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的投機之王百年孤獨李佛摩爾

2009-11-17 09:59
投資與理財 2009年21期
關鍵詞:華爾街摩爾交易

林 鷹

“前幾天我在報上看到這個人的訃聞,他走得窮困而且默默無聞。要是他在1896年死掉,紐約每一家報紙都會在頭版上,至少刊出一篇專欄?!痹凇豆善弊魇只貞涗洝防?,杰西·李佛摩爾(Jesse Livermore)講述了一位曾經不可一世的投機者的往事。

多年以后這悲涼的一幕重演,主角是他自己。

他走得同樣窮困,但決不默默無聞?!都~約時報》致悼:

“他的去世為一個時代劃上了句號。他的功過任由后人評說?!?/p>

人時已盡,人世很長?!都~約時報》沒能料到,“李佛摩爾時代”并未終結。一個以破產而終的“敗者”。在死后半個多世紀的滾滾金塵中,競攬“百年美股第一人”大名。須知華爾街成王敗寇,江山代有大師出,落魄者則如秋風敗葉,緣何李氏能獨享超越物欲的殊榮?

傳奇誕生于1877年7月26日馬薩諸塞州一個窮苦的農夫之家。

從15歲游走證券行,到20歲闖蕩華爾街之前,當年那個初中輟學的鄉下野小子,搖身為讓人聞風怯膽的“少年賭客”。然則都市居,大不易。當48年后生命戛然而止時,他在華爾街的交易生涯,已是四起四落。150年交易史上,又有幾人如他一般,千金復來還散盡,好多輪回;更無人能如此“幸運——每陷四面楚歌之境,冷血債主皆愿放其一馬,使其能夠無羈無絆,再戰江湖。而李亦能重整山河,匹馬躍向更高的財富之巔。他從不負人,每次東山再起后,都會對破產時受到牽累的人進行全面賠償,盡管從法律上講完全毋需如此。

1907年10月24日,李佛摩爾達到其第一個事業高峰。他以做空在當日市場崩盤中狂掠100萬美元,以至于當時出手力挽狂瀾的金融泰斗JP摩根(J.P.Morgan)也不得不托人致意,請他高抬貴手。李佛摩爾次日反手做多,最終將300萬美元笑納囊中?!叭A爾街巨熊”之謂由此雀起。

1919年,威爾森總統邀請他到白宮,請他把自己的棉花期貨平倉,以救國急。

10年后的又一個10月,一場至今令人回想起來仍然膽寒的“美國大蕭條”,將李佛摩爾推向榮譽之巔。他在位于紐約第五大道七三0號的Heekseher大廈頂樓、擁有私人電梯的豪華交易室里,指揮幾十處分倉下單,大肆做空,將一億美元坐擁懷中。須知當時美國全年稅收,不過約42億美元而已!“華爾街巨熊”自此名動江湖,無人敢望其項背。

山有多高,陰影便有多大。

對于功過是非、外界褒貶,李佛摩爾從不置評。他本來就是獨行俠。自15歲闖蕩以來,除了第一筆交易——5美元本錢、3.12美元盈利——與人合作外,歷史上再無其聯手交易的記錄。他在1906年聽從內幕消息做空被套,卻意外因洛杉磯大地震獲得解救,盈利超過25萬美元后,就不再迷信小道消息;1908年因輕信“棉花大王”訊息在棉花上做多,將此前一年幾百萬盈利悉數給市場后,從此對所謂“專家意見”置若罔聞。

