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風雨前夜的歌者

2009-10-26 09:35吳家榮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9年5期
關鍵詞:大革命詩集革命

吳家榮

阿英的詩屬于他那個時代。那個新詩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那個階級搏殺的血火時代。阿英的詩,是他早期戰斗生活的實錄,是他戰士心緒的真實流淌,也是時代精神的直接抒寫。

阿英的詩歌創作主要見于1928年7月出版的敘事長詩《暴風雨的前夜》,同年9月出版的詩集《餓人與饑鷹》,以及1929年3月出版的《荒土》。這三本詩集著重反映大革命失敗前后的時代風云及其對阿英強烈的思想震蕩,展示出一個戰士由興奮而苦悶而憤概的心路歷程。

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政變,在家鄉從事革命活動的阿英得到敵人搜捕的密報,匆匆逃離蕪湖。他與一些同志跋山涉水,饑餐露宿,歷盡艱辛,來到他心儀已久的大革命中心武漢。然而不久,寧漢合流,武漢又是一片白色恐怖。阿英悲憤欲絕,再度沮喪地逃離武漢,輾轉千里,來到上海。半年多來,他拋家別子,顛沛流離,幾陷不生。但更使他痛心的是,他親眼目睹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終因投機家的叛賣而致失敗。他為之奔走呼號的信仰毀于一旦,他傷殘的心在滴血、在燃燒。難言的憤慨與不平,終于化作一首首狂風暴雨的詩作,無情地鞭笞著這黑暗的社會、這丑陋的人生、這無恥的政客、這絞殺革命的蛀蟲!同時,也宣泄著一代知識青年的苦悶與失意。

敘事長詩《暴風雨的前夜》正是“革命浪潮中的產物”。只有親身參加大革命,并對大革命的失敗萬分痛心的人才能寫出如此憤言激烈的詩。詩的開頭,作者著力渲染大革命失敗后武漢的冷寂與恐怖:標語撕掉了,街心靜悄悄,店鋪關了門。這是怎樣令人辛酸的情景?;仡櫷?,為了大革命的成功,工農大眾前赴后繼,英勇戰斗,流了多少血。然而,“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只是養成了這些新式的劊子手”。如今,勝利果實毀之一炬,被打倒的敵人重新耀武揚威:“汽車駕著偉人滿街跑,豪紳又都昂起頭來了。久不乘的黑包車,又被拂去了灰塵,格郎郎、格郎郎,飛在馬路上有如天人?!倍С指锩墓と藗儎t被關被殺,“繩子縛來了幾個工人,有的肩上搭了一幅藍巾。四圍都是軍警,包著他們前進”。這正是當時的真實寫照。作者勾畫出的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場面,深沉地表達了他在大革命失敗后無可名狀的悲憤情緒和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然而,革命是摧不垮的。人民是殺不絕的。反抗的烈焰在高壓下并沒有熄滅,它猶如地火,在燃燒、在奔突、在集聚。人們在烈火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勝利的明天,鼓起了更大的勇氣與斗志。詩作的最后,一掃先前低沉哀婉的基調,激蕩著澎湃的豪情,洋溢著戰取明天的喜悅。這首長詩是阿英生命的吶喊,“是革命文學運動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禮物”。

《餓人與饑鷹》收短詩29首,分“餓人”、“饑鷹”兩卷。為阿英1922年至1927年作。阿英在《自序》中說:“這兩卷詩作代表了我的兩個時代。前一卷大都是在極困窘時寫定的,其間多經濟苦悶的喊叫。后一卷則系逃亡途中所寫,大半是失敗后的悲憤心情的表露?!?/p>

