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文化背景下的民生新聞

2009-11-02 07:21
新聞愛好者 2009年17期
關鍵詞:快餐大眾文化民生

郭 靜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政治經濟轉型,文化方面也由原來的精英文化過渡到大眾文化,大眾文化一時間成為學者的研究熱點,同時,大眾文化的發展也帶來了更多的文化形態和類型,民生新聞的出現就可以說是大眾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它很鮮明地表現出大眾文化的種種特點,但是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才使得當下的民生新聞呈現出種種問題。本文擬將對大眾文化背景下的民生新聞進行反思。

關鍵詞:大眾文化民生新聞反思

一、關于大眾文化和民生新聞

大眾文化主要是以大眾傳播媒介(主要是電子傳播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普通大眾獲得感性愉悅。并融入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態,例如叫座的電視劇、通俗小說、生活用品廣告、暢銷書、流行歌曲、電子游戲等。大眾文化是個外來詞,而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是隨著社會結構轉型,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不斷得到發展。直接反映著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實踐觀念和感受。同時,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轉型,以大眾文化為底色的民生新聞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且發展勢頭迅猛,可以說是大眾文化催生了民生新聞的發展,同時民生新聞的發展也使得大眾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擴散和普及。走進百姓生活,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但正是由于大眾文化的種種特性,使得大眾文化背景下的民生新聞也呈現出一定的問題,并且各家媒體還樂此不疲,不知從本質上去解決問題。

二、大眾文化的特點

大眾文化是當代通俗文化、傳播文化、消費文化和商業文化的復合體。由此大眾文化就注定帶有商業性、產業性、娛樂性、復制性、消費性和快餐性。

大眾文化的商業性。大眾文化應該屬于消費時代的產物,它是標準化、程式化和機械復制的產品。是刻板、瑣碎和流水線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是文化商品化后的必然結果。大眾文化張揚的平民意識、實際意識等商業精神和理念也符合現代人的一般消費觀念。

大眾文化的娛樂性。約翰·菲斯克在《理解大眾文化中》講道:“一個文本要成為大眾文化,它必須同時包含宰制的力量,以及反駁那些宰制力量的機會……大眾文化是創造出來的……”,“大眾的快感,既包含著生產者的快感(創造自己的文化),也包含冒犯式的快感(抵抗宰制結構)”。雖然資本主義的大眾文化與當代中國大眾文化有差異,但是大眾文化的確是個外來品,只不過在中國制度下有了它自己的特殊意義,但是對于一些本質的東西還是共存的……娛樂性,大眾文化是“大眾”自下而上的創造,是一種自己生活狀態的反映,這其中必然包含著大眾創造文化的快感和娛樂,就是這種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去中心化”決定了大眾文化的輕松、休閑的特質。

大眾文化的復制性。大眾文化得以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自然免不掉科學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使得大眾文化有得以發展和繁榮的載體和平臺,所以技術性是大眾文化的內在品質,而隨之而來的復制性是這種內在品質的突出特征。所以在當今大眾文化時代同質性現象嚴重也不是沒有道理。

大眾文化的快餐性。根據菲斯克的大眾文化理論,大眾文化是自下而上發起的對自上而下的宰制性力量進行抵抗的過程中由大眾創造出來的。那么大眾文化應該是一種自發的行為,而不是有系統的文化行為,而且由于所謂大眾的異質性和無規律性,就決定了大眾文化不像精英文化那么有條理有秩序,所以大眾文化就呈現出一種快餐性,成為一種快餐文化。

三、大眾文化影響下民生新聞的不足

在當代大眾文化環境下,民生新聞一時間成為社會熱點,但是也發現很多民生新聞作品成了大眾文化的犧牲品,他們打著“三貼近”的口號和各種體現平民意識和親近民眾的標語,在大眾文化的環境下成了一個幌子,名不副實。

大眾文化的商業性對民生新聞的親民意識的影響。綜上所述,大眾文化的商業性背景下的民生新聞也呈現出一種商業化特色,雖說媒體起喉舌作用,但是在當今事業性質、企業管理的傳媒體制之下,盈利、利潤仍是各家媒體的追求。體現在民生新聞方面,媒體的確做到了從百姓生活人手,從身邊小事人手,關心百姓生活冷暖,平民的生活小事開始進入媒體的視野,但是媒體對百姓日常生活的報道是否真的體現了親民意識,是否真的體現了人文關懷?生活瑣事、家長里短,原本是在百姓茶余飯后閑聊的談資,現在卻成了媒體在“民生新聞”的大旗幟之下的資源,并且由這些瑣碎構成了民生新聞的主要內核。小事、小人物成了民生新聞的主角,民生新聞也就構成了一部由小人物寫成的歷史,但是歷史卻被鑲嵌在更大的以成功人士為核心的歷史講述中,從而無助于老百姓真實生活的表達。媒體在“民生新聞”大潮中追求自己的利益,將能提高收視率、吸引受眾眼球的百姓生活瑣事用自己或更高層的人物話語表達出來。所謂的親民意識也是泡沫般的夢幻,它追求一種看點,從而在利益和價值的取舍中忽略掉人文關懷。其實真正的犧牲者還是百姓,民生新聞提供了老百姓觀看自己的空間,但事實上不但沒有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生活狀態,反而自己的故事成了媒體的盈利工具。殊不知,在媒體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民生”兩個字的時候,“新聞”的意義正在大打折扣。

