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

2009-10-14 06:37王麗娟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5期
關鍵詞:專業改革能力

王麗娟

摘要:本文針對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專業選擇、課程設置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09)5-0116-01

一百多年前,國人梁啟超寫下激情飛揚的《少年中國說》,大聲疾呼“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今天的中國已不再是當年少年中國,而變成了中流砥柱的青年中國,青年中國靠什么強?當然是科學技術,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技術的獲得的最有利、最直接、最快捷、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渠道就是教育。高等教育是任何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是國家強盛的希望之源。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政治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必須隨之變化發展,我們的教育事業既能滿足強國、富國的需要,又符合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發展規律,這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教育改革追求的是系統的整體最優,不只是教育大系統的局部的進步,因此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幾點建議。

1 辦學理念

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需要軟硬件的支持,總體來說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硬件已初具規模,但是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理念來指導我們的高等教育呢?這是高等教育改革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高等教育應該是百家爭鳴的,每個大學都應有自己獨特的精神,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并創造自己獨特的內涵。高等教育的理念首先是學生培養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其次是培養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只有嚴謹的學風,才能給學生以最好的引導;最后是全社會都提倡的以人為本精神,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

2 專業選擇

提到高等教育改革或者現階段高等教育出現的各種與社會發展不相符合的情況,人們首先想到是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問題的查找和解決,但我個人認為,高等教育是教育大系統的較高階段部分,它是由中小學教育在質和量上的突破演變而來的,因此中小學教育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的質量。

在我們國家,學生在進入高校前的專業選擇大概分三種情況,一是父母包辦,二是學生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三是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信息進行選擇,這些選擇方法都沒有考慮到所選擇的專業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特點,是否有利于發揮自己的長處,因此許多學生進入高校后發現所選擇專業與理想差距很大,造成了厭學情緒。所以高等教育改革首先提高專業選擇的科學性,通過科學的渠道了解自己和所選擇的專業,然后判斷二者是否匹配,這樣就把高等教育的部分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課程設置

高等教育課程設置的第一個基本要求應該使學生具有基本的文化修養、倫理道德、探索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應該設置一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相關課程,同時為了更好的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各學校應該根據本學校的辦學特色設置一些中國的傳統課程。

專業課的設置在以學科和知識邏輯為依據的基礎上,學校應該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只有滿足顧客需求的生產才是有價值的,因此高等教育的結果應該是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這項工作要求高等教育不僅滿足社會的短期需求,也能夠滿足社會的長期需求,因此高等教育在課程設置上預測工作的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

4 教學方式與方法

在教學方式與方法上,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教師能遵循學習原理、認知心理和教學規律,針對學生特點和課程內容,采用不同教學形式,注意教學設計,講究教學策略和教學藝術,使用不同教學媒體和教具,運用適當的教學技術與方法進行教學。

我們國家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多年來一直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在教學方式與方法上,應該圍繞著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健全的人格和獨立思維能力,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主動力學習的積極性,尤其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認知自己的能力進行,達到學有所用時能夠揚長避短。

在我高等教育中,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因此高等教育應重視基礎理論的教學,又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注意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把自己學習成果進行交流,讓學生們自由的、客觀的分析各項成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日積月累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應變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5 師資隊伍建設

人力資源是最大的資源,教師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認為要打破北大的舊習慣,不僅在改變學生的觀念,還應“從聘請積學而熱心的教員著手”。他在教師聘任上采取的是“學詣”第一的原則,認為對于具有真才實學,教學熱心,有研究學問的興趣和能力的學者,則不管他的國籍、資格、年齡、思想傾向,都應加以聘任。

創業容易守業難,學校聘人容易留人難,因此學校為教師提供百花齊放的舞臺,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及和諧寬松的學術環境,提供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做為教師本人也應時刻明銘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因此如果有些教師富有學術聲譽,但道德品質與社會要求相違背,甚至可能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的教師,也堅決不聘用。

6 學生的素質教育

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基礎素質的培養,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學生成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廣泛和社會適應能力強的人才第一步?,F在的高校畢業生實行自主擇業和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畢業生,“專業”概念已不再是擇人和擇業的唯一的或決定性的因素。因此高等教育要加強培養人才素質的基礎性工作,強調學科的綜合性。高等教育應著重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在,這在我們國家已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實行雙學位制,高等教育應該探索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劉延申.美國高等師范教育改革簡述[J].教育研究,2001,10:74-77.

[2] 陳謨開.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全面推進我省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J].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1997,5:3-15.

[3] 馬鳳岐.高等教育與市場:問題與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31-40.

[4] 紀寶成.世紀之交的中國高等教育———規劃、體制與發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紀寶成.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做強我國高等教育的大政方針[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2:134-142.

[6] 吳明華,劉嗣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路徑選擇:一種公共產品理論的視角[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11)3:15-18.

[7] 劉獻君.關于院校研究的幾個問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2:25-28.

猜你喜歡
專業改革能力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部分專業介紹
專業修腳店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改革”就是漲價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