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白蘭地之父”張弼士

2009-12-09 04:11麥群忠
文史春秋 2009年3期
關鍵詞:南洋華僑

麥群忠

在中國近代,有兩位大名鼎鼎的企業家,人稱“南胡北張”?!澳虾笔侵负r(1823—1885),安徽績溪人,以辦胡慶余堂和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馳名?!氨睆垺笔侵笍堝鍪?1840—1916),廣東大埔人,以創建眾多的實業,尤其在煙臺創辦張裕釀酒公司名聞天下。兩人都是19世紀中國叱咤一時的風云人物,但論成就,張弼士要比胡雪巖成功得多;論官位,胡雪巖僅為二品大員,張弼士卻是一品頂戴;論財力,張的資產達8000萬兩白銀,而當時大清國庫的年收入也只有8000萬兩,可謂“富可敵國”。那么,張弼士是怎樣由一個南洋窮學徒成為官至一品的紅頂巨商,又是如何被譽為“中國白蘭地之父”的呢?

白手起家南洋首富

張弼士,名肇燮,別字振勛,1840年12月21日(道光二十年十一月初九)出生于廣東省大埔縣黃堂鄉。他的父親張蘭軒是村塾,兼在鄉間行醫,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三。少年時代隨父在村里念私塾,天資甚聰,頗得鄉鄰夸獎。在上學第三年時,父親向他講太史公的貸殖傳,他聽后便對父親說,我們家窮,無法走讀書做官這條路,還不如輟學去學藝,將來好做買賣。父親無奈,只好點頭。他小小年紀便在一間竹器作坊學竹藝。心靈手巧的小弼士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編織本領,尤以善織雞籠出名。

1858年,廣東遭了天災,向海外流落謀生者甚多,17歲的張弼士決心遠走南洋。他與鄉親們一起,從汕頭乘雞眼帆船到達荷屬東印度的巴達維亞(簡稱吧城,今印尼的雅加達),先在一家華僑辦的紙行當雜工,工余努力學習當地語言文字,熟習商務,以求日后發展。紙行老板見他機靈勤勉,非常喜愛,后來便提升他為管賬先生。他省吃儉用,數年后便積蓄了一些錢財。喜歡他的老板還把女兒許配給他。不久,岳父病故,張弼士繼承遺產,便實現其少年大志,另立門戶,開設了一家酒行。

張弼士人緣好,為人熱心,廣交朋友,經常向當地有經驗的華僑討教。一些老華僑十分賞識這個小伙子,告誡他要廣結各方人物,包括當地的荷蘭人士。他牢記此言,開了酒行后,便竭力與荷蘭殖民當局的官員們往來,不久便獲得了承包酒稅和典當捐,后來又承包了荷屬東印度中一些島嶼的鴉片煙稅,逐步壟斷了當地的鴉片煙買賣。

荷蘭殖民當局認為他是一位難得的人才,年富力強,才識過人,十分賞識他、支持他。此時,張弼士羽翼漸豐,有了一定的經濟根基,他看到南洋許多島嶼土地肥美,又是未開墾的處女地,如果能開荒種植,必能有更大的發展。經過一番考察,1866年,25歲的張弼士便向當局領了一大片荒山野嶺,在葛羅巴埠創辦裕和“墾殖公司”,雇傭當地的一批華僑當工人,又從家鄉招收一批鄉親來做工。他率領工人廣開荒地,種植椰子和谷米。不出數年,大片叢林沼澤地便成了肥沃漂亮的園田,而園田周圍儼然成了一座繁榮的圩鎮。這樣,他更得到當局的信賴,1875年,在荷蘭殖民政府的敦促和支持下,他又在蘇門答臘成立亞齊墾殖公司,種植胡椒等農產品。經過數年的辛勤創業,他的墾殖業日益發展擴大。1878年,他又與善于經營墾殖業的原手下職工張耀軒合伙,在日里創建笠旺墾殖公司,種植橡膠、咖啡、茶葉等經濟作物,后來發展到擁有七八所橡膠園和一處茶葉加工場,還聯合開了一家日里銀行,職工達數千人。其墾殖業名聲大噪,成為南洋墾殖華僑中著名的先驅者之一。

1886年,他為了解決貨物運輸的緊迫需要,在馬來亞檳榔嶼創辦了“萬裕興”輪船公司,開始只有3艘船,航路也只有檳榔嶼到亞齊之間。1898年,有一回他準備同本公司職員與一位德國籍家庭醫生從吧城去新加坡辦理商務,吩咐管家去買4張官艙船票,可德國郵船公司歧視中國人,只賣一張官艙票,另3張都是統艙票。從管家處得知,德國郵船公司禁止華人搭乘官艙,一律只能坐統艙,那張惟一的官艙票還是德籍醫生自己去買的。他聽后大為惱火,當即把4張船票撕個粉碎,憤怒地說:“華人不準乘坐官艙,這是哪來的規定?清政府不辦商船,讓張某我來辦吧!以后我的商船也一律不給德國佬買票?!?/p>

