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例皮膚病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

2010-08-14 01:16王振遠路永紅雷文霓周群英谷名琴
重慶醫學 2010年22期
關鍵詞:斑貼陽性者皮膚病

王振遠,路永紅,劉 蘭,雷文霓,周群英,谷名琴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 610011)

皮膚病的發生和復發與接觸外源的致敏原有關。為探討皮膚病與致敏原間的關系,作者于2009年4月至2009年 7月對本科門診333例皮膚病患者進行斑貼試驗,現將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33例皮膚病患者中男 95例,女238例,男女比為2∶5。年齡10~82歲,平均 36.68歲。病程3 d至 20年,平均病程12個月。工人 116例,學生84例,農民 70例,職員50例,其他人員13例。病種包括濕疹246例,蕁麻疹54例,多形性日光疹 19例,丘疹性蕁麻疹 6例,汗皰疹3例,藥疹3例,癢疹1例,多形性紅斑 1例。部位:面部 107例,泛發者93例,軀干四肢 90例,手部 43例。

1.2 方法

1.2.1 斑貼試驗 采用百億達標準篩選化合物系列產品(北京百億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監制),按說明書進行操作。將受試抗原貼在上背部脊柱兩側的正常皮膚上。去除斑試器的保護紙、將準備好的變應原受試物按順序置于斑試器內,排列順序從左至右、自上至下做好標記。試劑用量為25μL,軟膏試劑直接放入斑試器中,液體制劑(10號甲醛)要滴在斑試器中的濾紙片上。將加有受試物的斑試器膠帶在試驗部位從下向上貼平、貼牢,并用手掌輕輕壓幾下,以便排出空氣。48 h后去除斑貼試驗器。為避免斑試器壓迫皮膚可能造成的反應,于去除斑試器至少30 min后判讀結果。

1.2.2 注意事項 所以病例在急性期皮損完全消退后2周方能做斑貼試驗。囑患者如果發生強烈反應及時去掉斑試器,脫離受試物。受試前2周及受試期間禁服皮質類固醇激素,試驗前2 d及受試期間應停用抗組胺類藥物。受試期間不宜洗澡、飲酒及搔抓斑試部位。保持斑試物在皮膚上48 h,試驗部位要有標記,膠帶粘貼一定要密閉以避免出現假陽性結果。必要時(如高度懷疑對該變應原過敏而72 h呈陰性者)在斑貼后第7天進行第3次觀察或重復試驗。

1.2.3 判斷標準 (-)陰性反應;(+?)可疑反應:僅有微弱的紅斑;(+)弱陽性反應:(無水皰)紅斑、浸潤、可有小紅斑;(++)強陽性反應:(水皰)紅斑、浸潤、丘疹非小水皰;(+++)極強陽性反應:紅腫并有水皰。(IR)不同類型的刺激反應。(NT)未試驗??梢申栃哉卟挥浫腙栃越Y果。

2 結 果

333例患者中有264例1種或2種以上的斑貼試劑陽性反應,總陽性率為78.28%(264/333)。其中男性陽性病例85例,陽性率25.52%(85/333),女性陽性病例 179例,陽性率為53.75%(179/333)(χ2=8.41,P<0.005)。264例中1種致敏原陽性者109例(41.90%),2種致敏原陽性者 90例(34.09%),3種致敏原陽性者24例(9.09%),4鐘致敏原陽性者11例(4.17%),5種及5種以上的致敏原陽性者30例(11.36%)。10~20歲29例,陽性者24例,陽性率為82.76%。21~40歲191例,陽性150例,陽性率為78.53%。41~60歲為87例,陽性者 73例,陽性率為 83.91%。61~82歲26例,陽性者17例,陽性率為65.38%。264例患者對19種化合物呈陽性反應,見表1。

2.1 不同病種與斑貼試驗結果的關系 246例濕疹患者中有196例患者 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陽性率為79.67%。男性患者66例,57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陽性率為86.36%;女性患者 180例,其中 139例 1種或 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陽性率為77.22%。1種致敏原陽性者為79例(40.31%),2種致敏原陽性者為 69例(35.20%),3種致敏原陽性者為20例(10.20%),4種及 4種以上致敏原陽性者為28例(14.28%)。

54例蕁麻疹患者中有43例患者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陽性,陽性率為79.63%。男性患者18例中16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陽性率為88.89%;女性患者36例中27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陽性率為75.00%。1種致敏原陽性者為25例(58.14%),2種致敏原陽性者為15例(34.88%),3種致敏原陽性者為 1例(2.33%),4種及4種以上致敏原陽性者為2例(4.65%)。

19例多形日光疹患者中有13例患者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陽性率為68.42%。男性患者8例,其中有6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反應,陽性率為75.00%;女性患者11例,其中 7例1種或 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現陽性,陽性率為63.64%。1種致敏原陽性者為 5例(26.31%),2種致敏原陽性者為5例(26.31%),3種致敏原陽性者為2例(10.53%),4種及4種以上致敏原陽性者為1例(5.26%)。詳見表2。

表1 264例斑貼陽性患者結果

表2 主要病種斑貼試驗陽性結果

2.2 皮損部位與斑貼試驗結果的關系 107例面部皮膚病患者中有79例患者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反應,陽性率為73.83%。男性患者13例,有10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現陽性反應,陽性率為76.92%;女性患者94例,其中69例1種或2種以上的斑貼試劑呈陽性反應,陽性率為73.40%。1種致敏原陽性者為35例(44.30%),2種致敏原陽性者為32例(40.50%),3種致敏原陽性者為 6例(7.59%),4種及4種以上致敏原陽性者為6例(7.59%)。

