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趣”與“味”

2009-12-10 06:48陳玉福
新課程·中旬 2009年5期
關鍵詞:紡車散文課文

陳玉福

“興趣”是學習的動機,不少語文教師都盛贊情境教學法,這其實是借助現代教學手段調動學習興趣的一種方式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此種方式方法,確實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記一輛紡車》,是一篇敘事、抒情相結合的散文。文字優美,抒情性強,具有較強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學習目標有四:1.鞏固有關記敘要素方面的知識;2.總結以具體事物為線索組織的材料寫法;3.復習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寫法;4.學習革命前輩崇高的理想、豪邁氣概、樂觀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一、課前活動:回顧生活,以激發興趣。

要求:整理自己的文具,玩具或生活用品,從中選出一件最喜歡的,準備向同學老師介紹,讓大家來共同分享你在此物上的情趣。

二、課內活動:回顧生活,啟發求知,掌握課文知識,完成學習目標

1.向同學教師介紹自己喜愛的物品。

介紹的過程是學生活動的過程,不僅僅是語言活動,同時伴隨著情感的波動以及想象、聯想的產生;不是一個人,而是全班同學。貼近學生的生活有滋有味,必然激發學生的興趣。

2.討論、評析介紹的情況。

教師提示:你認為哪位同學介紹的最好,最能感染你?為什么?經小組討論,各代表說出自己的理由,這時,可自然引出對散文知識的復習:明確主題、掌握要素、抓住線索、安排順序、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運用精彩的語言等。

3.導入新課:《記一輛紡車》是如何安排使用這些記敘文知識的?有何特色?順理成章,在前面情緒的影響下,學生愿意從新課文中主動找出知識點。審題后,一般能提出如下問題:①什么樣的一輛紡車?②為什么記一輛紡車?③怎樣記一輛紡車?

4.聽課文錄音或范讀課文,回答審題疑問。

①②兩個問題很容易解決,難點是③怎樣記的問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稍加提示,學生也會很快發現“不同側面表現的形式,敘事抒情相結合的方法,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三個問題的解決等于學習目標的完成。學生在求知識的渴望中學到的知識自然牢牢掌握。

三、課后活動:確定主題,安排順序

選擇恰當的方式、方法,巧妙運用語言,以《自己最喜愛的(事物)》為題,寫出文章。

經過散文知識的復習,以及范文《記一輛紡車》的分析討論,學生必能準確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以及各要素的使用方法,再付之寫作的實踐,由“味”而“趣”,“趣”后品“味”,學生產生共鳴,自然形成能力。

試想:教師還是按學習目標,直接介紹作者,交代時代背景,接著導入課文分析,讓學生將知識點對號入座,這種被動的學習、復習方式進行教學,有誰會提起興趣呢?即使借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也勢必會造成喧賓奪主的后果,多數同學看電影湊熱鬧,少數同學找不到門道,事倍功半。

可能有人提出疑義,采用發現、探究的方法教學,確實讓學生樂于接受,但時間問題怎么解決?教學任務又怎樣完成?

“授之以魚”省短時耗長力,“授之以漁”費短勁,卻有長功,學生形成能力后,不用你再去刻意教書,講完一本教材,不是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能力才是最終目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味有趣。

記敘類文章,語言精練生動,思想性藝術性都很強,貼近生活,易于調動學生興趣。同樣,由于現代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生接觸的事物更是五花八門,說明類、議論類文章也更容易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在熟悉自己生活的基礎上,愿意學習表達自己情感的方法,渴望自己各種意識的展現,情之所動,趣在其中,自然學到了知識,如果再輔以閱讀課、欣賞課、選評課的教學,精心設計作文評改,必然鞏固知識,提高能力,達素質教育之目的。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味里生趣、趣中品味”的方法方式,讓“趣”與“味”緊密地結合起來,雖然粗拙,卻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情真意切。只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認真把握教材的指導思想,抓住講讀課重點,恰當選擇生活側面,巧妙安排學生活動,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灤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猜你喜歡
紡車散文課文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背課文的小偷
13代“紡織” 57年傳承 紡車織成的“夢桃精神”
最美的勞動者——《紡車圖》
想起小紡車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