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犯罪人社區矯正論*

2011-02-19 06:16吳宗憲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犯罪與矯正研究所所長北京100875
中國司法 2011年8期
關鍵詞:犯罪人監禁矯正

吳宗憲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 犯罪與矯正研究所所長 北京 100875) ■文

老年犯罪人社區矯正論*

Comm unity Correction Theory for Elderly O ffenders

吳宗憲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 犯罪與矯正研究所所長 北京 100875) ■文

中國社會已經進入老年社會,隨著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犯罪的數量也將會增加,因此,需要探討與老年人犯罪有關的問題。本文探討對老年犯罪人實行社區矯正的問題。

一、老年犯罪人與刑法修正案的新規定

老年犯罪人是指已經進入老年期的犯罪人。對于進入老年期的年齡標準,目前國際上有不同的情況。一般而言,在人均壽命較短的發展中國家,通常把 60歲作為進入老年期的起點年齡;在人均壽命較長的發達國家,通常把 65歲作為進入老年期的起點年齡①吳 宗憲、曹健主編:《老年犯罪》,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0年版,第 6頁。。在中國,把 60周歲作為老年期的起點年齡。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 1996年 8月 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 2條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 60周歲以上的公民?!边@一規定為確定老年人的年齡界限提供了法律依據。

同時,從具體含義而言,老年犯罪人是一個在不同含義上使用的術語。大體而言,有 3種情況:(1)犯罪學意義上的老年犯罪人。這種意義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指進行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危害行為的老年人。不管這類人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是否被發覺、行為人是否受到法律追究,他們都可以被稱為“老年犯罪人”。(2)刑法學意義上的老年犯罪人。這種意義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指進行了刑法禁止的犯罪行為的老年人。(3)刑事執行法學意義上的老年犯罪人。這種意義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指在犯罪后被法院定罪判刑的老年人。在上述 3種老年犯罪人概念中,犯罪學意義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最廣義上的老年犯罪人,而刑事執行法學意義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最狹義的老年犯罪人,刑法學意義上的老年犯罪人介于兩者之間。

在社區矯正語境下的老年犯罪人,主要是指被法院定罪判刑的老年人,特別是指被判處屬于社區矯正范圍的非監禁刑或者被適用屬于社區矯正的其他刑罰執行方法的老年人具體而言,就是被判處管制、緩刑的老年犯罪人,被暫予監外執行和被裁定假釋的老年犯罪人。

《刑法修正案 (八)》有 3個條文涉及到對已滿 75周歲的老年犯罪人從寬處理的內容,其中與社區矯正有關的有兩條文:

一條是其中的第一條,規定了對已滿 75周歲的老年人犯罪進行處理的一般原則:“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另一條是其中的第十一條第一款,專門涉及緩刑問題,“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刑法修正案 (八)》規定從輕處理的老年犯罪人的起點年齡為 75周歲,這比我國法定的老年起點年齡高了整整15歲。顯然,這樣的新規定反映了立法者在進行這方面規定時的謹慎態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規定,在立法中體現了對老年犯罪人從輕處罰的精神;另一方面,這樣的規定對于社會治安和刑事司法等影響并不很大,因為達到這個年齡可以進行社區矯正的老年犯罪人的總數是較少的。根據 2007年國務院批轉的《衛生事業發展 “十一五”規劃綱要》披露的數據,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到 2010年達到 72.5歲②《 201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可達 72.5歲》,http://www.gxnew s.com.cn/staticpages/20070530/newgx465d4e97-1096871.shtm l[2010-10-24]。另據資料顯示,到 2009年,中國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 73歲③符永康:《陳竺:考慮五年后中國人均期望壽命 75歲問題》,http://new s.qq.com/a/20100303/003573.htm[2010-10-24]。。在人均預期壽命不到 73歲的情況下,年滿 75歲的人數是有限的,其中進行犯罪行為的人也是很少的,至于老年犯罪人中適合進行社區矯正的人的數量會更少。因此,這種規定在很大程度上僅僅具有象征意義。

二、對老年犯罪人實行社區矯正的重要意義

對老年犯罪人作出從輕、減輕處罰并且實行社區矯正的規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整個國家的文明進步

