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盎格魯——撒克遜時代英國女性的社會地位淺析

2010-06-08 02:00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關鍵詞:社會地位女性

姚 剛

【摘要】本文從盎格魯-薩克遜時代英國的社會背景出發,結合對古英語文學作品中《貝奧武甫》以及《妻子哀歌》中女性角色的分析,探究了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

【關鍵詞】盎格魯-薩克遜;女性;社會地位

盎格魯-薩克遜時代指的是公元五世紀初到一零六六年諾曼征服之間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當中,不列顛原來的統治者——羅馬人——因羅馬帝國的內憂外患而不得不撤離這個島國。這一歷史事件使三個強大的日耳曼部族——源自日德蘭半島的盎格魯人(Angles)和朱特人(Jutes)以及來自之后稱作下薩克森地區的撒克遜人(Saxons)趁機侵入了不列顛,這些日耳曼部落打敗了當地的凱爾特人最終統治了這個島嶼。作為戰勝者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朱特人逐漸地組成了七個小國,它們分別是撒克遜人的蘇塞克斯(Sussex,“南撒克遜”)、埃塞克斯(Essex,“東撒克遜”)、韋塞克斯(Wessex,“西撒克遜”);盎格魯人的東盎格利亞(East Anglia,“東盎格魯”)、諾森布里亞(Northumbria)、麥西亞(Mercia)以及朱特人的肯特(Kent)。七國爭雄達兩百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在她《寫給愛神的書信》中提到:

她們不會殘害他人

也從未打家劫舍

她們不殺人放火

不奪人財產

她們不會為了偷竊金銀去投毒

不會為了遺產花言巧語

更不會偽造契約

對于公國,王國,和帝國

她們不會造成最輕微的傷害

女人最壞的行為也不會惹來災難

即使有個別的例外

也不應據此妄下論斷

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英國是個戰連禍結的國度,內部的群雄爭斗與外部的異族入侵此起彼伏。女人們不得不一生都生活在男人們的保護下。出嫁前的女人們生活在她們父親的家里,并由其父保護。出嫁后她們被送到她們丈夫的家里,由其夫保護。丈夫死后由其子保護。這與古代中國婦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境遇如出一轍。一個妻子要完全地忠誠于她的丈夫,要全心全意地服侍并遵從他,同時為他傳宗接代。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附屬于,并聽從于男性的。一個丈夫有權教訓自己不聽話的妻子,只要他不殺掉她。生活在如此男權下的女性,處于弱者的地位,甚至于其社會影響力也是極其地低微。

在盎格魯-薩克遜時代,雖然女性也能部分的享受與男人們一樣的權力,但她們還是生活在一個由男性主導的社會當中。女人們不得不在其生命中一些關鍵時刻聽從于男人們的意愿。通常情況下自由出身的盎格魯-薩克遜女性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的丈夫。但對于某些貴族出身的女性來說,她們的婚姻被更多的賦予政治意義,而不能做到自由選擇。貴族婦女經常被以“和親女”的名義送到敵對部落來維護部落間的和平,是最好的人質。如塔西佗(Tacitus)所說,盎格魯-薩克遜女性以她們自己的方式參與到戰爭中來:

在傳說中,有許多次已經潰敗或將要潰敗的戰役都被一些婦女們挽救過來了。這些婦女不斷地祈禱著,并且坦露著胸脯,這樣便使男子們儼然感到她們之將被奴役,而婦女之被奴役乃是他們所最痛心的事。正因為這樣,如果從這些部落中獲得出身高貴的少女作為人質的話,更可以使他們矢志不渝。1

此外,婦女因其社會經濟地位和婚姻地位,而非從事的職業的不同而被區分,但這種劃分并沒有統一的模式得以遵循。如今,英語中還保留著對不同婚姻地位婦女的特定稱謂——小姐(Miss;未婚女士),太太(Mrs;已婚女士)等等。而對于男子(Mr;先生)則沒有此種劃分。盡管在國家和社會當中,男女并無平等可言,但基督教教義談到,在上帝的恩寵和拯救面前,男女并無差別,“并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里都成為一了?!?《新約·加太拉屬》3:28)

