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Y一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

2010-08-15 00:43應祥泰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年12期
關鍵詞:輔導員政治思想

應祥泰

(武夷學院 現代信息服務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構建“Y一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

應祥泰

(武夷學院 現代信息服務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社會轉型時期多元化價值觀導致“Y一代”大學生的信仰危機,構建“Y一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就是要突出信仰教育,建立“兩課”教師與輔導員的互動關系,選擇課堂教學、網絡教育、實踐討論等多維度教育途徑,從單一灌輸模式向雙向互動模式的轉變,形成學校搭臺、家庭、社會廣泛參與的教育機制.

高校;Y一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構建

1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Y一代”大學生多元化價值取向的表現

“Y一代”是個舶來詞.2001年初,《管理Y一代》這本新書在美國問世,它正式將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以后至2000年出生的年輕人稱為Y一代.他們追求個性,重視自我,奉行“想說就說”的主張.[1]“Y一代”在價值觀與行為方式上與傳統一代有很大的不同,在大學生群體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行為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位、紀律意識不強、個性自由膨脹等問題.他們給社會的發展輸入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帶了一系列新的社會現象,網戀、SOHO(S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縮寫,泛指在家辦公或小型創業者,是“自由業”的新詮釋)、啃老族、丁克等新詞匯伴隨Y一代的成長而紛紛涌現.

“Y一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顯著特征.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環境塑造下,他們身上有著濃厚的現代與傳統價值觀相互碰撞遴選后的時代氣息.隨著西方的各種文化思潮逐漸滲入,導致了許多Y一代把金錢、自由、權利作為價值追求的優先選擇.他們崇尚追求物質主義、經濟主義、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傾向.南方周末在“你如何看待電視劇《蝸居》劇中人物海藻的人生選擇?”的調查結果顯示:贊同“寧做二奶不當房奴”占53.02%,贊同做人應在無可奈何的現實中堅守的占46.98%.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節目中的年青人敢說敢秀,大膽表達和展示自己的個性的行為讓人大開眼界,節目中許多年青人的婚戀觀在堅守傳統觀念的人眼里簡直無法想象.

2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弱化的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來自跨區域的文化挑戰與影響越來越強,中國傳統的價值觀被市場經濟所追求的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觀念所稀釋,高校一些規章制度在“法不禁止即自由”的觀念下顯得軟弱無力,傳統禮儀與道德的調控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傳統價值觀念的被動灌輸與多元價值觀的主動選擇發生了沖突.導致目前信仰危機的不是缺少信仰,而是信仰多元;不是缺少信仰教育,而是教育的空洞說教.很多高?,F有的思想教育體系多是沿襲傳統模式,在教學內容、形式、載體、手段上存在不能適應Y一代大學生教育習慣.在受調查大學生中,有85%認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輸太多,形式單調,63%認為當前高校所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忽視學生的自覺接受、學生的利益需求以及自我的價值實現,27%認為不樂意接受當前高校采取的教育工作方式.所以,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威脅,不是來自社會,而恰恰是來自高校本身.原有的教學內容與模式過分地統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有些不符合現實的陳舊觀念和內容進一步導致了大學生的價值困惑和迷茫.

高校在教育實踐中忽視了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良性互動.與學生接觸最近最多的高校輔導員在教育與管理過程中沉溺于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事務管理,忽視大學生人生價值的提升,把思想教育片面地理解為對人的意志與行為的限制與防范,重視對學生生活的關心,忽視學生思想的提升,忽視了將學生大膽地置身于現實社會之中,將有爭議的問題,尖銳的社會矛盾讓學生參與分析,將積極的典型事例讓學生評說的條件.[2]甚至,有的高校采取更為極端的辦法,安排輔導員到貼吧或論壇申請吧主權限,刪除學生在網上發表的不同意見.

中國基礎教育體系和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和抵消作用越來越大.在中國的基礎教育體系中,最大的弊端是德育優先讓位于分數優先,拼命灌輸他們“知識”,超前培養做題“能力”,卻往往忽視了真善美價值觀的培育、與人相處能力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資源沒有得到最有效配置,沒有形成“兩課”專業教師與輔導員隊伍的交流互動機制.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重課內輕課外、重理論輕實踐的薄弱環節,忽視了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3 構建“Y一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的構想

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及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學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可持續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建立Y一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就是要從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背景下的社會現實出發,突顯人本關懷,利用生態學的聯系觀、平衡觀、動態觀,整合和優化針對Y一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內容、模式、途徑,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體”內部功能及“本體”與“體外”良性互動的生態關系.