刑罰文明就是通過規定、適用和執行刑罰體現出來的社會文明。刑罰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促進國家的刑罰文明,可以推動國家的政治文明和其他文明的整體水平。刑罰文明首先體現在刑法規定中。從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來看,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是刑罰輕緩化,這種趨勢不僅體現在廢除肉刑、用非監禁刑取代監禁刑等一般發展趨勢方面,更體現在對未成年犯罪人和老年犯罪人的輕緩處理方面。因此,在刑法中明確規定對老年人的犯罪行為從輕處理,對符合條件的老年犯罪人適用非監禁刑和實行社區矯正,體現了刑罰輕緩化的總體趨勢,反映了刑法向更加人道、更加文明方面的進步。

(二)有利于延續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歷史上有對老年犯罪人從輕處罰的文化傳統。在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朝代中,都有老年人犯罪從輕或者免除刑罰處罰的規定。例如,在西周時期規定,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即使犯罪,也可以免除處罰。春秋戰國時期規定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從寬處理。以后的很多朝代都有類似的規定。應當說,在法律中對老年犯罪人規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是一種優秀的文化傳統。但是,在 1979年的刑法中并沒有作出這樣的規定,中斷了體恤老年犯罪人的中國傳統文化?,F在,在刑法修正案中作出這樣的規定,有利于延續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

如果在刑法立法中對老年犯罪人強調從重處罰,沒有作出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在刑事司法實踐中,將可以判處監禁刑,也可以判處非監禁刑的老年犯罪人全部判處監禁刑,那么,就會將大量的老年犯罪人判處監禁刑。這類有失公允的刑法規定和司法實踐,會使老年犯罪人及其近親屬等相關人員感到刑罰的冷酷無情,感到刑罰有失公平……這類感受必然會促使他們對刑事司法機關和整個國家產生對抗情緒,引起和加劇他們與國家和社會的對立。這樣的心理狀態顯然不利于建設和諧社會?,F在,在刑法中明確規定對老年犯罪人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在刑事司法中對符合條件的老年犯罪人判處非監禁刑和實行社區矯正,則有利于化解老年犯罪人一方與國家和社會之間的對立情緒,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四)有利于節省社會資源

將符合條件的老年犯罪人判處非監禁刑和實行社區矯正,也有利于節省社會資源。首先,有利于節省刑事司法資源。這是因為,如果將這些老年犯罪人判處監禁刑的話,那么,對于進入暮年而疾病多發階段的老年犯罪人,監獄機關要花費很多的資源維持他們的健康與生活,包括負擔大量的醫療保健費用、派大量人員照管他們的生活起居等。這些都會大大增加國家在刑事司法方面的投入,耗費大量的刑事司法資源。如果對他們實行社區矯正,那么,不僅社區環境有利于他們的健康,而且國家也可以節省由于他們在監獄服刑而產生的花費。其次,有利于節省其他社會資源。對符合條件的老年犯罪人判處非監禁刑和實行社區矯正,可以節省老年犯罪人的家人等在探視服刑人員等方面的花費,有利于在這些方面節省社會資源。

三、對老年犯罪人實行社區矯正的前提

對老年犯罪人實行社區矯正的基本前提,就是對符合條件的老年犯罪人判處非監禁刑和適用非監禁措施。

(一)對于符合條件的老年犯罪人判處非監禁刑

如果法院機械適用法律規定,沿著重刑主義的思路對老年犯罪人判處監禁刑,那么,就不可能對大量老年犯罪人實行社區矯正。因此,法院應當準確領會新的立法的精神,在刑罰適用中重視兩個方面的內容:

1、對老年犯罪人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在犯罪人年滿 75周歲的情況下,如果他們的犯罪是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符合判處管制刑的條件,應當盡可能判處管制刑,從而為實行社區矯正提供必要基礎。

2、對老年犯罪人盡可能宣告緩刑。

對于老年犯罪人,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應當盡量宣告緩刑。在犯罪人年滿 75周歲的情況下,如果他們的犯罪應當判處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根據他們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人民法院認為其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應當宣告緩刑。

