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滿有的故事

2009-12-28 05:14徐宗懋
讀書文摘 2009年12期
關鍵詞:胡宗南國軍延安

徐宗懋

1947年4月至1948年4月,國民黨胡宗南部隊占領延安,并與解放軍在陜北地區征戰年余,陜北戰事以胡宗南部大敗告終。不過,在這過程中,國民黨卻意外地俘虜了延安“大生產運動”的典型人物吳滿有,逼迫他投降,替他寫自白書,讓他在南京記者會中公開認錯,支持蔣介石。這位被塑造成完美形象的勞動模范的被俘與變節,曾引來世人的批判與唏噓。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發展思維

據史料記載,吳滿有為陜西橫山人,1928年來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鎮吳家棘園,因擅于農耕和經營,逐漸致富。他響應邊區政府各項政策,積極購買公債。簡單地說,吳滿有的才干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勤奮苦干,從實際工作中累積生產知識,有效提高生產力;二是對經濟與政治的關聯十分敏銳,善于營造有利于生產致富的外在環境,這意味著他不僅能配合政府的經濟政策,還能締造政策的實踐典范。這兩種才干經與“大生產運動”結合,讓吳滿有成為延安家喻戶曉的人物。

1942年,為了對抗國民黨的經濟封鎖,解決邊區嚴重糧荒問題,邊區政府發起了“大生產運動”,邊區軍民積極投入大生產活動,為實現自給自足而努力。這段時期的農村政策體現了毛澤東務實靈活的思想。其重點是,既然生產為首要任務,那么生產就應置于分配之前。應同意農民保留生產所得的財富,以獎勵其生產意愿。這種富民政策等于是同意讓“一部分人先富來起”,在生產技能以及財富創造上起帶頭作用。更深一層看,這項政策等于是承認物質刺激對于生產的正面意義;哲學上來說,就是確認人性對財富的自然渴望。這項命題在今天已被視為理所當然,可是對于當時提倡犧牲生命以實現大公無私社會的共產黨人而言,卻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心靈掙扎,并延伸為激烈無情的路線斗爭。尤其在艱困的革命歲月中,為了將最小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人人抱著獻身的精神,過著極其簡單的物質生活,實行的是一種軍事共產主義。任何人經由生產將財富據為己有,顯然與革命道德格格不入。

革命情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為革命實踐者的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采取了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是他從江西蘇區時代就提出的一貫主張,當時曾遭到批判,一直到延安時期才能充分實現。其政策精髓在于,盡管在分田政策中對地主仍進行清算斗爭,但不殺害對方;相反,對于積極配合,進而加入勞動隊伍的地主給予鼓勵。至于生產績效高的富農,不僅同意其保留財富,甚至樹為典型,發展入黨,提拔為干部。種種鼓勵措施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生產效能。實踐證明,陜北的農村建設不僅刺激了生產,也團結了人心,在政治和經濟上都非常成功。

吳滿有的典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樹立起來的。毛澤東在幾次公開談話中,高度肯定吳滿有,要求向吳滿有看齊,創造更多的吳滿有?!督夥湃請蟆穼菨M有的事跡作了長篇報道,同時發表社論。詩人艾青則創作了長詩《吳滿有》,邊區還生產了“吳滿有牌”香煙,拍了吳滿有的電影……種種歌頌和宣傳,將吳滿有推向高峰。此時的吳滿有,已遠遠超出一個富裕農民的角色,而是延安大生產運動的某種象征。與其說是吳滿有主動選擇當“超級明星”,毋寧說是為了革命的社會情境而形塑的結果。這一情境透過報道、公開表揚、詩歌、美術、戲劇、電影、口傳等形式,使得一個個神話般的典型描繪凝結成的堅定信仰,充滿了目標感與幸福感。其實,就吳滿有本身而言,還牽涉到一個更深的問題,即自私的物質刺激與無私的精神奉獻如何有機地結合,成為創造幸福社會的動力。

真實的人與革命想像的人

對中國人而言,這并非學術的課題,而是1949年后痛苦的摸索與實驗,涉及了千千萬萬人的青春與身家性命。最極端的時候,富裕被當成罪惡,饑餓被說成快樂。直到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后,延安時期曾有過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務實思想才又卷土重來,并實現了新的成就。

另一方面,盡管延安時期的農村經濟建立在務實的思想上,但它畢竟只是革命的手段,并非革命的目的。作為成功的農業經營者,吳滿有被宣傳的重點,并不在于他替自己謀福利的本事,而更在于他熱愛毛主席、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革命道德。聯系上烏托邦情境,洋溢著幸福感,令人神往。這是真實的吳滿有,還是革命者想像的吳滿有呢?胡宗南部進入延安后,吳滿有參加了解放軍,并被任命為二縱民運部副部長,隨軍轉戰年余,不料在1948年5月隴東戰役后遭國民黨俘虜。后經由其他戰俘指認,國民黨確認這名戰俘就是在延安紅極一時的吳滿有,如獲至寶,立刻押送南京。到了9月間,吳滿有與另一名在1946年6月中原突圍中被俘的楊經曲(曾任新四軍5師15旅旅長等職),一起被安排參加了由南京國防部安排召開的記者會。吳滿有在會上表示“痛改前非”,對自己的過去“深懷悔意”,今后將支持政府,追隨蔣總統。吳滿有還被安排到中央廣播電臺作了公開談話。

