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民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看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

2010-09-02 06:16黃晶晶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摘要】民國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整個中國高等教育史上都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次改革雖然最后并未獲得成功,但其改革失敗的原因卻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經驗和教訓。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在大眾化這一進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以后怎么來盡力避免高等教育改革中會出現的這類問題?本文就民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給我們留下的深刻歷史教訓以及當前正在經歷的高等教育大眾化來進行分析,力圖能為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

【關鍵詞】民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大眾化

一、 民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概況

從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建立中華民國開始。資本主義制度的東西就開始瘋狂的涌入中國這片土地,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

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開始,高等教育的改革就備受重視。新崛起的資產階級積極學習和模仿國外先進的教育模式和制度,并通過制定各種法律法規和頒布各種措施來將資本主義先進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引入中國這片土地,期望通過教育的改革來引領整個社會的各項變革。

民國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一次大換血。它徹底把封建時期的四書五經教育體系推翻,建立起十分先進的資本主義教育體系。民國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概括起來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的。即教育宗旨、學制、高等教育法規、教育體制。

1、 教育宗旨。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剛剛成立,1912年1月9日就成立了教育部,可見中華民國對教育的重視。作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就積極廢除了清末“忠君”“遵孔”的教育宗旨,確定以確定以培養國民公德為主的教育宗旨。同年9月,教育部根據臨時教育會議的決議,公布了初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官、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

2、學制。1912年9月的臨時教育會議確定了新的學制系統——《壬子葵丑學制》。學制中關于高等教育的規定是:規定大學六年至七年,其中預科三年,本科三年至四年。大學畢業后得入大學院,肄業年限不定。從橫的方面來看,與大學平行的學校,有專門學校和高等師范學校。中等或甲種實業學校畢業生,如不升入大學可進入與大學平行的學校。新的《壬子葵丑學制》具有很強烈的反封建性質,相比過去的學制,具有很明顯的先進性,這一學制從確定起一直實行到1922年《壬戌學制》的提出。

3、 高等教育法規。中華民國成立后,陸續頒布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法規,對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下轉第218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教育法規主要包括:《大學令》、《專門學校令》、《師范教育令》、《大學教育規程》、《高等師范學校規程》。這些教育法規也是《壬子葵丑學制》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們從國家和政府的角度對教育進行了較為強制性的規范。

4、 教育體制。1912年初,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就將前清的學部改為教育部。在教育部內設置專門教育司.負置掌管全國大學、專門學校、留學及各種學術團體的工作。各省也將前清的提學使司改為教育司,總管全省教育事務,后來又曾一度取消各省的教育司,在巡按使公署政務廳下設一個教育料。民國六年又正式在各省設立教育廳,并直屬于教育部領導,在教育廳下分設三科,以其中第三科主管專門教育事宜。

通過以上的概括介紹,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民國初期的高等教育改革不論是相對于中國歷史上的封建教育來說還是從當時的世界范圍來看都是非常具有先進性的,這種先進性對以后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但是這個時期的先進教育改革卻并未獲得成功,更甚還能稱之為失敗,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民國時期高等教育改革失敗的原因分析

造成這個時期高等教育改革改革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先進性遠遠的超越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從而導致了當時的先進改革無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存活。種子是好種子,但將它播在一片不夠肥沃,甚至貧瘠的土地上,理所當然的,它是無法生存的。

就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來了解。

首先,從經濟狀況來看。民國初期,資產階級剛剛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主義,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新生的民國政府積極采取了不少措施來發展經濟,但由于內外各種原因,其效果并不明顯,中國經濟發展仍然非常緩慢,仍然處于一種非常落后的狀態。這不僅由于當時革命對社會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更由于前清封建政府的腐敗統治和外來帝國主義的侵略,導致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的十分的落后與脆弱。

其次,政治狀況。中華民國的成立,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民國初期,政權非常不穩定,內部有各路軍閥的權利之爭,外部封建殘余勢力還十分強大,因此,民國初期,整個中國社會的政治其實是非常動蕩不安的。

在了解了民國初期整個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之后,其實我們也就能夠明白為什么作為當時非常先進的教育改革最終會走向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作為上層建筑的教育的改革與當時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基礎無法相適應,因此,在沒有足夠堅固的基礎支撐的下的上層建筑必然會走向倒塌。

三、從民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失敗中獲取的經驗、教訓

通過以上對民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概況及其失敗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十分寶貴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經驗和教訓。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個社會規律是經歷過歷史實踐的驗證的,是任何社會發展都必須遵循的。而作為上層建筑層面的高等教育,它的發展狀況必須要同其當時所在的社會經濟、政治乃至文化的實際狀況相適應。不論是過分超前于還是過分滯后于實際的經濟和政治基礎,都必然會導致那個時期的高等教育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整個社會造成諸多困擾。

因此,不論是在進行高等教育改革還是實行某些高等教育政策或者措施的時候,首當其沖的就是對當前或者今后一段時期內的社會發展狀況的評估和預測。只有建立在對社會實際狀況足夠了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做出比較正確的高等教育方面的策略。而這樣做出的高等教育改革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取得成功。

四、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

這幾年,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步進入了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方向。但是,我國步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似乎過于快速,因而導致大眾化進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一些困擾。

大步邁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造成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大部分被招進高等教育這個系統的學生在接受過幾年的高等教育之后所要面臨的最為直接的問題——就業。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近幾年社會各界都十分關注的熱點話題,這幾年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當下社會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當然,造成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在這些原因中,高等教育大眾化這一改革措施的超前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們都知道,高等教育史具有滯后性的,因為高等教育的成果要在社會中得到實施和產生作用是需要時間的,因此高等教育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是有必要稍微超前于社會發展的。但是我國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卻由于過于急躁,以至于使其進程過分的超前了,從而導致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無法完全容納下高等教育的成果。因此,高等教育所產出的成果便只能閑置下來,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不僅如此,大學生作為整個社會中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都相對較高的一部分人,卻找不到工作,這種狀況對整個社會政治的安定都造成了不穩定的因素,甚至“知識無用論”也越發的讓人們開始接受。而且作為把孩子的教育作為第一要務的大眾家長們,在面對孩子上完大學卻找不到工作這種情況,也是一件失去希望的事情。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所帶來的各方面的連鎖反應對整個中國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五、結論

其實,目前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過快所造成的問題與民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過分超前有著異曲同工的原因。兩者都是因為當權政府對所處社會的經濟、政治等各方面認識和分析不夠透徹造成的。均是上層建筑過度超前于經濟基礎這樣一個狀況。

從民國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歷史失敗教訓以及當前我國所處于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過快的實際經驗來看,不論什么時候,高等教育的改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必須建立在對當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狀況都足夠了解,同時還要對其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的走向有非常良好的預測的基礎上。

當然,即使做好了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也并不代表在以后的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畢竟未來是具有非常多主觀或客觀上的不確定性因素的。但是,建立在這一系列精心的準備工作之上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率肯定是能提高很多很多的,并且,這樣做出來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是不會出現大失誤的。在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挑戰時也會更加的堅固。

作者簡介:黃晶晶(1986.6-),女,四川內江人,四川大學中美大學戰略規劃研究所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