

導演們開始用DV“咿呀學語”之后,工作坊的老師當場就給新學員布置了限時的“作業”,請他們到校園里拍攝一個人和一棟建筑。拍完之后馬上返回到會議室和大家一起看。根據具體的問題給出建議??吹阶约号牡臇|西出現在電視上大家都很激動。

疲憊+茫然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一帆風順。第二天,每個人的臉上部有藏不住的疲憊。上午,老師給了大家40分鐘的時間去拍攝自己最想拍的東西,不再規定主題。

所有成員部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曾書記拍了李藝泓同學的宿舍,李藝泓則“反拍”了曾檔記是怎么拍自己宿舍的;李嬋媛拍了井岡山大學周圍的商店、飯館;邵老師拍了學校正在進行的排球賽……

拍攝的問題,主要還是畫面不夠穩,推拉過于頻繁,東搖西晃沒有中心。這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困境。

面對問題,大家顯得有些疲憊,在交流中曾書記說出了心里話:一下子塞進來的東西太多了,他們不能完全吸收,只會變得越來越疲憊。要有一個吸收的過程,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培訓的老師及時調整了節奏,給大家放了第一期社區導演的《2009過年》。

《2009過年》內容豐富:肖愛蘭在片中和收廢品的婦女談價錢;大家邊看電視新聞邊聊天;朋友結婚,幾個女孩子邊走邊商量怎么送禮……肖愛蘭還用DV機上的拍照功能給朋友親人拍照片,畫面被定格,聲音卻沒有斷,幾張照片就像被抽幀一樣定在那一秒,這種效果很有趣,就像故意被拎出來要展示的記憶。

邵老師的短片里有一個鏡頭是拍一個孤單的老爺爺坐在床邊呆呆地吃一瓣橘子,他動作緩慢吃了很久,仿佛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第一次通過鏡頭凝視這樣的老人,大家心里突然一陣酸……

李藝泓回到自己的村子,拍攝了自己中學時的補習班。沒有考上大學的朋友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奮斗,教室的墻上悍然貼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普及二本充實一本”……

看著第一批社區導演的作品那么真實,那么親切自然,新成員有了很多壓力,到底要怎么拍自己的2009,心里還是有些茫然……

回到出發點順其自然

最后一天,早上大家還在討論昨天看過的紀錄片。片子里的真實就是他們生活的本身,是赤裸裸的鮮活地被記錄下來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氐侥莻€單純的出發點:幫助自己記憶,最后建立屬于自己的個人記憶的檔案館。從這兒出發,一切順其自然,回到生活里去,也就沒有什么“茫然”。

結束發言時邵老師總結“常帶、多看、多拍”六個字。他說“常帶”就是常常隨身帶DV機,把機器當做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走哪兒跟哪兒;“多看”就是多觀察自己的生活;“多拍”當然就是指多拍攝,這是在“常帶”“多看”之后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

猜你喜歡
工作坊井岡山紀錄
走進革命圣地:井岡山
麻陽: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師工作坊促農村教師成長
赫山區小學語文工作坊促教師專業成長
出版紀錄
毛澤東首用“井岡山”之名
井岡山十里杜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