窮富對立是當時社會的痼疾,富人們花天酒地之時,窮人們則在水深火熱中煎熬?!娥I人》卷,寫出了經濟重壓下窮人們苦難的生存狀態,宣泄了他們不堪重負的痛苦呻吟。詩集的第一首詩《William Tell》,作者就怒不可遏地揭示出世道的不公與罪惡,“雪峰下,豺狼在作威,三邦里,虎豹在奔馳;他們摧毀了我們的安寧,壓迫著我們的義憤!”在這豺狼當道的世界上,作者借“我”的感同身受,傾訴著個性與自由被壓抑的苦悶與悲哀。雖然,色調不那么明亮,情緒有點兒低沉。但卻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憎惡黑暗現實、不滿經濟壓迫的心聲流露。這些詩句,給人心靈震撼的力量是強大的,作者發泄著心頭久壓的憤懣,作鐵屋中的吶喊,以震醒昏睡的人們!世界的罪惡,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阿英看得很清楚,這就是經濟制度使然?!艾F在,經濟就是人生,經濟造成了睡眠,經濟造成了一切的夢境,經濟造成了全世界的畸形的人生!”(《夜》)阿英的高人之處,正在于他并非停留在對黑暗社會作空洞的詛咒,而是揭示一切罪惡的根源,鼓動人們從經濟制度上挖掉滋生一切罪惡的祖墳。阿英告訴人們,經濟苦悶才是最本質的苦悶,只有鏟除不平等的經濟制度,才可望建立起平等幸福的理想社會。因而,作者在這一卷詩作中,不斷發出經濟苦悶的喊叫,并對這不平等的經濟基礎造成的種種丑陋現象進行強烈的抨擊與詛咒。阿英從自身受到的經濟壓迫開始,展示尖銳的社會對立,“孩子!買米都沒有錢,哪里還說得上做新衣?!銈兞w慕富家的孩子罷,你們的父母不會做強盜啦!”(《著作家》)如今的世道,強盜仗著軍隊警察,霸占著絕大部分生產資料,靠吮吸窮人的血汗過著富得流油的生活,而失去生產資料的窮人,只能出賣勞動力,聽憑富人的盤剝。這樣的社會,連阿英都感到無錢買米的悲哀,一般工人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了。阿英正因為看透了舊世界的丑陋與罪惡,因而義無反顧地朝著革命道路上走。從這些詩句中我們也可以窺見阿英投身大革命的動機所在。他對大革命寄予了厚望,他以全身心的熱力去促成革命高潮的到來。然而,阿英為之奔走呼號的大革命,終由轟轟烈烈而致最終的慘敗。阿英的身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他又經歷了一場煉獄的煎熬?!娥圍棥肪碇械脑?,形象地再現了他此刻的心境:痛苦、沮喪、憤怒。他像一只落陣的孤鷹,俯瞰流血的沙場,發出凄厲的哀鳴;他更像一只渴望戰斗的饑鷹,尋找革命的陣營,撲向新的戰斗!這卷中的不少詩作真實地表現了阿英對敵人兇殘屠殺的蔑視,對叛徒無恥行徑的義憤,對投機家們見風使舵伎倆的鄙棄。同時,也流露了自己在腥風血雨中感到的失意與悵惘。當然,更多的詩篇則堅定地表達了自己不屈的戰斗意志以及堅定的革命信念。

《饑鷹》開卷詩《小王莊留別天任》,就以凝重的筆調,抒寫自己逃亡中的萬般感慨。面對朋友的盛情款待,阿英和同志們沒有絲毫品嘗佳肴的口味??M繞他們內心的只是,“路程走不盡的時候,我們是停不住的;愿望沒有達到的時候,我們的心終究是不安的?!彼兄x朋友的好意,但明確表示:“為著我們的事業,我們現在真是焦躁萬分呵,哪有心腸來體味你的盛宴?”是的,戰友被捕的被捕,犧牲的犧牲,阿英本人不僅目睹血腥的鎮壓,而且身遭追捕,亡命四方。這對阿英的刺激太大了,他憂郁地唱道:“唉,天地雖大,現在變做我們的囚牢了,宇宙萬象,在我們看來,只是一片血跡了;”當時的世界確是這般殘破與血污,詩人內心深感憂慮與痛苦:“我欲登山悲歌,茫茫黑夜,正是豺狼得意的時候;我欲往前村漫游,兇惡的村犬又向我狺狺狂吠?!?《四月二十三日夜》)真是“拔劍四顧心茫然”,天地雖大,何處有戰士容身之地?“前途雖終是我們的勝利,也得思索目前怎樣走?”(《四月二十三日夜》)是的,目前怎樣走,正是詩人感到彷徨所在?!鞍?究竟哪一天我們可以成功?

