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執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2010-08-15 00:44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10年4期
關鍵詞:政治系統

車 轔

(云南農業大學 人文社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中國共產黨執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車 轔

(云南農業大學 人文社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中國共產黨執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研究執政規律、探索執政方式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穩定性反映了系統內部的平衡狀態與外界環境變化的關系,是系統的一種更深刻的內在性質。缺乏穩定性的系統隨時可能崩潰,缺乏穩定性的改革不可能持續。從理論上講,系統的穩定性包括結構的穩定、功能的穩定和演化的穩定三個方面。

中國共產黨;執政;生態;穩定

中國共產黨執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研究執政規律、探索執政方式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穩定性反映了系統內部的平衡狀態與外界環境變化的關系,是系統的一種更深刻的內在性質。缺乏穩定性的系統隨時可能崩潰,缺乏穩定性的改革不可能持續。從理論上講,系統的穩定性包括結構的穩定、功能的穩定和演化的穩定三個方面。

一、結構的穩定性

一般而言,結構是系統內部元素之間穩定關系的反映,結構的改變意味著系統性質的變化,甚至意味著系統本身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執政生態系統的存在和演化具有兩種基本結構:一是空間結構,即元素通過空間進行排列和配置的方式。二是時間結構(演化),即元素在時間流程中的關聯方式。這兩種結構都和中國共產黨現行的執政體制和執政方式密切相關。本節主要討論空間結構。

1、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特殊性和優點。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的執政黨,其“執政”的涵義和西方執政黨相比有特殊之處。一是它不僅表現為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而且表現為對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及其他國家機關的領導。二是它不僅對中央一級權力機關實施領導,而且對地方國家機關也發揮領導作用。三是對整個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各方面,都負有組織、指揮、引導的責任。黨不僅成為國家建設和社會改造的領導力量,而且成為國家建設和社會改造的組織基礎。具體而言,國家制度的建設與運行以及國家事務的管理,都直接與黨的組織、黨的領導相連接、相適應;社會的改造與重構直接以黨的組織力量和組織網絡為資源,從而構建起以黨的組織為網絡的新的社會組織體系。這種執政體制體現出組織水平高、意識形態強、權力較為集中、黨政高度統一的特點,十分有利于政治體系的穩定。亨廷頓的實證研究表明:“在處于現代化之中的國家,一黨制度較之多元政黨體制更趨向于穩定”。①“一黨制的力量源于它和殖民政權、傳統制度或保守社會的斗爭,它的弱點則在于政治體系內部缺乏制度化的競爭”。②在強調國家對全國范圍內的政治資源進行集中配置的年代,這樣的體制發揮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有助于實現國家的快速工業化、城市化,有助于將精神力量、政治力量轉化為公共產品。即使中國經歷了反右擴大化、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這樣嚴重的政治錯誤,中國的政治體系作為一個整體仍然是完整穩定的,否則,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黨政治重心、工作重心的轉移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這種體制也存在剛性太強、彈性不足、容量過小、管理過度、等級森嚴、環節過多等諸多缺點,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政治系統結構,在強調系統結構穩定性的同時,犧牲了系統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模式的引入,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體制和執政方式面臨著進行結構調整的壓力。

2、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中國政治系統的特點。第一,政治結構的穩定性。首先,通過政治運行法治化,國家的政體和基本政治制度因得到法律確認和調整而被固定下來,并被加以有效地保障,從而為政治結構的穩定奠定基礎。第二,政治關系的穩定性。通過政治運行法治化,在政治結構的框架內,各種政治關系被法律化,成為法律關系。于是,政治關系的主體由于有法可依而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各參與者都能明確自己在體系中的位置,政治體系的演進能大幅減少偶然性和隨意性,政治主體具有相對的持久性和不可侵犯性,從而使政治關系的運行程序和糾偏程序合法化,最終形成穩定的政治秩序。第三,政治行為的規范性。政治運行法治化,一方面通過政治法規范的正確引導,政治行為始終保持在政治秩序允許的范圍之內;另一方面,通過政治法規范的客觀有效的評價,失控的政治行為得到規制和矯正,從而為維護政治穩定掃除障礙并創造條件。③這樣,黨的領導權和執政權、政府的行政權、人大的立法權和監督權、政協的參政議政權,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權力邊界,防止黨在介入公共權力運作的過程中,扭曲、削弱和損害政治運作的法理關系,從而造成關系混亂、職責不清、職能交叉、權力監督失效、人民主權流于空泛的局面。