實際上,從以往的刑事審判實踐來看,既有恰當地對老年犯罪人判處緩刑的成功案例,也有對老年犯罪人判處短期監禁刑的不恰當案例。例如,2005年,73歲的浙江省三門縣橫渡鎮快岙村人高賢友清明節在麥鼓柳山上墳燒紙時引起森林火災,過火面積 1396畝,燒毀森林 1207畝,失火后,老人主動到鎮政府投案自首。2005年 10月 20日,三門縣人民法院判處高賢友有期徒刑 3年,緩刑 3年。此外,法院還判他在 2005年冬天和 2006年春天完成植樹造林 519畝,并在緩刑期的 3年里每年投入一定時間用于林業生產或森林資源管護④陳 文龍:《七旬老人上墳失火燒林 1396畝法院判他種樹 519畝》,http://www.hangzhou.com.cn/pdf/2005/10/21/dskb/KB15a21C(ps).pdf[2009-7-28]。。這是一個成功的宣告老年犯罪人緩刑的案例,這樣宣判的結果,對于老年犯罪人、當地社會和整個國家都是有益的。

相反,如果機械執行法律規定,對于可以宣告緩刑的老年犯罪人判處短期監禁刑,則對老年犯罪人、當地社會和整個國家都沒有什么益處。例如,2008年,湖北省英山縣一名60多歲的鄭姓老人在上墳時不慎將墳邊的茅草引燃,以致引發山火,因其年邁無力撲火,很快引發森林火災。經當地群眾奮力撲救,大火于次日上午 11時才被撲滅。此次火災造成森林過火面積 295.2畝。案發后第二天上午,鄭某主動到村委會投案。英山縣法院以失火罪判處其拘役 2個月⑤《老人祭墳引發山火花甲之年被判拘役》,h ttp://www.bilooba.com.cn/xw zx/show new s.asp?new sid=40200[2009-7-28]。。這是一個機械使用法律的案例。對這位老年犯罪人判處 2個月拘役,幾乎不能產生任何益處。

(二)對于符合條件的老年犯罪人適用非監禁措施

對于已經在監獄中執行監禁刑的老年犯罪人而言,如果他們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人民法院認為其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如果老年犯罪人已滿 75周歲的,應當盡可能裁定假釋。雖然刑法沒有明文規定對已滿 75周歲的老年犯罪人進行假釋方面的特別內容,但是,根據立法精神,已滿 75周歲的老年犯罪人應當是實行假釋的重點人員之一。

同時,對于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老年犯罪人,也可以允許他們以減刑、暫予監外執行等形式在家服刑。例如,自2009年以來,江西監獄系統依法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先后使 1396名老病殘服刑人員提前回歸社會,其中 70歲以上者 15人,年齡最長者 83歲。在提前回歸社會的 1396名老病殘服刑人員中,包括老年人 632名,重病患者 604人,殘疾人 160人,他們分別以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方式提前回歸社會⑥林 暉、胡錦武:《江西 1396名老病殘服刑人員提前出獄最長者 83歲》,http://www.chinacourt.org/htm l/article/201006/03/412441.shtm[2010-10-14]。。又如,北京延慶張山營鎮姚家營村的八旬老漢王貴臣,認為兒子不孝便縱火自焚,結果害死了自己的老伴,逃出火場的王貴臣最終被延慶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10年。然而身體羸弱并患有心臟病的他顯然禁不起牢獄之災。平衡了法理和人情后,2009年 4月 21日,延慶法院準許王貴臣在自己的家中度過 10年刑期⑦《八旬重刑犯獲準在家中服刑》,h ttp://www.hezhici.com/so rt/spcilal/laonian/jiatingshehui/2009/0623/151964.htm l[2010-10-13]。。

四、老年犯罪人社區矯正的主要內容

從目前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的實踐來看,對于老年犯罪人開展社區矯正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對老年犯罪人的教育矯正