哪里是我們的盡頭?”詩人沉重的嘆息,正代表了從血線上退下來的戰士們內心深深的痛苦,這痛苦是對動亂時局的憤慨,是對革命前途的憂慮,更是對重新戰斗的渴望!

《荒土》是1929年出版的詩集。連《自序詩》在內,共收入25首。之所以題名為“荒土”。阿英在《自序詩》中有明確說明:本集所做的詩大多是“不健全的個人的情緒”,“殘余的靡靡的綺語”,故而要把它“埋入荒土”。作者在《(荒土)后記》中也說,“小有產者的情緒彌漫全集”,并表示:“畸形的制作,是到了被埋入‘荒土的時候了,不健全的東西在大時代的面前,只有一條出路——死亡?!庇纱丝磥?,阿英自認為這本詩集中的詩彌漫著小有產者不健康的情緒,與時代精神不那么合拍,是要將它們埋人“荒土”,從此悚身一搖,輕裝上陣,去謳歌血火的戰斗,去迎接黎明的太陽。其實,詩集并非完全如此。這里有對改良者的勸戒,有對獄中戰友的記懷,也有對出獄同志的欣喜,還有對吃人者的冷嘲熱諷,更有對罪惡社會的咒詛與對新世紀的呼喚。如《寫給一個朋友》,阿英熱情鼓動對改良主義抱有幻想的人徹底醒悟:“我們不是妥協崇拜的奴性的賤人,無間斷的為著多數人抗斗才是我們的精神?!痹偃缭凇肚敉健分?,阿英勇敢地宣稱:“我們要用赤血染得地球紅,縲紲的生涯早在意料之中?!边@激動人心的詩句,何曾有一絲傷感的情調。特別是《朋友們,我和你們握手》,《壓迫》兩首詩最具亮色,也最富有戰斗感召力。短促有力的句式,使《朋友們,我和你們握手》一開篇就讓人熱血沸騰:“朋友們,我和你們握手,我們同向光明走,我們都是被壓迫的兄弟”,表明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要在革命烈火中脫胎換骨的決心。阿英真誠地認識到勞動人民的偉大,要與工農打成一片:“粗糙的手掌快快的聯成一線,我們要即刻撲向敵人的面前?!边@是涅槃后的喜悅!是戰士沖向戰場的豪邁!再看《壓迫》:“到壓迫的下面找道路去,兄弟們,你不要退縮,不要徘徊;勝利終歸屬于無產者所有,只要我們的精神始終不懈?!彼乒狞c,如號角,動人心魄,催人征戰。這里沒有一絲悲哀、一絲沮喪,響徹云際的是戰士無畏的吶喊!

總之,這三本詩集,深刻地表現了大革命失敗后血火交織的時代,那個時代復雜多變的人生畫卷;反映了阿英在革命低潮時靈魂的痛苦呼叫,以及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執著奮進的革命情懷。

三本詩集的藝術水平參差不齊??偟膩碚f,過于直露是其通病。尤其是敘事長詩《暴風雨的前夜》。這首長詩顯然是作者感受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壓抑,激憤于對鎮壓革命劊子手的無比仇恨,姿意宣泄內心洶涌的怒濤而倉促寫就。因而,不少章節簡直就是分行寫的散文,過于淺薄與平實:“空氣真是沉悶,又是一種人聲。工會已被鐵桶般圍住,武裝同志在那里提人?!弊髡邇H是將他目睹的捉人場面如實地速寫出來。它的長處是忠實地再現了當時白色恐怖的嚴重,但作為詩,卻難以產生懾人心魄的感染力。該詩的價值誠如蔣光慈在《序》中所說:這首長詩,在內容方面,“完全表現出現代中國革命的情景,它的意義是不會消失的,”在形式方面,“雖然不能說有什么偉大的成功,但卻不能說不是中國詩壇上的稀有的創作”。所謂形式上的“稀有的創作”,顯然是指敘事長詩這一體載。自胡適的《嘗試集》、郭沫若的《女神》問世后,新詩創作如火如荼。然而,絕大部分詩為抒情短曲,很少有敘事長調,郭沫若的《鳳凰涅槃》是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抒情長詩。但像阿英那樣,目光對準重大政治事件,以敘事長詩的形式真實地反映大革命失敗后嚴酷的社會狀況,抒寫革命者內心的苦痛與追求,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當屬首篇。它的意義正像蔣光慈最早用小說的形式描寫工人暴動一樣,具有開創的價值,這正是阿英對新詩的最大貢獻。至于技巧,也正因首創,不免粗糙。蔣光慈指出:“他的成就還是在于他的將來,這首詩不過證明我們對于他的將來應抱著偉大的希望罷了?!边@是很有見地的批評。