因此,這樣的政治系統一定是制度化、法治化水平較高的系統,系統的結構在應對環境變化和政治危機時具有較高的彈性和張力,系統元素的內在排列、空間布局和時間演進按部就班,具備擴容和升級的能力,能有效吸收異質政治資源、化解異質政治力量?!爸贫然墙M織和程序獲取價值觀和穩定性的一種進程?!雹軓膱D形學的角度,政治系統的金字塔式垂直管理結構層級會相應減少,權力向下分流,部分黨委和政府權力退出傳統的微觀管理層面,交由群眾自治組織、行業協會進行調控和管理。同時,全球化和數字化的結合也在悄然改變傳統的政治參與和社會參與模式,大幅降低參與成本。在數字化背景中,隨著地域、時空的縮小,精英理念開始消失,公平、公正、公開、平等、民主的意識上升,草根階層的聲音通過網絡即時傳播,可以影響民意、反映民心。這就要求政治系統結構更加扁平化,以提高對民眾訴求的回應速度,增強公共事務的透明性,激勵并引導社會資源以制度化的方式在系統內流通,并內化為體制內的一部分,有效降低系統的結構性風險。

二、功能的穩定性

1、政黨的功能。政治系統的傳遞功能是政黨功能的總和,要實現系統功能的穩定,政黨及其組織首先要實現穩定,包括黨員數量、機構設置、法規條例、核心價值觀、組織運作、權力交替等的平穩有序。亨廷頓認為:“處于現代化之中的政治體系,其穩定取決于其政黨的力量,而政黨強大與否又要視其制度化群眾支持的情況,其力量正好反映了這種支持的規模及制度化的程度?!雹輷Q言之,政黨的力量是政黨功能的外化體現,執政能力是評價政黨功能的顯性指標。加布里埃爾·阿爾蒙德認為政治不穩定產生于“政治體系的能力和社會要求之間的脫節”。⑥決定政治體系能力大小的核心因素就是政黨,尤其是執政黨的能力。

在現代民主政體下,政黨的存在既是社會自主參與國家生活的要求,同時,也是以民主的方式運作國家制度的要求。任何掌握政權的黨都必然同時維系著國家與社會,由此形成的黨、國家與社會關系是執政黨活動的現實基礎,決定著執政黨的執政方式、執政體制和執政基礎?!皥陶h是政治體制主要的穩定者”并且“是唯一能夠對體制進行徹底檢查但不會傷害政體本身的制度”。⑦黨建的核心就是要使黨成為具有強領導力和強執政力的政黨,有效發揮其在政治系統中的功能?,F代化是一個資源集中和問題叢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為實現發展的高效和社會政治的穩定,需要強有力的政府和政黨,尤其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超大社會的良性發展更須如此。強有力不代表大規模,也不是權力高度集中,而是政黨能量的有序釋放、功能的正向發揮,切實承擔起連接公民和國家之間的橋梁作用,將民意轉化為國家政策、將資源轉化為公共產品、將反饋轉化為結構的自我完善,有效應對環境的變化和外部力量的沖擊。

2、邊界的功能。所謂邊界,就是把系統與環境區分開來的分界面,是系統質的規定性的某種反映,用以區分系統與環境(或其他系統)的本質不同和系統所包含的元素的界限。相對來說,自然生態系統的邊界較直觀容易確定,社會生態系統的邊界較模糊不夠清晰。我們常常以社會組織系統進行物質、能量、信息轉換過程所必需的活動確定系統的邊界。相對封閉的系統有著比較固定、不可滲透的邊界,而開放的系統與其環境之間有著可滲透的邊界。

