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前接觸顯成效

2010-06-08 02:00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關鍵詞:古箏教學改革音樂

郝 方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如何實施符合新世紀要求的教學模式,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音樂文化傳播者,是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必須完成的時代命題。

【關鍵詞】古箏;音樂;教學改革

面向音樂專業學生的專業化音樂教育和公共音樂教育,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體系中的兩大主要組成部分。兩者在教育對象、教育目標、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和要求等方面都不同。然而,我國目前的公共音樂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法教材等方面缺乏專門化的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仍然存有專業化音樂教育的色彩和傾向。拿我校的古箏可來說,古箏課是師范院校音樂專業主干課之一,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校一直把它當成專業課來教授,古箏專業的學生要等到大三時才開始接觸并正式學習古箏。大一、大二兩年只進行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根本不接觸古箏的學習,即使選修也都是選的與古箏不相干的樂器。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對學生們在有限學期內熟練掌握運用古箏演奏技法有一定的時間制約,另一方面也不能適應當前學生們個性需求和學習興趣的要求。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挖掘學生的潛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2009年起,我校實施改革,把古箏課作為全校各年級的公共選修課,這樣一來古箏專業的學生自進校時候起就可以接觸到古箏,提前接觸、耳濡目染,為兩年以后正式學習古箏打下良好的基礎。這種教育模式受到眾多大學生的喜愛,是各種專項選修課主要所選課程。

近年來,在音樂藝術院校不僅專業學習古箏的人數居各民族樂器之桂冠,而且在基礎音樂教育專業中學習古箏的人數也在日益增多。隨著高校課程建設改革不斷深入,選修課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而音樂選修課由于其獨特的專業領域與豐富的教學內容,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無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不會直接的帶給人思想,但它會帶人進入一種狀態,一種情緒的狀態,精神的狀態,生命的狀態。音樂給人以直擊心靈的力量,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情趣、思維更有創意、工作更有效率、領導更有藝術、人生更加豐厚。香港匯豐銀行的總經理經常招聘學音樂的人才,總經理的經驗是學音樂的人幾年之后更富有創意;4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是學音樂出身的。音樂的作用在于教育人,在于告訴人什么是真善美。音樂是高于生活的,它提升了人的鑒別能力。愛爾蘭利默里克理工大學建有愛爾蘭音樂中心,其目的之一是增加學校的音樂氛圍,培育學生的創造性,只有經過藝術體驗才能得到精神升華,它讓每個獨立的個體去分析判斷,作出自己的選擇。古箏藝術不僅可以加深情感體驗,在教學中讓學生的聽覺、視覺、想象三者結合,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感悟與想象力。

據2006年對青島5所高校的公共音樂教育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27.5%的學生選學音樂課是為了補習中學階段所扔掉的課程:有49.5%的學生是為了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還有23%的學生想學習一些音樂知識,用以方便以后工作,迎合社會潮流,應付各種場合的需要?!备咝W生對音樂素質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講存在偏差。箏曲是情感的藝術,古箏教育把那些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古箏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其蘊含的思想內容、倫理道德內涵,均使學生在提高箏曲審美感受、表現力的同時,心靈得以凈化,道德情操得以升華,完善人格,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鮮明的音樂形象生動地反映和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感情。良好的古箏教育不僅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樹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對于加強和諧、精神文明建設,都有著深遠的意義。箏曲美感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浸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審美體驗的積淀,產生巨大的行為力量。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要想真正得到提高,只有在學生對相關的音樂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進行學生審美感知力的培養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古箏教學與其他音樂教育一樣,沒有普及就沒有提高,沒有提高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普及和帶動。而古箏教學作為音樂教育中的一個分支,也同樣遵循這兩條原則。提高的前提需要廣泛而深厚的基礎。音樂教學藝術必須以教育學、心理學作為學科的理論依據,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和原理,反映音樂教學藝術內在的動態規律,它是建立在科學教育規律上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綜合學科。要想早出、多出優秀人才,必須要有雄厚的基礎,要進一步普及古箏,擴大其隊伍,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造就出高精尖的人才,反過來這些優秀學生又會帶動更多的學生共同提高。因此,古箏藝術教學要十分注重推廣普及型教學。在普及教學過程中,發現和發掘古箏藝術天才學生,加以個別提高。教育的根本是教書育人,古箏教育既是教書育人,又是教藝育德、教藝育情,是教學藝術中的形象性、情感性、靈活性、創造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良好的藝術教育是藝術品德、人格品德、藝術情感的總和,有了這個和的作用才能創造優美的旋律。?

任何一部古箏作品都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意識反映,它通過音響運動的形式與他人進行情感信息的交流,真正地起到“直擊心靈的力量”的作用。由于學生對作品內涵理解的差異和個體接受信息能力的不同程度,高校音樂選修課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就不能機械地套用專業音樂課的教學模式,我們把教學的著眼點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機械技能訓練轉變為啟發學生發散性思維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最有效地打開學生相對封閉的心靈,身心得到愉悅,知識得到鞏固。換言之,把每個知識概念和技能要點,與箏曲的表現意義結合起來,用內涵吸引學生對美的體驗,在滿足審美需求的同時也獲得了知識和技能。

由于古箏選修課屬于全校性選修課,學生構成成分非常復雜,他們來自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專業甚至不同的院系,學生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個性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著各自的認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這些都是直接影響選修課教學環境優劣的因素,在教學管理上,尤其是課堂教學管理上如:如何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等,都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學生這三方面的水平,教師應誘導學生投入到學習者、表演者、創造者、欣賞者的多角色活動中,多層次多結構逐步掌握音樂的本體,理解音樂的內涵。不正確的教學觀念是把學生當作一個機械的容(下轉第181頁)(上接第180頁)器,忽略學生認知的主動性、可塑性和可變性,只傳授知識概念和技能方法,只要學生記憶和模仿,這是應當摒棄的應試教育。目前許多高校的選修課大都采取大班上課,人數偏多,因此教學物質環境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選修課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方式,減少學生對教師的單純模仿和依賴,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極大的發揮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音樂教育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古箏演奏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古箏課堂教育也應將美感教育放在教學的首位,讓學生在古箏演奏所帶來的旋律之美、音色之美際演奏者的姿態之美中深入的感受古箏這一古老樂器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習箏的興趣。古箏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古箏演奏美的過程。由于學分制在高校的試行,選修課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生選修的積極性提高,選修課的人數也不斷增多,因此傳統的教學媒體對承擔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已感到不堪重負。必須借助科技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加快教學媒體的建設步伐,提早實現教學媒體現代化,是提高選修課教學效率的唯一途徑??傊?高校音樂選修課與其他專業課一樣,都承載著人才教育的重擔,應在如火如荼的高校教育改革所搭建的平臺上,發揮音樂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潛質,在高校教育這個大舞臺上唱出符合主題的優美的旋律來。

【參考文獻】

[1]王耀華.高師音樂教育論[M].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王小平.高師古箏課教學芻議.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12月.第4期.

[3] 胡世紅.重視古箏作用普及古箏教育.樂器,2002年.第12期

猜你喜歡
古箏教學改革音樂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音樂
第一次彈古箏
我愛古箏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