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超越保護主義”價值取向的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2009-12-24 10:48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媒介學習者素養

金 祎

所謂媒介素養(MediaLiteracy)是指人們正確地辨別媒介信息、分析媒介信息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素養教育致力于指導人們正確理解媒介、批判地辨讀媒介信息、有效地享用媒介資源,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資源促進自身發展,參與社會實踐。學校是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場所,而課堂更是開展媒介素養教學的主陣地,而媒介素養教育價值取向的不同對課堂教學原則和教學評價目標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媒介素養教育的“超越保護主義”價值取向

傳統的媒介素養教育價值取向是“保護主義”取向,試圖通過媒介素養教育保護學生,幫助學生抵制媒體不良、消極影響的努力。因此,這種價值取向強調了媒介的消極內容,把媒介看成是必然有害的,而學生只是媒介影響的被動受害者,將媒介素養教育解讀為幫助學生免受媒介負面信息影響的一種策略。

隨著媒介素養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媒介影響和作用的認識也不斷深化,人們開始思考,媒介素養教育究竟是應該成為學生的保護傘,還是成為學生認識社會的有效工具。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的大衛·帕金翰博士通過對英國媒介素養教育歷史發展狀況的深入研究,在基于傳統媒介素養教育內容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英國當代媒介教育發展的實際,提出了“超越保護主義”的媒介教育觀點。

“超越保護主義”價值取向的媒介素養教育觀點認為,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學生接觸媒介的時間大大提前,接觸媒介的數量超出一般的估計??梢哉f,學生在成為媒介素養教育對象之前,業已積累了一定的有關媒介的認知體驗。并對媒介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因此,現代的媒介素養教育價值取向其重點應放在學生自主使用媒介的經驗上。學校應以培養學生辨別和分析媒介及媒介文本的能力為目標,從學生已知的東西入手,引導學生運用媒介分析技能對媒介及媒介文本進行自我選擇和決策,積極構建自己的價值體系和信仰,在保護學生免受媒體負面信息影響的同時,也注重引導學生從媒體使用當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和愉快的享受。

二、“超越保護主義”價值取向下的媒介素養課堂教學原則

一是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媒介素養教學傳授的并不是確定的知識,而是培養學習者的一種能力、一種基本素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媒介素養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作為知識建構的支持者、指導者共同參與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而學習者則是知識的積極建構者,他們通過協作活動而實現意義的建構。作為知識建構的支持者,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習者提供一個真實的媒介情境,在這個情境中學習者能夠碰上現實世界的、復雜的真實媒介問題,使學習者在這個特定的情境下,利用所學的關于媒介素養的基本知識,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理解媒介信息如何產生、媒介信息的隱形影響,媒介信息與客觀現實的關系等。

二是探討大眾媒介的積極面。傳統的媒介素養教育往往是秉承保護主義觀點,把大眾媒介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學生在大眾媒介面前會迷失自我,進而產生種種不良影響。在這種觀點影響下,傳統的媒介素養教育往往堅持精英價值意識,把大眾媒介批判得一無是處,無限地擴大媒介的缺陷,而缺乏對現行主流文化的認同感,在這樣的語境下進行媒介教育時就很難引發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同。而現在的學生是生活在一個媒介信息的時代,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媒介信息,媒介是他們最主要的信息來源,也是最重要的娛樂渠道,他們對媒介的依賴日益明顯。在這種現狀下,如果我們的媒介素養教育僅僅是一味地指責媒介、批判大眾媒介的一些特征,強調負面影響,這只會增加學生的逆反情緒,出現帶有濃重“煙硝味”的媒體教育[1]。雖然大眾媒介信息不能說都具有積極性,但也并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并不都表現為消極性。

三是堅持批判的思考策略。媒介素養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媒介素養教育不是要告訴學生確定的事實,而是利用他們對大眾媒介、流行文化的興趣,引入新觀點,提出新問題,鼓勵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質疑,并通過親自收集信息、與他人共享觀點、反思各自的體驗等實踐來培養對媒介和媒介信息的批判性認識。事實上學生的辨別能力并非薄弱,而是由于學?;蚣议L沒有為他們提供適當的討論空間,使他們不能從師長那里獲得思考啟發,亦不能學習到對事物基本的判斷能力。媒介每日呈現的社會時事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素材,教師應把握機會,多鼓勵及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的批判思考,幫助他們建立一套正確的價值觀。

