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心武德“補慈丸”

2009-09-30 06:18劉心武
今日科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劉心武晚輩兒孫

劉心武

一位老大哥給我來電話,說最近很煩。我問他煩什么。他說孫子跟他們老兩口鬧別扭,說他們不慈愛?!扒骞匐y斷家務事”,究竟是這位老兄對孫輩嚴有余而慈不足,還是其孫輩無端苛求,乃至無理取鬧,我不敢斷言。不過,老輩與小輩之間發生齷齬,從老輩這方面來說,“缺慈”確是因素之一。

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對“孝”的弘揚是不遺余力的,作為一種倫理資源,其中精華自然要繼承;相對而言,對人倫中的“慈”的強調,似乎力度就差多了。所謂“嚴父慈母”一說,就把“慈”單推給了母方,似乎為人父者,只要“嚴足”,“缺慈”無妨。對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這一缺憾,實有填補的必要。

什么是“孝”?凡進入老年的人幾乎都能講解個八九不離十,概而言之,就是兒孫晚輩應該對自己好。這好既要體現在物質贍養方面,更要體現在精神安慰方面。那么,什么是“慈”呢?你仔細琢磨過嗎?

我把那打電話的老哥約來我家,品茗閑話,討論了一番“慈”的問題。我已是花甲,捫心自問,也有個“缺慈”的問題?,F在市面上有許多產品是瞄準了老年人的,如種種“補鈣”的玩意兒;但市面上似乎還沒有“補慈”的產品。我指的是專門啟發老年人與兒孫輩更和諧更愉快地相處的書籍。

因此,我們無妨先自己開方子抓藥吃。

單對著一個“慈”字,我們也許還很難解析它的內涵,但只要加上一個字,比如說“慈藹”,立刻就能明白那是什么意思。我們對兒孫,往往是因為看不慣他們,甚至僅僅是因為一個發型、一件衣衫、一個做派、一句話兒,讓我們覺得心煩意亂,于是便嚴詞責問,甚至大加批評。這樣相處,難怪他們要視我們為“老厭物”了。其實,即使兒孫那發型、衣衫、做派、言辭真的“很不得體”,我們也完全可以和和藹藹地跟他們相處。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啊!

能做到“慈藹”,進一步便可力求在兒孫面前“慈祥”。作為長輩,自然有教導兒孫晚輩的義務、責任,但“身教勝于言教”,而身教的精髓,更在于“盡在不言中”的熏陶。不必在兒孫晚輩面前絮絮叨叨,應使兒孫晚輩覺得,雖然隔代有膜,但那膜是透光的,跟你相處時,周圍洋溢著祥和的氣息,乃是人生享受中不可或缺之一種。

“慈善”一詞,更意味著成熟的善意,來自“慈愛”之心。老年人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融化在了心靈中,積淀為真知灼見,而真、善、美、誠,應是所憬悟的核心。善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老年人最忌有向兒孫索報的心態,尤其不能有嫉妒晚輩的陰暗心理。老年人不應放松與兒孫晚輩相聯系的紐帶,但紐帶兩邊,畢竟是屬于兩個時代階段的生命:所以,要通達,要懂得新一代畢竟有他們新的天地、新的觀念、新的興趣、新的標準、新的追求、新的前景。自己可以努力了解,也可以不去深究,無妨背負著因循的閘門,自己不再前沖,更喜悅地望著他們,跑向更光明更寬闊的所在,并且在心里祝禱:孩子,我愛你,你去吧。

我們倆的討論卓有成效。那位仁兄建議:“咱們不能全是‘形而上學,也該有些具體的、可以進入操作的ABCD?!庇欣碛欣?。于是我倆立時湊成了如下的若干“補慈丸”:

1、只要兒孫晚輩總體對自己不錯,就不要“挑禮兒”:

2、生活小節上,如發型、衣著、做派、愛好、習慣等方面,對其絕不干預,偶然評論,也出語幽默,無改變對方之想:

3、把訓誡盡量改為忠告;

4、戒除吹胡子瞪眼,如果原來缺乏,現在立即學會慈眉善眼、藹然可親,這對自己也是養生之道:

5、不要強行將其納入自己的懷舊舉措中;

6、樂于響應“你們那時候是怎么樣的”這樣的提問,努力向其提供生動的細節,但盡量讓其自主引出感嘆與評議;

7、不怕在其面前適度自朝;

8、不必有問有答,但對最不喜歡的提問也不必生氣,可以藹然地告訴對方“現在不想說這個”:

9、放下“架子”,同其一起開懷暢笑。

相信別的老年朋友,或漸入老年的朋友,或對之亦有所感、有所得的年輕朋友,能更準確地號出“慈脈”,開出“補慈”妙方來。我長揖以待。

猜你喜歡
劉心武晚輩兒孫
感悟
過年世相
炸 醬 面
大伯家的幾個晚輩
從林黛玉之死看劉心武的荒謬語言
長輩對晚輩可否說“請”字
爺爺奶奶
名人名師讀《意林》——劉心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