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時代的失敗者

2010-05-21 01:57余遠環
當代文萃 2010年5期
關鍵詞:專制傅斯年蔣經國

余遠環

無意中聽一位女孩跟另一位女孩說;“坐公交車去上班的,會是成功人士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為什么以前的人不這樣認為呢?

蔣經國回憶:曾有人送給老師吳稚暉一輛人力車,那時候,人力車應該相當于現在的凱美瑞吧。吳當即令蔣經國拿來鋸子,將車子的兩根拉杠鋸掉,然后哈哈大笑,把沒有拉杠的車身抬到書房里。他懶洋洋地坐了上去,說:“我現在有了一張沙發椅了!”接著他又說:“一個人有兩條腿,自己可以走路,何必要別人拉?”

那時候的人,無非是吃飽飯種好田,免饑餓抗嚴寒,望升官盼發財,出志士搞運動,懷才情寫詩賦。

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奇士”韓衍,生活清貧,有時窮得靠典當衣物度日。高語罕回憶說:“先生家住百花亭,一室蕭然!他被刺時,穿的還是我的一件舊綢棉袍……家徒四壁,甕中只余糙米三升?!表n把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戲稱為“講地獄學,作天臺游”。有一年春節,他在綠云樓貼出“盤古第二,乞丐無雙”的對聯。

為什么以前的人可以生活得這么瀟灑呢?無他,價值理念決定的。在傳統社會里,無錢無勢的人不一定是失敗的人。作為一個優秀的學者、革命者、手藝人、莊稼人、獵人,他們可以自得其樂地度過有尊嚴、有成功感的一生。

以前的人,可以有很多種比較方式,比如說我不跟你比錢,但我畫畫比你好,我比你有文化。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評判標準變了,變得單一,變得面目全非?,F在全社會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財富。教授們比講課費多少錢,畫家們比賣一幅畫多少錢,手藝人比制作一個工藝品賣多少錢。如今所有的價值全部都要折現。

他們說:“因為我們這個時代叫消費主義時代,消費是什么?沒錢能消費嗎?”

如果按現在的標準,很多大師級人物都活得很失敗。

比如傅斯年。晚年的傅斯年因家貧買不起好煙絲,便將劣質煙拆開,把煙絲放到煙斗里抽,過過癮。同在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書的妻子有一回還不得已借錢買米。傅斯年對夫人說:“你嫁給我這個窮書生,十多年來,沒有過幾天舒服日子,而我死后,竟無半文錢留給你們母子,我對不起你們!”

比如啟功先生。解放后的啟功,每月只有三十元的生活費,居無定所,先是借住在楊姓姨母家,一住就是三年。時間最長的是借住在內弟家,竟達二十年之久。內弟家在小乘巷,借住的是“寓舍兩間,各方一丈”。一丈十尺,三尺一米,“各方一丈”不過十八平米多一點。1976年啟功為三年前作的《鷓鴣天》加了一個補注,透露出:“老妻已多年未有完整衣裘,次年始制一外衣,又一年遂逝。只此一裘,即為附身之物,痛哉?!?/p>

這樣的事例在學者身上還有很多,難道他們沒有賺錢的本事?當然不是,那時候的人,就是有大視野、大境界,不因窮苦而棄其所學,生命的價值不在于物質的擁有,而在于文化的追求和呈現,在于精神的滿足。

羅韜兄在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讀書人時說:“懷念從前的學者,他們都不甘于當時,而別具幽憂之懷。在政治專制的時代,容易產生這種氣象,亦能產生大著。倒是市場專制的時代,學者‘不甘于當時的氣象少了,他們做‘市場專制之下的順民而甘之。近年暢銷書繁榮而杰作寥寥,學者的氣象與底蘊,也有所不及?!痹趩我坏脑u判標準下,在價值理念迷失的當下,學者哪來的大氣?他們自己也迷失了。

至于普通的我們,更是悲哀,因為能夠成為成功者的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人會被劃歸到失敗者的行列中。我們的失敗并不是因為我們做人的失敗,而是這種文明形態,這種價值理念讓我們感到自己是失敗的,從而喪失尊嚴,喪失在這種形態的文明中發出聲音的底氣。

室內盆中的炭,已漸至灰燼,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思考著我們身處的環境,簌簌如窗外欲飄的樹葉,充滿深深的寒意。

猜你喜歡
專制傅斯年蔣經國
傅斯年與俞大彩:藏在最后一筆稿費里的愛
傅斯年的善舉
藏在最后一筆稿費里的愛
從《悲慘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蔣經國是被民進黨氣死的嗎
民主時代的新政治科學
歐洲早期印刷業應對專制統治的方式與成功原因探析
錚錚硬骨傅斯年
蔣經國親民:工地吃盒飯
批評與贊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