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
——赤峰學院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報告分析

2010-08-15 00:43劉海波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年12期
關鍵詞:赤峰思想同學

劉海波

(赤峰學院 學生工作處,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
——赤峰學院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報告分析

劉海波

(赤峰學院 學生工作處,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當前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及時、準確、客觀地了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本文通過對赤峰學院50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合平時工作積累的學生工作案例,利用學生座談會和個別談話等方式來掌握赤峰學院學生的基本思想狀況,并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結合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策略.

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對策

為了了解掌握赤峰學院學生的思想狀況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由學生工作處開展了一次全院學生思想狀況的調研.調研以調查問卷為主要形式,并輔之以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等形式.本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學院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83份,回收率96.6%,為了使調查取樣分布盡量合理,在選擇調查對象時,分別在理科與文科、師范與非師范、本科與??浦邪幢壤x擇班級和人數,在19個院、系(部)按照指定班級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涉及思想政治覺悟、道德價值取向、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情況等方面.調查結果表明,赤峰學院的學生的思想能適應時代變革的步伐,思想活躍,主流呈現健康、積極的態勢,同時由于自身成長的特點,思想上也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

1 思想狀況調研的結果與特征分析

1.1 思想基本健康向上,個別呈現矛盾性

在思想政治方面,學生的政治態度趨于理智,具有較強的愛國熱情.有65.8%的學生認為入黨有利于個人的成長,對入黨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有52.2%的學生已遞交或正準備遞交入黨申請書.在這52.2%的學生中,有99%的學生表現出迫切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認為馬克思預見的共產主義社會“一定能夠實現”的占57.6%;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的占18.4%;而24%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這說明了部分學生對共產主義感到迷茫和困惑.同時,個別學生對學校政治學習、政治教育活動的熱情不高,不主動、不熱心、不積極,部分還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調查中只有14.69%的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教育活動感興趣并能積極參加,只有31.28%的學生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感興趣并能積極參加,只有38.86%的學生對集體主義教育活動感興趣并能積極參加,更有6.23%的學生選擇對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感到索然無味并有抵觸心理.

這些調研表明,赤峰學院學生的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大多數學生自尊、自重,有進取心以及社會責任感強等品質;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看得很清楚,能客觀地進行是非判斷.然而,與思想開放并存的另一個特點是部分學生思想觀念較為混亂,西方一些腐朽思想觀念的片面滲透容易在大學生中演變成極端的自由主義、唯我主義、拜金主義和實用主義等.

1.2 道德價值取向多樣化,人生態度積極向上[1]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受此影響,大學生的道德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總體上呈現了復雜化、多樣化的特點.問卷結果顯示,在看待“社會道德滑坡現象嚴重”這個問題上,37%的同學表示不認同這種觀點,63%的同學表示認同.同時,有70%的同學看誠信的時候表示大多數人還是講究誠信的,把“誠信”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許多學生崇尚“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信條,以追求物質利益享受為主要目的.在“你對個人幸福的理解”問題調查中,回答擁有“財富”、“權利”和“寬敞舒適住宅”的占調查人數的38.5%.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上認為“完全一致”的占9.6%,認為“相互依存,雙重實現”的占61.0%,66.8%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成為“義利并重者”,33.9%的學生選擇自己成為“重義輕利者”,82.3%的學生認為是“應該提倡奉獻精神”.

調查結果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思想上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也揭示出大學生價值觀念的矛盾和困惑.他們既尊從傳統道德,又吸收西方許多道德觀念;他們注重個性發展,主體意識增強,但對基礎文明、社會公德等不屑一顧;他們競爭意識增強,但競爭中摻雜著極端個人主義.他們不善于用固定的倫理模式規范自己,而傾向于對具體的問題做出具體的道德判斷.

1.3 自我排壓能力差,心理健康狀況欠佳

當前,在校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沒有經歷過他們的父輩所經歷的磨難,沒有吃過苦,成長環境比較優越[2].因此,他們的忍讓力和抗挫折心理素質比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往往感情用事,缺乏理智,處理問題帶有明顯的極端性.調查結果顯示:一些大學生遇到經濟壓力、人際關系矛盾、感情問題、學習壓力、就業茫然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時,不能很好的自我調節,導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現.據調查有17%的學生存在就業壓力;67%的學生存在著學習壓力;3%的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13%的學生有經濟壓力.由此可見,部分大學生不能及時有效地調整心態,緩解壓力,個別大學生心理素質十分脆弱,不敢正視和面對挫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鍛煉和教育培養.

雖然大部分同學沒有進行過心理咨詢,但實際上有30%的學生存在自己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主要心理問題集中在強迫癥狀、抑郁癥狀、心里壓力過大、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上.而在對待心理的態度上,55.8%的學生選擇對好友傾訴;20.2%的學生選擇存在心里誰也不說;16.7%的學生選擇同父母或老師商量;7.3%的學生選擇求助心理咨詢機構.大學生心理障礙發生率呈增長趨勢,已明顯影響到一部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1.4 生活態度積極樂觀,勇于追求實現理想

參加社團活動的目的有50%的同學表示參加社團的目的是增長見識、經驗,36.7%的同學完全是出于興趣愛好才選擇了自己所在的社團.有66.7%的同學認為他們與同宿舍的同學相處的親密無間,20%的同學認為是客客氣氣.可以看出,當代我院學生接觸社會和新環境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自己能夠妥善的處理好生活以及人際關系問題.在“你與你周圍的同學經常談論的話題”這一問題中,10%的同學談論的話題涉及日常學習和生活問題,70%的同學談論關于畢業分配的問題,可見我校學生還是十分關心自己的未來就業和生活,并且比較注重目前的學習生活.認為目前的大學生活是怎樣的.有30%的同學還是懷著心情壓抑,前途未卜的態度,13.3%的同學表示心情舒暢充滿生氣,36.7%的同學刻苦學習為將來的工作打基礎.

