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不良因素與干預對策

2010-08-15 00:43浩,徐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年12期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鍛煉體質

馮 浩,徐 濤

(渤海大學 體育部,遼寧 錦州 121013)

影響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不良因素與干預對策

馮 浩,徐 濤

(渤海大學 體育部,遼寧 錦州 121013)

從近幾年我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發現,學生身體素質具有持續下降的趨勢.針對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狀況,找出影響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因素,并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一些相關的干預對策,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依據.

大學生;身體素質;影響因素;干預對策

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是一個民族健康素質的基礎,是每個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到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競爭力.一個人,不管思想品德有多么高尚,學問有多么高深,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很難為祖國和人民貢獻,也很難擁有幸福的生活.因此,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是學校體育最主要的任務,身體素質是體質的主要組成部分,身體素質下降必然會影響體質的增強.本文從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分析入手,探討影響身體素質下降的不良因素,提出相應的干預對策.

1 現行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現狀與分析

在年2006遼寧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資料中表明:大學生除力量素質以外,其它素質如耐力、速度、柔韌等均呈下降趨勢,尤其以耐力素質下降最為突出.來自沈陽工業大學呂德忠老師的資料表明:遼寧省理工類男女大學生身高標準體重指數非正常者分別占65.5%和52.5%,其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別占26.5%和11.5%,肺活量指標的平均值過低,不及格率過高;男生在臺階實驗方面的不及格率過高,達4%,超國家設計的標準一倍;女生立定跳遠指標的平均值為165.2,處在及格水平,不及格率達到了5%,體現了遼寧女生下肢爆發力極差.另外,在其他學校的調查報告中,我們也了解到:如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低年級明顯優于高年級,但是,從三年級開始下滑,四年級達到了最低點.沈陽工業大學一、二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結果顯示:①男生的身高體重身體形態指標呈上升趨勢,體重增長較為顯著P∠0.05.超重、肥胖學生比例在上升,分別為4.0%、17.0%.女生體重呈現了負增長為0.59 Kg.②臺階實驗、肺活量呈下降趨勢P∠0.01.

2 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不良因素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體育鍛煉不足(包括時間和強度均不夠)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學生體育鍛煉不足與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其中,既有學生自身缺乏刻苦鍛煉的意志問題,也有學校場地不足,時間安排以及體育活動內容安排上的問題.

目前的學校體育,只注重技術,輕健康教育,并且忽視終身體育的教育.大學生在校期間,一、二年級體育課必修成績及格才可拿到學分,準予畢業,在此要求下,大學生較重視體育課及課外體育鍛煉,上體育課及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高身體素質提高較為明顯.但是三、四年級,情況就有所不同,大部分學校沒有開設體育課或體育選修課,體育鍛煉就明顯地成為個人行為,沒有管理及約束機制,因此,體育課一但結束,體育鍛煉也隨之結束,造成身體素質直線下滑.再者,大學生缺乏體育理論知識,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淡薄,也是阻礙大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因素之一.

另外,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的加大,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過累,飲食營養不夠均衡,飲食不規律,不吃早餐或挑食,睡眠不足,精神緊張,這些也是影響學生健康的不可忽視的原因.

學校體育的目標之一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學生的體質狀況,提高健康水平.因此,改革及改進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諸多方面,使學校體育的作用落到實處,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3 高校體育課改革的干預對策

學校體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這是學校體育的關鍵所在.

3.1 改革教材內容

應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教學對象、不同教學條件、不同生理和心理特點,不同興趣愛好,要改變以往過分強調統一而不結合實際的弊端,制定一些學生終身受益,即提高學習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又能提高體育能力,提高健康水平的項目,使學生學會在體育學習中,獲得終身體育思想,培養學生體育健身知識和興趣.

3.2 改革教學方法,提倡主動式教學,培養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

目前,高校體育的教學模式還是注入式的教學比較普遍,老師做示范,學生模仿,方法陳舊,教法呆板,其弊端是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現代體育的內涵不只是體魄的強健,更重要的是從事體育的能力:①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完成基本動作的能力;②對體育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的掌握;③獨立從事體育鍛煉、身體娛樂和體育欣賞的能力;④自我評價身體鍛煉效果的能力;⑤體育活動的組織能力.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加大教學方法改革的力度,以培養學生自身的體育能力為目標,提高主動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要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關系,激發他們的熱情,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使學生悟出道理,從而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教學方法的改進,可提高學生自身的體育能力,而自身能力的提高,又為畢業后終身受益及從事社會工作打下基礎,這是我們教學方法改革追求的目標.

3.3 改革課程體系

通過不同的運動項目的教學與競賽來培養學生團結協助精神,加強對學生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精神及抗挫折的培養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質.在教學內容上要轉向符合學生特點的生活體育、娛樂體育,即讓學生體驗體育的樂趣,又使學生掌握閑暇時間的體育手段與方法.加強理論課教學,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改變目前高校體育中只重視技術教學,忽略體育理論和鍛煉方法及體育思想教育的現狀,對大學生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健康教育,強化健康意識,讓他們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識,提高保健能力,指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地提高其健康水平.使技術教學與理論教學、能力培養與品德培養相結合.

3.4 改革體育課考核方法

改革以前考核過分強調統一的弊端,體育成績應以學生的鍛煉的態度、次數和本人運動成績進步大小加上體育知識方面為主要評定標準,做到“重視過程、淡化結果”.單一的成績評定容易挫傷部分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不但不利于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而且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意識和健身觀.這種綜合的評價方式,不但能夠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有利于對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培養.

3.5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應將課外體育活動納入第二課堂,以體育俱樂部、單項協會的組織形式開展活動,學生均以會員身份參加活動,通過講座、模擬演示、輔導和咨詢解答及分類指導等形式,向學生傳授有關體育與保健知識、技能,為學生創造這樣一種體育環境與氛圍,旨在擴大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繼而真正掌握自己喜歡的體育鍛煉項目與保健的方法,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行動.此外,學生通過入會并且交納一定數額的會費,不但可以作為一種籌措基金的手段與渠道,解決高校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經費不足的矛盾,使資金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而且更重要的是鼓勵提倡,培養學生樹立一種現代意識——健康投資.同時,還有加強學校對第二課堂的管理,將其列入學校工作計劃,配備足夠的體育教師,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并規定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時間,并進行嚴格的考勤和考核,將其與學生的體育成績掛鉤,以一定的比例計入學生的體育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從制度上、管理上保證第二課堂的開展.

3.6 國家和學校應加大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的資金投放,建設更多更好的體育場館,為廣大學生們創造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

3.7 把體育教學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應將大學生體育教學分布到大學四年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去,1—4年級都開設體育課,并適當增加體育課時,進一步改革體育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利于加強體育素質的連續性和持久性,幫助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進一步的形成.

總之,高校體育改革要大膽地實現觀念上的轉變,要盡快建立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和經濟發展的體育教育新體系,使高校體育工作與全民健身計劃相配套,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培養學生不僅在學校階段,而且步入社會后,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獨立地、自覺地進行鍛煉.

〔1〕劉相林.遼寧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1):131-132.

〔2〕陳海濤.福建省漢族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干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3):361-363.

〔3〕李世榮,等.淺談大學生體質狀況調查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5(27):65-66.

〔4〕劉賀,等.遼寧省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04(2):68-70.

G 807

A

1673-260X(2010)12-0102-02

猜你喜歡
身體素質體育鍛煉體質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問答
中醫“體質”回答
怎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28天吃出易瘦體質
身體素質對籃球技戰術發揮的影響
足球專項身體素質練習與足球技能學習成效的相關性研究
體育教學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研究
體育鍛煉也重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