“在我多次掉落陷阱并千辛萬苦脫身后,我對自己工作最滿意的地方之一,就是孤獨?!?/p>

“我沒有追隨者。我憑自己的腦子賺錢。股價朝我預測的方向發展時,并沒有靠朋友或伙伴幫我推動市價:股價朝不利于我的方向發展時,也沒人能使它停下來……這就是我一直單獨干的原因?!?/p>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若李佛摩爾能“事了拂農去,深藏身與名”,在猙獰的“巨熊”惡名上,或會少去很多口誅筆伐。但他偏偏不,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多處豪宅、長200英尺的游艇、豪華舞會夜夜笙歌……如果把這些放到如今也堪稱奢靡的享受,置身于令無數人破產跳樓的大崩盤背景下,那些對李佛摩爾的憎惡,甚至認為1929年危機由他所致,揚言要殺死他的仇恨,也就多了幾分時代的慘色。李氏婚姻屢次失敗、第二任妻子不忠、還槍擊他的長子等,使他罹患上抑郁癥;而自己也花名在外,包養多名情婦……如此不羈,自然連不相干的人亦對他畏而遠之。與他同時代的技術派交易大師江恩承認他在交易上的“偉大”,但也指責他“貪婪地追逐金融資本的利潤。一旦成功獲取了巨額利潤又忘乎所以,大肆揮霍”。

從30歲起就不再與人談論市場、談論股票的李佛摩爾對這一切,絲毫不為所動。每年年底,他會把自己關進曼哈頓銀行金庫里三天,反思當年交易得失——與身旁幾千萬美元現鈔相比,那一年來的每一筆交易記錄,才是他專注的。但人們對這些并不知曉,人們只知道當他從金庫出來時,口袋和皮包里裝滿現金,并會在隨后幾天內,將這幾十萬美元揮霍殆盡。

達則牙旗金霹,窮則蹇驢破帽,李佛摩爾是否對此做兩般看,旁人無從得知。只是,當“取之盡錙珠”與“用之如泥沙”在他身上并行疾馳時,李氏“我自己從來不很在乎金錢,從來不會重視金錢,重視到認為值得為金錢說謊的地步”的自辯,從未被人諒解。

1933年,在最后一次(第四次)宣布破產前一年,內外交困的李佛摩爾在一次長達26小時的狂歡濫飲后,被抓進警察局。他告訴警察,他失去了記憶。

1939年底,在兒子的勸說下,李佛摩爾終于開始將自己從數次得失中總結出來的交易秘笈,落筆成書。只是人們羨其成功,漠其失敗,鄙其放蕩,卻很少有人愿意了解這些傳奇依何寫就。這本名為《股票大作手操盤術》的書1940年3月出版后乏人問津。8個月后的11月27日,這一夜據說大雪紛飛,李佛摩爾于sberry Netherland酒店一場大醉后,在衣帽間里開槍自盡。他留下字條:

“我的一生是個失敗?!?/p>

20年后,那本40年前以他為原型的財經小說《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風行華爾街,當代投資大師威廉·歐奈爾(williamONeil)甚至要花上50美元才能買到一本;至今這本書仍是當代最頂尖交易者的投資圣經,貴如“債券天王”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亦言每當困惑便時時翻讀,竟能事事獲解,以至破卷。

20年后,他親撰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中文版在中國臺灣地區首度出版,前言結尾如是說:

“眾家好漢能否以李佛摩爾于本書中所揭示的教訓,在今天的股市中賺到錢,的確存有爭議,可以確定的是,每位讀者都能因本書所蘊涵的智慧、睿智的“規則”,以及由價格變動中所呈現出來的危險指標而獲益良多……他能讓任何人的股市之旅平添樂趣?!?/p>

此刻,當人們只能從故紙堆中將李佛摩爾重新拾起時,驀然發現,那些百年以降,無數人孜孜以求的交易秘笈,原來在多年前一本薄冊中已經寫就。這位一生孤獨,至死也不被人理解的股票作手,用盡48年的跌宕時光,把投機魔障演繹成畢生事業的華章。惟當時間長河將孤獨與放縱滌蕩為沉沙時,那些被掩埋在悲歡聲色下的思想之鉆,方能透過歷史厚重的塵埃,放出炫目光華。

他說,財富來來去去,股票此起彼落,但華爾街永遠沒變,因為人性永遠都不會改變。

用李佛摩爾之火點燃自己的交易之燭

邁克·吳

在股市中,絕大多數的交易者自始至終都在為何時買入和何時賣出股票而煩惱。因

為這是交易中能夠由自己掌控的兩件事情。至于買入或賣出后,所交易的品種價格往哪個方向波動,與你無關。誰也左右不了波動方向。對何時買入和何時賣出這個永恒交易難題的解答,最終形成了所謂價值派和技術派,前者根據對交易品種的估值來交易。后者根據對漲跌時機的判斷束買賣。然而在實踐中,大多數人發現要自如運用價值和趨勢這兩種投資方法都是困難重重。