大眾文化的娛樂性對民生新聞娛樂趨勢的影響。大眾文化的娛樂性導致在大眾文化背景下的新聞娛樂化現象,民生新聞也是如此。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一切的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泵裆侣剳撌顷P心百姓日常生活瑣事,以平民視角、平民心態去看待事件、報道事件,但是在新聞娛樂化的大趨勢之下,民生新聞也走上了娛樂化的道路——即以短期效應、最大限度吸引受眾眼球為目的。民生新聞的出發點仍然是百姓日常生活瑣事,比較鮮明地突出了講述對象,采用民生話題,暗示了講述者與被講述者的一致,但實際上呢?我們在看民生新聞時,應該思考一下,到底這個新聞、這個故事是誰在講述,是以何種方式講述的,它的事實是什么?在《娛樂至死》中,波茲曼指出“媒介的獨特之處在于,雖然它指導我們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這種介入卻往往不為人所注意”??梢?,現在的民生新聞在暗示我們講述者與被講述者一致的同時。卻在實際層面暗示觀眾不用思考,講述者也在回避問題,到底是誰在講述和怎樣講述的問題。媒體在不知不覺間的介入就忽略了民生新聞真正的民生內核。而是按照媒體的意志去發揮想象力。娛樂性地利用“民生”資源,用自己的講述方式去娛樂大眾、吸引大眾。

大眾文化的復制性對民生新聞真實性的影響。綜上所述,技術發展使得大眾文化具有復制的可能性,同樣技術的發展使得大眾文化背景下民生新聞的發展也呈現一種復制性、一種不真實性,這在原則宗旨方面也是有違民生新聞本質的。民生新聞努力隱去攝影機的存在,營造一種真實的現場感。但是仔細考慮當下民生新聞的節目形態。就會發現這種現場感是通過技術和藝術的手段實現的,民生新聞中出現的主角通常是被“導演化”、“演員化”的,雖然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卻也在技術和藝術的包裝下按著媒體的講述方式、按著媒體的呈現形式來表現的。電視畫面上基本是記者和百姓同在,并且在記者或者說媒體的操縱下進行民生新聞的報道,這和真實呈現百姓民生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建立在“包裝”效果下的真實,是一種超真實,或者說是一種偽真實,是一種溢出軌道之外的真實,這種表現方式會催生真實的幻覺,但是,還是話語權的問題,話語權在無形之中被剝奪,成為無效,從而民生新聞真實再現百姓生活的“真實”也成為無效命題。

大眾文化的快餐性對民生新聞的深度和價值的影響。大眾文化不像精英文化那樣有組織有秩序。大眾文化更多地體現一種自發性,它是轉瞬即逝的,它不斷地、焦急地尋求新奇,呈現一種快餐性。在這種快餐文化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民生新聞不可否認仍然是一種經過合成加工的產品,但是它更多的是屬于媒介自造而非民眾創造,事實是當今傳媒失去了原生態的產物,傳媒在力圖貼近民眾的同時,事實上也在脫離民眾,靠近一個面目模糊的大眾,與其說它反映民眾生活。不如說它給大眾提供了談資和消費的新生活,所以在這種環境和意識中。民生新聞必然會呈現一種快餐化,也即沒營養。既然是茶余飯后的談資。那么必然在深度挖掘和深度再現方面有所欠缺。同時在價值的體現方面也是稀缺。

四、總結

民生新聞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社會文化的轉型,更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內涵,但是在大眾文化的環境之下,要使民生新聞真正做到為民辦事還須繼續努力,需要更準確地去衡量和定義民生的涵義,更準確地把握新聞的內涵,并且找到一個真正“合適”的結合點,真正地發揮民生新聞的巨大潛力。

編校:楊彩霞

猜你喜歡
快餐大眾文化民生
一只雞的IPO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在邏輯
快餐式讀后感被打敗了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智慧快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