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駐外公使在蕪湖教案處理中的作用

2010-08-15 00:46
黑龍江史志 2010年17期
關鍵詞:教士英法公使

周 媛

(安徽大學歷史系 安徽 合肥 230001)

1891年5月10日在安徽蕪湖發生了民眾焚毀當地天主教堂、孤兒院、海關人員居住的英國領事館,并搶劫其中財物的暴力事件,史稱“蕪湖教案”。它是19世紀末發生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數十個教案中的一個,是由哥老會策劃、組織并實施的以破壞清政府與各國關系為目的,借各國勢力打壓清政府的行動。因此,在解決這一系列教案過程中,清政府一面全力打壓會黨,懲辦首犯,積極處理各個教案;一面努力協調與各國之間的關系,防止各國借機滋事。其中因蕪湖教案影響較大,需與英、法、美等國溝通較多,所以駐外公使便承擔起了為清政府收集各國情報、為該教案解決出謀劃策和幫助清政府議撫洋人的任務。

一、為清政府收集情報

清政府自對外派駐公使以來,各國駐外公使基本都會將自己在該國的所見、所聞、所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幫助清政府更好地了解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從而為本國經濟,尤其是軍事方面的發展提供參考。而對于此次蕪湖教案的處理,駐英、駐法、駐美公使同樣也需要將自己收集來的各國外交部意見、媒體報道及時傳達給清政府,以助其迅速反應,應對不至茫然無措。

因繼蕪湖教案之后,各地教案紛起,所以英法決定派本國軍艦駛入中國內河,保護本國商民、教士的人身財產安全,并以此為后盾,自辦教案。而關于軍艦是否來華?軍艦如何能不來華?這些問題的回答,則基本出自各駐外公使的函電及日記之中。其中關于英法軍艦將要來華一事,駐英公使薛福成在其日記和給總理衙門的電函中寫道:1891年7月16日,“法外部總辦倪薩爾稱:上海領事來電,南方各省會匪蜂起,其擾害西人者,皆會匪之黨,恐于中國大局有礙。是以各國協力自守,調兵船二十余入江巡防?!盵1]駐法公使慶常也在1891年9月21日稟稱:“法外部云,接滬領事電,各口西人,朝不保夕,各使謂,中國疲玩成習,煌煌上諭視為具文,口舌難爭,擬即絕交,會商各國,為自全計,又送節略,謂中國如無嚴厲痛切辦法,難再顧睦誼等語。探各國有添兵船分據商埠之議,俟再出案即下手?!盵2]由上述各條可看出,英法兩國以清政府沒有按照他們的要求嚴懲官吏、辦理教案為理由,提出要自辦教案并派兵船來華保護商民。其意在敦促清政府重視教案,不得袒護涉案官吏,給中國民眾以警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同時警告清政府,如果最后的處理辦法不符合英法的要求,就會給他們派軍艦來華以口實,繼而干涉中國內政。

關于美國軍艦來華一事,總理衙門接到倫敦來電稱:“美國遣兵船兩艘,一名‘查勒士敦’,一名‘密達士’前來中國”[3]駐美公使崔國因即于1891年8月17日“午刻赴外部衙門,外部大臣華頓亦到相見。因告以中國會匪滋事,久已敕平,美國人民無受累者。外部答曰:‘亦接到駐上海領事電信,已知之矣?!蛴衷唬骸劽绹杀魂牳爸袊?,是否尚因教案?’外部答曰:‘非也。美國駐上海之兵船,本系舊式,久應更換,故派兩船瓜代;且所派之船,仍往檀香山游歷,又往日本,然后到中國,與教案無涉也?!蛟冊摯螘r起碇?外部曰:‘前二日已有一船開行矣。尚有一船,仍稍緩則開也?!l電與總理衙門云:密申外部言,兩船常例巡海,無關教案?!蓖ㄟ^該條可知,美國并不打算與英法聯合,且蕪湖教案中法國教堂損失最為慘重,因此如果清政府將其他教案中的英方案件盡早辦結,則法國就可能形成孤勢,也就有可能不會特別提出要派軍艦來華的要求了。

