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戲曲教育促進戲曲發展

2010-05-12 07:17
戲劇叢刊 2010年2期
關鍵詞:戲曲舞臺藝術

徐 巖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欲泰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兩個條件必須具備:一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二要有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的支撐,這在當今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中國戲曲,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最重要載體之一,已成為中華民族文之瑰寶,這一點,世所公認。每年一度的新年京劇晚會,中央高層領導皆出席觀看,這實際上是國家關注和重視民文化的一種態度。但盡管如此,我們仍然不得不承認,戲曲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市場經濟的發展,正在逐漸改變著戲曲生存的生態環境,戲曲當如何往前走下去,正在面臨新的抉擇。這一塊擇是艱難的,但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積極應對。

一、理性看待戲曲,調整發展思路,找準戲曲發展方向

首先,必須承認,從量上,戲曲已經不可能達到當年的規矩模與輝煌。原因很清楚,改革開放之前,看戲時中國人最主要的文化娛樂方式,即使近代電影的出現,也并沒有對戲曲造成太大的沖擊。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幾百年。但近30年來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而來的文化多元化,和隨著電視、計算機技術與網絡的快速發展而來的文化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使大眾在文化娛樂方式上面臨著太多的選擇,而且各種文化娛樂方式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都在拼命爭奪觀眾,努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量。戲曲觀眾被分流,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戲曲人應該客觀地看待這一現實,沒有必要因為戲曲失去了文化娛樂“龍頭老大”的地位而戚戚然、忿忿然。

另一方面,戲曲工作者亦需樹立起一種“大文化”意識,全面審視并理性地認識社會文化需求和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重新審視戲曲自身的長短優劣,從“質”上下功夫,去蕪取菁,推陳出新,以傳統精華和現代意識、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使戲曲產生一種新“質”,使戲曲以一種新的姿態、新的風貌展現在人們面前,進一步提升戲曲藝術的品位,將戲曲這一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藝術形式繼承、發展下去。

從政府層面來說,對戲曲尤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京昆藝術在民族文化發展中的定位還應進一步提高,對戲曲的保護、傳承、發展應給予更進一步的重視和支持。任何一個國家對發展本民族文化都必須有“自覺意識”。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確實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隨著開放涌人的以強勢經濟為后盾的外來文化,和一切以經濟指標為衡量標準的錯誤理念共同形成的對古老文化的沖擊和對傳統文化的商業性利用,已經不同程度地造成一些民族傳統文化的失語、泯滅或異化。政治對文化的摧殘是大張旗鼓的,顯而易見的,如秦代的“焚書坑儒”,明、清的“文字獄”,還有我們記憶猶新的“文化大革命”。而市場經濟則是由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操縱和影響著文化的發展。對市場我們要有科學的認識,從某種意義上,市場化的運作也許更有利于通俗文化、流行藝術的發展,而對于傳統文化和高雅藝術來說,完全的市場化不僅不能給它們提供理想的發展條件,相反可能導致它們商品經濟的洪流中被淹沒。因為真正的藝術,都并不是純粹的商品,而是一種可以影響和干預人們心靈,能夠提升人們精神境界的精神產品。市場運行雖然有一定的規律,但又是非理性的。因此,在文化發展上不能讓唯“商”是舉、唯利是圖的觀念成為主宰。即便在高度市場化的西方國家,文化藝術尤其是高雅藝術,同樣需要靠政府扶持、社會贊助等非市場手段來推動和發展。對這一點如果沒有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把握。就可能在文化發展上出現偏差。目前,國家已經采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例如,搶救、保護和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設立扶持昆曲和京劇發展的專門機構和專項資金,評選國家級重點京劇院團并給予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組織旨在弘揚戲曲藝術的各項活動等等。但這一些舉措還只是在“治標”,而要“治本”,則必須從重視和扶持戲曲藝術教育上著手。

二、治標先治根本,重視戲曲教育,以人才促進發展

說起戲劇的發展,人們常常談到美國尤其是美國的百老匯戲劇,美國的確是一個戲劇大國。而美國之所以成為戲劇大國,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美國有著健全的普及全國的戲劇教育體系。美國的人口不到三億,在全美卻有一千多所大學設有戲劇院系,而我們泱泱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專業戲劇院校和設立戲劇專業的院校屈指可數。專業的戲曲高校只有中國戲曲學院和少部分由中專升格而成的職業學院。原來發展勢頭較好的戲曲中專教育已經瀕臨絕境。在普通中小學。情況更是令人堪憂,絕大部分的青少年學生對五花八門的流行歌星都能如數家珍,甚至頂禮膜拜,但了解和喜愛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人卻寥寥無幾。

青少年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培養他們的民族精神,首先應該從增強青少年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人手。應該把戲曲教育作為民族文化傳統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國家在扶持承擔民族文化傳承任務的文藝院團的同時,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也應該有一定的扶持規劃,有穩定的專項經費投入,有相應的鼓勵政策和保障措施。

同時,作為具體實施文化教育的學校尤其是專業學校,更應該自覺承擔起保護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責任。誠然,目前戲曲專業招生確實面臨著一些困難,生源少,收費低。但我們辦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出人才。學校在辦學的指導思想上,要把社會需求、社會責任放在首位,而不應該把經濟利益放在首位。教育上的“趨利”,必然會造成教育的扭曲。

戲曲教育要全面而健康發展,應該采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是由國家教育管理部門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在普通大、中、小學普遍開設戲曲通識課程,作為美育的重要內容,不僅使學生從文學角度來認識戲曲,還要讓學生從舞臺藝術角度、從審美角度來全面了解戲曲,開展戲曲藝術的普及教育。二是以開放的思路和特殊的扶持政策(比如對戲曲專業學生予以減免學費),大膽改革和推進戲曲職業教育。