國共戰俘的懸殊比例

事實上,1948年國軍已節節敗退。吳滿有被俘時,占領延安一年的胡宗南部,已被迫撤出了延安。而吳滿有發表屈辱性的“自白”時,解放軍已在孟良崮擊斃國軍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在洛陽俘虜國軍第206師師長邱行湘,在隴東擊斃國軍第76師師長徐保,在臨汾俘虜了國軍第6集團軍副司令梁培璜,在襄陽俘虜國軍第15綏靖區司令康澤,在濟南俘虜國軍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至于其他被俘或自動來歸的國軍旅級軍官更是不計其數。相反地,國民黨只能舉出寥寥數名被俘旅團級的共軍干部,他們大多不是因部隊被殲而遭俘,而是在轉移中因故跟不上隊伍而落入敵人之手的。國共雙方戰俘軍階和人數的懸殊對比,反映的自然是戰局的現狀與大勢。吳滿有投降時,三大戰役已開打在即,國軍精銳頃刻盡失。當然,這些早已是今天的歷史常識了。

因此,吳滿有的被俘和自白,對于國共戰爭既無實質亦無象征作用。不過,這件事仍在許多人心中勾起了巨大的傷感,因為他是延安革命圣地的重要象征,為何沒有革命者理所當然的表現,例如寧死不降,從容就義呢?然而,或許這盆冷水可以讓后人稍為清醒一些。事實上,只要虛心面對歷史,查閱多方數據,就可清楚發現一個事實。胡宗南部進入延安之后,過去曾多次被表彰的參議員、勞動英雄等人士,應國民黨的要求公開講幾句應景話者,并不在少數。這些人物的姓名、照片、談話,都刊登在當年的主要報刊上。胡宗南在接受《大公報》記者周榆瑞專訪時說:“本地共產黨員對我們很好的?!彼慕y治方略是運用邊區原有社會治理架構來管理地方事務,原來共產黨所表彰的地方模范,一旦轉變立場,自然也就成為胡宗南掌控和稱許的地方模范。而且在占領延安一年內,胡宗南并不刻意去追查過去的事,所以這個架構也沒有出大問題。嚴格說來,這跟毛澤東十三年前初抵延安時的社會治理思維十分相似,即盡量不更動本地的社會結構,以安撫人心,團結地方。歷史上,中國執政者在權力更替時面對地方治理問題,有著相似的表現與智慧,這是中國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六十年后重現的珍貴影像

這里不妨做一個很容易理解的現實假設。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有生產技能和生意頭腦的中國人先富起來,一些更聰明的人掌握了大趨勢,不僅創辦名牌,也配合政府政策,捐助社會公益,支持各種愛國主義活動。然而,來自延安時期的吳滿有注定只能留在那個時期,忠于那個時代的腳本,所以一旦真實的他現身時,就難免勾起了過多的嘆息。今天仍然有許多人對吳滿有的故事津津樂道,不斷努力地挖掘關于他的材料。唯一的缺憾是,吳滿有的照片卻幾乎一張都沒有了。原因是,過去延安經??梢姷膮菨M有的照片,國民黨來時清過了一遍。隨著吳滿有的投降,共產黨回延安后又再清一遍,以至于曾經名滿天下的吳滿有,其形象竟消失得無影無蹤。1949年后,吳滿有回到延安,于1959年抑郁而終。關于他最后的生命旅程,似乎沒有留下正式的紀錄,一切只剩下“據說”。

筆者在這里特別提供1948年9月吳滿有和楊經曲在南京舉行記者會的幾張照片。這可能是吳滿有的面影消失六十年后的首度浮現,照片的珍貴性自是不言而喻。照片中被拘禁在斗室的吳滿有神色黯然,不復延安時期的風采。無論如何,這張臉龐曾長年與延河的月夜、黃土高原《東方紅》的歌聲、偉大祖國的呼喚等等詩人情懷相依為伴,以至于他后來的結局讓人無法視而不見。

然而,歷史仿佛總是抱著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繼續向前。

(選自《老照片?第62輯》/馮克力 主編/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猜你喜歡
胡宗南國軍延安
城市景觀照明舞臺化的分析
從延安整風運動說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亦師亦友
亦師亦友
殷周時期“中”觀念的生成演變
中國海軍抵巴基斯坦參加多國軍演
走進延安
A Real-time Upda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Batch Processes Based on State Estimation*
胡宗南考黃埔遭遇身高歧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