二、為蕪湖教案的解決出謀劃策

關于軍艦來華問題。駐英法美各公使,基本都以對各地外國商民嚴加保護,從速辦結教案,嚴懲涉案人員,按各國損失輕重逐一突破為主要策略。如駐英公使薛福成電稱:“除逐事剖辯外,似應設法速結,免生枝節……”,“應飭各省格外嚴防,杜彼借口,速結前案,免彼勾串一氣?!?,“英按結,法勢自孤”[4]等。駐法公使慶常也電稱:“英外部于登岸耀武,持之甚堅,且謂各埠暫安,賴洋輪保護之力。此權一失,后患無窮??煞裨匐婏喐魇?,悉力保護,有教堂處暫扎哨勇,多派兵輪分巡要口,查禁匿名揭帖。前奉上諭,再飭遍貼聲明,不準刪節,處分最遲延者一員,力任保護之權,隱寓自強之計?!盵5]根據以上電文,辦理教案的各官員也意識到了從速、從嚴辦理教案的必要性,總理衙門為此也向光緒帝奏報稱:應“飭下各省將軍督撫,出示曉諭居民,切勿輕聽謠言,妄生事端。倘有匿名揭帖造言惑眾,即行嚴密查拿,從重治罪。各國商民教士,地方官必當隨時設法保其身家,勿涉大意。倘或防范不嚴,保護不力,致啟釁端,即應據實參處?!盵6]在清政府和駐外公使的多方努力下,1891年10月2日“駐扎英京中國欽使照會法國外部云,各國官商人等居住中國者,中國現經盡力保護,刻下北京政府又派北洋兵艦前赴鬧事各地,優加保護。法國準俟中國辦理如何,再行理論云?!盵7]

關于嚴辦會黨、懲辦官吏及賠款問題。以上三個問題是清政府與英法兩國在解決蕪湖教案問題中磋商的重點問題,各方都有自己的意見。英法認為清政府懲辦官吏不力,新教堂地址仍有出入,而清政府認為以上各條均屬本國內政,其他國家無權干預。在此種情況下,駐英公使薛福成于1891年9月8日奏陳了處理教案治本至標之計折,其中對以上三問題給出了他的建議:“辦理此案,當先有一成不變之規模,如彼責緝兇,多誅一匪徒,在我不為無益,可允也,而罪必求其當。彼索賠款,多認一償費,在我尚無大損,可允也,而數必求其核。即彼欲以不肯保護之咎,株連印官,茍察其平日玩視民事,政聲較劣亦可允也。但須乘彼未甚催促,予以撤調處分,自足折服遠人之心,而泯其吹求之見矣?!盵8]對于哥老會會黨成員,薛福成指出應“欽奉諭旨,著嚴飭地方文武隨時留心,實力查緝。如有訪獲會匪首犯,一面嚴行懲辦,一面準將出力員弁,照異常勞績隨案奏請優獎。地方良民有誤買匪徒保家偽票呈繳地方官者,免其治罪。其有向充會匪,自行投首,密報匪徒性命因而拿獲者,亦一律宥釋。準予自新?!盵9]關于賠款問題,法使慶常提出“西國政教,判為兩途,故遇事易辦。中國則混而為一,動成巨案……此次教案須銀二十余萬兩,可以了事,難保外部不索虛價以挾我,或為意外之誅求。若與教會自行商辦,必有減無增,省卻許多爭論,保全中國體面。彼教士在華托我庇蔭,必不敢為無理之求。此釜底抽薪之策,捷足先登之著也?!毕M逭苤苯优c教會協商辦理,這樣也許可以節省部分賠款,此后,薛福成也委派慶常赴各教會密詢暗訪,“旋據報:江蘇、安徽教堂為耶穌會教士之公產……耶穌會最富,他會次之。此次鬧教,耶穌會受害亦最重,償款居十之七八,而以蕪湖一處為最多,擬索賠十三萬兩有奇。他處各數千至一萬兩不等。此蘇、皖償款數目也……然以二十五萬為度,則有減無增矣?!盵10]這就說明,駐外公使將商議賠款的重點放在教會身上的做法是正確的,同時也的確給清政府節省了一定的開支。