張弼士說到做到,不久便在吧城創建裕昌遠洋航運公司,先后購進了3艘海輪,后來又在亞齊開辦廣福遠洋輪船公司。從此,華僑自辦的第一批遠洋輪船來往于新加坡、吧城、亞齊、香港等地之間。他還公開宣稱熱心為華僑服務,與德國郵船公司對峙,結果德國郵船公司不得不取消歧視華人的規定。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張弼士經營墾殖商業、錫礦和航運等業,不斷發展壯大。1898年,他在英屬彭亨州文東埠開辦了東興公司,設置商場兼營錫礦業,隨后又開發馬來亞雪蘭峨巴生地區的錫礦。1912年,他把墾殖業擴展到馬來亞,在檳榔嶼興辦萬裕興墾殖公司,種植橡膠、椰子等。此外,他還開發藥材業,在新加坡、吧城、香港、廣州等地開設藥行,形成一個龐大通暢的藥材批發網絡。

張弼士從事商業經營30多年,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其資金之豐、經營范圍之廣、規范之大,當時無人能與其匹比,成為當代南洋華僑中首屈一指的巨富。

由商而官功名顯赫

1890年,清政府在檳榔嶼設立領事館,名聲大噪的張弼士在中國駐英公使龔照瑗的力薦下,出任中國駐檳榔嶼的第一任領事,從此他登上了仕途。1894年,他升任中國駐新加坡總領事。1898年,李鴻章興辦洋務,急需人才,很賞識他的才干,便把他從新加坡召回國內,讓其出任粵漢鐵路幫辦。

修鐵路投資甚巨,張弼士返回南洋向各地華僑招股。由于他辦事得力,第二年升為粵漢鐵路的督辦。1899年,他被委任為廣東佛山鐵路總辦,成為粵漢鐵路公司的大股東。他經常奔波于上海、廣州及南洋等地,與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和美國工程師籌辦鐵路有關事宜。

1903年,清政府設立商部,倡導振興農、工、路、礦等實業。這一年,清政府召見張弼士,賞給他侍郎銜,希望他招募華僑資本回國興辦商務實業。1904年10月,朝廷再次召見他,他即向清廷上書《振興商務條議》,提出農工路礦諸政,為今日刻不容緩之要圖”,“振興商務,須從閩廣入手”。提出招商承辦農工路礦,提倡抵制洋貨,以商戰收回權利等十二條建議。清廷采納了這些建議,還賞給他頭品頂戴,補授太仆寺正卿,任命他為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兼檳榔嶼管學大臣,并兼閩廣農工路礦的事宜。

為了團結廣大的南洋僑胞,推動華僑工商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張弼士偕同商部部員時楚卿一起到南洋各地考察商務,并于1906年3月在檳榔嶼籌辦中華總商會。

當時張弼士官運亨通,步步高升,但對于荷蘭殖民政府對他的封官許爵,他卻斷然謝絕。其廣東老家大埔縣的《大埔縣志·張振勛傳》有記載:“時英荷政府以君興商辟地,增益稅務,有功地方,禮遇優隆,欲授予職,君婉言謝之。人問故?君曰:吾華人當為祖國效力也?!?/p>

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對張弼士大力投資國內辦實業非常歡迎,讓他參與洋務派的各項實業。1897年,中國第一家華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創業時,李鴻章舉薦他擔任了該行的總董。在廣西,張弼士創辦了寶興公司,開發三岔銀礦:1905年起,又創辦了廣州振益公司(制磚瓦)、廣州亞通機織廠、廣東開建金礦公司、惠州?;莶AЧ?、惠州實業公司和雷州機械火犁墾牧公司等。后者采用拖拉機耕種,可以說,張弼士還是中國引進農業機械化第一人。

張弼士成為巨富后,沒有忘記貧弱的祖國和教育事業,早年任職清廷督辦順直賑捐兼河南鄭工賑時,就捐銀100萬兩。1903年,他捐獻20萬兩白銀作為興辦學堂的經費,這是當時國內捐款興教育的創舉;1909年,他捐款10萬兩白銀給香港大學堂:在廣東汕頭,創辦了獨特的育善堂”,專門為當地居民及嘉應五屬辦理社會福利事業,補助外出學生學費……據《張弼士傳略》記載,他平生所捐總數不下百萬元,他是一位熱心社會公益的“紅頂商人”。