本文就從兩部古英語詩歌《貝奧武甫》以及《妻子哀歌》中的女性角色入手,試析盎格魯-薩克遜時代英國婦女的社會地位。

盎格魯-薩克遜時代英國女性有時也能在部族關系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群雄爭霸,戰亂四起,“血親復仇”的原則廣為遵循。而“和親女”的到來,尤其是由她們孕育的子女,將本是世仇的兩個部族在血脈上聯系到了一起,從而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某種意義上規避了“血親復仇”的必要性。從而使進一步的沖突得到化解。那些以和親方式被嫁給敵對部族來平息世仇的女子被稱為“frí?webba”(peace-weaver; 和親女)。她們的使命就是給交戰中的雙方帶來和平,給戰爭的結束帶來希望。這一稱呼來源于古英語史詩《貝奧武甫》中赫羅斯伽(Hrothgar)國王的王后威爾特海沃(Wealtheow)。2這位受人尊重的王后既是一位“peace-weaver”. 剖析這位王后的社會地位,我們發現,她處于兩國之間的位置,起到緩沖兩國矛盾的作用。和親女子的社會地位不穩定,她的在場可能會時刻喚醒部族宿敵們對昔日血仇的記憶?!敦悐W武甫》中的主人公曾預言,赫羅斯伽企圖以和親方式解決兩族宿怨的的計劃很有可能會落空。當一方的武士穿戴著他們的戰利品——從對方一族親友尸體上剝下來的金飾出席和親婚筵時,一切美好的和好愿望恐怕也無法實現了。

Frederic Amory在其對《貝奧武甫》中的另一位王后薇色歐的分析當中提到:“早期日耳曼人尊重本族婦女的建議和觀點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她們的話語與其說是‘智慧的,不如說是鼓舞人心的?!?但Amory將薇色歐的角色囿于家庭的范圍,并未把薇色歐的話語及其敬酒的行為看成有任何的政治意義或者有什么耐人尋味的深意。Amory沒能意識到為“和親女”的女性角色的社會意義,而只是簡單地把她們的言談話語歸于家庭主婦空洞的閑談。從而忽略了,這位王后為“和親女”的身份,忽略了她的言語中的政治深意。

《妻子哀歌》是僅存于??巳貢?The Exeter Book)手稿(115a—115b)中的一首獨特的盎格魯-薩克遜短詩。全詩共記五十三行,是一首對句體的哀歌。此詩是作者哀嘆往昔生活和離情丈夫的作品。詩中的妻子很可能就是一位政治聯姻的犧牲品。這從她遭到丈夫所有族人的仇恨中可見一斑。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的是,當時的女性是與男性享有平等受教育權的,而且她們也能因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得到社會的尊重。因此本詩作者極有可能就是一位女性。那時的女性同樣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古英語單詞wif (wife, woman;妻子) 就很容易讓我們將weave(織布)與之聯系起來??棽季鸵馕吨鲆路???梢娮鲆路殉蔀榕詡兊娜粘9ぷ?。這從本詩作者的用詞中也能發現些蛛絲馬跡, 例如在詩的首句當中,妻子說到:“Ic ?is giedd wrece ?bi me ful geomorre ( I spin this yarn?from the stuff of yearning )” , “spin”(紡紗) 和 “yarn” (紡線)使人聯想到制衣。在準備食物方面,盎格魯-薩克遜家庭中的食物是由男性奴隸(如果他們有的話)來準備的,否則由夫妻共同準備。但是備酒與上酒則完全是女人的份內之事。然而對于當時女性來說最艱巨的工作并不在衣食方面,而是生育下一代,并撫養其健康成長。當時人們的醫療條件遠沒有如今這樣先進,對于一個女性來說懷孕,流產與分娩都是十分危險的事情。由于醫療知識與器械的匱乏,往往導致一尸兩命的情況出現。當孩子順利出生以后,母親又要在男人們外出狩獵或戰斗時負責照料孩子和家。在戰時,有的女性還會拿起武器,成為一名武士,與男人們并肩戰斗保衛自己的家園。

《妻子哀歌》中的“妻子”提到她是由她自己的部族嫁過來平息部族間的世仇的。然而從其被流放的結局來看,這場政治聯姻是不成功的。也許正是由于她的存在才讓她丈夫的族人無時無刻都不能忘記倆家的仇怨。她丈夫的違法行為更是惡化了她的處境,使她喪失了重要的也許是唯一的保護傘。最終導致了她孤獨的被流放于荒山野嶺。這位妻子是無奈的,她無人去訴說自己的苦衷和冤屈,只能默默的忍受痛苦的折磨,任由他人來擺布自己的命運。這一切都是因為當時的婦女在社會上所受的待遇依賴于她們丈夫的地位與處境,從而使她們不能躲避這種連坐的懲罰。

