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文學的發展與危機

2010-08-15 00:49杰趙
關鍵詞:奈特比較文學巴斯

白 杰趙 秦

(1.石家莊鐵道學院外語系,河北石家莊 050043;2.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河北石家莊 050043)

比較文學的發展與危機

白 杰1趙 秦2

(1.石家莊鐵道學院外語系,河北石家莊 050043;2.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河北石家莊 050043)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比較文學研究陷入了一個悖論式的危機。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從誕生之日起,就在不斷的論爭中成長。中國學派切切實實推進了全世界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對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比較文學的發展;比較文學的危機;中國學派

比較文學的發展和比較文學的危機一直如影隨形,在爭議中比較文學日益成為當今的一門顯學,但仍有學者提出比較文學消亡論。如蘇珊·巴斯奈特在《比較文學引論》中就預言比較文學最終將被翻譯研究所取代;而斯皮瓦克更是將其比較文學著作命名為《一門學科的死亡》。雖然比較文學的危機一直存在,但仍未曾止住比較文學發展的腳步,從歐洲到美洲到亞洲,從法國學派到美國學派再到中國學派,比較文學研究席卷全球。為什么比較文學屢遭磨難,卻一直未曾消亡,反而煥發生機?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持這個從襁褓中就備受爭議的學科走到如今?是什么力量讓全球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并投入到比較文學研究的領域中來?

一、比較文學的危機

比較文學的危機,歷來是西方比較文學學者所熱衷的一個話題:上世紀50年代韋勒克發出的“比較文學的危機”主要是針對法國學派的“非文學性”弊端,結果導致了美國學派的異軍突起。進入90年代以后,同時在比較文學和翻譯研究兩個學科都有所建樹的英國學者蘇珊·巴斯奈特也介入了對比較文學的批判性研究。在一本書中,巴斯奈特在大談翻譯研究的合法性之后,直截了當地宣布:“今天,比較文學在某種意義上說來已經死亡了?!痹谒急容^文學“死亡”的同時,人們卻不可忽視另一個具有悖論意義的現象,即比較文學學者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十分活躍,他們出沒于各個領域的學術會議,著書立說,各大學的比較文學系所也不斷地舉行各種學術活動,對整個人文學科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這種狀況又作何解釋呢?巴斯奈特指出,“但是它是在另一些旗號下存活著:當前在世界許多地方進行的對西方文化模式的激進的重估,通過性別研究或文化研究提供的新的方法論洞見超越了學科的界限,以及對發生在翻譯研究內部的跨文化傳播過程的審視?!彼羞@些現象均說明,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比較文學研究確實陷入了一個悖論式的危機:作為一門學科,它的領地變得越來越狹窄,許多原有的領地不是被文化研究占領就是被(文化)批評理論侵吞;但比較文學學者的廣博的知識和對前沿理論的敏銳感覺,再加之他們那訓練有素的寫作能力,又使得他們很容易越界進入一些跨學科的新領域并發出獨特的聲音。這正好與這門學科本身的衰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相當一批比較文學學者今天并不在研究文學,而是在從比較的視角研究其他學科的論題;但他們又不得不在體制上依附于比較文學學科,例如已故翻譯研究學者勒弗菲爾和仍十分活躍的根茨勒等人就一直在比較文學專業內指導研究生。對于這一現象,巴斯奈特也十分清楚,所以她一直在尋找各種機緣為翻譯研究的學科地位的確立而努力。因此,在平行討論了比較文學和翻譯研究之間的關系之后,巴斯奈特大膽并直白地指出,有鑒于比較文學的衰落,“翻譯研究卻贏得了地盤,并且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憑借其本身的實力而逐步被看作是一門學科,它有一些專業學術團體、期刊和出版書目以及大量的博士論文”。因此,“我們從現在起應當把翻譯研究看作一門主干學科,而把比較文學當作一個有價值但卻是輔助性的研究領域”。

二、比較文學中國學派

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從誕生之日起,就在不斷的論爭中成長。學界對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論爭主要圍繞著兩個焦點問題:第一,要不要建立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建立一個民族地域性學派是民族性的問題,還是世界性的問題;第二,“闡發法”是不是中國學派的方法論。在比較文學中國學派提法出現不久,就出現了反對的聲音。1987年荷蘭學者佛克馬在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二屆學術討論會上就從所謂的國際觀點出發,對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并堅決反對建立比較文學中國學派。來自國際的觀點并沒有讓中國學者失去建立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熱忱。很快,中國學者智量先生就在《文藝理論研究》1988年第1期上發表“比較文學在中國”一文,援引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取得的成就,為中國學派辯護,認為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成果和特色顯著,尤其在研究方法上足以與比較文學研究歷史上的其他學派相提并論,建立中國學派將會是一個有益的舉動。孫景堯先生在《文學評論》1991年第2期上發表“為‘中國學派’一辯”,認為佛克馬所謂的國際主義觀點實質上是歐洲中心主義的觀點,而“中國學派”的提出,正是為了清除東西方文學與比較文學學科史中的歐洲中心主義。在1993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舉行的全美比較文學會議上,李達三仍然堅定地認為建立中國學派是有益的。在深化中國學派研究的過程中,也有學者對比較文學中國學派這一提法提出了質疑,對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內涵提出了批評意見,如劉若愚教授主要針對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在興起之初以西方文學理論來評價或闡發中國文學現象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在80年代曾贊成建立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嚴紹璗先生,90年代卻反過來,堅決反對建立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經過對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基本特征和方法體系的論爭之后,學者們普遍認同了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提法。比如,佛克馬教授就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在2007年4月的“跨文明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成都)”上,他公開表示欣賞建立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想法。

綜觀近三十年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發展歷程,它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開拓了新的領域。中國學派的指向或許有民族性的自我膨脹成分,同時也有民族性的發揚光大,但更具有普適性理論的探討和開拓。中國學派切切實實推進了全世界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對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從最初所關心的中國內部的學科建設問題,發展到了關注如何以其特色加入到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中去,并進一步推進普適性理論的建設。以跨文明和變異學為基礎的比較文學學科新理論,必將彌補歐美比較文學學科理論之不足,推動全世界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建設,將有益于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發展。

[1]王寧.全球化、本土化和漢學的重建[J].東方叢刊,1999(1).

[2]曹順慶.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基本理論特征及其方法體系初探[J].中國比較文學,1995(1).

責任編輯 強 琛E-mail:qiangchen42@163.com

I0-03

A

1673-1395(2010)04-0202-02

2010-05-09

白杰(1976—),男,河北邯鄲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

猜你喜歡
奈特比較文學巴斯
中國比較文學概論類教材編寫與話語創新
LIGHTYEAR巴斯光年正傳
讓友誼像一排樹那般充滿生機
讓友誼像一排樹那般充滿生機
比較文學視閾下高校英語專業美國文學課混合式教學探討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介紹
尋找那些鏡頭背后的英雄 反轉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馬蘭)
七十歲的母親和她的“百歲女兒”——大熊貓巴斯的傳奇故事
施飛寧與熊貓巴斯的情緣
奈特不確定下考慮紅利和機制轉換的最優消費投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