張弼士由商而官,功名顯赫一時。為了實現年輕時提出的振興祖國實業的諾言,他便把國外的資金轉回國內,興辦各種實業。

1892年,他到香港辦事,清廷東海海關監督盛宣懷電邀他到山東煙臺商辦路礦。他欣然前往煙臺,除了拜會盛宣懷外,又著手考察、調查和籌辦釀酒之事。

說到釀酒,還有一事:1890年,他在印尼吧城拜會法國領事,共進晚餐。席間賓主邊酣飲邊暢談,法國領事喝得酩酊大醉,他向張弼士大談酒經,說:“這是三星斧頭牌白蘭地,是敝國的名酒,如果能用貴國北方煙臺所產的葡萄釀酒,酒質并無遜色?!睆垖Υ舜蟾信d趣,試探原委。法國領事更為得意,便向他津津有味地傾訴。原來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那領事是法軍的一員,當時有一批駐扎天津的法國兵從煙臺弄來一大批葡萄到營地,他們就用從法國帶來的小壓榨機來榨葡萄汁釀酒,那酒味非常甘醇,決不比法國名酒白蘭地差。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此事張弼士一直銘記在心。這回到煙臺經過一番調查試驗,果然名不虛傳,于是便積極籌辦釀酒廠。1894年,他拿出300萬兩白銀,開始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葡萄釀酒公司,主要釀造白蘭地和葡萄酒。白蘭地是英文brandy的中文音譯,是用發酵好的葡萄酒或葡萄果實發酵渣,經蒸餾加藥配制而成的一種蒸餾酒,酒精含量38%-43%。新酒釀出來后,先在橡木桶貯存3-5年,使它醇化,上等品貯存時間還要更長一些。

張弼士在煙臺購買數百畝土地,委任他的族侄張應東擔任總辦,公司名為“張裕釀酒公司”。張在海外創辦大小二十幾家企業,名號皆有一個“?!弊?如裕和、裕興、裕昌、裕益……惟獨找不出另外的“張”字招牌,由此可見張弼士對“張?!钡暮駩?將其視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來辦。

1895年9月,清政府批準該公司在直隸、奉天、山東三省享有專利15年和免稅3年的特權。公司啟動后,他聘荷蘭人雷德溫為技師,先用小機試制,后把酒品帶到新加坡,再讓英國和荷蘭的化驗師檢驗。兩國化驗師檢驗后,認為藥量不足,還要加量。后來,公司從美國、法國引進幾千株葡萄白種,但不能成活,然后改用土洋嫁接才獲成功。

他們不為失敗而氣餒,經過8年的苦心經營,張裕公司的白蘭地和葡萄酒漸漸有了盛名,此后風行全國,遠銷海外,成為中國惟一的白蘭地百年傳奇,屹立至今。公司白種的葡萄園由當初的幾百畝發展到3000多畝,產量大增,酒品在中外博覽會上獲得金牌證書,并與貴州茅臺酒、山西汾酒等并列為中國八大名酒。清政府還特予嘉獎,并免了厘稅。

張弼士先生一生熱心賑捐,1911年辛亥革命時,他對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運動予以支持和同情,曾通過胡漢民資助孫中山經費30萬元。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先生念念不忘這位資助過革命的企業家,特地為張裕葡萄酒題詞:“品重醴泉”,贊譽它像甘泉一般甜美。

1914年,張裕公司所產白蘭地酒在美國三藩市萬國博覽會上再獲殊榮,奪得金牌。此時張先生正好在美國,得悉獲獎后高興萬分,特舉辦盛大酒會,招待各界華僑,共慶奪魁之喜。這年11月,北京政府農商部以他的張裕釀酒公司業績斐然而推他再任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

1916年9月12日,張弼士在赴南洋籌辦中美銀行事務期間,因積勞成疾,突發心絞痛,病逝于雅加達荷蘭皇家醫院,享年76歲。他的靈柩白吧城經過新加坡、香港時,英、荷殖民政府都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親往憑吊。他的靈柩由汕頭溯韓江而上時,兩岸群眾均擺設牲儀致奠。日理萬機的孫中山先生得悉噩耗后,特派代表送去挽聯,挽聯寫的是:“美酒榮獲金獎,飄香萬國;怪杰贏得人心,流芳千古?!?/p>

猜你喜歡
南洋華僑
紐約“東村”的南洋菜
身在異國他鄉,海外華僑華人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我的華僑老師
南洋愛國華僑三領袖的赤子情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僑圖書館的那些事兒
晚清南洋文人結社與華文文學的發生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僑華人眼中的新江蘇
民國南洋華僑文獻出版熱及“南洋”觀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