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新生心理問題探析及調適對策

2009-12-01 02:43時會美張殿明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09年9期
關鍵詞:入學新生大學

時會美 張殿明

從中學走進高職學院,每一位新生所面臨的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學習方法,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社會期望,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而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現象和一定的心理問題。只有在短期內盡快調整自己的身心,轉變個人角色,才能為今后的大學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有效而成功地度過大學時代。下面從一些典型案例來分析這方面的問題,并探索解決的對策。

一、高職新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案例一:王某,男,20歲,2008年入學新生。入學成績較好,進入大學后感到課程多、老師教學進度快。一方面舊的課程還沒消化,新的課程又隨之而來;另一方面,自己參加了社團工作,一天忙來忙去,一學期下來,考試成績并不理想,有兩科不及格,總成績在班級中和入學成績相比下降24個名次,該生為此很苦惱。

學生王某的困擾主要表現為學業問題,像他這樣的狀況在新生中并不少見。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目標不明確

主要表現為:

(1)興趣廣泛,卻不能合理地評價認識自己

大學校園里,各種社團活動、學生會組織很多,新生入學時都會吸納新同學,這為大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了平臺。但也出現了學生盲目參加各種活動或參加自己不擅長而力所不能及的工作的現象。結果這些學生從早到晚看起來很忙碌,但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卻很少。

(2)目標“真空”

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緊張的神經和疲憊的身心得以調整和放松,沒有主動及時確定新的目標,出現入學第一學期的目標“真空”狀態。

(3)不清楚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和發展方向

這些學生不能合理地確定自己的遠期、中期及近期目標,沒有及時對大學生涯做一個初步的規劃,缺乏合理的目標體系,因而只能被動按照學校的安排簡單而重復地生活,或者表現為茫然無措,為學習而學習,結果學習效率低下。

2.學習計劃性不強,不能合理地安排時間

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抱有多學知識、學好知識的愿望,但是他們的學習心理還只是停留在愿望層面上,沒有實際的計劃,沒有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于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所需的時間做出合理地分配,沒有將愿望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常常出現想學習卻面對過多的學習內容而無從入手,繼而出現學習焦慮甚至放棄的狀況。

3.學習適應困難

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依舊沿用中學時代的學習思維模式,面對大學里學習內容多、進度快的學習狀況,沒有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導致學習跟不上、學習信心受挫。進入大學,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增多,不少學生還未擺脫中學時代那種需要老師監督、被動學習的模式,就會出現當上課聽不懂、學習遇到困難時不主動、積極地尋求解決的辦法,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缺乏成就感、放棄學習。

案例二:張某,女,20歲,某高職學院大學一年級新生。一直以來有一件事令她感到相當煩惱和壓抑,那就是她住的宿舍里總是氣氛很沉悶。經常的情況是舍友們都在,卻很少有人說話,也沒有笑聲,總是十分安靜,而且室友幾乎都是獨來獨往,相互之間的交流十分有限,更談不上交朋友了。每到周末或放假就特別想家。

案例三:李某,女,一年級學生。入學以來,她和同學們一直相處得不錯,但這也是困擾她的問題。因為她和同學們之間的交往非常密切,每天大家同進同出,幾乎沒有什么私人的時間,她很希望能有一部分自己的時間,但是又怕會被同學們說不合群。

以上兩位學生的困擾主要表現為人際關系交往的幾方面問題:

1.人際關系不適

進入大學,遠離原來熟悉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面對新的人際群體有些學生多少有些不適應,不能在短期內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等。

2.社交不良

大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小社會的環境,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展示大學生的風采。但有些新生在自我認知及社交能力方面不足,在人多的場合或集體活動中往往顯得拘謹、緊張,不能正常地與人溝通,不敢表現自己。還有些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發現自己不如在中學時那么出類拔萃,自信心減弱,進而形成嫉妒心理與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因害怕失敗而不愿與人交往。有些學生有交往的渴望,但不會把握交往溝通的方式,不注意說話的場合和說話的技巧,不懂得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面對各種各樣的活動充滿了興趣,卻又擔心失敗,只是羨慕別人,而自己積極參加的不多,直接影響了學生在良好的社交中潛在能力的充分發揮。

3.每個人都有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有獨處的需要

當人們感到孤獨、缺乏感情依賴和理解、沒有足夠的人際關系時,會為人際關系的缺乏而煩惱;當人們交往過多,難以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時,又會為過多的交往和復雜的人際關系感到不安。案例三中的同學正是由于過多地交往以至于失去了個人的自由而煩惱。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無拘無束、自由表現的機會,更需要個人的內省經驗。因此,維持交往需要與獨處需要的平衡,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必要前提。

二、高職新生心里問題調適的對策

1.進行專業思想教育,開展新老生經驗交流會

從學生入學軍訓開始,進行專業思想教育。邀請相關專業的資深教師開展專業介紹,向新生介紹本專業的知識結構、課程安排。聘請企業人員介紹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及相關專業的就業前景。大學的學習方式與高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處,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新老生經驗交流會,為剛進大學的新生提供與學長交流的機會,為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提供幫助與指引。

2.加強思想教育,堅持目標導引

理想目標是集體和個人不斷奮斗的動力,有了明確的目標,不僅能引導大學生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而且會大大激發其學習和工作的熱情,對學習和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堅持目標導向,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確立合理的奮斗目標。新生入校后,啟動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明確自己三年的目標,設計畢業以后的發展目標,這樣學生就會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有目的性地提高個人素質。要開展“成人”教育,培養學生的成人意識。要以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為基點,觀察每個學生獨特的內涵,有的放矢地進行正面的、健康的教育引導,從而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個性化人格品質??梢蚤_展主題團日活動,結合重大事件和主題,深入開展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梢越M織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活動,讓青春在實踐和奉獻中閃光。

3.為學生搭建溝通的平臺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對個體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一方面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學會正確與別人比較,學會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完善自己,養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要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人個性千差萬別,要引導學生從他人的需要出發,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學會與其他同學相處,學會關心、理解、忍讓他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我們要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機會,使進他們在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交流情感、陶冶情操、互動學習,從而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同時,營造寬松的氛圍,多和學生談話,讓他們知道自己生活在社會中,需要努力適應社會,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己,從而努力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4.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

新生中大部分學生第一次遠離父母在外求學,剛入學時,在感情上十分需要關愛,班主任要深入宿舍、深入班級,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做學生生活中的朋友。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讓他們認識到良好的體格是今后奮斗的基礎。同時,要將學校校規、獎懲制度教育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中,通過日常管理來約束學生的行為。重視班風和學風建設,注重班干部培養,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漸建立起自主管理的機制。

參考文獻:

[1]程緯.大學生心理教育與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梁瑛楠.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08(2).

[3]陳思,董宗旺,郝軍.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猜你喜歡
入學新生大學
重獲新生 庇佑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推廣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提倡
入學面試
堅守,讓百年非遺煥新生
入學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