93例泛發的皮膚病患者中有78例患者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陽性率為83.87%。男性患者40例中33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陽性率為82.50%;女性患者53例中45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陽性,陽性率為84.91%。1種致敏原陽性者為21例(26.92%),2種致敏原陽性者為31例(39.74%),3種致敏原陽性者為8例(10.26%),4種及4種以上致敏原陽性者為 18例(23.07%)。

90例軀干四肢皮膚病患者中有72例患者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現陽性反應,陽性率為80.00%。男性患者29例中25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陽性,陽性率為86.21%;女性患者61例中47例 1種或 2種以上斑貼試劑陽性,陽性率為77.05%。1種致敏原陽性者為33例(45.83%),2種致敏原陽性者為 21例(29.17%),3種致敏原陽性者為5例(6.94%),4種及4種以上致敏原陽性者為13例(18.05%)。

43例手部皮膚病患者中35例患者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現陽性反應,陽性率為81.40%。男性患者18例中14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現陽性反應,陽性率為77.78%;女性患者25例中21例1種或2種以上斑貼試劑呈現陽性反應,陽性率為84.00%。1種致敏原陽性者為20例(57.14%),2種致敏原陽性者為 6例(17.14%),3種致敏原陽性者為 5例(14.29%),4種及4種以上致敏原陽性者為 4例(11.43%),詳見表3。

表3 333例皮膚病患者不同部位斑貼試驗陽性例數

3 討 論

Zug等[1]報道,對北美4454例接觸性皮炎患者行斑貼試驗,陽性率為65.3%,導致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最常見的10種過敏原由多到少依次為:硫酸鎳(19.0%)、秘魯香脂(11.9%)、芳香混合物(11.5%)、防護劑-15(10.3%)、新霉素(10.0%)、桿菌肽(9.2%)、甲醛(9.0%)、氯化鈷(8.4%)、苯氧乙醇(5.8%)、對苯二胺(5.0%)。朱國興等[2]對122例斑貼試驗陽性的慢性濕疹患者進行分析發現,排在前10位的致敏原依次是,硫柳汞、硫酸鎳、芳香混合物、甲醛、肉桂醇、促進劑 D、氯化鈷、松香、卡巴混合物、秘魯香油。本研究無論是從病種還是從部位的角度,致敏原陽性前3位的是橡膠Ⅳ、硫酸鎳和白降汞,這與Zug等[1]報道的常見致敏原有較大出入,而且本試驗總陽性率(72.28%)比Zug等[1]斑貼試驗的總陽性率(65.3%)要高,這可能與氣候、環境或生活習俗的地區差異有關;本研究與國內朱國興等[2]報道的常見致敏原無論類別還是排序上都有著較大的相似,這同樣可能與氣候、環境或生活習俗的類同有關。

本研究發現,橡膠Ⅳ是最主要的致敏原。因橡膠主要用于運輸業,如輪胎、乳膠、橡膠手套、熱水袋、膠鞋、水管、電纜、黏合劑、避孕套、膠布等。這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觸這些物質有關。硫酸鎳也是重要的致敏原之一,究其原因可能與人們接觸鎳的機會較多有關,如首飾(耳環、項鏈)、金屬表殼及表帶、金屬眼鏡框、金屬紐扣及拉鏈、含鎳假肢、不銹鋼等。白降汞也是重要的致敏原,這與含汞物質廣泛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有關,如眼藥膏、醫用潤滑劑、祛斑霜、避孕藥膏、驅蟲劑等,這些物質往往含有汞成分。

此外,接觸過敏性皮膚病患者外周血分泌的IL-5較健康者高。Czarnobilska等[3]研究顯示鎳皮炎患者外周血IL-5水平較健康者高10%~20%。這與哮喘等過敏性疾病主要以Ig E升高不同,李淑平和陳雛中[4]研究發現95%哮喘患者IgE升高。IL-5的分泌增多可能和接觸過敏性皮膚病患者Th2的活性增強有關。

斑貼試驗可靠、無痛苦。根據斑貼結果可以指導患者避免接觸陽性反應致敏原,對預防和治療皮膚病具有指導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Zug KA ,Warshaw EM ,Fow ler JF Jr,et al.Patch-test resul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2005-2006[J].Dermatitis,2009,20(3):149.

[2]朱國興,陸春,賴維,等.慢性濕疹和皮炎122例斑貼試驗結果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6,35(2):81.

[3]Czarnobilska E ,Jenner B,Kaszuba-Zw oinska J,et al.Contact allergy to nickel:Patch test score correlates with IL-5,but not with IFN-gamma nickel-specific secretion by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J].Ann Agric Environ Med ,2009,16(1):37.

[4]牽淑平,陳雛中.采用體外酶免疫測定法對重慶地區40例哮喘患者進行過敏原的檢測分析[J].重慶醫學,2002,31(6):506.

猜你喜歡
斑貼陽性者皮膚病
草藥在皮膚病中的應用
肌炎特異性抗體亞型在多肌炎/皮肌炎患者臨床特征及預后中的價值
夏秋重護膚 遠離皮膚病
斑貼試驗在化妝品行業的應用
夏秋重護膚 遠離皮膚病
不同劑量和不同劑型甘草酸苷制劑對甲醛和硫酸鎳皮膚斑貼試驗的影響
藥物斑貼試驗對兒童遲發型藥物超敏反應診斷的探討
復方甘草酸苷對皮膚斑貼試驗的影響
實事求是 報喜告憂 喜讀《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
HBeAg對護理操作中乙型肝炎病毒傳染源的預警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