《餓人與饑鷹》、《荒土》就藝術性而言,明顯勝過《暴風雨的前夜》。雖然兩本詩集中的詩表現出來的藝術價值有高有低,但總體應作如是觀。這兩本詩集保持了《暴風雨的前夜》的長處:以重大政治事件為背景,抒發獨特的時代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但不太注意語言的錘煉,不講究構思的精巧,也造成這兩本詩集中大部分詩歌的致命弱點,即缺少含蓄不盡的意蘊,難以給人繞梁三日的回味。阿英詩作的這一突出缺憾,既是早期不成熟的無產階級文學普遍存在的毛病,也與阿英此時對無產階級文學性質的認識有關。阿英鼓吹“力的文藝”,認為“勞動文學的生命就是粗暴”,他明確地說,“無產階級文藝的目的不會是要人歡喜看,只有資產階級的藝術是專門供人欣賞、玩弄的”。從而把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人為地對立起來。似乎無產階級文學只是要有革命的思想內容,而資產階級文學才有著很高的藝術性供人欣賞、玩弄?;谶@樣的認識,阿英詩作藝術性的缺憾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這兩本詩集也體現了阿英詩歌的創作長處,其中不少詩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豐富了新詩的表現手法,而給中國新詩壇以有益的貢獻。

首先,阿英的詩感情真摯熱烈,絕少矯揉造作。阿英在《餓人與饑鷹》的“自序”中坦誠地說:“這詩集的技巧固然不完善,但都是寫的而不是做的。語句沒有經過雕琢,都是在情緒極奔進時隨手寫下的?!钡拇_,阿英不是“為賦新詩強說愁”,而是為情寫文。他作為一名戰士,曾經那樣忘我地投身革命,曾經那樣熱烈地鼓吹革命,如今,戰友們死的死,關的關,阿英本人身遭追捕,四處逃命,滿目凄慘,滿腹心酸。阿英激越憤怒的情感要借詩的形式進發,他要宣泄內心的憤懣與不平,他要詛咒反革命的兇殘與無恥。因而他的詩往往來不及字斟句酌,一任情感的鼓動。這是生命的詩,由情而發,率意而作。

其次,阿英的詩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鼓動性。阿英認為新興文學應“是新興階級革命的戰斗的鼓號”。無產階級文藝“就是要起煽動作用”。因而他的不少詩具有震撼人心的鼓動力量,最具代表的詩就是《血鐘響了!》大革命剛剛失敗,人們還沒有從巨大的悲痛中清醒過來,詩人阿英就豪邁地唱響了時代的強音:“血鐘響了!響聲里飛進出無限的火花!飛過了亞細亞,飛過了歐羅巴!沖到了喜馬拉雅的最高峰!燃燒了殘忍而暴戾的營壘!血鐘響了,響了……看哪!全世界充滿了火光,火光中露出了‘光明的面龐!”詩歌以大氣磅礴的感召力給人希望,催人奮進!像這樣感情激揚、氣勢澎湃的鼓動詩句,像這樣雄渾高亢、激越奔放的音調,在阿英的詩集里比比皆是。阿英以感情奔放、富有鼓動性的詩作,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留下了不容忽視的篇章!