三、關于改進戲曲專業教育的思考

改革和推進戲曲職業教育,目的是培養“精英”戲曲人才。這里有兩大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調整專業方向:二是改進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戲曲專業教育主要是為戲曲院團輸送舞臺型的演員、演奏員等,目標單一。隨著戲曲院團的減少和隨之而來的戲曲人才需求量的下降。相當一部分戲曲專業學生畢業后不能從事所學專業,這已是普遍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沒有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方向無疑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戲曲職業教育的發展,首先應該面向社會調整專業設置,本著減量求質的原則,精簡面向舞臺的表演、伴奏專業學生總量。同時,開辟創作人才培養和面向基層群眾的輔導型人才培養兩個大的方向。

藝術需要不斷創新,戲曲的繁榮需要不斷推出高水平的原創作品。但創作人才的短缺卻是當前全國戲曲院團共同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在近年全國性的各類藝術節、戲劇節上,無論是編劇、導演、作曲還是舞美、燈光設計。一人同時做好幾臺戲的現象屢見不鮮。我省創作人才的匱乏尤為嚴重,無

論是省級院團還是市、縣級劇團,每排新戲,幾乎都要外請創作人員。我省對創作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劇作、導演、音樂、舞美諸方面的創作人員都處在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而且這種危機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我們的戲曲教育卻沒有抓住機遇,及時做出反應。我省的戲曲教育,應該盡快彌補創作人才培養的缺位。

另一個方向是面向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藝術館、文化館、文化站、廠礦企業工會、街道社區等培養戲曲輔導型人才。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上學戲唱戲自娛自樂的人越來越多,而目前從事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業務人員。以學音樂、舞蹈、美術專業出身的居多,戲曲專業人員極少,這正為戲曲院校培養輔導型人才留出了空間,提出了需求。這些年,一些專業院校從普通高中招收的不少戲曲學生,缺少扎實的基本功卻有著一定的藝術悟性和文化基礎,在舞臺上他們或許未必能成為好的演員,但在推廣普及戲曲藝術方面卻可以大顯身手。過去這部分學生畢業后一旦上不了舞臺便須轉行,在校幾年的時光和付出的艱辛努力都白白浪費掉。如果學校面向社會有計劃地開辦戲曲輔導專業,并在這個專業中開設編、導、演、音樂、戲曲史論等多方面的課程,在這部分人才的培養上不求“精”,但求“博”;不求“?!?,但求“全”。他們將來可能在社會上、在群眾中為戲曲的普及做一些富有實效的工作,為戲曲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而長期的藝術實踐和堅實的生活基礎還很有可能從他們中間催生出優秀的創作人員和充滿生活氣息、觀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面向舞臺的表演和伴奏人才的培養仍是戲曲院校的主干專業,但在培養方式上應全面總結經驗,大膽進行改革。在教學模式上,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開拓思路。

一是重新認識和借鑒傳統科班教學的合理成分。長期以來,科班教育一直飽受詬病,被認為是不科學,不現代,甚至是違反人道的。但我們無法否認,科班教育確實培養了數不清的藝術大家、名角。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科班邊學邊演、邊演邊學,非常注重基礎訓練與舞臺實踐的結合。平時學習的東西可以在舞臺上通過實踐而得到強化,在舞臺上得到的掌聲和發現的不足反過來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F代學習戲曲教育開設的課程雖然不少,但學生登臺的機會卻少得可憐。戲曲本身是舞臺藝術,課堂學習的東西不能在舞臺上應用,在舞臺上實踐,在舞臺上檢驗,在舞臺上強化,學生便很難學得主動,學得扎實,學得有興趣。因此,根據戲曲藝術自身規律,增加戲曲教學中實習課程的比例。把演出也作為專業課程的一部分,強化實踐教學,是戲曲教育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是面向社會,實行開放式教學。應該承認,目前。多數戲曲專業學校的教學模式還是相當封閉的。從課堂到課堂,忽略了外部的精彩世界。在一個開放型的社會里。這種封閉式的教學模式顯然是不合時宜、沒有發展前途的。學校應該充分利用教學演出行當全、低成本和青年學生充滿青春活力的優勢,運用“聯姻”和“推銷”的手段,走教學、實踐、市場、宣傳一體化的路子。通過與市場聯姻、與院團聯姻、與媒體聯姻、與名校聯姻、與名師聯姻獲得推銷演出、推銷學生、推廣戲曲,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知名度的多種效益。形成一舉多得、良性互動的良好局面。

三是把規范化教學和靈活性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各個行當各個專業都要規定必修劇目和必修課程。各專業各行當的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完規定的課程,學完本行當的必學劇目和一定數量的選修科目。但在具體教學方式和教學時間安排上可以適當靈活一些。不能不分專業、不切實際地機械套用普通院校的教學管理模式。規范化和靈活性的有機結合,還應體現在正確處理一般人才培養和特殊人才培養的關系上。我們的理想目標是培養身體條件(包括扮相、嗓音)、專業技術、藝術修養、文化理論俱佳的全面發展的戲曲英才,但事實上,由于生源和其他種種因素的限制,能夠全面具備這些條件的學生還是極少數。戲曲教學必須著眼于現實,根據學生自身的條件,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他們能夠在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有自己的“特長”。有特長就是人才,各種有特長的人多了,戲曲的發展就會有希望,戲曲舞臺就會展現出更多的精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作者單位: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

猜你喜歡
戲曲舞臺藝術
中外大學生體驗非遺戲曲文化
戲曲從哪里來
傳統戲曲
臺上
紙的藝術
畫與話
河南省將戲曲納入大中小學課程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