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木卡姆》第二小賽勒克歌詞選段

2010-01-20 09:26韓蕓霞
廣播歌選 2010年8期
關鍵詞:木卡姆維吾爾哈密

韓蕓霞

眼下說起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可能很多人不會感到陌生。倘再追問一句木卡姆有多少種類型,恐怕不少人就會搖頭了。的確,自2005年底“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后,隨著各類媒體的宣傳,人們逐漸認識了天山南北維吾爾人的傳世之寶木卡姆。在今年第14屆央視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麥蓋提縣的刀郎木卡姆組合的亮相又讓觀眾知道了“刀郎”原來是維吾爾族的一支并有著獨特的木卡姆藝術。

實際上,維吾爾族的木卡姆有4種不同的類別,即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它們雖說都是集歌、舞、樂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卻風格迥異、各具特色。也許有人會問道,同一種民族,同一種體裁,緣何會出現不同的風格類型?這就要說到古代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和文化背景了。新疆地處古代歐亞陸路交通要沖,位居絲綢之路樞紐地段,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不同國度、人種、民族經濟和文化交流融匯之地,加之歷史上頻繁的爭斗、戰事,帶來了人口的大量流動并由此引發了不同的人種、民族之間不斷地重組與融合,更是導致了各種文化的碰撞、交融和變異。維吾爾族的4類木卡姆的形成,即是不同的地理、歷史、族群來源與文化構成等因素使然。

一、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流傳于南部新疆的喀什、莎車、和田、庫車地區以及北疆的伊犁地區。它由十二個大型套曲組成,故稱“十二木卡姆”。

成吉思汗創建的大蒙古國統轄西域后,于公元1225年封其次子察合臺掌管高昌畏兀兒(即今維吾爾)境以西至河中廣大草原地區,史稱察臺臺汗國。公元1347年至1680年間,西域進入東察臺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時期,其統治民族蒙古人也完成了突厥化和伊斯蘭化的過程,最后融入維吾爾族中。葉爾羌(今莎車)汗國首領拉失德汗(1533~1570年在位)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在他統治時期,政權鞏固、經濟昌盛、文化繁榮。拉失德汗本人能詩善寫。通曉音樂。他的妻子阿曼尼莎汗也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大師與詩人,精通木卡姆。在丈夫的倡導和支持下,由她主持,會同宮廷及民間的音樂家和詩人,對當時流行于南疆地區宮廷和民間的木卡姆進行了大規模的、歷經數年的整理和規范,使得十二木卡姆這一維吾爾族藝術經典得以真正確立。公元1883年前后,喀什著名木卡姆藝人默合買提·毛拉把《十二木卡姆》傳到了北部新疆的伊犁,成為了十二木卡姆的一個分支。

南疆的喀什、莎車、和田和庫車均為古代西域的重要城邦,尤其是喀什曾長期處于維吾爾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有著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洱斊潣贰?庫車古稱龜茲)、《疏勒樂》(喀什古稱疏勒)早在隋唐時期便影響到中原地區并為朝廷燕樂所吸收。從總體風格上看,皆具有較強的宮廷藝術色彩,高貴而典雅。同時,在4種木卡姆中,還突出體現出篇幅龐大、結構嚴謹、樂調繁復、音律多樣、節奏錯雜,以及音樂上的多元和唱詞上的深邃等特點,完整表演下來需20多個小時,故十二木卡姆被視作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乃至整個維吾爾傳統音樂的典型代表。

二、吐魯番木卡姆

吐魯番木卡姆流傳于新疆東部吐魯番地區的吐魯番市、鄯善縣和托克遜縣。目前所見有11個套曲。

吐魯番地區歷史悠久。早在漢代,西域36國之車師國就建都于吐魯番今天的交河故城,這里是西域要沖,是漢朝抗擊匈奴的主戰場,也是朝廷開展駐軍屯田的重要區域,農耕文化比較發達。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漢人的不斷增加,促使吐魯番盆地于公元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建立了西域唯一一個以漢族為統治者的封建割據政權,設都高昌,故史稱高昌王國。高昌王國扼絲綢之路中段之樞紐,數百年間對于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發揮過重要作用。佛教文化在這里曾輝煌一時,留下了柏孜克里克、吐峪溝等石窟。其富于特色的樂舞此時已很有影響,《舊唐書》之《音樂志》就有“西魏與高昌通始有《高昌伎》的記載。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唐滅麴氏高昌而置西州并設安西都護府?!陡卟龢贰烦蔀樗逄茣r期朝廷“九部樂”、“十部樂”之一部分?;佞X西遷后,于9世紀60年代在高昌城建立了高昌回鶻汗圍,歷時400余年,先后信仰了摩尼教、佛教和伊斯蘭教。西遷的回鶻人在西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中樂舞藝術就有著很高的成就。高昌回鶻人無論是王公貴胄或是平民百姓都擅長樂舞,出游“必抱樂器”?;佞X汗國宮廷中流傳著一種被稱為“九部樂”的表演形式,很可能與吐魯番木卡姆有密切的淵源關系。眼下健在的老藝人們說木卡姆傳承到他們已是第九代,據此可以判斷吐魯番木卡姆最晚在清代魯克沁王府中已經成型。另據《都善縣志》載,清代的魯克沁王府經常組織木卡姆演唱會。