四是善于從本學科的角度觀察媒介及媒介信息。在我國中小學還沒有專門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也沒有專職媒介素養教師,在這種現狀下,在中小學開展媒介素養教育不妨采取課程融入的形式,鼓勵教師站在本學科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媒介,探討媒介及媒介信息對本學科的影響。

五是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行為。要真正開展好媒介素養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還是不夠的,必須針對學生活動特點,鼓勵他們參與各種活動,形成對媒介信息批判、比較和設計的能力。讓學生親手制作廣告、涉及網站,拍攝視頻短片,從這些實踐活動中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并通過這些實踐對媒介特點、媒介信息的制作有直接而深刻的認識。

三、“超越保護主義”價值取向的媒介素養課堂教學評價目標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其宗旨在于確定學習者原有的教學水平,測評實際的教學效果與診斷學習困難,調整教學過程并達到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它持續滲透于教學各個環節之中[2]。從“超越保護主義”價值取向出發,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確定媒介素養課堂教學的評價目標。

一是認識媒介商業屬性。目前,媒介消費者或媒介制造者之間存在不平等的關系。大部分媒介信息都是有商業機構制造并傳播,媒介信息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由相對少數的人群掌握,媒介的傳播活動在大多數時間又是一種商業上的行為,它必然要追求更高的商業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媒介信息不能客觀真實反映事物本身。因此,媒介素養教學必須考慮到媒介信息的特性,讓學習者搜集自己喜愛的商品廣告,通過討論的形式,告訴其他人自己喜歡這種商品的原因,再通過小組研究的形式明確商品為吸引顧客在宣傳上所使用的技巧,也可以采取情景復制的方式,讓學習者設計某種商品廣告,使學習者認識到媒介及媒介信息所具有的商業特性,從而不被媒介的商業信息所迷惑。

二是認識媒介信息的內涵。即了解媒介信息在告知、說服、娛樂等功能上的區別,分清客觀現實與媒介現實。在信息社會,人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渠道就是媒介信息。不同的媒介提供了社會不同方面的信息,而人們又是通過這些信息了解社會。因此,通過媒介素養教學,學習者應該認識到任何媒介信息都帶有說服的功效,媒介信息的不同表現形式均是為增強其說服力,提高受眾對其的信任度。例如,通過對媒介素養課程的學習,學習者應該認識到由于意識形態、政治立場、經濟條件等的不同,對于同一客觀事實,不同的媒介信息會表現出不同的立場與觀點。

三是認識媒介的價值觀。媒介訊息包含著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所有的媒介產品在傳遞事實的同時,也承擔著意識形態與價值觀滲透的任務。不同國家、不同政治立場的媒介在進行所謂客觀報道的同時,都會表現出某種價值立場。媒介內容在商業化的過程中,常常會滲入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同時,在媒介化社會中,媒介為在競爭中勝出,往往會游走于法律邊緣,甚至挑戰社會道德標準。媒介素養教學讓學習者通過媒介信息所傳達的事實表象,分析、辨別信息制造者傳遞的價值觀及其隱含的意識形態,讓學習者能主動辨別“媒介真實”和“客觀真實”。

四是認識媒介消費者及其消費行為的特點。即受眾與媒介的關系,如何選擇媒介與媒介溝通以及通過媒介完善自我等。在信息社會,通過媒介獲取信息是人們開展行動的前提,為更好地獲取信息,就需對媒介信息有所了解。不同的媒介提供的信息側重有所不同,社會政治類媒介提供的信息與文化娛樂類媒介提供的信息大相徑庭,因此在通過媒介獲取信息時,先要求從所選定的媒介的權威性、全面性、客觀性等方面來篩選,以確保獲取的信息準確可信、真實客觀[3]。

參考文獻

[1] 楊蘭娟.臺灣中小學媒體素養教學方式的特點和借鑒.中小學電教,2006(5).

[2] 盛群力.教學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黃廓,李永軍.全球化視野下媒介素養教育模式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8).

[4] 張艷秋.國外媒介教育發展探析.國際新聞界,2005(2).

[5] 大衛·帕金翰,張開.媒介素養教育在英國(下)——訪談與思考.林子斌譯.現代傳播,2006(6).

[6] 黃廓,李永軍.全球化視野下媒介素養教育模式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8).

(責任編輯孫曉雯)

猜你喜歡
媒介學習者素養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