第三,與鼓動性相聯系,阿英的詩具有鮮明的節奏感。節奏是詩歌的生命?,F代詩掙脫了格律的枷鎖。但詩沒有外形的格律,卻應有自身的節奏,否則就不成為詩。阿英深

諳此理。他往往伴隨創作時情感起伏的波動安排詩的節奏,使其適合于情緒的自然消漲。他的富有鼓動性的政治詩句式短促、節奏明快,與其激昂的情緒合拍和諧。如《述懷》:“道旁有許多嬉戲的兒郎,這又觸起我心緒的悵惘。我也有三個活潑的稚兒,不知是否還在門前喧嚷,假使我如往年的居在家鄉,這時定攜著他們在田間遙看新月的升上。假使我如往年的能自由回到故鄉,他們一定在環繞著我在話短說長?!边@舒緩的節奏正與作者內心不盡的愁緒完全合拍,因而給人潸然淚下的感染。有的長詩節奏富于變化,變化的規律也是循著情緒的起伏而定。如《夜雨——呈時雨》:“啊,夜雨,你這迷人的夜雨,你不妨更緊一陣兩陣,嚴密的雨點是阻不了我們的旅程。天光已漸漸地亮了,我們的世界總有一日在我們無間斷的斗爭中來臨?!庇纱丝梢?,阿英的詩,雖然句式錯落,押韻自由,看起來似乎隨手寫就,不講格律,但是,他的詩因具有渾樸自然的節奏感而富有內在的韻律美和音樂美。

最后,阿英還注意運用多種手法,使一些平常的素材化為耐讀的詩篇。在《十一月十二夜》中,作者為表示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與反抗,運用排比句式,將這種情緒渲染得淋漓盡致:“現在,壓著我的,是經濟的困窘;捆著我的,是精神的苦悶;伴著我的,是富兒們建筑的愁城;繞著我的,都是弟兄們痛哭的聲音?!痹囅?,這里如果不用排比手法,詩人對現實的決絕態度就顯得十分平淡,難以給讀者留下強烈的印象。有的作品則運用諷刺手法,嘲弄那些見風使舵、唯利是圖的投機家:“他們把歡悅稱作浩嘆,說牛羊都可以飛到天上;恥笑著主張正義的人們,尊崇那經濟制成的衣冠?!?《詩一首》)漫畫式的筆調,活畫出投機家可鄙的嘴臉,“他們現在是一個個的瘋了,左手抓著錢袋,右手握著感情;穿上掛著嬉笑怒罵的面具,揚起四蹄在軟紅塵里飛奔?!?《詩一首》)在投機家眼里,沒有正義,也沒有真理,連感情都可以用金錢來換取,嬉笑怒罵全是面具,這是多么辛辣的嘲諷!作者的點睛之筆在于篇末,剝去投機家的外衣,原來是四蹄的動物。諷刺手法的運用使這首詩寓莊于諧,讓讀者在妙趣橫生的閱讀中增強了對投機家叛變行徑的憎惡與痛恨。此外,阿英還運用比喻、象征等表現手法,增大詩歌的容量,增強詩歌的表現力。但由于當時新詩的形態尚未完全成熟,加之阿英的詩作“都是在情緒極奔進時隨手寫下的?!眮聿患熬窦氉?,因而他的大部分詩作的手法略顯陳舊、技巧較為平庸。然而阿英畢竟在新詩誕生不過十年的時間,就大膽嘗試著運用多種手法,唱出代表時代精神的意氣昂揚的歌,這對于促進無產階級新詩的成熟,無疑有著積極的影響。

阿英一生雖不以詩人名,但他早期在詩歌領域里畢竟有過耕耘,有過收獲!阿英的詩以其革命的思想內容,充沛的戰斗熱情,以及多方面嘗試的藝術手法,為后人留下了時代的風采,刻下了戰士的足跡,并為無產階級新詩的成長貢獻了他自己的心力!

①②蔣光慈《暴風雨的前夜·序》,上海泰東圖書局1928年版。

③錢杏邨《野祭》,《太陽刊》1928年2月號。

④錢杏邨《從東京回到武漢》,《現代中國文學作家》第二卷,上海泰東圖書局1930版。

⑤錢杏邨《作品論·(動蕩)詩序》,上海滬濱書店1929年版。

⑥錢杏邨《前田河廣一郎的戲劇》,《作品論》,上海滬濱書店1929年版。

⑦阿英《餓人與饑鷹·自序》,上?,F代書局限1928年版。

猜你喜歡
大革命詩集革命
中國的出行革命
截句選
《舊制度與大革命》將何去何從
英國會重蹈“大革命”覆轍嗎?
池莉出版首部詩集《池莉詩集·69》
君兒的詩
粉紅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詩人出書
顏色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