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做小康的漁夫 不做辛苦的富翁

2009-09-30 06:18張先國
投資與理財 2009年18期
關鍵詞:魚販新教伊斯蘭教

張先國

“我有個堂弟在北京白手起家,十幾年打拼掙下了一份基業,善事也做過不少。他近日看望我時頗多感喟:“我現在看那些為了名利掙扎的人,覺得挺可憐,其實親情比什么都重要?!本唾Y產總額來講,他充其量算個小康型的老板,但就財富觀來講,我覺得他比很多人都有覺悟。

像我堂弟這樣出身貧寒做實業的人,投資觀念是很保守的,不會涉足證券市場,但性情總是溫和的,不會因寬幅震蕩、大起大落而悲喜交替。于是我開始琢磨一個問題:掙錢是不是有煙、酒一樣的致癮效應,讓我們丟掉了生活的本質?

當代人對物質匱乏的日子越來越淡漠,但“窮怕了”確實是國人的集體記憶。有時候我心里也會冒出一些怪念頭:人生的密度重在體驗,或許來場戰爭和大蕭條會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豐富,未嘗不是件好事,尤其對下一代憶苦思甜教育不會太難。在沒有風云激蕩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顯得過于平庸。

對財富的追逐是習慣性行為,算不上丑陋,也談不上審美。一度熱炒的“幸福指數”現在提的少了,因為幸福的感覺深不可測。追逐和占有財富的幸福感,也因人而異,就像那個“曬太陽”的故事所說——

有一天,在海灘上,一位富翁遇見一位正躺著曬太陽的漁夫,便對他說:“大好時光,怎么不多打些魚?”漁夫回答:“打那么多魚干嘛?”富翁說:“賣錢呀?!睗O夫問:“賣那么多錢做什么?”富翁說:“有了錢,你就可以當個魚販,搬進城?!睗O夫問:“當了魚販干嘛?”富翁說:“再賺更多的錢,當個批發商,買間別墅,像我這般,到這美麗的海灘上來休假,躺在這里曬太陽?!睗O夫長嘆一聲,反問道:“現在我不正躺在海灘上曬太陽嗎?”

寓言總是有多種解讀。富翁勾勒的人生軌跡是大部分人的寫照,而漁夫的無為態度似乎更有些垂拱而治的味道,不是毫無道理。如果從中國傳統文化里尋找對應,富翁更像儒士,漁夫儼然道家。如果從世界宗教角度看,富翁的觀點與基督徒新教倫理較為契合,漁夫的哲思更像受了伊斯蘭教的影響。

多年以前,在邊疆工作時,就碰到過這樣的故事:有些鄉干部扶助農民生產的時候,農民干活很認真;一旦離開時,農民就撂挑子了,有的人甚至把整袋的化肥埋在地頭。干部回頭批評農民時,農民嘴角一撇:“那個地里面產多少,那是胡大(指真主)說了算,你說了不算?!?/p>

后來請教宗教學者,他們告訴我,伊斯蘭教強調“天地的庫藏,只是真主,人類只是財富的暫時保管者”,并有明確禁止人們揮霍浪費、賽富比闊的規定。這讓我多少理解了農民不作為的原因。另一方面,伊斯蘭教主張“用錢的時候既不揮霍,也不吝嗇,在獲取財富上強調公平、公正”。這又讓我理解了為什么每到集市,男女老少“一個都不能少”,因為他們值得消費。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據說是放在溫家寶總理案頭的一本書、現代市場經濟建立在基督教新教倫理基礎上,新教主張的財富觀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上帝的選民呢?那就是勤勞節儉、努力創造財富的人。新教鼓勵人們追求財富,不像伊斯蘭教反對金錢和物質崇拜。

宗教是一種有影響力的文化現象,甚至主宰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就我本人來看,不管哪種財富觀,都有借鑒意義,都值得我們思考。因此,不管做富翁還是做漁夫,只要內心感到充實。在海灘上岍的肯定是同一片陽光。

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假如有臺風和海嘯,如果富翁不提供幫助,漁夫能不能生存下來?但假如他是一名小康的漁夫,就比辛苦的富翁要劃算多了,因為他肯定比富翁曬得要黑,不是黑一點,是黑很多。

猜你喜歡
魚販新教伊斯蘭教
三條魚
葡萄牙西班牙保教權探源
知足
粘上塑料假眼睛魚販賣魚“裝鮮嫩”
德意志新教與揚森主義
伊斯蘭教中國化:歷史與現實
晚清新教在華漢語培訓學校的創辦與發展
堅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蘭教中國化道路
新教與儒教的義利觀對資本主義的作用——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有思
開羅伊斯蘭教老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