調查顯示出大部分同學還是報著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學習,相信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現狀表示不滿,對未來有些迷茫.

2 影響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主要因素

2.1 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容否認的是,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給大學生的思想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最主要的反映在人們對利益關系看法的改變,使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急功近利思想膨脹,由此導致大學生價值觀念的變化.他們在處理問題時,更多的采用實際利益標準而不是是非原則標準.

2.2 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高等教育的改革給高等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但也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了新的沖擊和影響.特別是“招生并軌,收費上學”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等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使學生更加注重勤奮學習,注重能力培養,但另一方面也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精神和經濟壓力.與此同時,教育回報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2.3 網絡的影響

互聯網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侵入了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休閑、娛樂和交往的一種主要方式.互聯網信息的良莠不齊,如果大學生不能建立良好的信息選擇機制,必將對思想道德素質產生不良影響.

2.4 大學生心理狀況和道德意識尚不成熟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從接受走向思考、從感性走向理性、從很不成熟走向比較成熟的成長過程.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情感的豐富和偏激性、個體的好奇心理與變幻性以及思想發展與社會經驗缺乏的矛盾等幾個方面.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生對日趨多元的道德標準有時候不能加以正確選擇,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普遍冷漠和對非主流意識形態普遍關注形成鮮明對比,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只是停留在“唇槍舌戰”,卻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在道德文明方面“知行脫節”現象經常出現.

2.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缺陷是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因素提高的直接因素.例如教書與育人工作不協調,思政工作者和專職教師兩支隊伍“脫節”.所有教師都有著育人的責任和義務,應該是教書和育人工作并重,而在實施過程中,這兩支隊伍之間往往缺乏相互理解、溝通和協作,教師只顧追求學生的分數,不顧及學生的品質發展,學生在校園內有違反校紀校規的,大都送交班主任或學生工作部門來教育、處理,尚未形成全體教職員工共同育人的思想和觀念造成學校德育出現勢單力薄的現象.

3 解決大學生思想問題的對策分析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認為在新形勢下針對大學生在思想上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3].

3.1 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教育

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教育學生,就是要教育學生樹立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精神,尊重規律的科學精神,尊重人的能動作用的創造精神.通過教育,使學生真正學會正確地觀察問題和思考問題,克服認識上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大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待人生的價值、目的和意義,反對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學會正確處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

3.2 轉變道德教育觀念,做到觀念進步與時代發展同步

堅持采取主題教育的手段,把思想道德工作理念貫穿于各項主題活動中.其一以時為序,采用活動月、活動日方式,分別組織主題鮮明、影響力大、參與面廣的活動;其二因事制宜,針對某一時段的新聞事件或歷史事件,在全校范圍內組織主題鮮明、有的放矢的大型活動.其三大力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和主旋律教育,采取靈活多樣的政治理論學習方式,如知識競賽、報告會、座談會等[4].

3.3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誠信教育

通過分析調查結果,我們了解到,目前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著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如何防患于未然,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逐步構建起課堂教學、教育活動、指導咨詢、危機干預、調查研究相結合的模式,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院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領導機構,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常設機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選修課程;開設專題講座如人際交往藝術、學習方法指導、戀愛與性健康指導、擇業與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普及、健康人格培養等;舉辦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班.通過一系列心理教育,幫助大學生解決好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困惑,優化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使他們能協調人際關系,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勇于面對挫折和失敗,最終得以全面發展.

3.4 創建具有濃郁的學術氛圍的新校園,加強具有學院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

學院要鼓勵學生積極上進、認真學習,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另外,學院可每學期安排計劃、邀請各行各業成功人士及專家來校蒞臨指導,為學生指點迷津,培養大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就業畏懼感.除了學習方面,學院還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用健康向上、積極上進、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陶冶大學生的性情,抵制社會上不良思潮在校園內的傳播;運用各種活動方式作為教育載體,比如文藝晚會、辯論演講、講座評論等,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受到熏陶,培育其優良品質.這些措施都能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情商基礎.總之,爭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形式與內容上的創新.

〔1〕孟輝,等.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特點及對策研究[J].科技風,2010(1)(下):6-7.

〔2〕周仲魁,等.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分析及對策[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412-415.

〔3〕王莉.高校學生思想狀況調查研究[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8(21):150-152.

〔4〕張國清.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及施教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72-74.

G 525.5

A

1673-260X(2010)12-0182-03

猜你喜歡
赤峰思想同學
赤峰學院學生書法作品
赤峰學院教師書法作品
赤峰家育種豬生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