3.1 進一步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堅持學習和貫徹科學發展觀.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意見》創造性地概括和總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規律,表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3.2 通過教師隊伍的整合,建立專兼結合、良性互動的教師隊伍

《意見》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是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經調查,目前許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專職“兩課”教師與輔導員來唱主角戲.雖然配備了專職的“兩課”教師,但“兩課”教師的教學僅僅限于課堂教學,在教育過程中縱向缺少與學生課后的互動交流,橫向缺少與輔導員等其他教師的互動協作.“兩課”教師重理論教學而缺少實踐指導,輔導員忙于事務性工作有實踐教育機會但缺少與課堂理論知識的銜接,從而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通過教師資源的整合,建立“兩課”教師與輔導員工作互動機制,安排“兩課”教師兼班主任,輔導員適當承擔“兩課”課堂教學任務,再通過黨員發展工作和共青團工作將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軌道,進而組建一支專門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教師隊伍,構建起良性互動的教育生態系統,使他們真正發揮作用并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3.3 通過教育內容的深化,注重以人為本、突出信仰教育

《意見》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現代年輕人的主流價值取向才是思想教育創新的土壤.對Y一代學生的新言論新觀點要敢聽敢評敢討論,對不同的意見和思想還要敢破舊立新.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視角.一是就人的自然性而言,關愛人必須注重人的各種實際利益需求,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二是就人的社會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要使人的個體價值、群體價值和類價值和諧統一,不能過分強調某一利益的實現而過分損害另一利益;三是就人的精神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關注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享受.[4]大學生是最有發展潛力、負載著時代發展希望的一個群體,大學生群體有沒有信仰、他們的信仰是否正確,不僅影響著大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而且關系著國家、民族的未來.在執行“05方案”兩課內容中要突出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把信仰教育與禮儀教育、紀律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

3.3 優化教育途徑,采取課堂講授、網絡研討等多維度途徑

《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成為已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載體,特別是網絡博客平臺的出現和流行,標志著網絡信息交流以“信息共享”為特征提升到追求“思想共享”為特征.網絡時代的“博客效應”日益凸顯對人們的思想、行為等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這一高效的信息傳播手段必將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助推器.網絡教育它不僅能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間和空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還極大地促進了師生、家校、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5].

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建設顯得十分薄弱,離我們最近最有利的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被嚴重忽視.隨便打開一所高校的網站,你會發現專門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教育、引導的內容非常少.所以,高校應該把網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主渠道和主陣地,切實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化工作,并利用網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社團進宿舍,構建課堂教學、網絡教育、實踐討論等多維度的教育生態途徑,實現從課堂教學向課堂教學與個體輔導相結合轉變,從單一灌輸模式向雙向互動模式的轉變.

3.4 擴大教育輻射環境,形成學校搭臺、家庭、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影響對Y一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素不僅有學校教育機制的問題,還家庭教育的缺位、社會風氣的誤導等問題.如今的高校校園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催化下早已進一步打破了與社會系統間的封閉性,融入到社會整體系統之中.不僅要把課堂放在教室,還要逐步適當地將課堂放到德育基地,通過活生生、真實感人的德育事例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高校要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輻射力度,走出“象牙塔”,建立的學校、家庭、社會的互動平臺,達到內外教育的生態平衡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1世紀的大學校園是開放的校園,多元意識匯聚碰撞的思想殿堂.高校面對Y一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改革創新的思想教育環境,正確思想的引導和調控功能就會淹沒,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就會衰竭.只有構建Y一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才能為高校合格人才的培養提供強大的思想動力和無限的發展空間.

〔1〕百度百科.Y一代[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6513.htm,2009-12-30.

〔2〕楊良奇.論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內化機制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6(2):80.

〔3〕韓延明.如何強化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EB/OL].http://www.cnbm.net.cn/information/info42334885.html,2009-09-02.

〔4〕胡宏偉.對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哲學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07(8):161.

〔5〕趙寶庫.淺析網絡博客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2):129.

G 642

A

1673-260X(2010)12-0169-02

猜你喜歡
輔導員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