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點滴經驗

2009-12-10 06:48沈光華
新課程·中旬 2009年5期
關鍵詞:圖畫語言文字想象

沈光華

任教以來,我針對小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少,認識能力低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以學生樂學為出發點,改革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積累了點滴經驗。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運用語言創設情境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表情達意的主要方式。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抑揚頓挫,就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鞏固圖畫再現情況

運用圖畫(也可用多媒體)再現情境,就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符合學生對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識特點。利用圖畫創設情境時,教師加以點撥。我在教學中巧用了圖畫,使教學情境有靜有動,效果好,同時使教學過程始終隨著學生情感活動向前推進,并進一步得到深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扎實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腦在已有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改造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構成思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反映現實的一種特殊思維活動,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學習知識、增強技能、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都有重要意義。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心。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良好契機和直接途徑。因為,想象需要提供著直接憑借。同時,想象作為一種能力,只有通過訓練才能形成和提高。葉圣陶先生認為,所謂能力不是一會就能夠從無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經常訓練,訓練到成了習慣,才算有了這種能力。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可采用下面兩種方法:

1.求同存異,培養學生的對比想象能力

客觀事物因其環境等各種因素的不同,同一種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表現或特征。語言文字訓練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去認識事物的特點及其規律,需要進行對比想象。如在教學《司馬光》一課時,重點是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語言文字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品質。

2.合乎情理,培養學生的假設想象能力

假設想象就是根據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想象未曾經歷的情境或沒有出現的結果等。這種想象比較順應小學生的好奇心理,也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人的創造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決于假設想象的。讀了《海底世界》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已描述的情景,進一步假想海底的其他景觀,這又能激發學生的熱愛海洋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樹立從小認真學習,長大向海洋探寶的遠大志向。

三、抓關鍵、抓重點,突破難點,提升教學質量

1.抓住關鍵句子層層探究

如教《說勤奮》一課時,我抓住“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這一關鍵句子引導學生探究:“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是什么意思?課文講誰通過勤奮而成長?為什么要勤奮?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學習、體會關鍵句子——“一定要勤奮”。

2.抓住重點問題進行點撥

課文的重點,往往也是教師啟發學生思維的關鍵。在學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情況下,教給他們知識,訓練他們的思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濱淮鎮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圖畫語言文字想象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快樂的想象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