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工子女上學難

2010-02-04 13:02
環球時報 2010-02-04
關鍵詞:燕燕育英公立學校

香港《南華早報》2月3日文章,原題:學校關門迫使農民工子女回家 6歲的朱燕燕(音)剛上完第一學期。這或許是一段時期內她的最后一個學期,因為她所在的學校及周圍的城中村已被打上“拆”的標記。燕燕是農民工的女兒,和父母一起住在北京,她知道不久他們就要為高樓大廈騰地方。當被問及以后去哪里上學時,她陷入沉默。

燕燕所在的育英學校位于北京朝陽區的善各莊。首都的許多農民工子女學校都和它一樣面臨拆遷問題。數千名小學生可能被迫輟學,離開父母回到家鄉的學校。這些私立學校通常建在已變成貧民窟的村子,場地是租的,為農民工家庭的孩子提供負擔得起的社區學校教育。這是他們從公立學校無法得到的,因為他們不是北京市居民。

傳聞,北京大約有300所此類學校,但教育部門只認可70所。余下的學校已默許運行若干年,仍被認為非法。

在朝陽區的崔各莊鄉,為農民工子女提供5000個座位的8所這類學校,已接到拆除通知。其中7所沒有執照。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據官方統計,已有1.5億農民擁入城市尋求更好的生活,留下5800萬孩子。這些廣為人知的“留守兒童”在他們的成長歲月里,同祖父母或者遠親生活在一起,得到的是最微薄的照顧。

1800萬農村孩子幸運地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為父母有能力照料他們。但他們也處于不利地位,因為大多被城市的公立學校拒之門外。

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把受教育不平等的擴大,尤其是城鄉差別,作為當務之急。北京新一輪的開發及由此引起的學校拆遷,就發生在他發表講話的兩個月后。

包括上海和廣東在內的一些地方政府,已逐步開始將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險體系,采取了允許農民工子女上公立學校及其他措施。但其他地方的農民工子女,尤其是在北京,仍然面臨許多障礙,包括進入公立學校的有差別的隱性費用。

育英學校的楊校長說,面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對維護社會秩序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學校拆了以后這些農民工家庭就會消散。他說:“公眾要認識到,我們所建立的每一所這樣的學校,都會使我們日后免于建立另一所監獄?!薄ㄗ髡呃酌傻吕?,穆弈譯。本文英文原文見2月4日環球時報英文版第15版。有刪改)

猜你喜歡
燕燕育英公立學校
逆境之中育英才
博雅育英 繽紛課程
地上的云
英國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培菁育英 全面共進——福州十中簡介之二
紅包
英國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至少你擁有最好的年華
英國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五只蠶豆耳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