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活動課的積極意義

2010-06-08 02:00吳小軍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關鍵詞:活動課意義初中語文

吳小軍

【摘要】語文活動課的設置改變了長期以來的學科課程單一,難以接觸社會、生活實際,難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培養實踐能力的局面。語文活動課要充分發揮其優勢,真正取得實效,還有賴于活動過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調控。

【關鍵詞】初中語文;活動課;意義

語文活動課的出現,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次大改革,是語文課程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有力舉措。它的設置改變了長期以來的學科課程單一,難以接觸社會、生活實際,難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培養實踐能力的局面。它以嶄新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內容,有力地激發了廣大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主動熱情地去學習,這種全新的教學嘗試受到全體學生的歡迎,且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中學語文活動課能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

中學語文活動課的一個核心,就是將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牢牢抓住“生活”這個學習語文的“源頭”。它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首先必須從指導學生去充分感知生活中的一切學習語文的素材抓起,讓學生對課本以外的自然社會等大范圍的,多角度的生活進行廣泛獵涉,獲取,當然更要注重對教材內容的充分感知,為理性認識的獲得做好充分的鋪墊。語文活動課能通過各種語文活動,通過語言的組織、表達、實物的操作運用、過程的演示,來喚起和組織學生原有知識經驗中的感性材料,從而促進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體會和理解,逐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符合“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的基本認識規律。

在語文教學中,觀察中的知覺能力的培養主要靠通過語文活動來培養。如進行戶外語文活動——組織學生登山,并寫一篇作文記錄這次活動。那么,學生在通過登山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的過程中,就一定會有自己的“發現”或感慨。當學生走向目的地的過程中,看到群山,他可能會想起“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并加深對嶺與峰的比較;面對懸崖峭壁,蜿蜒蛇行的山路,高聳入云的山峰,隨著登山過程中的勞累和艱難,他可能會想起“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詩句;一旦登上目的地——山頂,一種征服的成就感又可能使他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感嘆……由此,我們可以啟發學生如何去觀察周圍事物,如對青山,綠水,花鳥,草蟲,樹木,綠肥紅瘦,瘦水寒山的留心觀察,都是一種潛意識的觀察自然。教育學生學會感知自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像《春》這篇課文中的花,草,風,雨幾幅圖畫,若沒有學生本身對自然的感知作為基礎和情景熏陶,就失去了欣賞美,感受美的前提。

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是語文活動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它對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中學語文活動課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記憶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其主要表現在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中。當某件事對我們有特殊的意義,我們的認識活動也就指向它,并集中心思去考察它,思考它,以提高我們對這件事物的感性上,理性上或行動上的積極性水平。注意的選擇功能促使學生選擇有意義的符合當前需要和與當前活動一致的各種影響,把心理活動對象的內容保留在意識的中心,一直到活動的目的完全實現為止。它也具有對活動進行調節和監督的功能,保證人們能及時有效反映事物及其變化,是人們能更好地適應和改造環境。而中心語文活動課恰好能做到這一點。如游藝活動、集會類活動、表演類活動就最能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培養學生與注意的分散作斗爭的能力,碰到意外情況保持鎮靜的態度,通過活動課的目的來調動其注意的目的性,從活動中隨時掌握新情況,揭示新內容,培養學生穩定而廣泛的興趣。

三、中學語文活動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

在教學內容上,語文活動課強調語文的社會實用性。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以必修課教材的教學為中心,內容顯得狹窄,有時也有點陳舊,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語文活動課則是開放的,其教學內容往往涉及了語文應用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觸及最新和最實用的領域,并與一定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夠補必修課課堂教學的不足,全面反映社會生活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又能給學生具體生動的感受,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新聞發布會”“語言的藝術——廣告”“錯別字普查”“編手抄報比賽”等專題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現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也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語文的能力訓練,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又實實在在。不少學生反映,開展語文活動課以后,自己才感到語文原來是那樣有趣、那樣有用。

在教學方法上,它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性。傳統的課堂授課常常過分突出教師的作用,以教師的知識傳授和教學思路為中心,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或被動參與。語文活動課則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在活動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自主選擇,自覺參與?;顒诱n的過程,往往是學生自己設計安排、學生自我活動為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著重于讓學生在各項具體的實踐和運用中獲取直接的感性知識和生活體驗,著重于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這樣做,學生不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學能力也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比如“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等活動課,自始至終都以學生的口頭表達為主,幾節課下來,學生的口才就會有所提高。許多學生這樣說,語文活動課給自己提供了不少鍛煉的機會,現在自己對學好語文也有信心啦。

四、中學語文活動課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技能

中學語文活動課教學的目的,最根本的就是讓學生準確地把握祖國的語言文字,正確地運用祖國語言來鞏固已有的學習成果,通過語言來表情達意,進行交際。而語言的準確表達技能離不開思維。中學中學語文活動課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分析與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具體化、系統化的能力。

語文活動的策劃,活動過程的組織實施,活動結束后的總結提高,無一不在交給學生探究問題的鑰匙,都在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調動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和知識的應用、遷移技能,從而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猜你喜歡
活動課意義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有意義的一天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活動課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石景山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設計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