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京劇進課堂”所想到的

2010-11-16 07:09王萌
劇影月報 2010年6期
關鍵詞:進校園京劇戲曲

■王萌

據報載,在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有這樣一個議案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增設京劇藝術教育》,首先在山東代表團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中36名代表積極簽名響應。提案后,教育部也決定從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甘肅等10個省市開展讓京劇藝術進小學音樂課堂試點工作,并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推開。對此,人們眾說紛紜,各抒己見。本文就這一話題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一.京劇進課堂的社會意義

京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是國粹,也是我國實現“弘揚民族藝術,振奮民族精神”戰略目標首先要抓住的“龍頭劇種”。把京劇引進課堂,在青少年中普及京劇,這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形式,也為他們接觸優秀的傳統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有利于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感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不過,應該指出的是,從目前這個階段而言,對于京劇進課堂更應看重其本身所具有的導向意義。近些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整個社會中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無論是文化,還是教育,強調學習西方者多,而重視弘揚傳統者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能將傳統文化中的標志性因素---作為國粹的京劇納入教育體系之中,本身就標志著民族文化的自覺。從這個意義上說,京劇進課堂,確實是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的大好事,本身所具有的導向意義,是怎么強調也不為過的。甚至于京劇進課堂本身所引起的廣泛討論,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畢竟討論越充分,它所吸引的關注度就越高,也就越能將各方面對如何弘揚傳統文化的思考引向深入。簡而言之,京劇進課堂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讓青少年欣賞到京劇的美,更是一種培養、一種認知,是轉變單一的美育為全方位素質教育的一個實驗。

二.京劇進課堂有利于藝術人才的培養

從許多藝術家的生平經歷來看,從小培養是造就高質量藝術人才的必要前提。我國乒乓球在國際比賽中之所以能夠蟬聯冠軍,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乒乓球運動員是從小抓起。在廣大少年兒童中廣泛開展乒乓球運動,為培養選拔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傳統藝術在逐步消失,雖然我國為振興京劇做了許多工作,但是京劇至今依然屢振不興,沒有成為主流藝術,而且市場萎縮,風光不在。如何振興京劇,如何在青少年中普及京劇,不僅成為廣大藝術家、教育家極為關注的問題,更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振興京劇就是要從娃娃抓起,其中也有許多成功的典型。如深圳寶安區教育局早在2004年3月開始,就聯合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北京京劇院、吉林省京劇院、重慶京劇院、河南京劇團等近十所知名院團,在全區16所中小學開展“京劇進校園”活動。幾年來,先后有500多名學生學習京劇,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2006年參加第十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開展連續幾屆都有學生入選,已有十多名獲得“小梅花”金獎。不僅如此,“寶安京劇娃”還走出校園、走進社區、走進香港、走進了中央電視臺、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讓京劇這門古老的藝術在今天煥發光彩。

三.京劇進課堂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涵

藝術是我們另一種獨特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它能幫助我們發現并獲得一個美的世界。京劇中許多內容都是取自經典名著,許多京劇唱段的文字感染力非常驚人。讀到“彤云低鎖山河暗,疏林冷落盡凋殘。往事縈懷難派遣,荒村沽酒慰愁煩。望家鄉,去路遠,別妻千里音書斷,關山阻隔兩心懸?!保ā兑柏i林》)一種中國文字獨有的美躍然而出,彰顯了京劇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流行音樂也有吸取京劇養分者,在流行樂壇為人稱道的《北京一夜》,以及周杰倫為電影《霍元甲》創作的主題曲等,都融入京劇唱腔而取得中西合璧、古今相通的效果,因別具一格的“中國風”而膾炙人口,讓青少年由此領略了京劇的魅力。京劇進課堂是學校文化育人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給受教育者提供一個廣闊的審美平臺,去發展他們審美思維的能力,從而升華他們的一片精神天空。多彩的服飾讓青少年感受了色彩美,婉轉的唱腔讓青少年感知了韻律美;夸張的造型展示著人物風姿;凝煉雋永的唱詞蘊含著傳統文化無窮的意象,京劇作為國粹,其中的文化底蘊是其他課外活動無法媲美的,將京劇藝術與素質教育結合,讓青少年享受藝術陽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是學?!安?、情、趣綜合教育”課題的探索方向。

四.京劇進課堂應拓寬多元文化的選擇

從“京劇進課堂”,很多人引申到了“戲曲進校園”,認為戲曲藝術和素質教育的交融應該從一個更為廣闊的大文化視野來觀照。在“京劇進課堂”之外,還應雙軌并行地開展包含各類地方戲的“戲曲進校園”活動。這樣,既表現出對教育導向性的認可,又體現了對文化多元化的尊重。作為“京劇進課堂”的有益補充,因而“戲曲進校園”更具現實意義,理應受到更密切的關注和更大力的支持。

與規范化的“京劇進課堂”不同,“戲曲進校園”應突出靈活、自由的特點,遵循不限年齡、階段、劇種、曲目、方式和形式的原則。不僅包括中小學、而且包括各類大、中專院校。和中小學生相比,大學生有更充裕的自由時間、更良好的藝術感悟力和理解力、更廣闊的校園文化活動場所。因而,大專院校理應成為“戲曲進校園”的重要陣地。與中小學中簡單的京劇賞析課相比,大學里的戲曲研習不僅條件成熟,而且效果顯著。依托于中文、藝術等人文學科,高等院校不僅可以開設多層次的戲曲課程,而且可以成立形式多樣的戲曲研習社或興趣小組。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由大學生自發組織的戲曲社團,不僅影響大,而且水平高,充分體現出大學校園在普及戲曲藝術、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的巨大潛力與活力。

一個民族,學藝術的人越多,這個民族就越有活力;一個國家,自愿從事藝術事業的人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富于創造精神。據說在俄羅斯,每個家庭都有普希金的詩集。在歐美,歌劇十分普及。詩集與歌劇,都是他們的“國藝”。同樣,京劇在中國的地位相當于西方的歌劇,它既是大雅的,也是大俗的。京劇進課堂,必將會引發一連串關于藝術素質教育的積極反應,必將會成為一道最鮮活、最亮麗、最關注的風景線。

猜你喜歡
進校園京劇戲曲
《戲曲研究》稿約
戲曲從哪里來
《廣西戲曲》
為什么京劇被譽為“國劇”
《京劇人設》
經典彩調進校園
長沙作家進校園鼓勵孩子們寫出別開生面的好文章
舞龍舞獅進校園
優秀劇目進校園
歌劇要向戲曲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