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觀設計符號的組合構思方法初探

2010-10-20 07:27郭希彥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年12期
關鍵詞:解構景觀設計符號

郭希彥

(福建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景觀設計符號的組合構思方法初探

郭希彥

(福建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一個完美的景觀作品不是符號的堆砌和任意拼湊,而是經過設計師對多種符號進行提煉、組織、整合,最終體現為理想的景觀效果,本文從實際設計案例中研究設計符號的組合關系,總結分析出引借、解構、夸張、共融、重復、置換等六種符號構思手法,以期在今后的景觀設計中,對設計符號的應用提供更為清晰的思路.

景觀設計;符號;組合構思

世間的萬物就其本身形態而言都存在某種結構,因而有了事物形態上的差異.同樣,事物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結構,它使事物成為聯系的整體.比如建筑,建筑自身具有某種形式結構,建筑之間也通過某種結構形成組團、街區、城市.景觀和建筑一樣,一個完美的景觀作品不是符號的堆砌和任意拼湊.因此,研究景觀設計上的符號組合關系便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擬從景觀設計的角度探討設計符號的組合構思方法.

1 景觀設計中的符號表達

符號是一種通過可感知的事物現象并顯示其意義的媒介物,它傳達給人特定的信息.景觀設計的本質就是在創造人類生活環境的同時傳達給人深層次內涵的情感和思想.在景觀設計中,設計者的初期構思往往只是一些點、線、面、體的基本符號,經過設計師對多樣符號進行不斷推敲、提煉、組織、整合,最終體現為充分準確表達設計師理想的景觀效果.例如中國建筑裝飾藝術中的琉璃瓦、紅柱、大紅燈籠、漏窗、匾額及對聯、京劇川劇臉譜、龍鳳紋樣等符號,就能營造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后現代主義景觀設計則將復雜文脈、不同背景的文化,利用與現代技術相適應的材料進行整合重構與解構,將人們熟悉的符號變形、分裂、重新編排,從而體現出一種新的緊隨時代的特殊意味和效果.現代設計則更是將燈光、科技、材料在組合上運用到極至,從而在視覺上傳達出極強的時代符號.

2 景觀設計中的符號組合

創造符號固然重要,但僅有好的符號而無好的選擇和組合仍無法得到完美的整體效果;景觀符號的不同組合方式使得景觀作品的形態千變萬化,并由此呈現出不同的意義和文化特征.因此,筆者試從實際設計案例中分析景觀中的符號組合手法.

2.1 引借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符號手法.環境景觀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并和時代文化脈絡緊密聯系.人們對景觀的認識和理解是一種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過程.將地域文化元素中的局部、片段按照今天人們的審美情趣投射到當代景觀設計中,使其帶有傳統的文化信碼,這樣設計出來的景觀作品能起到新舊溝通的作用,并獲得良好的視覺效果.不少現代景觀的優秀作品就是較好地運用了傳統文化中的典型符號而獲得成功.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建筑主體和環境景觀的設計中都引借了大量傳統的建筑文化符號:江南園林中的白墻黛瓦,民居中窗的形式,重檐的涼亭,院落式的空間及園林小品等,走出了一條用現代材料和技術演繹傳統文脈的路子.查爾斯?摩爾設計的新奧爾良市意大利廣場,中心水池的造型借用了意大利地圖,羅馬風格的科林斯柱式,愛奧尼柱式、陶立克柱式以及塔斯干柱式等多種古典柱式的引用,形成了一個典型的后現代主義的符號引借的景觀作品.

2.2 解構

解構是指對傳統符號和現有規則約定的一種顛倒和反轉處理.解構強調的是符號的分解、碎裂、疊合和組合,主張符號的解散、分離、片段、缺少、不完整和無中心.解構打破了原有結構的整體性,強調結構的不穩定性和不斷變化的特性.解構的設計手法為環境設計提供了新的空間表述方式,從而使地域文化具有了全新的視覺面貌.對設計符號的解構,就是在本土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對元素進行分裂、片斷、不完整和持續變化的創作手法,使原有的視覺元素產生新的形象與新的語義符號.對地域文化符號的解構與重新整合應體現其樸拙、大氣的文化內涵,或以濃烈的色彩,體現其強烈而渾樸的生命本質,加之動感豐富的空間構架,形成全新的空間語境.只要解得典型,構得和諧與自然,就能鮮明顯現出設計的文脈與創造價值,既合乎科學與藝術的發展規律,又合乎觀眾的接受心理與接受能力.保留文化符號的某些肌理,通過對元素符號的重新解構,使人們在感受設計創新的同時也領會到符號背后的文化內涵.如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的草坪和鋪地設計,(見圖1、2)解構的鋪裝,用一種稍顯扭曲、破壞、混亂的手法,像具有生命一樣滿腹痛苦表情、蘊藏著不滿和反抗的危機.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段泥濘、一段黑暗的歷史.