邊界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它使系統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和獨立性,使其少受或不受環境的干擾。系統控制論已證明,對于一個穩定系統而言,當它受到瞬間干擾之后,它對干擾的響應會最終衰減到零,系統最終會回到初始的平衡狀態。系統的邊界對干擾形成第一道屏蔽。中國的政治體制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其它參政黨接受中共的領導,參與政權建設。換言之,在現行的政治體制下,中國沒有反對黨,中國的政黨制度具有高度的獨立性和排他性。任何想要參與到權力運行中的個人或組織,必須首先加入到中共或其他民主黨派中才有可能。這就使得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生態系統的自主性、自治性較強,生命系統的活力完全取決于黨的建設的效果?!白灾餍允谦@得內聚力的手段,使組織形成某種獨樹一幟的精神和風格。盡管自主性不能杜絕來自內部的破壞因素,但它卻能防止外部破壞性勢力的滲入”。如果執政黨意識形態鮮明、組織健全、機構完善、信息通暢、團結穩定,其免疫能力、抗干擾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就強,就較少受環境的影響,從而有效地控制政治過程。第二,邊界對系統發揮著過濾作用。即便是那種有滲透性的邊界也是如此。邊界承擔著對外界物質、能量、信息的篩選和過濾任務,異質的政治力量和社會勢力,如西方意識形態、文化思潮、宗教勢力、敵對組織要想滲透進黨的思想陣地、組織肌體,就必須通過邊界,否則,只能游離于系統之外。在計劃經濟和閉關鎖國時代,政治體系的穩定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邊界的過濾作用,但這是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的。封閉的政治系統由于與外界只有能量和信息交換(集中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宗教法律等上層建筑層面的交鋒),沒有物質交換,沒有人員、資金、技術、產品的往來,自我補充、自我循環、自找平衡,影響到生命系統新陳代謝功能的改善和執政的物質基礎的提高。從系統論的角度,這樣的系統容易導致正反饋的形成,即從系統輸出端回來的信號進入輸入端后,使得系統下一步的行為更加偏離了系統原來的目標,使系統振蕩起來,影響系統的內部穩定?!罢芜^程的高度開放性成為政治時代維持政治體系穩定、促進其功能完善的重要條件?!钡?,“在政治體系本身不健全的情況下,政治過程的開放性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會危及政治體系本身的生存”。⑧政治體系健全與否,邊界的過濾和篩選作用是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外部需求和壓力對系統的沖擊主要是在邊界,有利的過濾進來,有害的阻擋在外,有助于政治體系的同質化和一體化程度的提高。第三,邊界具有緩沖環境和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功能。這種功能在社會組織系統中,常常被稱為系統的“跨界線”功能??缃缇€部分必須在代表本系統的同時,為了取得系統應有功能又必須敏感地對待它們與之打交道的環境的態度、需要、變化和前景。系統的利益和環境的需要在跨界線部分里得到較好的融合,系統對環境的適應力才比較好。中國共產黨在企業、事業單位、社區、農村和其他人民團體中的基層黨組織就承擔著“跨界線”功能。其日常工作的各個方面,包括黨員的發展、教育、管理,基層黨組織的學習、評議、獎懲、選舉、監督,以及規章制度的制定、頒布、執行、反饋等,一方面要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黨的性質、宗旨;另一方面要體現普通黨員的主體意識,反映基層黨員的利益和訴求?;鶎咏M織是黨的戰斗堡壘,更是黨聯結人民群眾的紐帶,善于把黨的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相結合,善于把黨群矛盾、干群矛盾化解在基層,善于反映群眾的心聲和疾苦,基層組織就很好地完成了融合功能、緩沖功能,有助于政治系統的穩定。

三、演化的穩定性

演化(時間結構)穩定性分析屬于系統動態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按照演化方式分類,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生態系統是一個自組織系統,即系統依靠內部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基本動力來推動系統自發地從無序走向有序的演化系統。這個自組織系統還是一個非平衡系統,需要外界持續地提供能量、物質和信息。一般而言,一個非平衡系統從無序到有序狀態的演化,需要如下條件:第一,系統內部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使得諸要素形成某種相互制約、彼此協調的關系,為系統從無序到有序提供了可能。第二,系統對環境開放并且開放度達到一定閾值,使之不斷從外部環境獲得物質、能量和信息。第三,系統內部的“漲落”(創新、革新的觸發行為)不斷,為系統提供非穩定與穩定對立統一的某種張力,使系統能夠跳出某種能量陷阱,處于激發狀態,這就是“耗散結構理論”。所謂“耗散”,就是系統要不斷消耗能量才能實現新的穩定的有序結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生態系統就是一種遠離靜止的平衡狀態的高度有組織的有序結構,它要不斷新陳代謝、吐故納新,才能存在、延續和發展(即追求動態平衡)。

在自然和社會生態系統中,穩定不是常態,不穩定才是常態,穩定是系統演化追求的目標,新的穩態一旦實現,不穩定性因素接踵而來,推動系統繼續演化。政治發展亦如此,“許多發展中國家都處在一種政治不穩態之中,對它們來說,政治發展就意味著從政治不穩態結構走向政治穩態結構”。⑨亨廷頓也認為:“現代性帶來穩定,現代化引起動亂?!薄艾F代化最驚人的現象之一,就是它能夠在許多社會勢力中間引起日益增長的意識、內聚力、組織和行動”,從而“增加了傳統集團之間、傳統集團與現代集團之間以及現代集團之間的沖突”。中國政治系統的演化和政治發展的現代化同步,不穩定性因素在系統演化中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積極因素。追求系統演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就是要將不穩定因素轉化為動力和條件,促進系統的革新和升級(漸變),防止系統的中斷和崩潰(突變)。不穩定因素包括歷史、經濟、文化和政治等諸多方面:

