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繩鋸木可斷 水滴石難穿

2010-06-08 07:13
青年科學 2010年6期
關鍵詞:小洞水滴比喻

宮 常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老師和家長常常用來鞭策我們的兩個常用的成語。成語詞典對它們的解釋分別為——繩鋸木斷:用繩子當鋸,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做,力量雖小,也能做成難以辦成的事。水滴石穿:滴,液體一點一點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斷地往下落,把石頭穿透。比喻堅持不懈,力量雖小也能做出看來很難辦的事情。

兩個成語有著基本相同的積極比喻義,都是意在激勵人們:只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去做,即使集細微、弱小的力量,也能做好難辦之事、成就難能之功。實際上。這一比喻義也的確如此。千百年來,它激勵人們努力拼搏、奮斗,從而實現了自己美好的理想、成就了偉大的事業。因而,這兩個成語似乎成為公理、箴言,是激勵人們努力向上的座右銘。然而,比喻畢竟是比喻,它并不能完全真實、確切地揭示事物的本質。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物理知識的增加,我以為:說“繩鋸”能“木斷”尚可,因為可以不斷地更換繩子來專門“鋸”“木”的一處,這自然會鋸斷的;而說“水滴”能“石穿”卻似乎不可,至少未免太絕對了。

我們不妨做一個這樣的試驗:在水滴下放一塊石頭,讓水滴在上面。過了一段時間后,石頭上是會出現一個淺淺的凹痕,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水做自由落體運動時,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從而形成了對石塊的沖擊力,在石塊上留下了淺淺的凹痕。再過較長一段時間,又會發現石頭已經出現1至2厘米深的小洞了。這時,水還在不停地滴,那么,是否這不停地滴,就能將小洞滴得更深呢?我認為,不可能了,小洞不會再深下去了。

因為,當小洞的深度達到2厘米時,水滴滴進小洞里,便會注滿這個小洞。當水滴繼續滴下來時,撞擊的不再是小洞的底部,而是落在小洞的水面上,甚至還會溢了出來。這時,水滴的動能被水承受了,轉化成對水的壓力,進而成了對小洞底部和四壁的壓力。而這壓力是時有時無、斷斷續續的,小洞不會再承受水滴的沖擊力——就不會再加深了。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小洞的水蒸發干了呢,那水滴不就又可以直接沖擊到底部了嗎?這種說法誠然是正確的。然而,小洞能遭受如此幾下的沖擊呢?當水滴滴到底部后,頃刻之間小洞的水就會又滿了。水滴還是不能滴到小洞的底部啊!

或許有人會想,如果石頭只是一兩厘米厚,那不就滴穿了嗎?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這樣的石頭畢竟是極少數的,僅僅以其為例證,似乎失去論理的作用。

基于上述,小小的我要大聲地說:繩鋸木可斷,水滴石難穿。水滴石穿,大概是個為了激勵人們的上勁心而采取的籠統說法,似乎并不是十分科學、正確的結論。

點評:這是篇立意新奇、選材新穎的好文章,

一、文意新奇。莊子說得好:“語之所貴者,意也?!泵鎸盀橹螌W經驗、處事良方的“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作者敢于一反傳統的理念,大膽的質疑?!袄K鋸”“木可斷”。而“水滴”卻“石難穿”。觀點新穎、見解獨到。劉熙栽在《藝概·文概》中說:“文以識為主。認題立意,非識之高卓精審,無以中要。才、學、識三長。識為尤重,豈獨作史然耶?”作者胸中有識,文章才標新立異。

二、選材新穎。文章的成功還在于作者不拘泥思維定勢,敢于突破理念的條條框框,選擇新穎的材料來佐證觀點?;谖锢碇R,通過“滴水穿石”的科學實驗來探究事理。陳言務去,不拾人牙慧,以“深思慎取”的治學心態勇敢地獨辟蹊徑——言人之所未言之事,道人之所未道之理。在有理有據的分析闡述,事實用于雄辯,很好地論證了“水滴石難穿”的道理?!安男隆边M而確立“意新”,足見作者是個熱愛生活、細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有心人。

(點評老師:張國學)

猜你喜歡
小洞水滴比喻
動物喻人的慣用語
路邊的小洞
草帽
利用水滴來發電
買櫝dú還珠
小洞不補,大洞受苦
水滴輪的日常拆解與保養辦法
酷世界
比喻
會跳舞的水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