1、開展法制教育。

開展法制教育,應當是對老年犯罪人進行教育矯正的主要內容。應當針對老年犯罪人的犯罪行為,開展相關的法律知識教育,使其認識到自己的犯罪行為的性質、其犯罪行為給社會造成的損害等,從而教育他們樹立法律意識,避免再次發生犯罪行為。

2、開展其他有針對性的教育。

由于老年犯罪人已經處在人生的晚年,具有了大量的社會經驗、生活常識等,已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普遍表現出有主見、不盲從甚至固執、倔強等心理特點,因此,缺乏針對性的教育活動既無必要,也無效果,應當盡量避免。

相反,應當根據老年犯罪人的具體情況,分析他們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需要進行教育矯正。他們存在的需要矯正的“問題”,應當不僅是引發他們進行犯罪行為的重要因素,而且如果不加以矯正,還有可能導致他們再次進行犯罪行為。

要避免無的放矢地對老年犯罪人的獨特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進行不恰當矯正的現象。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每個老年人都會形成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在一些情況下,這些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可能也是不恰當、不文明的,是社區矯正工作者不能贊同的,但是,只要它們與老年犯罪人的犯罪行為和重新犯罪無關,就沒有必要加以矯正。

3、注意教育矯正方式。

(1)重視個別教育。老年犯罪人往往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特別是在比自己年輕的人面前,往往很注意保持尊嚴如果社區矯正工作者不注意這個特點,就有可能激起老年犯罪人的反感、對立和其他消極情緒。因此,社區矯正工作者在對老年犯罪人進行教育矯正活動時,應當盡量以個別教育的方式進行,應當盡量避免將他們與其他年輕社區服刑人員聚集到一起開展活動。

(2)注意耐心細致。老年犯罪人有一些獨特的心理和生理變化,例如,他們的性格會逐漸變得固執起來,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言論;他們的感覺器官的功能也會逐漸衰退弱化,出現重聽 (聽覺遲鈍)、視力下降、記憶減退等現象,7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在這些方面的衰退變化更加明顯;他們的思維會變得遲鈍起來,不能迅速地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因此,在對老年犯罪人進行教育矯正活動時,要耐心細致:講話聲音要大一些,講話速度要慢一些,講話的層次要清晰,講話的語句要簡短;要十分注意講道理,而不能簡單地提要求、下命令。每講完一方面的內容,要仔細詢問他們是否聽清楚、是否理解?在得到確認和肯定的回答之后,再進行下面的活動。布置重要的活動時,最好能夠有書面文字,以免老年犯罪人忘記。

(3)盡量避免干預。對于老年犯罪人實行社區矯正的主要目的,應當是預防他們重新犯罪,而不是為了對他們進行更多地懲罰。對于 75歲以上的高齡老年犯罪人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應當盡量避免進行與預防他們重新犯罪無關的教育矯正活動。如果根據多方面的了解,判斷老年犯罪人認真遵守法律和相關規定、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不大,就沒有必要頻繁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矯正活動。盡量讓老年犯罪人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避免對他們進行無必要的干擾,對于老年犯罪人和社區矯正工作者都是有益的。

4、謹慎考慮公益勞動問題。

對于處在社區矯正中的老年犯罪人是否組織公益勞動,應當慎重考慮。筆者認為,對于老年犯罪人的懲罰,主要應當是由法院在量刑時考慮和決定的事項。社區矯正機關的任務,是準確執行法院的裁判。因此,如果法院沒有在判決或者裁定中要求老年犯罪人參加公益勞動,那么,考慮到老年犯罪人的身體狀況,特別是考慮到高齡老年犯罪人的身體狀況,一般不宜組織他們開展公益勞動。

社區矯正工作者應當認識到,組織高齡老年犯罪人進行公益勞動,并不會對社會帶來多少益處。相反,在組織公益勞動的過程中,如果考慮不周密,管理不恰當,很有可能使身體普遍虛弱的高齡老年犯罪人發生難以預料的意外事件,造成不必要的身體傷害等問題。如果發生這樣的問題,可能會產生難以預料的負面后果。

(二)對老年犯罪人的監督管理

在對老年犯罪人進行社區矯正的過程中,在監督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方面:

1、重視進行分類管理。

老年犯罪人是一個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巨大差異的人群,因此,在社區矯正中要注意分類管理。例如,一些老年犯罪人雖然進入高齡階段,但是,身體硬朗,思維敏捷,有很強的行動能力。相反,有些老年犯罪人雖然剛剛邁入老年階段,但是,可能百病纏身,思維呆滯,缺乏起碼的行動能力。又如,一些老年犯罪人有很強的道德感,對于自己的犯罪行為深感懊悔,經常產生不安和自責的心理。相反,另一些老年犯罪人可能缺乏道德感,為老不尊,寡廉鮮恥,對于自己的犯罪行為沒有什么懊悔的感覺,反而感到自己遭受了種種的委屈等。因此,社區矯正機關應當在接收老年犯罪人后,重視對他們的心理狀態、犯罪后的態度、身體情況、社會危險性等進行恰當評估,并且根據評估結果對他們進行適當分類,然后對不同類型的老年犯罪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2、重視發揮家庭作用。

在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過程中,老年犯罪人是否再次違法犯罪,與他們的家庭關系有直接的聯系。進入老年期之后,老年犯罪人從過去的家庭支柱變成了家庭中的受照顧者、被贍養扶助者,在發生這樣的角色變化之后,他們的心理變得敏感、多疑起來,并且往往會產生消極、負面的聯想。如果家庭成員對其有不適當的言行,就有可能激起他們破罐子破摔的絕望情緒。在這種情緒狀態下,他們很有可能進行激情性的違法犯罪行為。因此,社區矯正工作者要重視發揮家庭在社區矯正中的積極作用,說服、動員、鼓勵老年犯罪人的家庭成員配合政府部門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特別是要做好老年犯罪人的行為監督等工作,監督、促進老年犯罪人遵紀守法,順利度過社區矯正期限。

3、重視發揮鄰里作用。

處在社區矯正狀態下的老年犯罪人,平時主要在社區中生活,因此,重視發揮鄰里作用,是對老年犯罪人進行有效監督管理的重要方面。對于老年犯罪人而言,特別是對于高齡老年犯罪人而言,由于他們社會地位的變化 (從有業者變成退休者)、生理狀況的變化 (變得年老體衰)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大大減少,行動范圍往往局限于較為狹小的鄰里,平時的大部分時間可能都是在家庭周圍的鄰里中度過的,因此,重視發揮鄰里的作用,在鄰里聘請矯正志愿者參與對老年犯罪人的監督管理等工作,就可以大大增強對于老年犯罪人的監督管理效果。

4、預防他們對未成年人的消極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犯罪人自己的行動能力減弱,他們自己從事犯罪行為的可能性會不斷降低,但是,他們言語思維能力的衰退要遲于行動能力的衰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有可能對未成年人施加消極影響,唆使未成年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因此,對老年犯罪人進行監督管理的重要內容,是防止他們對周圍的未成年人施加消極影響。如果社區矯正機關發現老年犯罪人有這方面的言行,應當立即進行有效的批評教育、訓誡等活動,堅決制止老年犯罪人的這類行為。

(三)對老年犯罪人的幫困扶助

對于進入人生暮年的老年犯罪人而言,他們對于社區矯正機關的幫困扶助工作可能有強烈的需要,社區矯正機關的重要工作可能就是幫助老年犯罪人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多種問題。特別是對于很多高齡老年犯罪人而言,社區矯正機關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主要內容,可能就是幫困扶助,而不是教育矯正和監督管理。

一般而言,在社區矯正中,需要社區矯正機關幫助老年犯罪人解決的困難問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家庭關系。

進入老年期后,由于自身能力的下降,老年犯罪人對于家庭的需求和依賴性增加。對于很多老年犯罪人而言,有無正常的家庭關系和家庭生活,往往是決定他們是否再次違法犯罪的關鍵性因素。如果有一個正常的家庭環境和家庭生活,他們就可能在家庭中過守法的生活,服從社區矯正機關的管理。相反,如果沒有一個起碼的家庭環境,沒有正常的家庭關系,他們難以得到家庭的溫暖,他們就有可能在絕望情緒下,進行新的違法犯罪行為。因此,社區矯正工作者要把幫助老年犯罪人建立和維護適當的家庭關系,作為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方面。