1、傳統經濟、文化的落后性和社會結構的多元性(二元結構)是造成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政治不穩定的歷史根源。中國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的工業積累和投資在缺乏外部支持的條件下必然加重城鄉之間、沿海與內地之間的差距,落后地區長期處于欠發達狀態,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且是一個危及政權穩定的政治問題。鄧小平提出的“兩個大局”思想,既照顧到歷史因素,又將中國經濟發展的后勁鎖定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包括產業轉移、資源開發、擴大內需都離不開農村和中西部。而且,傳統的封建宗法制度至今仍在一些地區存在,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村民自治制度的開展帶來消極影響,將基層民主建設和消除封建殘余結合起來,有助于農村政權的鞏固。

2、現代化帶來的變革沖擊傳統的社會經濟結構、生產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引起與舊體制利益相關的那部分社會成員的不滿和抵制,容易引發社會動蕩。加上中國改革開放進程起點低,可供國家分配的資源有限,一部分群眾不能同步享受到現代化的成果,產生期望挫折感和相對剝奪感,可能釀成社會騷亂。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敏銳地把握住了問題的實質,在國力允許的條件下將更多的資源投向保證社會公平、民生改善的領域,能增強執政的合法性和社會主義的公信力。

3、中國多元文化共存的事實,使中國共產黨構建均質和有力的政治文化遇到挑戰。尤其當異質文化與政治權力、利益爭端、歷史積怨糾纏在一起,容易引起強烈的民族感情和宗教狂熱情緒。經典政治理論認為,政治文化在政治共同體中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對亞政治文化統攝的能力,是政治體系穩定和高效的決定條件之一。中央提出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就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將各種亞文化統攝在馬克思主義文化的旗幟下,形成具有強大吸收力的政治文化。如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大一統”的政治理念,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未曾分裂和瓦解過。即使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存亡關頭,在政治紛亂、國家分裂的情況下,它仍能夠保持完整和統一,這一特征是在世界任何民族的文化中都難以找到的。這種強調“統一”和“核心”的民族政治心理有利于塑造政治認同感,在現代化進程中能參與政治文化的構建。

4、中國的政治現代化容易產生“路徑依賴”。中國共產黨經歷革命、建設和改革若干時期,依靠武裝斗爭贏得政權,是一個意識形態鮮明、組織紀律性強、善于宣傳鼓動、習慣服從的政黨,在中國的政治體制格局中處于超強的地位,其意識形態的社會化、基層組織的網絡化、行政資源的集中化,為高效的社會整合和政治體制的確立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合法性基礎。中國的“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治制度具有的鮮明特點和優點,為體制提供了合法的監督和糾錯力量。加上斐然的執政績效,有助于強化這樣的政治格局,使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能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這是有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國經歷過長期的封建專制統治,集權專制傳統根深蒂固,民主意識缺乏。這一特點在現代化早期對樹立政治權威、維護政治秩序有利,但它會嚴重阻礙政治體系內部的民主制度建設,妨礙政治統治集團對大眾參與要求的正確認識,從而貽誤大眾參與制度的建設,甚至扼殺政治系統的活力。缺乏合法的參與渠道容易引起政治不穩定,因此,對于一個政治參與水平低的國家來說,未來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國用以面對現代化和政治參與擴大的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樣的性質。組織政治參與擴大的首要制度保證就是政黨及政黨體系。換言之,政黨是推動民主發展和政治參與擴大的制度化力量。如果執政黨結構穩固完善,覆蓋的地域廣闊,組織良好并且擁有自己的資源,就應積極回應現代化帶來的挑戰,有步驟、有計劃地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這是將不穩定因素化為積極因素的最佳路徑,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生態系統演化的必然歸宿。

注釋:

①②④⑤塞繆爾·P·亨廷頓著,王冠華等譯:《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三聯書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390、396頁。

③李元書著:《政治發展導論》,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第172頁。

⑥⑧⑨王滬寧著:《比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 251、98、96 頁。

⑦榮敬本、高新軍編著:《政黨比較研究資料》,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頁。

責任編輯:陳文興

D521

A

1671-2994(2010)04-0093-04

2010-06-13

車 轔(1969- ),男,云南昆明人,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科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學、經濟技術史。

*本文系是2009年度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云南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執政安全問題研究》(項目編號:HZ20090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政治系統
Smartflower POP 一體式光伏系統
政治呵護只盯“短處”?——乾 縣“政治呵護”重在政治激勵
WJ-700無人機系統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基于PowerPC+FPGA顯示系統
基于UG的發射箱自動化虛擬裝配系統開發
“政治攀附”
半沸制皂系統(下)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