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審美觀念的更新對現代建筑藝術的影響

2010-09-02 06:16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關鍵詞:屬性更新現代建筑

毛 翔

【摘要】個性鮮明的審美活動,影響著社會的各個層面,但是審美觀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受到社會發展過程中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正是在這種雙向互動中,人類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推進了社會不斷前進。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審美觀念也在不斷的更新、變化,成為影響現代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主要表現在:建筑藝術中心的現代性轉移、建筑藝術造型元素的多元性使用、建筑藝術審美的不確定性。

【關鍵詞】審美;屬性;更新;影響;現代建筑

在人類社會中,審美觀念影響著每一個人。那么何謂審美?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明確什么是美。美即能使人們感到內心愉悅的一切事物。其次我們應該知曉,審指的是人們對事物的美丑進行評判的過程。由此可見,審美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活動過程,是人們根據自身的評判標準而對事物作出的評價。

審美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它具有以下幾個屬性:

第一,審美是一種精神性活動。人類的活動主要分為物質性活動和精神性活動,而審美是人腦對客觀存在進行美丑判斷的活動,屬于精神性活動。人們的審美活動,是從精神層面來實踐人們的審美理想,體驗客觀存在的審美價值,滿足內心的審美需要,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豐富人們的生活。

第二,審美是一種自由性活動。在審美活動中,人們可以任意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事物的美丑進行自主判斷,而不受束縛。如此一來,作為審美主體的人類,就更加自由,而審美活動的自由性特點也就更加鮮明。

第三,審美活動具有動態性特點。審美觀念的發展不會停留在某一特定階段。根據審美的構成,審美活動的動態性特點具體表現為:其一,審美心理的動態變化。人們對于某一事物的看法,在不同的階段會有著不同的變化。這屬于審美心理的動態變化。其二,審美對象會隨著主體的心理變化而發生變化。人們對于客觀存在的審美心理時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這會直接導致人們對客觀存在這一審美對象的存在形式進行審美再創造。

第四,審美活動具有悅情性。審美能夠給人帶來精神上的享受,愉悅人們的心情,陶冶美好性情。這主要是源自于對人的本質力量的肯定。審美是一種感情,是一種喜悅之情。它不以審美對象的形式、樣態的不同而改變,總是能夠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無論是哥特式、拜占庭式還是羅馬式建筑類型,它們都凸顯著中世紀時期國家、皇族和宗教的權威,滲透著人們對于神圣奧秘的崇尚之情,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享受。

如此個性鮮明的審美活動,影響著社會的各個層面,但是審美觀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受到社會發展過程中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如政治制度、經濟水平、科學技術以及宗教等等。正是在這種雙向互動中,人類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推進了社會不斷前進。

首先,政治制度對于審美觀的形成和發展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多數情況下,人類社會中審美觀的走向主要是由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的強勢群體的審美需求所指引。這一點可以從建筑史中得到驗證。不同年代的建筑,總是會呈現出某些特定的風格傾向。從本質上看,這種建筑風格中所反映的審美觀,很大部分上是受到了來自社會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強勢群體的影響,進而主導著同時代的建筑風格,影響著同期的建筑審美觀。

其次,經濟水平是影響審美觀的重要因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作為特殊意識形態的審美觀,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存在的制約,而最重要的就是社會經濟水平的影響。隋唐時期,建筑成就達到高峰,建筑造型也日趨完美,以“造型簡潔、裝修樸實、色彩凝重”著稱。而到了宋代,由于經濟水平的提高,商業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們的建筑審美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的簡潔樸實的唐風建筑,逐步為追求形態豐富,講究色彩選用的宋代樣式所取代。

再次,科學技術也對審美觀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這種影響實際上是雙向的。一方面,科學上的每一次飛躍,往往都包含了科學家對美的想象。也就是說,人們的審美需求推動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希望坐在家里能看到世界和欣賞藝術,所以發明了電視機。有了黑白的,又想彩色的;有了彩色的又想遙控的;有了遙控的,又想清晰度更高的數字電視。這種永無止境的審美追求,促使了高新技術不斷涌現。另一方面,只有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才能使許多美好的想象化為具體的存在,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使得大眾審美意識在不斷發展提高。