三、哈密木卡姆

哈密木卡姆流傳于東部新疆哈密地區的哈密市和伊吾縣。哈密古稱昆吾,漢時稱伊吾盧或伊吾,唐稱西伊州、伊州,元稱哈密力,明始稱哈密。它地處新疆東大門,素有“西域咽喉”、“新疆門戶”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北新道上之重鎮,成為聯系西域各國和中原的重要紐帶。自漢開始,這里就是主要的駐兵屯田和軍事重地。東漢永建六年(前131年)置伊吾司馬,管理兵屯。隋唐時期這里局勢穩定、商貿活躍。清光緒年間陜甘總督左宗棠置大營于哈密后,這里更成為新疆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哈密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歷史上很多民族在這里交匯、融合。這里長時期信奉著以佛教為主的,包括薩滿教、摩尼教、襖教在內的多種宗教,從14世紀末到16世紀初,該地區的維吾爾人才逐步皈依伊斯蘭教。

唐代的伊州曾創造出音樂藝術上的輝煌成就。當時的“伊州曲”對中原產生了深刻影響,其中就有如大詩人王維的“渭城朝雨澠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之絕唱。唐詩中“求學管弦聲款逐,側商調里唱伊州”、“細蟬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淚萬行”等描述就是這種影響的生動寫照?!兑林萸凡粌H對中原音樂藝術產生了長久的影響,哈密木卡姆也是在繼承古代伊州樂的基礎上,不斷吸收、融合多種民族的音樂成分,經當地維吾爾民間藝人和王宮樂師的不斷加工、凝練而得以發展、成熟的。16世紀后哈密木卡姆發展為19個套曲,后因維吾爾人習慣視“十二”為最完整的數字,故將19套合并為現在的12套。

由于地緣關系,哈密與河西走廊和中原大地的聯系較為便捷,較多地接受了漢、蒙等民族的文化,加之該地區的維吾爾人伊斯蘭化的時間最晚,故使得哈密木卡姆較之其他3種木卡姆具有了更多的漢族音樂色彩,中原大地漢族傳統音樂的“五聲性”調式在哈密木卡姆樂曲中占了相當比例。

四、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主要流傳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葉爾羌河至塔里木河兩岸,以喀什地區的麥蓋提縣、巴楚縣和阿克蘇地區的阿瓦提縣為中心的維吾爾刀郎人居住區?,F流傳的有9套。

“刀郎”為維吾爾語dolan之音譯,歷史上曾有如“多蘭”、“多郎”、“都蘭”、“惰蘭”等很多種音譯法?!暗独扇恕笔蔷S吾爾族的一支,是維吾爾族中獨具文化特征的群體。雖然刀郎人的祖先跟其他維吾爾人一樣,也是由草原游牧文化轉變為綠洲定居農耕文化的,但在人種、歷史、文化、語言、習俗、藝術以至相貌特征上與其他維吾爾人有較明顯的差別。從自然生態環境來看,刀郎人簇居生活的葉爾羌、塔里木等河流兩岸水草豐足、森林茂密,很適合于打獵,因此刀郎人能夠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繼續他們古老的狩獵營生,即便在轉向農耕文化之后,仍然頑強地部分保持著這一生產形式。刀郎木卡姆中粗獷而豪放的舞蹈表演包含了很多狩獵行為的痕跡。

凡是有幸親臨刀郎地區聆聽刀郎木卡姆演唱的人們,無不受到心靈的震撼。有人蛻秦腔是“吼”出來的,我也說刀郎木卡姆是“喊”出來的,那是一種來自心底的聲音,是與自然和命運相抗爭的呼喊。

刀郎木卡姆的樂器使用尤其具有獨特性。它由一把刀郎艾捷克、一把刀郎熱瓦甫、一架卡龍和若干手鼓組成。前兩者是刀郎人的特有樂器,而卡龍在近代以來也僅存于刀郎人中。另外,刀郎木卡姆的多聲部表現形式在我國少數民族多聲音樂中也顯得十分奇妙。

任何一種民族或族群文化現象的形成,總是依附于特定的歷史及人文背景,包括族源、語言、觀念、心理、習俗和文化傳統,以及生產方式和地理環境等。正因為如此,維吾爾族的4種木卡姆雖然同屬一個大家族,但在各自不盡相同的、特定的背景之下,構成了風格各異的木卡姆藝術形態。

猜你喜歡
木卡姆維吾爾哈密
探析維吾爾文學作品中的生態女性主義
維吾爾“十二木卡姆”在新時期的傳承發揚路徑探討
從樂律學特征談維吾爾木卡姆的文化屬性
樂舞之魂木卡姆
木卡姆:琴弦上的家園
被木卡姆勾走“魂”的人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