關于華人入教和教士管理問題。對于華人入教問題,駐英法美各公使均認為,加入天主教的華人良莠不齊,很難管理。雖然天主教是以行善積德為要義,但不排除加入其中的華民借助教會的力量,做出違犯清政府法律的事情。如此一來便會引起地方民眾的不滿,但又因外國教士的偏袒,而無法將犯事者抓捕歸案,長此以往民怨沸騰,終會釀成教案。如駐美公使崔國因稱:“自天主教入中國,華人之狡猾者依之,為城狐社鼠,固為正人所不容,即狡猾者亦不相容,而地方從此多事矣?!盵11]薛福成也在處理教案治本治標之計折中寫道:“彼天主教雖稱為善,自歷代增竄私說,并漸失耶穌本意,濫于招納,不擇良莠。教士即不自為迷拐,難保無迷拐者之托跡其門,恃為護符?!虢讨駸o惡不作,平民受其欺壓,積憤日深,一發難遏?!痹谌绾畏婪都敖淌抗芾矸矫?,薛福成又提出:“中國許洋人傳教,既在約章,勢難驟改,惟妥籌約束之法,本系內治之要政,非各國所得干預……禁教士詆毀儒教,凡有教堂,聽華官隨時查看,堂中所收嬰孩,悉報名地方官,教民有訟,教士不得徇庇之類?!盵12]曾以德國二等參贊名義出使德、英、法等國的徐建寅也認為“法人來華,準其傳授天主教,地方官應為保護,原載條約;而在教之人,應由地方官管束,荷蘭約第四款亦有明文,并有歷辦成案可援。即洋人教士住居中國者,地方官必有管束之權,方任保護之責,本是各國通例。其教堂之內增設育嬰、婦女等堂,和約中亦無此款。中國定章,凡此等善舉,如系民捐民辦者,應先稟地方官批準給示,方能舉行;平時所辦各事,亦須造冊匯報,俾便稽核而杜弊竇;如有匪人生事,官府方為彈壓?!盵13]以上各種意見均指出,在華教士應由中國地方官自行管理,并應遵守中國律例。在收養兒童、吸收婦女入教時需向地方官報備,這樣一來一旦發生兒童因病死亡事件,當地衙門可以給出合理解釋,以安民心。駐外各公使的意見,也得到了清政府的采納,并在蕪湖教案交涉過程中向英法等國提出:“本照會簽署人須分別飭令本國領事,轉勸各主教及教士,遇有愿意改信基督教之華民,先須查明此人是否居民中的守法分子,而只有在取得他們卻無可疑的證據后,方可接受其加入教會團體”。[14]這一意見雖在九國聯銜照會中被否決,但這是清政府在關于教會問題上所做的較為積極的努力。

三、幫助清政府安撫洋人

在英法聯合艦隊開赴中國問題上,駐英公使薛福成于1891年9月16日,“遣馬格里往告英外部,據云系海部之意;再三與商,始允勸海部電告兵官審慎行事,非到萬難忍之時,暫緩用武?!盵15]通過再三和談的方式,希望英國能冷靜對待當前在中國發生的教案,同時給中國以時間,中國必妥速辦理。對于美國是否加入英法聯盟,派美國軍艦前往中國,駐美公使崔國因也再三與美國外交部商量,探聽外部大臣布連的口風,并希望他能電告田貝,勿與法國為伍,保持中美的睦誼關系。他于1891年11月21日,“謁外部大臣布連曰:‘美國向為仁義之邦,不為恫嚇要挾之謀,聞之久矣?!歼B曰:‘然?!蛟唬骸袊鴷唆[教,業允賠償,聞歐洲各國約美聯合水師以肆要挾,美亦為之乎?’布連曰:‘未允也?!蛟唬骸羰?,則因當函達中國政府矣?!歼B曰:‘可?!盵16]后又在12月12日,“將總署來電詳言一遍,布連詢以貴政府之意何居?因答曰:‘一則謂會匪不過烏合,中國已派兵合剿,不難克日蕩平,貴國可以放心;一則謂教堂自應照約保護……一則謂法國好為要挾,貴國與中國向敦夙好,勿為所動?!歼B曰:‘前此已電田貝,今當再為行文與田貝,不準附和,以表美國與中和好之忱?!盵17]

同時駐外公使還承擔著將總理衙門所辦教案細節,呈報給各國外部的責任。以此安撫洋人情緒,并告知其辦理進度,從而緩和兩國矛盾,使外國不至以教案為借口,干涉中國內政。駐英公使薛福成在1891年7月2日接到總理衙門辦理蕪湖等處教案的情況,在接到此電后,他“除轉電俄館外,又函屬慶參贊告法外部。余自赴英外部,面見克蕾告之??死僖怨P一一記之,且云此事除失物賠償外,竊望中國辦理嚴速,以懲匪黨,庶可日久相安?!盵18]

