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什么,在那永恒又荒僻的小路上跑動

2010-06-08 02:00向玲玲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關鍵詞:本體論紅磚長廊

向玲玲

每一個早晨。每一個黃昏。鏡子告訴我,

“這是你。先生。這張臉”——

與昨夜相比,

這張臉失而復得。

我知道世上的失而復得之物終將鑄成玫瑰

在自我的爐膛邊等待再次熔去(《本體論》)

第一次知道陳先發的名字,或者說第一次知道這個名字可以指代一位當代的在世的活生生的詩人,是在博友的一篇文章中。對比多年前對詩歌的狂熱,這似乎是個諷刺。成年后第二次用手抄的方式謄寫一首詩,是某天無意中游走到這首《本體論》面前后(前一次是N年前曾經謄抄過的一首濟慈的《夜蔦頌》,雖然這兩位詩人之間似乎并沒有太大的聯系)。那一刻,是什么拉住了一個技術時代漫不經心的人的腳步,讓她無法等到第二天找個有電子信息設備的地方把數據輸送出來,而是像一個初學硬筆書法的孩子那樣,拾起一種失而復得的古老方式,把它一字一句謄錄下來?其實,詩人已經給出了答案:

從這張臉上分開的

郊外小路像草下的巨蟒四散。

每一個夜晚。我在這些荒僻小路上跑步

一路上,街角,玫瑰,月亮,如此清晰。

它們為什么

能夠如此清晰?(《本體論》)

當一個人決定大路不走走小路、新路不走走老路時,他也許就會看到街角賣火柴的小姑娘,看到樹椏上親切的月亮,看到玫瑰在田野時的模樣——它們也許還沒有盛開或者已經凋零,它們正在怒放,它們沒有在昂貴的進口玻璃紙或混濁的塑料袋里。

它們為什么能夠如此清晰?因為我們找回了自己的眼睛。它曾在廢棄的邊緣。它曾和昨夜的我一起在黑夜里。而此刻,我的眼睛,它在生命里,以己之生命看彼之生命,才能看得如此清晰。此刻,我們是否應該像詩人一樣站在鏡子前,為昨夜的失去和今天的復得歡欣,并將它鑄成玫瑰,等待在自我的爐膛再次熔去?于是我決定忘記高效直達的先進工具剪刀和它的兄弟們,再次笨拙的以敲擊鍵盤的方式,將一首我舍不下的詩放在這里,供此刻與它相遇的人分享。

埋在芭蕉下的父親用我們燒掉的筆,

給我們寫信。

與葡伏著的意識的巨蟒相比,

它們為什么

能夠如此清晰?(《本體論》)

二○一○清明,列車北上,為記念一位老人或另一位老人??粗巴獠粩嗟氖湃?一些句子像空氣一樣流到唇邊。我念著:“現象其實一無所附而/訣別將源源不絕”(《本體論》)突然,一個清脆的童音打斷了冥想:“青青草原!”是孩子在歡呼雀躍。窗外一片綠油油的麥田,這才發現自己和孩子是第一次在這個季節來到這里,而他比我先發現春天,這是必然的。出于地域偏見,我驚詫著華北平原竟然也可以不是灰蒙蒙的!十三年來,都是在鳥飛葉落的季節來到這里,唯一的一次盛夏,心情讓我們絲毫沒有留意到外面是什么顏色。孩子繼續興致勃勃地尋找著夢幻王國的成員們:“羊村!”那是遠處的一個村落或三兩間茅舍?!袄潜?”一桿桿高聳入云的黑色煙囪,矗立在綠油油的麥田間。誰說不是呢?比起我們曾被賜予的那么多名字、稱號,以及圍繞在我們身邊的所有含蓄的美麗的深奧的眼花繚亂的標簽、嘜頭和描述們,還有比孩子給它們起的名字更貼切的嗎?我們不斷更換著自己的字、號、筆名、QQ名、英文名,卻依然這樣迷茫,一臉的憤懣。我們也許不如來問問孩子,怎樣才能更接近自己和這個世界。

這讓我想起一位老人的智慧:

他把窗外成天落下鳥糞的香樟樹叫做

“札子”。

把矮板凳叫做“囨”。

把護士們叫做“?;逝伞?。

把身披黑袍在床頭

做臨終告慰的

布道士叫做“不堪”。

把血漿叫做“骨灰”。

把氧氣罐叫做“巴薩”。

這場滾燙的命名運動,

讓整座醫學院目瞪口呆。

他把朝他撲過來的四壁

叫做“扁火球”,

——“是啊,爸爸。

四壁太舊了”。 (《寫碑之心》)

是啊,四壁太舊了,香樟樹太舊了,我被拘投百年的這個地方太舊了。他們朝我撲來,用名字令我目盲,用正確令我耳聾,用服從將我隔離,用不假思索將我窒息。他們以為,我已舊得觸摸不到這間囚室以外的空氣,直到這一天,我發明了新的語言。我為此日夜狂熱,我想告訴他們:“生命只有一次,請讓我自己為它命名,其實你們也可以?!倍麄儞u搖頭,說:“譫語仍在持續”(《寫碑之心》)。

繩子的兩端,地球的兩極,驚人的相似,也許只是因為他們用的“全是古老的方法”(《繩子的兩端》)。我們在孩子的天真中微笑,在老人的智慧中領悟著一切不可說的,聽詩人的矛盾:

我反對闡釋兩端。

也反對述說中間的部分。

一如身旁樹叢

我知道那里有一道長廊遠未建成

在它的盡頭

有紅磚的如來。鋼筋攪拌水泥的上帝?;蛘哒f,

有卡夫卡在

他的地窖中

博爾赫斯在曲折的圖書館里。我看見,

他們在恐懼中微笑。他們在隨時隨地說錯話。他們在拒絕。(《繩子的兩端》)

詩人用隱喻告訴我們,兩端與中間,正如身旁的樹叢,并不是用來闡釋或者述說,而是用來走進的。只是,該怎么走呢?“那里有一道長廊遠未建成”。據說,長廊的盡頭有如來、上帝、卡夫卡的城堡、博爾赫斯的迷宮、我們信仰的世界??晌覀儏s只能看到一些紅磚、鋼筋攪拌水泥、地窖和曲折的圖書館。因為這正是自我的折射:當我們自己不過是一些紅磚和鋼筋水泥時,怎么能讓如來或上帝化身蓮花和云朵?當我們已墮入人的主體性喪失的荒誕的地窖、或純粹形而上追問的圖書館中,而與最簡單、真實的生命隔離時,城堡和迷宮也將隨之降格。

【參考文獻】

[1]羅振亞.新時期先鋒詩歌的民刊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7(1).

[2]朵漁.2006年春天的自畫像[A].楊克.2006年中國新詩年鑒[C].廣州:花城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本體論紅磚長廊
紅磚樓
磚雕說到底是一種以紅磚為媒介的創作, 體現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格特質。
本體論視域下大學本體要素及資源分類探析
“法律解釋”與“法律詮釋”之術語辨析
淺議古代哲學的本體論思維方式
漫畫長廊
紅磚色
莊子美學思想對王羲之書法藝術的審美關照
漫畫長廊
漫畫長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