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2010-08-15 00:43何瑋翔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年12期
關鍵詞:大學校園校園文化校園

何瑋翔

(福州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關于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何瑋翔

(福州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校園,是文化載體,同時又是一個以傳授知識、培育人才為其主要社會職能的場所.大學校園文化指一切大學校園里的人在校園內部環境和校園外部環境的互動下,形成的特定的校園生活方式.它是一種客觀存在,始終影響著校園中每一個的價值觀、情感表達和信仰.本文以大學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的職能為著眼點,提出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

大學;校園文化;建設

1 校園文化的內容

大學校園文化是一種典型的、對學生社會化影響很大的亞文化.從廣義上講,校園文化是指校園內的師生員工共同制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狹義上理解,校園文化概念的,是指第一課堂以外的物質形態和精神活動,它構成各大學獨特的風格,使各大學擁有不同的特色.具體來說,校園文化包括幾方面內容:

(1)物質文化:主要指校園環境、校園建筑、教學和科研設施、生活設施等.

(2)制度文化:主要指校園內各種規章制度、師生行為守則、學校管理組織機構、以及黨團組織機構的組成方式及其職能等.

(3)觀念文化:包括師生的價值觀、信仰、政治觀點、思維方式、審美情趣、道德情操等.

(4)行為文化:主要指師生員工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各類群體、社團的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出的校風、班風、學風等.

2 大學校園文化的特性

大學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現象,就其特性而言,是一種亞文化.在宏觀上,大學校園文化被社會主義文化所控制和引導,處于一種從屬地位.但是,大學校園文化對社會文化并不是簡單地認同,被動地接受,而是根據社會發展與進步以及一個時期的社會生產、生活水平,進行新的選擇、整合或排列,即吐故納新.校園文化由此而具有了對社會的前瞻性、輻射力以及教育與文化兩環境同相的性質.

2.1 前瞻性

高校師生是一個與社會文化相比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具有知識水準高、思想敏銳,無論對民族文化,還是外來文化,能夠采取一種批判方式的特質,在揚棄中將傳統、現存以及外來文化的精華融合在一起,實行文化的再造或變更.校園中知識群體對文化的這種批判、整合的能力及其創新精神與創新行為,使校園文化相對處于社會文化發展的前列,因而具有前瞻性.

2.2 輻射力

眾所周知,高等學校是現代文化與現代文明薪火相傳、孕育繁榮的場所,同時又是培育人才和科技創新的場所,其知識密集程度之高,對各方面科技文化信息吸收之強、傳播之廣之速,在社會任何亞文化中絕無僅有.在校園中生活的每一個學生,是校園文化直接輻射的對象.這種影響與熏陶,再加之其它有形課程共同完成對學生智力要素和非智力(文化精神)要素的造化活動.因此,大學不僅能以其精神產品,而且能以其所造就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向社會輻射先進文化,以此來輻射和作用于社會文化的趨進.

2.3 教育、文化兩環境的同相性

教育和文化就像是錢幣的兩個面,相互的統一與依存出現在學校校園.校園首先是一個互動的教育環境,是教育者為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而設計和有組織地建設,教育活動藉此籍此而得以展現,并主要以其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而別于其他社會群體.這種文化現象對人的各方面的發展施加影響,不為教育者的主觀意志所左右,也不與教育者所規定的目標和內容完全一致.這就是說,在同一聲所內的教育現象具有確定性,而文化現象則有著一定的自發性和隨意性.然而,校園畢竟是一個以提供主流文化意識為主的社會場所,因此其文化環境就自然充滿了對人的思想、意志以及健全人格形成的導向性或教育性.在我國高等學校里,這種文化活動與教育活動的互存、互促、互為和同相是校園文化的顯著特點.

3 大學校園文化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長期以來,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度低、實效差,創新不夠,對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方面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為提升校園文化活動質量,必須改變現行活動實施的模式,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更多的學生成為活動的策劃、組織、實踐者.按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管理的方式,一般依據計劃規范的模式.先制定計劃,一般通過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辯論賽、征文、講座等活動形式,自上而下圍繞總的活動方案加以落實,并逐級授權,組織實施.但是,學生對此類活動形式的認可度不算太高.

我們發現,這種類型的校園文化活動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校園文化活動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創意.活動決策者多在上層,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入,不能很好地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的特點,與大學生通過活動欲獲取的實際需求有距離,直接導致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普遍不高;(2)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活動逐漸喪失了目標的一致性,活動的開展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基層組織的創造性也得不到有效的激發,工作開展顯得活力不足;(3)由于經費的制約,我們往往忽略基層組織的活動,影響基層開展活動的自主性與積極性的發揮.