巴菲特是過去50年中美國金融市場穩定上行期問的傳奇人物,但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其實很難效法其成功之道。筆者在對過去證券交易史上所有投資大師研究后發現。李佛摩爾的方法在風險控制和交易時機把握上,更適合個人交易者。因為大多數中小投資者,處于資金弱勢、資訊弱勢一方,是元法僅僅依靠信念,在一個弱內強食的市場里參與博弈的。微薄的資本相當于你只有一粒子彈,如果在一場戰斗中就敗下陣來,常常就陷入半輩子為解套而奮斗的困境中。

對于李佛摩爾的總結。我斷斷續續記了很多年,這些筆記和研究,也伴隨著我在華爾街近20年的交易中成長。

李佛摩爾操盤伯利恒鋼鐵戰的背景,是處于一個4年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中,這和2001-2005年中國A股市場有些類似。李佛摩爾的睿智在于,他清楚地知道,僅憑著一顆出膛的子彈去斬獲對手。正確做法就是預測可能性,并耐心等候可能性成為事實的一瞬間扣動扳機。在伯利恒鋼鐵戰中,他出手的一嬖,就是其股價加速上升的臨界點。

當我從中悟及此后,在交易每一只股票時,我一定要找到這個股價臨界點,否則寧愿選擇在手上保留足夠的現金。李佛摩爾說:開始正確很重要,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都一樣。在股票投資中,什么叫正確?首先就是不能賠錢——你所買入的股票一定是首先形成盈利而不是虧損后,才能夠加碼買入,這也是巴菲特一再強調把風險控制放在首位的投資原則。

我在交易任何一個品種的時候。始終堅持所持有買入的倉位都必須是“紅色”(盈利)的。一旦任何一個品種虧損超過5%,馬上賣出停損。仰仗這樣的紀律,我在過去16年中,一次次避免了第二天突發事件發生所帶來的災難。而紀律的形成,源于18年前的一個教訓。

1991年剛入華爾街后不久,筆者曾在一只股票上投入了全部資金。我十分看好這家公司,股價也的確在慢慢爬升。但有幾天股價波動加劇。某一天股價突然在收盤前跌到我買入價的3%以下。當時我猶豫不決。因為該股基本面良好,股價下跌時也沒有放量。然而第二天,一則公司盈利未達預期的消息,使得該股股價以暴跌30%開盤。我在開盤后第一時間了結倉住,從那天起足足半年沒有再交易,直到確信自己能夠有足夠的紀律性,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為止。

李佛摩爾的“伯利恒鋼鐵之戰”。是我完成作為職業金融操作者的最重要一課,李佛摩爾明白當時自己的情況萬分危急,但忍耐和紀律是出手前的第一要史,資本市場上凡成大事者。必定是有所為和有所不為,那不是南波有資金的問題,重要的是有沒有紀律。

我清楚地記得,2008年9月15日,全美第4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這對本已風雨飄搖的華爾街不啻于地震。那天下午3點,我讓司機開車去了大半年沒去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大廳。想親身體會當天最后一小時大單交易狀況。在邢一小時中,我再次看到了3年前——2000年9月15日的情景,記憶和經驗告訴我,新的中型恐慌已初縣骨牌效應。

收盤后,我回到公司看了空頭的交易記錄,獨自從辦公室步行走到李佛摩爾在他生命最后幾分鐘所在的Sherry Netherland酒吧中獨處,感悟和體會這住前輩在1929年9月“美國大蕭條”開始時的操作思路。我再一次明白了,為什么李佛摩爾始終自認是市場的學生,他要做的恰恰就是比市場本身慢半拍,然后在確認趨勢的基礎上緊跟市場一步。李佛摩爾的成功核心是重在趨勢,而不是預測頂底,趨勢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結果,對于一無內幕二不坐莊的個人投資者,只有坐上趨勢的快車,才能在熊市中保命,在牛市中掙錢。如此年復一年,終已一生,便成股神。