詩中的“妻子”稱她的丈夫為“lord(主人)”和“friend(朋友)”,而這兩種稱呼一般并不用來稱呼丈夫,也不是用來表明一個男人在婚姻當中的位置?,斃蛄铡ご魉姑傻?Marilynn Desmond)認為這兩個稱呼在英雄社會里被用來指明一個男人在軍事和政治領域的地位。4 妻子這樣稱呼丈夫是在把自己比作他的扈從,視其為主。如此用語表明了在盎格魯-薩克遜時代已婚婦女在家庭當中的從屬地位?!镀拮影Ц琛分械摹捌拮印辈粌H為自己的孤獨處境而傷心,更為了她與丈夫的分離而難過。盡管她和丈夫之間存在種種芥蒂,以及分離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妻子還是服從于她的丈夫的。妻子在詩中吟到:

My lord commanded me to take up my dwelling in this sanctuary. 5

我的主人命我居住于此。6

詩中她稱其夫為“ lord (主人)”,并聽命于他??梢姳藭r的夫妻關系類似于主仆關系,妻子從屬于丈夫。

本詩中“妻子”的遭遇告訴我們,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婦女是受制于當時武士文化的,也就是說,社會要求她們也要具有某些堅忍克己的品質。當時這一特定歷史文化背景有助于我們理解為什么“妻子”不得不隨丈夫的流放而移居,她說到: “我的主人命我居住于此”。這樣隨她在人們視野中的消失,也就沒人會因她而激起復仇的欲望了。然而,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們是從“妻子”口中獲悉的這一切,雖然她懷疑她丈夫的族親們密謀拆散了他們,但是卻不能肯定這一點。由此,我們似乎可以推斷她的丈夫也許是出于保護她的目的而故意在自己離開時而將她置于這一荒僻之地的?!敦悐W武甫》中的威爾特海沃王后更多的是從保護自己孩子的角度來婉轉提醒身邊人應該效忠于她的兩個王子,而不是基于個人的喜怒哀樂。與之不同,《妻子哀歌》則開始從婦女自身情感經歷出發,來表述她們內心的聲音,顯示了她們自身的人生意義和強烈的自我意識。

總之,受制于她們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及其在婚姻中的從屬地位,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女性實際上很難左右自己的命運,而往往淪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更因血親復仇的這一根深蒂固的傳統而難以在根本上平息部族間的仇殺。

【參考文獻】

[1]塔西佗:《阿古利可拉傳 日耳曼尼亞志》,馬雍,傅正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59頁。

[2]長篇古英語史詩《貝奧武甫》是以英語創作的最古老的偉大詩篇,她的創作時間尚無定論,但學界一般認為她創作于八世紀上半葉。全詩共計三千一百八十二行,是最長的一首古英語敘事詩,約占現存盎格魯-薩克遜詩歌總量的十分之一。

[3]Amory, F. and Pat Belanoff. 1990. “The Fall of the Old English Female Poetic Image.” PMLA, special topics. 105.3 (May). p.533 JSTOR.

[4]Marilynn Desmond, “The Voice of Exile: Feminist Literary History and the Anonymous Anglo-Saxon Elegy,” in Critical Inquiry. 16.3 (Spring) (1990) 586.

[5]S. A. J. Bradley, trans. &. ed., Anglo-Saxon Poetry (London: Everymans Library, 2000) 384. 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將隨文標明出處頁碼,不再另行做注。

[6]本詩中文部分由本文作者譯,下同,不再標注。

作者簡介:

姚 剛(1978.6--),男,漢,吉林省公主嶺市,上海政法學院外語系,講師,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古英語文學

猜你喜歡
社會地位女性
從《無性別的神》看藏區女性的社會地位
淺析《呼嘯山莊》中希刺克厲夫與凱瑟琳的愛情
21世紀以來被拐賣女性文學中的典型形象
《閑情偶寄》中的中國女性之美
論女性的可持續發展
淺談《紅樓夢》女性外貌美描寫中的“隱含比較”修辭手法
女性與權力
淺析《千只鶴》中女性人物的敬語使用
農民工社會地位變遷影響因素及成因解析
5—7歲兒童繪畫中社會地位的“大/小”隱喻表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