另外,改革開入以來,隨著社會主體文化的變化,校園文化也受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比以前進步,他們注重個人的主體意識,重精神,重成就,重實用,重發展也注重實現自我;他們競爭參與意識增強,進取、開拓和拼搏的精神進一步得到發揚,成才意識明確,學習目的更加明朗化,各種能力不斷增強.但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同時,也呈現出拜金主義思想日益澎漲,一些人向“錢”看,個人主義嚴重,不講全局利益,只講實用;不講奉獻,只講索??;不講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只講排場,比闊氣;不講實事求是,只講弄虛作假等等情況,這種影響也對校園文化構成了挑戰.

4 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若干建議

4.1 要努力營造一種奮發向上的校風

校風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好的校風能激發和凝聚學校成員的內在動力,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發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總之,通過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能使廣大師生員工牢固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4.2 要選擇校園文化載體新模式

學校管理者要善于探索與嘗試校園文化建設新的模式和途徑.著名的美國社會學學者威廉·費爾丁·奧格林在其《社會變遷——關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質》一書中曾這樣寫到:“在變遷社會中,人們的態度都是追求進步,那里總存在更好的方法,他們喜歡新的,進步構成社會觀念的特征”.從這個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變遷社會中人們行為的基本特點是追求進步,接受新事物迅速,而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敏感品牌.精益求精,精心設計好學校的?;?、校旗、校歌,創造富有校園特色品牌這是校園文化的靈魂.二是選準文化載體,打造文化品牌.學校的校報、???、校園網除了能為師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基地之外,也是宣傳學校的一個重要窗口.三是把握特色,創新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這是建設校園文化的基本內容之一,學校著眼面向未來,以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以嚴謹的教學促進學生知識與智慧的發展;以多樣的實踐訓練學生的技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以充分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可以通過開展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構建多層面的校園文化,推動校園文化向縱深開發展.

4.3 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一支不可替代的隊伍,就是廣大青年學生.他們是受教育者,但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既扮演角色,又可以是觀眾.校園文化這個陣地也恰好是青年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舞臺,通過這個舞臺一方面可以師學相長,互為補充,另一方面可以達到“兵教兵”,“兵學兵”的目的,使學生主體作用在校園主流文化的引導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4 加強校園物質環境的建設

校園物質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硬件”,只有具備這一“硬件”,校園文化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國古代著名書院以及當今一些著名的大學,人多依山傍水,建于環境優雅之處,原因就在于以自然美的景觀來陶冶學生性情、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所以應重視校容校貌的建設,校園綠化美化等文化景觀的建設,通過自然山水、花草樹木、櫥窗宣傳欄、書寫和張貼名言警句等,賞心悅目的環境可使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使大學生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4.5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

作為校園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對師生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力.在精神文化的建設上必須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因此要培養嚴謹樸實奮發奉獻的優良校園精神,便置身于這種精神氛圍中的師生靈魂感受到一種激動、興奮,產成對學校的自豪感和責任心,要培養創新精神,關注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尊重個性的全面發展,形成各大學自己獨特的校園精神文化.

首先,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校園的講座是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渠道.各類學術講座、專題講座、藝術欣賞、社會熱點問題研討、名著導讀等,可以啟迪思維,加強修養,開闊視野,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提高文化品位.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創造催人奮進的校園精神.結合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通過校內外多種意義的多姿多彩的社會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一方面,大學生作為文化的傳播者,將自己在校園內的科技知識運動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展示校園文化的風彩;另一方面,大學生在實踐中又可將優秀的社會文化傳入校園,雙方面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已成為大學生積極進取,開拓奉獻的動力,培養了學生嚴謹、務實、多思、創新精神和剛毅堅強的性格.

再次,建設校園精神文化示范區.加強學校精神文化示范區的建設,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以學生宿舍為中心的學生生活區,是學校除教室外學生最為集中、滯留時間最長的社區,是學生思想交流、信息溝通的重要場所.社區的文明反映了校園文化,它是整個校園文化程度的縮影,所以加強以生活區為主的示范區的建設至關重要.

〔1〕梁碧茹,李洪波,鄭美玲.建設適合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校園文化[J].青年探索,2000(4).

〔2〕黃小華.社會轉型時期的校園文化變遷[J].青年探索,2000(3).

〔3〕王欣.大學精神的發展與提升校園文化活動質量[J].蘇州大學學報,2002(教學專輯).

〔4〕劉楓,丁志衛.大學校園文化的思考[J].中國當代教育雜志,(14).

G 641

A

1673-260X(2010)12-0198-02

猜你喜歡
大學校園校園文化校園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淺析大學校園熱微環境
大學校園改造更新規劃研究
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學校園?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山西大同大學校園植物區系特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