最后,審美觀的形成和發展也無法脫離宗教的影響。在宗教教義里,神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在,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這種超自然的存在,是原始先民依據人類的種種社會特征來創設,同時還參照了人類社會的一些常見事物的形象。但無論是何種形象,都包含了原始先民對于神靈的崇拜。正是這種崇拜心理的作用下,產生了“萬物有靈論”的觀點,而且還產生了神化自然的思維。究其本質說,這都是一種虛幻的想象。但恰恰是這種虛幻的想象,建構了人類的審美。因此,審美的形成過程中是無法剔除宗教的影響。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審美的發展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的傳入和統治者的大力倡導,信奉佛教的人日益增多,使得佛寺、佛塔和石窟等佛教建筑得以大批興建,尤其是在南北朝時期達到了鼎盛。正是源于對宗教的信奉,人們才形成了主流的建筑審美觀,進而主導著同時代的建筑風格。

因此,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審美觀念也在不斷的更新、變化,成為影響現代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

黑格爾曾說過,“只有到了藝術家能夠自由的按照他的理念創造,能用天才的閃光射到作品里去,使所表現的形象新鮮而生動的時候,我們才算看到美的藝術的覺醒這一巨大的轉變?!彼囆g家依據自己的審美理想去自主創造審美存在,就是一種“自由”。而審美觀的不斷更新,則成為藝術家創作的源泉,也把現代建筑藝術帶入了新的審美領域。

首先是建筑藝術中心的現代性轉移。審美是人們對事物的美丑進行評判。它不僅是一種認知,還是一種感受,一種與人的生活態度、生活體驗等有關的內心感受。以往人們對于藝術作品的欣賞重點總是在內容上,較看重作品的社會效應,如此一來,往往忽略了人們的感官感受到的美感,而一味地追尋依據理論加工過的美感。但是,隨著審美觀念的更新,現代建筑藝術更加注重建筑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而不是傳統建筑藝術的和諧構圖,舒適視覺。換句話說,現代的建筑藝術是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實現藝術的完美展現。那些造型元素的使用,著力于挖掘元素的各種功能要素,來追尋藝術的美感,便于人們從藝術美中去體驗生活、改造生活。

其次是建筑藝術造型元素的多元性使用。在古代,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人們只能使用天然材料來進行造型設計,使用的造型元素也相當有限。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審美觀念的更新,各種材質都可以應用于建筑藝術中,成為人們進行審美創造的多元化選擇,有的因其奇特的質感效果而倍受人們青睞?!巴砥诂F代主義運用高科技的材料金屬、反射玻璃來表現的“技術樂觀主義”;后現代運用傳統材料與新材料的組合強調歷史與現實的聯系;解構主義以高科技材料表達追求沖突、碰撞、扭曲、斜置、破碎的美學思想;更多的建筑仍是沿襲著現代主義的風格,用材料如實地反映著功能與結構的特性”。①

最后是建筑藝術審美的不確定性。這主要是因為受到社會潮流和各種美學流派的影響,建筑藝術審美觀念在不斷更新,因此就表現出了不確定性。尤其是隨著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同時,人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人與人之間的審美思維碰撞在一起,使得地域性、民族性的審美群體受到了嚴重沖擊,從而產生了分化,同時也在碰撞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審美群體。

總之,建筑藝術總是在采用多元化造型元素的過程中,以其特有的本質特征和審美意蘊來傳遞藝術的美感,將人與自然巧妙銜接,顯示出其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注釋

①陳宇,陳驚生,《材料的美學特性與高層建筑造型》,《重慶建筑》,2003年第五期,36-37頁

參考文獻

[1] 帥松林,《審美·現代·后現代批判》,???南海出版公司,2005.7

[2] 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 莊裕光,《風格與流派》,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4] 易燕湘,《藝術形式美與時代的關系》,湖南長沙:湖南省輕工業高等??茖W校美術系,2000.6

作者簡介:

毛翔,男,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室內設計專業

猜你喜歡
屬性更新現代建筑
論現代建筑電氣照明節能的優化設計
淺析現代建筑設計的方法
對兩種實體觀的探析
用好文件“屬性” 解決實際問題
語文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