圖1 、2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解構式扭曲、混亂的鋪地和草坪

2.3 夸張

按《辭?!返慕忉?,夸張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并借助豐富的想象,抓住描寫對象的某些特點予以夸大和強調,達到既超越實際又不脫離實際,既新異奇特又不違背情理的境地,從而突出所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藝術表現力和效果.”因此,夸張的目的很明確,是為了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是在某種限度和原則指導下的夸大和強調.在設計中,夸張往往是對符號的提煉、分裂與變形處理,無論是尺度、形狀,還是材料、色彩等形式要素,都在原有的基礎上融進了新的內容和含義并加以強化,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象征符號,以此引起人們的共鳴.在景觀設計中通常應用于具有某種導向性的構筑物或標志性的雕塑上,這種夸大的結果使人第一眼就了解作品的“形”所強調的意義.如福建泉州閩臺緣博物館廣場景觀中,設計師在廣場入口標識的設計上就采用夸張的手法,以夸大的民居建筑構建作為入口標志,強調了導向標識的同時也體現了特色民居文化.(見圖3)西安大雁塔廣場的主入口雕塑,是一本巨大的攤開的書本,仿佛在引導人們進入這個歷史定格的景觀場所中.書本的雕塑是一種符號,夸張的變形可以讓人們聯想到書本里述說的歷史故事.(見圖4)

圖3 閩臺緣博物館的入口標識雕塑

圖4 西安大雁塔廣場的入口標識雕塑

2.4 共融

符號的共融主要用在有歷史價值的建筑改造及其周邊環境景觀的設計方面,即讓舊建筑的精彩片段嵌入新的環境景觀中,成為新景觀的一部分.這種處理方法可以使歷史得到延續,新舊景觀得以相互協調.如上?!靶绿斓亍钡目臻g環境改造設計,既保持建筑原有的風貌又賦予新的功能.在海派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新天地”,反映不同審美追求性質的文化形式和文化習俗,彼此相得益彰,融合共存.在“新天地”的原有空間環境中,保存下來的老墻體和玻璃與混凝土建成的新墻體形成強烈的對比,激發了舊建筑的生命力.上海的“新天地”一方面展示著上海這個城市商業文明的獨特傳統,另一方面又表現著城市當代經濟生活的面貌和特色.歷史悠久的里弄建筑,其傳統的空間形態與現代空間相結合和疊加,既保留了很多傳統商業經營的特色,又表現了公共活動的獨有情趣,歷史與文化在此得以關聯與延續.

2.5 重復

重復是在符構層面上對符號進行組織的基本手法.在景觀設計中,提煉出一種符號作為基本單元,并將其重復使用,從而起到刺激感官、強化主題的作用.這種符號的重復可以造成強烈的韻律感和秩序感.如古希臘神廟中的柱廊,使用相同的柱子作為基本體,以矩陣的形式不斷重復,形成威嚴、肅穆之感.在一些具有紀念性意義的現代景觀設計作品中,符號的重復組合也是常用的設計手法.如美國紐約世貿中心紀念園的景觀設計,設計師在代表雙子塔的基坑周圍的廣場上創造了一片櫟樹林,樹木以直線式栽種,形成強烈的秩序感.同時利用櫟樹特有的拱形枝干,使人們聯想到大教堂的拱頂,設計師在改善其荒蕪環境的同時也用巧妙的符號重復手法表現著對創傷的撫慰.

2.6 置換

“置換”本為化學名詞,是指一種元素把某種化合物中的其他元素替換出來.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符號的置換更多的表現為材質或功能的替換,是設計師用新生材料和現代設計語言來詮釋傳統文化的方法之一.如蘇州博物館新館里的亭子的設計,是現代的形式——鋼結構、雙層、亭頂為玻璃并覆蓋木飾貼面格柵、結構柱上放置照明燈具、亭中部為洗漱臺.整個亭的形式是對“中國古亭”的解構和重塑,保留了傳統亭的結構,用現代材質置換了傳統園林的土木結構,使傳統的園林元素有了新時代的印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符號置換的典型.(見圖5)在其他細節設計中,如屋頂不用瓦片,而是鋪設加工成菱形的“中國黑”花崗石片隱喻“瓦片”.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墻體邊飾,與白墻相配,為粉墻黛瓦的江南建筑符號增添了新的詮釋,營造出“望遠”的意境.

圖5 蘇州博物館新館的亭子

“瓦當”則用鋼材加工而成,造型上也對傳統瓦當進行了簡化,在保留傳統元素的基礎上進行符號的置換創新,對傳統瓦當作新的詮釋.

多樣的符號需要合理的組合才能準確應用,從眾多成功的設計案例當中可以看出,設計符號的組合方式多種多樣,引借、解構、夸張、共融、重復、置換等手法是筆者嘗試著從前人優秀的設計作品中總結分析出的符號組合構思,而且這些組合并不是單一的存在,它們往往同時并存于一個設計作品當中.因此,研究景觀設計符號之間的構成關系及組合關系極為重要,將符號組合關系的構思引入到景觀設計中無疑會使設計思路更加清晰.

3 結語

景觀設計師有效運用設計符號在自己的設計行為中就像人們運用文字語言一樣,有利于交流傳達的通暢.在設計工作中,既要扎根于往昔的經驗、繼承人類文明的遺產(古今中外、已存在的典型的代表性符號),又要不斷緊隨時代,將人文、科技、環保等主題大膽融入到新的設計符號中;既要掌握創造豐富信息的基本符號,又要對這些符號進行合理的組合,才能準確地運用于設計工作實踐中,才能使設計師的設計目的在與受眾溝通過程中得到正確的傳達和認可,使設計作品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1〕胡飛.藝術設計的形式符號及意義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2〕過偉敏.置換——環境藝術設計的新命題[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3.

〔3〕王向榮,林菁.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張憲榮.設計符號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5〕戴志中,舒波,羊恂,趙冶.建筑創作構思解析——符號·象征·隱喻[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TU 986.2

A

1673-260X(2010)12-0133-03

猜你喜歡
解構景觀設計符號
作 品:景觀設計
——《勢能》
還原
學符號,比多少
解構“劇本殺”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符號的由來
于強 保持真實,從生活中解構設計之美
彭濤形而上的現世解構
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