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歷史專業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2010-08-15 00:48歐德良
河池學院學報 2010年1期
關鍵詞:史事歷史探究

歐德良

(河池學院 政法系,廣西 宜州 546300)

高校歷史專業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歐德良

(河池學院 政法系,廣西 宜州 546300)

探究式歷史教學是由教師以各種問題誘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使學生廣泛閱讀,打下廣博的文史基礎。教學重心由注重史事的準確性轉向對歷史思維方式的培育。最后,教學評價是以學生為主體而展開,以期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

探究式教學;思維方式培育;以學生為中心

一、充分利用網絡 使學生廣泛閱讀

只有學生具有廣博的知識基礎,我們的探究式歷史教學才能措置裕如地展開。當今世界是信息社會,我們所需的書籍資料基本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網絡。開學初,教師把課堂教學所需一切材料,都分門別類地掛到教師的博客或者課程主頁上,詳細說明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參考書目、考核方式。教師利用自身優勢,把自己搜集的電子書籍做成 PDF格式上傳到網頁上。這樣,教師就做好了教學的準備工作,學生只要上網,進入教師主頁,就可以閱讀教師羅列的材料,有的放矢的準備授課內容,讓他們帶著疑問去上課,上課時能參與討論,有問可提,有言可發,活躍的教學課堂氛圍得以有保障。

當然探究式歷史教學需要一定的條件,學校得進一步更新教學網絡,從課堂準備到課堂教學,為師生提供便利,力爭做到每一門歷史主要課程都有統一的完善的網頁。其次,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得付出艱辛的勞動。我們絕對不能以為探究式教學就放任自流。反觀我們過去的一些所謂“探究式教學”往往流于形式,虎頭蛇尾,學生沒有閱讀,教師疏導無力,探究不下去,最后,交一篇論文完事大吉。學生剛踏進史學的大門,他們還無法領悟歷史學的魅力。教師擔負起引導的責任,把所授課程的精髓所在、所需閱讀書目,重點思考的內容都羅列在教學網頁里。當然,這是一項費時費力的事,但第一次上傳后,以后逐年增加完善,實際是既高效又省事的方法。往往一門史學課程就是一個資料庫,教師整理上傳資料的過程就是論文寫作的基礎。

二、教學重心由史事講授轉向歷史思維方式的培育

現在的歷史教學還停留于建構歷史史事的階段,沒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育。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無法形成自己對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獨特見解,人云亦云,變成歷史學家的傳聲筒,這與我們歷史教學的目標相去懸絕。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前已述,讓學生廣泛地閱讀,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歷史史事閱讀應該是學生的事,一些基本性的歷史史事都可以掌握,教師所做重點應是培育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歷史邏輯思維訓練。

首先,我們得引導學生閱讀哲學政治學的書籍。歷史思維能力的突破依賴于其它學科識見的拓展,哲學政治學的素養能夠讓學生有良好的思維習慣。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是復雜多樣的。同樣地,歷史也是復雜的多面體,而過去的歷史觀往往只講一面。是黑的就絕對就是黑的,是白的就是白的,難道就沒有黑白相間的一面嗎?所以引導學生讀歷史時,一定要引導學生關注歷史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比如說我們看待歷史進步?!耙环矫婵赡艽_切推動了歷史前進的步伐,但另一面,我們要看到歷史進步后的凄涼與困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讀出歷史的滄桑與無奈,讀出真實的人文歷史?!盵1]在講授戰國長平之戰一節時,主流歷史學家強調趙國主力被秦軍擊潰,此后一蹶不振,結束了秦趙兩強雄峙的局面,加快了戰國統一的歷史進程。長平戰后,秦軍主將白起制造了慘無人寰的屠戮,坑殺降卒四十余萬。我們在歌頌秦王氣吞河山的雄才大略時,卻忽視了被屠戮兵士的凄慘命運。他們年輕血軀在帝國炮車下被輾軋粉碎。在戰爭至上的糟糕時代,被無休止掠奪、掠奪,直到凄楚地死去。而多少白發蒼蒼的娘親,多少風華正茂的嬌妻翹首企盼著他們的歸來。青山幾盤,江流幾灣,天涯極目空斷腸?!霸诖?我們若毫無感情地訴說歷史所謂的進步,而忽視尊崇生命價值的教育,將會使我們的歷史教學偏離人文教育的準則?!盵1]鑒此,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多面地看待歷史,讀出歷史的復雜性與多樣性,讀出歷史人物的困頓與無助,從而能夠同情性理解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而不是一味地頌揚或者唾棄歷史人物。

