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圖式理論指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2009-12-10 06:48俞靜霞
新課程·中旬 2009年5期
關鍵詞:圖式理論閱讀教學

俞靜霞

摘 要:英語閱讀作為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學英語學科課程標準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重字詞講解,語法分析而輕整體的篇章理解。這種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的發展。筆者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嘗試用圖式理論去指導,注重篇章的整體理解,材料的邏輯分析和層次的劃分,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判斷、分析、綜合能力。

關鍵詞:圖式理論 閱讀教學 結構圖式

一、圖式理論與閱讀教學

圖式理論指“在語言理解中,人們激活相關的圖式,以幫助人們更快、更有效地加工和理解一些新的經歷”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來決定,即“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主題的熟悉程度;結構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體裁的了解程度。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結構圖式的重要性。結構圖式與文章的結構框架有關,對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圖至關重要。

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相同體裁的文章具有大體相同的結構圖式。教師如能指導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歸納各種體裁的篇章結構,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體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學生便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閱讀,并能理解文章的深層次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根據不同的體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和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閱讀材料。

二、各種體裁的結構圖式簡介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體裁各異,但以記敘文和說明文為主,兼有少量議論文?,F將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的語篇結構圖式進行簡單的介紹。

1.記敘文圖式

初中的記敘類文章多以故事類和傳記類文章為主。記人時,往往以情感變化為主線,介紹人物的經歷和事跡;敘事時,以事情的發展變化為主線,描寫事情發生與發展的過程等。此類文章通常由以下幾個要素組成: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發展、結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此結構圖式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說明文圖式

說明文一般可分為兩類:問題型說明文和事物型說明文。問題型說明文的圖式:Facts→Reasons→Problems→Solutions事物型說明文常包括定義、組成、種類和功能等部分。事物型說明文的結構圖式常用來說明對象和細節。

3.議論文圖式

議論文圖式有三要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得出結論。論點的提出主要有三種方式:(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2)擺事實,講道理后歸納論點。(3)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和論述歸納中心論點。準確把握議論文的篇章結構和論點是閱讀議論文的關鍵。

三、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記敘文

此類文章多按照時間順序或事物發展的進程,因此可根據其語篇內容和語篇結構,指導學生建立相應的圖式,這樣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語篇,并深入理解語篇。在分析閱讀文章時,應用圖式結構可以使文章的結構框架更加清晰明了,對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圖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When was he born?Section B-3a 中的閱讀材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文字資料所表述的內容,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用流程圖的形式表現出來:

這個流程圖一列,學生頓時覺得這么多的文字資料一用結構圖式來表達,就很簡潔很清晰了,對文章中所說的李云迪的生平事跡立刻一目了然,豁然開朗了。有些語言基礎扎實的學生在上完課后,能看著這個圖式結構,重新講述李云迪的生平,還原書本內容。而對那些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也能基本再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圖式結構可以幫助學生化繁為簡,整體把握文章,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2.說明文

說明文旨在客觀地說明事物,解釋各種問題或現象等。對要所說明的對象,如果學生對其背景知識比較熟悉的話,就比較容易理解;反之,則不易理解。因此,在閱讀活動前,教師應幫助學生采取有效的手段激活其圖式。圖式一旦被激活,就可使讀者想到組成該圖式的某些成分。例如,教學Go For It 九年級Unit 4 what would you do?的閱讀材料 What would you do if...?時,先用brainstorming 的方式激活學生頭腦中關于accident的圖式。

一旦學生的腦海中浮現出各種accident的場面時,再提出問題諸如: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burned yourself by acciden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cut yourself by acciden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cut your finger by accident?...

這樣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所要講解的文章,學生就比較容易能親近和理解。

3.議論文

議論文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論點及作者意圖的理解和把握。下面以九年級Unit 3當中的一篇閱讀材料為例說明議論文的結構圖式。

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建立所讀語篇的圖式,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整體理解語篇的內容;另一方面,圖式的建立可以為學生提供視覺上的結構圖,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語篇的理解,也便于學生記憶。同時建立語篇圖式的過程實際上是分析語篇結構和綜合語篇內容的過程,因此,建立語篇圖式可以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從而做到真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彭支喬.:“圖式理論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運用”,《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年第5期。

2.肖祖興.“試析圖表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中的作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3期

3.王志根.“用圖式理論指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年第1期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5.陳書元,曾莉.“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中學外語教與學》2008年第8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景芳中學

猜你喜歡
圖式理論閱讀教學
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圖式理論與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詞義傳達
圖式理論在英語閱讀中的探析及應用探討
圖式理論與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構建
基于圖式理論的商務英語寫作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