由以上所述駐外公使的三方面作用可以看出,他們在蕪湖教案處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們因為長駐于英法美各國,對當地的政治、法律等情況都較為了解,可以針對不同國家處理案件的習慣和方式,提出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這就與清政府未派大員駐外時的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此時的公使可以很直觀地認識到各國的發展情況和可取之處,并且可以直接與該國外交部對話,及時收集媒體信息和情報,對教案的解決提出中肯、實際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根據各個國家的自身情況,施行切實可行的議撫工作,從而緩和清政府與各國的關系,為教案的處理爭取時間。正如左宗棠在議遣使中說的那樣:“外國于中國山川、政事、土俗、人情靡不留心諮考,而我顧茫然,住京公使恣意橫行,而我不能加以詰責。正賴遣使一節,以诇各國之情偽?!盵19]外國派遣使節來華,能夠及時了解中國政府的情況和態度,同樣清政府派使出洋,也可以更為迅速和直觀的知道其他國家的意見。即李瀚章所說的,遣使出洋“一則借以覘其虛實,察其動靜;一則考究外臣在中國苛求詰責之事,是否出自該國主之意?!盵20]當然,由于清政府執掌下的中國國力較弱,在外交事務上的發言權并不多,大多時候雖能提出一些建議,但并不為外國所接受。在最終簽訂的條約或協議中,也經常以外國的提議為最終定案,使得駐外公使在參與外交活動時,經常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而無法獲得話語權。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世界政治、經濟等方面發展的認識,也不會阻礙他們基于這些認識而向清政府提出的各方面建議,這其中就包含了對教案處理的意見。同時駐外公使還能通過國際法維護清政府的權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一些失去的利權,當教案發生后,他們也可以援引國際法中的條款或各國間簽訂的,關于限制或統一管理傳教士在當地活動的協議,來解決中國發生的教案,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有例可循。公使的這種作用,早在李鴻章建議派遣使臣出洋的奏折中就已被提到,他認為遣使駐外國有兩個好處,其中一個就是:“該國公使領事有不可情理喻者,使臣得見其君主執政,明相詰責,曲為曉譬,且得援引該國政教法律,以為比例?;蚩膳烹y而解紛”[21],他指出的駐外公使的這兩點優勢,在蕪湖教案的處理過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盡管此時的駐外公使在外交上的作用還是比較有限的,但隨著清政府與各國交往活動的不斷密切,外交事務處理更加頻繁,公使們的外交經驗也在不斷地提高,對各國的了解也在不斷深入,因此其在各類外交事務中的重要性也會不斷顯現出來,逐漸成為清政府與外國聯系的紐帶,從而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

[1]鐘書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薛福成:出使英法比義四國日記》.岳麓書社出版,1985年版,第388頁.

[2]顧廷龍、葉亞蓮主編.《李鴻章全集》(電稿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9頁.

[3]同上書,第386頁.

[4]同注②,第 380、381、384頁.

[5]顧廷龍、葉亞蓮主編.《李鴻章全集》(電稿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9頁.

[6]朱壽朋編.《光緒東華錄》(三).中華書局出版,1958年版,第2901頁.

[7]同注①,第409頁.

[8]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清末教案(第二冊)》.中華書局出版,1998年版,第492頁.

[9]鐘書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薛福成:出使英法比義四國日記》.岳麓書社出版,1985年版,第464頁.

[10]鐘書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薛福成:出使英法比義四國日記》.岳麓書社出版,1985年版,第 413—414頁.

[11](清)崔國因著.《出使美日秘日記》.黃山書社出版,1988年版,第350頁.

[12]同注②,第491頁.

[13]鐘書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薛福成:出使英法比義四國日記》.岳麓書社出版,1985年版,第414頁.

[1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清末教案(第五冊)》.中華書局出版,1998年版,第274頁.

[15]同注①.

[16](清)崔國因著.《出使美日秘日記》.黃山書社出版,1988年版,第365頁.

[17]同上書,第372頁.

[18]鐘書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薛福成:出使英法比義四國日記》.岳麓書社出版,1985年版,第385頁.

[19]寶鋆等著.《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卷51.文海出版社出版,第21頁.

[20]同上書,卷 52,第 33頁.

[21]寶鋆等著.《籌辦夷務始末》(同治朝)卷55.文海出版社出版,第13頁.作者簡介:周媛(1987—),女,江蘇人,研究方向:專門史近現代中外關系。

猜你喜歡
教士英法公使
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沖
大清為何強撐也要萬國來朝
跟蹤導練(一)4
試論二戰期間英法合謀禍水西引
抽煙與祈禱
本期導讀
外國公使為何苦苦相逼
關鍵時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