其次,以聯想的方式來解構不同歷史人物的行為,且追溯他們行為背后的深層文化內涵。探究式歷史教學布置書目多,學生閱讀多了,視野自然也就開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后,在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文化展開聯想,從而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如在講授抗日戰爭后國共兩黨政治協商會議一節時,就重點講授了中共的誠意與蔣介石的獨裁行為。當時,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愿意組建國民聯合政府,“毛澤東當時還派人去淮安勘測地形,準備在淮安修建副總統府”[2]43。而蔣介石自恃武力強大,挾洋自重,撕毀協議,向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致使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在上討論課時,就引導學生回顧美國內戰后總統約翰遜如何對待政治對手的史事。眾所周知,美國內戰后,北方共和黨取得了戰爭的最后勝利,但是約翰遜沒有借民主黨衰敗之機整而治之,而是扶持民主黨的發展,保持美國政黨的均衡。他認為一黨獨大,勢必失去權力的制衡,不利于美國的長治久安。對比兩者不同政治行徑后,進一步向學生發問:“為何兩種不同文化培育的政治人物的政治行徑有如此大的區別?”最后學生從傳統政治斗爭的殘酷性作出初步的結論:“中國沒有建立人身保護的憲政機制。沒有憲政體制可以保障他們自身及家人生命財產安全。一旦斗爭失敗,身家性命難保。所以在斗爭中必須以機會主義作為最佳的政治選擇。一切都是為了政黨及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盵1]通過聯想式教學,拓展學生的視野,了解中西政治文化的不同,初步窺視西方政治文化精髓之堂奧。

在此,教師沒有直接引出結論,而是通過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對中西政治文化的異同做出自己的判決,培育學生妥協寬容的政治素質。

再次,以質疑精神引導學生對約定俗成的歷史結論提出自己見解。明代大儒陳獻章說:“學貴置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睔v史是曾經發生的史事,只有唯一的可能性。但是我們在解釋歷史時卻有自己意識羼雜于已經發生的史事里。個體在敘述史事時總有自己的評價視角,同一史事在不同時代,不同的人的筆端下,各有不同的認識。所以,同樣的歷史可以一千篇,一萬篇地抒寫。正基于此,歷史才如此的扣人心弦,才有無窮魅力。而個體歷史學家終其一生,也不可能認識歷史的全部。無論他的學問有多大,他總有歷史認識的盲區。學生初進史門,但須有質疑精神,只要具有質疑精神,才能對歷史形成獨特的見解。那么如何引導學生以質疑的精神對待已有的歷史結論呢?筆者認為,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關注與現有學術觀念不相契合的材料,且小心翼翼地搜尋相關類似材料。進而進一步大膽假設論證與傳統觀念相違的的史論。蒙文通曰:事不孤起,必有其鄰。同一時代之事,必有其“一貫而不可分離者也”。學生從孤例著手,進而搜尋與此類似材料,由此及彼,層層推進。最后形成與現有學術觀念迥然不同的結論。在講授中國早期共產黨一節時,筆者羅列了李大釗、向忠發、顧順章等被捕后的供詞。讓學生課后搜尋與此類似的共產黨人臨難時的供詞。讓他們聯系每個人的出身與文化素養,分析他們臨難時各自不同的心態。最后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早期的共產黨人都是受傳統文化影響甚深的士大夫。正是傳統士大夫的天下意識使他們能夠置生死于不顧,投身革命。而早期的工人階級出身的領袖如向忠發、顧順章等人,沒有具備我們教科書所講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徹底性,很快投降變節。這實際上就顛覆了原有工人階級革命最徹底的傳統觀念。

(三)以學生為中心評價教學

教師是探究式教學的主導,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那么我們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若沒有好的教學評價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勢必受到影響。但若完全由教師主導教學評價,顯然與探究式教學的初衷是相違的?!皩W生是教學話動的直接參加者。教學也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學生是認識過程的主體,當然也應成為評價的主體?!盵3]我們可以設計教學評價模式引導學生對各自的課堂表現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作為教師評分的基礎。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這堂課,你做了哪些準備,上課時是否參與討論,你自己的發言是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獨特見解的思維火花來自何處?同學們對你的發言反應如何?你自己對這堂課的評價如何?這些教學評價表課前事先設計好,讓學生填寫,教師審核,作為期未考核的基礎。通過這種自我評價,讓學生樂在參與其中,對教學始終有一種表現的沖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評價之中也得到提高。

傳統的教學模式由教師主導一切,讓學生沒有發揮自主權,無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而以學生為中心評價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與教師互動,共同關注教學的每一個討論話題,由重視史實的準確性轉向重視史論結合的嚴謹性與深刻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質的提升。同時學生反饋有利于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進一步改進教學工作。

在探究式歷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從口頭表達、發言的廣度與深度、思維有無創新性等方面都有嚴密的考核?,F在高校多實行獎學金制度,如何讓勤奮學習的學生能夠在教學課堂有良好的表現,進而得到好的回報,將是我們教學中值得思考的問題。若是實行探究式歷史教學,像過去那種從來不參與教學,甚至課都不上,期未背背同學上課筆記混個學分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1]歐德良.歷史人文精神的培育[J].文教資料,2009,(11).

[2]楊曉凱:中國百年經濟史筆記 [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c75d25abe23482fb4da4ca8.html

[3]劉德榮.探究式歷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12).

G642.4

A

1672-9021(2010)S-0074-03

歐德良 (1976-),男,湖南辰溪人,河池學院政法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

2010-06-20

[責任編輯 陽崇波

猜你喜歡
史事歷史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藤縣掛榜嶺和東山的史事
郭店《窮達以時》所載百里奚史事考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