特別是對于長期服刑之后假釋的老年犯罪人而言,建立和維護適當的家庭關系,對于預防他們重新犯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些老年犯罪人從監獄假釋之后,首先要有一個可以棲身的家庭。如果家庭成員不接納被假釋的老年犯罪人,或者家庭成員對被假釋的老年犯罪人有歧視、虐待等現象,社區矯正工作者要通過多方面的工作有效地解決這類問題。因此,社區矯正工作者不僅要幫助沒有家庭的老年假釋犯重建家庭,還要幫助其重建家庭關系。

對于“無家可歸、無親可投、生活無著落”的“三無”型老年社區服刑人員,社區矯正機關要通過當地民政局等部門,將他們安置在敬老院、福利院中,使其住有所居、老有所養。

良好的家庭關系,溫暖的家庭生活,是預防犯罪的關鍵因素。社區矯正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視良好的家庭關系對于預防老年犯罪人重新犯罪的關鍵作用,調動一切積極性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2、日常生活。

解決好老年犯罪人的日常生活問題,是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方面。進入老年期后,老年犯罪人喪失了自謀生路的能力,不管他們過去是否對社會作出了貢獻,對家庭付出了辛勞,進入老年期之后,他們都要得到社會和家人的扶助贍養。因此,為了解決好老年犯罪人的日常生活問題,社區矯正工作者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解決好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要積極協調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老年社區服刑人員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使他們有起碼的生活來源。其次,要動員老年犯罪人的家人照料好老年犯罪人的日常生活。

3、醫療衛生。

由于身心功能的衰退,老年期也是一個體弱多病的時期,因此,解決好老年犯罪人的醫療衛生問題,也成為社區矯正機關的重要工作。社區矯正工作者要盡力幫助老年犯罪人解決好醫療保障問題,使他們患病后能夠得到必要治療,避免由于無錢治病而發生重新犯罪等悲劇性事件。對于既無醫療保障,也無其他經濟來源的老年犯罪人,在發生嚴重疾病時,社區矯正機關應當通過與民政部門等的協商合作,幫助解決老年犯罪人的醫療費用問題。同時,還要督促老年犯罪人的子女等履行贍養責任,照料老年犯罪人的身心健康。

4、心理關懷。

老年期也是一個心理問題增多的時期。在進入老年期之后,由于社會地位下降、生理功能衰退和心理功能弱化,老年犯罪人的心理、性格等方面往往發生不利的變化。例如,社會地位的下降,引起他們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心理;生理功能的衰退,會引起他們的自我防衛、猜疑、被害妄想等心理,總擔心自己受到別人的侵害;思維僵化、遲鈍,難以接受新事物等心理變化,往往會使他們變得性格固執、以自我為中心、容易嫉妒別人、情緒容易激動、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等。這些方面的變化和現象,很容易引發多方面的心理問題。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會使老年犯罪人產生攻擊性的心理問題,這會導致他們通過不同形式的攻擊行為解決心理問題。在另一些情況下,可能會使老年犯罪人產生退縮性的心理問題,這會導致他們產生自貶性的身心反應,包括發生抑郁性身心疾病、產生自殺念頭和自殺行為等。因此,社區矯正工作者要關注老年犯罪人的這些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咨詢等恰當方式給他們以心理關懷,幫助他們預防和解決心理問題,避免由于心理問題的困擾而產生危害社會、損害自身的行為。

(責任編輯 張文靜)

* 根據 2010年 12月 28-29日在南京舉行的全國社區矯正理論研討會大會發言修改。

猜你喜歡
犯罪人監禁矯正
論終身監禁在貪污罪中的適用
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與犯罪人的再社會化
“體態矯正”到底是什么?
終身監禁替代死刑的抉擇與方略
淺論確診為精神病態的犯罪人的刑事政策
矯正牙齒,不只是為了美
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罰制度分析
矯正牙齒,現在開始也不遲
改良橫切法內眥贅皮矯正聯合重瞼術
淺析犯罪人格與刑事責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