多年來在股市中,我看到過很多過于勤奮短線投資者,每天在股市中殺進殺出,他們看盤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研究市場本身。誠然,每十經驗豐富的交易者都會靈敏地交易和行動,但我的看法是,先得慢,而后再快,,哪怕一個品種在一年內上漲14倍,它也要一天是漲上去吧?每天殺進殺出“搶帽子”,恰恰說明該投資者對自己的判斷缺乏信心,更不理解財富積累原本需要耐心。

在這里,我展示兩份恩師威廉·歐奈爾在1958-1961年買入布郎斯維科和1962年操作克萊斯勒當年這兩只超級牛股時候的手稿。他的這種交易標準手法源自于1955年后美國最出色的第一代基金經理人杰克·卓法斯(Jack Dreyfus)——只買最強勢的股票,而這正是李佛摩爾操盤伯利恒鋼鐵戰中的選股精髓。

后來我統計自1886年到1996年間,美國市場500只在4年中上漲15倍的股票,其真正上漲的有效期平均是2.5年,也就是說欲想最有效利用資金。是完全不需要和市場上大多數股票結婚的,只需像李佛摩爾操作伯利恒鋼鐵一樣,在正確的時間和最強勢的領導股打成一片,你就成為了王者。

坦率地說,李佛摩爾始終把自己定格在市場的弱勢群體位置,因為他總是一個人單獨操作,這或許也是生活中他始終淪陷精種痛苦中的原因乏一。歐奈爾曾告誡說:“在生活中做一個‘無聊的人,在市場中做一個敏銳者,你就能避免李佛摩爾韻精神痛苦?!?/p>

從伯利恒鋼鐵股票交易戰中迅速恢復元氣的李佛摩爾在此后15年中笑傲華爾街,雖然他的投資能力越來越強,但其財富并不受到社會的尊重,奢靡和放縱的生活一直飽受詬病。但事實上,資本市場的自由競爭和弱肉強食對于李佛摩爾是公平的交易,金融資本市場中產業博弈的結果本來就是——財富相對合法地走向高度集中,并握在少數人手中。每個參與者在進入市場前,都已理解其中風險和博弈的關系。牽佛摩爾的財富顯然比當年大多數上市公司大股東來得干凈。他的失敗在于,作為富人,較少地考慮自己的社會責任(這與當夸中國的某些社會問題也有吻合之處),這是經濟超遣行駛與人文脫節發展后所必然要支付的人類道德代價。

李佛摩爾雖然最終因為家庭和感情問題以開槍自殺而終,但他精湛的職業技能,以及對金融交易的偉大戰略和戰術雙結合的操作思想,迄今依然閃耀著承上啟下的光芒,為我們這些后生小子提供了股海旅程中的燈塔。

“從搖籃到墳墓,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賭博,因為我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我可能承受自己碰到的事情,不覺得困擾?!崩罘鹉枌ι錆M了深深的敬畏,面對人生中數次大起大伏,他選擇有尊嚴地從每一次跌倒中爬起來,包括最終面對死亡。他是資本市場上真正的勇者。選擇的是時代背景下勇者的歸宿。即便在今天,這種“君王死社稷”的勇氣和尊嚴,也不是大多數華爾街上被稱為“巨人”的交易者所具備的。李佛摩爾留給華爾街的是一種深邃的神秘、智慧和非凡的勇氣。

猜你喜歡
華爾街摩爾交易
全球金融:華爾街面臨的真正革命 精讀
戰場上的雕塑家——亨利摩爾
西方摩爾研究概觀
美國之行——參觀自由女神與華爾街
華爾街:人性的迷失——讀《華爾街的繼承者》《華爾街之狼》有感
交易流轉應有新規
論貨幣民主(下):兼談“占領華爾街”運動
亨利.摩爾
亨利.摩爾雕塑展布展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